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海洋教育的課程發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吳 靖 國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海洋教育的課程發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吳 靖 國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洋教育的課程發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吳 靖 國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2 討論重點 1.國家層級的海洋教育課程發展 2.學校層級的海洋教育課程發展 3.教師海洋教育的增能

3 1.國家層級的課程發展

4 中小學海洋教育政策(1) 2004年提出的《四年教育施政主軸》專章列出〈確立海洋台灣的推動體系〉行動方案,提出三個主題:
培養海洋意識,展現海洋國民特色 強化海洋文化與特色之課程與教學 健全推動海洋臺灣的各項配套措施

5 中小學海洋教育政策(2) 臺灣當前的海洋教育問題 1.海洋素養問題
2007年公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一) : 臺灣當前的海洋教育問題 1.海洋素養問題 傳承陸地思維文化的影響、長期施政以陸看海及嚴格管制海域活動、國人未積極參與海洋社會。 2.教育政策問題 教育政策偏重由陸看海 國民海洋素養課程偏低、海洋體驗場所及活動不足、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育未落實。 3.人才與產業落差問題 人才培育類別與產業供需在量的落差、人才培育與產業供需在質的落差、學校研發能量未能落實於產業界。

6 中小學海洋教育政策(3) 2007年公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二) :策略 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基礎平台
1.健全各級教育行政機關海洋教育推動制度。 2.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整合及溝通平台。 3.充分交流、分享與運用海洋教育相關資源及資訊。 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與素養 1.增列高中職及國中小課程綱要的「海洋教育」重要議題,課程內涵比例應合理適切。 2.鼓勵各級學校發展具有特色的海洋基本知能課程、教材及活動。 3.鼓勵及支援各級學校發展兼顧知識、體驗及生活技能的海洋教育。

7 中小學海洋教育政策(4) 提升學生及家長選擇海洋教育與志業之意願 1.強化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育,提升親海及以海洋為志業之意願。
2007年公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三) :策略 提升學生及家長選擇海洋教育與志業之意願 1.強化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育,提升親海及以海洋為志業之意願。 2.教育學生具備海洋職業正確價值觀,並提高從事海洋產業之比率。 3.建立多元宣導策略,加強家長及社會大眾對海洋志業之認識。 提升海洋產業之基層人才素質 1.配合科技發展及海洋國際公約規範,與時俱進完成課程教材改進。 2.因應海勤及其他基層人力需求殷切之科別,創新培育措施及獎勵機制。 3.配合國家海洋科技及產業發展,充實海洋基礎教育人才培育制度與內涵。

8 中小學海洋教育政策(5) 2007年公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四) :策略 提升海洋產業之專業人才素質
1.針對國家及產業所需專業人才,增加提供資源及彈性招生與培育制度,並提升學生從事海勤或海事產業的比率。 2.鼓勵海洋校院與民間產業機構合作培育人才之制度,並建置完備的實務實習制度。 3.鼓勵各校發展重點特色及提升與產業界之研究發展績效,以國家海洋人才培育為職志。

9 四個政策發展的關鍵點 2004年提出的《四年教育施政主軸》專章列出〈確立海洋台灣的推動體系〉行動方案→臺灣海洋教育的新里程碑。
2007年公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奠定海洋教育發展的基石。 規劃96至100年度的「海洋教育執行計畫」→推動海洋教育的具體措施。 2008年頒布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綱要→落實中小學海洋教育的具體方法。

10 政策中三個重要的發展意義 擴大海洋教育的基本內涵 逐漸覺知海洋教育的重要 突顯海洋職業的主體價值

11 課程綱要發出的重要訊息 採融入各學習領域 —每一位老師都要會敎 從親海、愛海、到知海 —從體驗教學出發的教學設計

12 課綱中的「基本理念」 為達成「臺灣以海洋立國」的理想,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及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應以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涵養學生的海洋通識素養為主軸,進而奠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

13 課綱中的「課程目標」 國民中小學應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從活動與省思中激發熱愛海洋情操,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並維護海洋的生態平衡,積極保育海洋資源,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增加對海洋的知識,瞭解海洋的生物與生態、海洋文化、海洋自然科學、海洋資源與海洋相關法律,覺察海洋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以及認識國家所處海洋環境與遠景,進而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心國家海洋發展。

14 課綱告訴我們什麼? 國家目的?學習主體? 中小學生要獲得的核心海洋意識是什麼?親海、愛海、知海? 海洋通識素養是什麼?
海洋教育的整體構造是什麼?

15 對課綱的省思(1) 教材的面向能不能成為主題軸? 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 是教材面向?或是主題軸?

16 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架構(課綱 ) 資料來源:引自教育部,2008:2 主題軸 細類 海洋休閒 水域休閒 海洋生態旅遊 海洋社會 海洋經濟活動
海洋法政 海洋文化 海洋歷史 海洋文學 海洋藝術 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 海洋科學 海洋物理與化學 海洋地理地質 海洋氣象 海洋應用科學 海洋資源 海洋食品 生物資源 非生物資源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資料來源:引自教育部,2008:2

17 這些主題軸要帶給學生什麼成長? 「海洋休閒」與學生的成長有何關係? 「海洋社會」呢? 「海洋文化」呢? 海洋科學? 海洋資源?

18 對課綱的省思(2) 具體目標出現的問題

19 課綱中的具體目標 (低4中5高6國6) 低A 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 低B 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
低C 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低D 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中A 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中B 瞭解家鄉的水產相關職業。 中C 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試創作海洋文學、藝術作品。 中D 認識常見的海洋生物。 中E 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高A 熟練游泳基本技能。 高B 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高C 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高D 瞭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 高E 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高F 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國A 熟練水域求生技能,並從事水域休閒運動。 國B 瞭解海洋產業的結構與發展,以及主要海洋法規與海域主權。 國C 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差異。 國D 具備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及瞭解海洋科技發展。 國E 認識常見的海洋資源與可再開發的再生資源。 國F 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

20 表一 分階段具體目標在親海、愛海、知海的分布情形
表一 分階段具體目標在親海、愛海、知海的分布情形 具體目標 5 (低A)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 (中A-1)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高A)熟練游泳基本技能。 (高E-2)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國A)熟練水域求生技能,並從事水域休閒運動。 6 (低B)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 (中A-2)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中C-1)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試創作海洋文學、藝術作品。 (高C-2)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高F)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國F)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 14 (低C)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低D)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中B)瞭解家鄉的水產相關職業。 (中C-2)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試創作海洋文學、藝術作品。 (中D)認識常見的海洋生物。 (中E)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高B)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高C-1)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高D)瞭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 (高E-1)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國B)瞭解海洋產業的結構與發展,以及主要海洋法規與海域主權。 (國C)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差異。 (國D)具備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及瞭解海洋科技發展。 (國E)認識常見的海洋資源與可再開發的再生資源。

21 對課綱的省思(3) 老師使用課綱的感受 課綱似乎是給書商看的 —缺乏從教師的角度 分段能力指標難以對應年級的實際教學
對課綱的省思(3) 老師使用課綱的感受 課綱似乎是給書商看的 —缺乏從教師的角度 分段能力指標難以對應年級的實際教學 —螺旋式規劃需要有發展心理的相關研究

22 另類想法 從各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來思考如何融入海洋教育 另外為老師建構一套海洋教育教學內涵

23 融入學習領域能力指標 1-2-2 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1-2-2 描述海邊居民的生活方式。
1-3-1 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 了解海邊生活環境,並能尊重及欣賞其特色。 1-3-8 比較不同生活環境的交通運輸類型。 → 比較不同生活環境(含離島)的海上交通運輸類型。 4-1-1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 藉由接近海洋,進而關懷海洋與生命。

24 為教師 建構海洋教育教學內涵

25 不同海洋面向對學生的開展 海洋教育 自然海洋 社會海洋 人文海洋 邏輯思維 能力 關係互動 情意想像 科學探究 適切行動 情感表達
對海洋的認識與省思(真)(知識) 對海洋的利用與保護(善)(價值) 對海洋的理解與欣賞(美與聖)(境界) 人與海洋的和諧發展 學科內容 開啟之能力 能力表現 學科目標 終極目標

26 1-1-1能認識不同地區的海洋資源(生物資源、非生物資源),及省思海洋資源出現的相關問題。
表二 中小學海洋教育教學內涵 主題 內容 教育 領域 教學發展 具體目標 1. 認識 省思 海洋 (知識) 海洋資源 海洋生態 (自然海洋) (邏輯思維) 認知 1-1-1能認識不同地區的海洋資源(生物資源、非生物資源),及省思海洋資源出現的相關問題。 1-1-2能認識不同型態的海洋生態(內部生態、沿岸生態、海洋氣候),及省思海洋生態出現的相關問題。 情意 1-2-1能表達海洋資源與生態遭受破壞的內心感受。 1-2-2能欣賞和表達海洋生態之美。 行動 1-3-1能探究海洋科學相關議題,培養對海洋的邏輯思維能力。 1-3-2能參與及檢討保護海洋資源、維護海洋生態之相關活動。 2. 利用 珍惜 (價值) 海洋法政 海洋開發 (社會海洋) (關係互動) 2-1-1能了解海洋法政(海洋政令、海權、海防)的相關內涵及臺灣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2-1-2能認識不同面向的海洋開發(能源利用、漁業利用、航運利用、休閒利用)情形,及了解開發與保育的關係。 2-2-1能省察自己的海洋倫理觀,樂於讓自己的觀念更符合時代潮流。 2-2-2能關懷海洋,並樂於接觸海洋保育相關訊息與活動。 2-3-1能參與相關海洋利用之活動,並從中建立與海洋適切互動的行為。 2-3-2能在生活中向他人提供海洋相關訊息,及表達自己的海洋價值觀。 3. 理解 欣賞 (境界) 海洋文化 海洋文藝 (人文海洋) (情意表達) 3-1-1能理解不同海洋文化(海洋開發歷史、古蹟古物、習俗信仰)的形成及其意義。 3-1-2 能認識中西海洋文藝(海洋文學、海洋藝術)作品及其創作歷程。 3-1-3能了解與掌握海洋文化及海洋文藝蘊含的保育相關理念。 3-2-1能透過海洋精神來啟發生活、豐富生命意義。 3-2-2能透過海洋文化及海洋文藝來啟發對海洋的想像與情感表達。 3-3-1 能參與海洋文化相關活動,並反省海洋文化與海洋保育的相關問題。 3-3-2能欣賞海洋文藝相關作品或進行海洋文藝創作,並用以提升生活品質。

27 2.學校層級的課程發展

28 臨海學校與非臨海學校 能夠推動相同的海洋教育嗎?
界定的問題—什麼叫臨海或非臨海? 事實的問題—各地學校條件不一樣! 認知的問題—我們的學生需不需要海洋教育?

29 整體課程規劃上的差異 臨海學校 —海洋教育結合社區教育 —海洋教育成為校本課程 非臨海學校 —思考海洋教育在整體教育中的角色
—融入或結合的方式(品格教育、閱讀教育…)

30 發展面向上的差異 臨海學校 —自然海洋→社會海洋→人文海洋 —在情境之中,可以全方位發展 非臨海學校 —人文海洋→社會海洋→自然海洋
—偏向認知與情意,較缺乏行動

31 教學途徑上的差異 臨海學校 —以活動課程、主題教學為主 非臨海學校 —製造替代性情境 —尋求校外資源(社教機構、校際交流、親子教育…)
—運用繪本教學、故事教學、影片教學、戲劇教學…

32 考慮重點(1) 是否成為校本課程? 1.主導式的校本課程 2.結合式的校本課程 重點式的發展? 1.每位老師融入教學 2.強調幾個領域的教學
3.幾位老師負責來做

33 考慮重點(2) 屬於正式課程? 1.領域教學 2.彈性時數、晨間活動 屬於非正式課程? 1.學生的課外作業 2.各項比賽 屬於潛在課程?
1.境教 2.校園生活世界

34 三種課程發展的途徑 外加式的課程設計 融入式的課程設計 結合式的課程設計

35 圖9-4 海洋教育(基隆文化)主題教學設計架構圖
外加式的課程設計 基隆 high文化 主題一: 基隆好食在(共2節) 1.小吃的歷史 2.特產的起源 主題五: 基隆鬥陣high(共6節)1.雞籠中元祭 2.基隆鎖管季 主題四: 基隆藏其蹟(共4節) 1.建築與砲台 2.中正公園的史蹟 主題三: 基隆真其廟(共4節) 1.(陰廟)老大公廟 2.(陽廟)媽祖廟、奠濟宮、城隍廟 主題二: 基隆有夠水(共4節) 1.和平島公園 2.八斗子與碧砂 圖9-4 海洋教育(基隆文化)主題教學設計架構圖

36 以「魚」為主軸的規劃 年 年 有 魚 自然海洋 人文海洋 社會海洋 魚的分佈 魚的習性 共生系統 魚的生殖 法規政令 飛魚祭 放生問題
認識魚類 魚的習性 共生系統 自然海洋 魚的生殖 法規政令 年 年 有 魚 飛魚祭 放生問題 美人魚 永續問題 人文海洋 社會海洋 魚食品 陶板魚 漁村建設 魚市場 休閒漁業

37 融入式的課程設計 補充教學 延伸教學

38 結合式的課程設計 海洋教育結合生命教育 海洋教育結合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結合社區教育 海洋教育結合親子教育 海洋教育結合性別教育
海洋教育結合資訊教育 海洋教育結合多元文化教育

39 考慮重點 教學理念的完整性 →外加式、結合式、融入式 整體發展的主導性 教學時間的限制 →融入式、結合式、外加式 主題的融合程度
→結合式、外加式、融入式

40 理論化的海洋教育教學取向 讓海洋教育多一點點深度 加入某個理論基礎 加入您個人的獨特性

41 不同理論基礎的海洋教育教學取向 知識取向的海洋教育 體驗取向的海洋教育 關懷取向的海洋教育 批判取向的海洋教育 超自然取向的海洋教育
生態取向的海洋教育 美感取向的海洋教育 建構取向的海洋教育 多元取向的海洋教育

42 案例說明 關懷取向的海洋教育課程發展 1.主題:海洋地質 2.推動途徑:外加式課程 3.融入理論:關懷倫理學
4.結合議題:鄉土教育、生命教育

43 第一步 解析「海洋地質」議題 在教學中的開展性

44 看到一塊石頭,你的反應… 這塊石頭怎麼會在這兒?它怎麼形成的?它有什麼成分? 這塊石頭可以拿來做什麼?用來蓋房子?
這塊石頭的造型像…,裡面的圖案…

45 分析「海洋地質」的內涵 自然海洋面向 —不同海洋地質的形成與特質 —不同海洋地質中的生態系統 社會海洋面向 —海洋地質對人的影響
—人對海洋地質的影響 人文海洋面向 —海洋地質的欣賞與文藝創作 —海洋地質的生活啟發

46 教學應用上的分析(1):自然海洋 教材內容 —不同海洋地質的形成與特質、海洋地質中的生態系統 教學重點
—提供海洋地質相關知識、對於事實的認識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途徑 —實地觀察、查閱資料、做實驗、影片…

47 教學應用上的分析(2):社會海洋 教材內容 —海洋地質的利用與保護、相關法令與措施 教學重點
—認識人為力量對海洋地質的影響及培養「關係互動」能力 教學途徑 —報導、影片、親身參與、繪本…

48 教學應用上的分析(3):人文海洋 教材內容 —海洋地質的欣賞、創作與生活啟發 教學重點 —提供對海洋地質的美感經驗及培養「情意表達」能力
教學途徑 —五感教學、繪畫、作詩文…

49 運用相關教學途徑 知海、愛海、親海等(包含認知、情意、行動) 參觀、遊戲、繪本、故事、小說、神話、話劇、影片、動畫…
體驗活動、角色扮演、兩難困境、辯論…

50 「海洋地質」教學指標的建構

51 1-1-1能認識不同地區的海洋資源(生物資源、非生物資源),及省思海洋資源出現的相關問題。
表二 中小學海洋教育教學內涵 主題 內容 教育 領域 教學發展 具體目標 1. 認識 省思 海洋 (知識) 海洋資源 海洋生態 (自然海洋) (邏輯思維) 認知 1-1-1能認識不同地區的海洋資源(生物資源、非生物資源),及省思海洋資源出現的相關問題。 1-1-2能認識不同型態的海洋生態(內部生態、沿岸生態、海洋氣候),及省思海洋生態出現的相關問題。 情意 1-2-1能表達海洋資源與生態遭受破壞的內心感受。 1-2-2能欣賞和表達海洋生態之美。 行動 1-3-1能探究海洋科學相關議題,培養對海洋的邏輯思維能力。 1-3-2能參與及檢討保護海洋資源、維護海洋生態之相關活動。 2. 利用 珍惜 (價值) 海洋法政 海洋開發 (社會海洋) (關係互動) 2-1-1能了解海洋法政(海洋政令、海權、海防)的相關內涵及臺灣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2-1-2能認識不同面向的海洋開發(能源利用、漁業利用、航運利用、休閒利用)情形,及了解開發與保育的關係。 2-2-1能省察自己的海洋倫理觀,樂於讓自己的觀念更符合時代潮流。 2-2-2能關懷海洋,並樂於接觸海洋保育相關訊息與活動。 2-3-1能參與相關海洋利用之活動,並從中建立與海洋適切互動的行為。 2-3-2能在生活中向他人提供海洋相關訊息,及表達自己的海洋價值觀。 3. 理解 欣賞 (境界) 海洋文化 海洋文藝 (人文海洋) (情意表達) 3-1-1能理解不同海洋文化(海洋開發歷史、古蹟古物、習俗信仰)的形成及其意義。 3-1-2 能認識中西海洋文藝(海洋文學、海洋藝術)作品及其創作歷程。 3-1-3能了解與掌握海洋文化及海洋文藝蘊含的保育相關理念。 3-2-1能透過海洋精神來啟發生活、豐富生命意義。 3-2-2能透過海洋文化及海洋文藝來啟發對海洋的想像與情感表達。 3-3-1 能參與海洋文化相關活動,並反省海洋文化與海洋保育的相關問題。 3-3-2能欣賞海洋文藝相關作品或進行海洋文藝創作,並用以提升生活品質。

52 1.認知層面 1-1能認識不同海洋地質的特質、形成及演化。 1-2能認識海洋地質的開發情形,及了解開發與保育的關係。
1-3能省思臺灣海洋地質出現的相關問題,及了解海洋地質的相關法令及措施。

53 2.情意層面 2-1能欣賞和表達海洋地質之美。 2-2能表達海洋地質遭受破壞的內心感受。
2-3能從海洋地質的演化中進一步領會對生活或生命的啟發。

54 3.行動層面 3-1能參與及檢討保護海洋地質之相關活動。 3-2能省察自己對海洋地質的價值觀念,並願意接受符合時代潮流的觀念。
3-3能在生活中向他人提供海洋地質的訊息及保護海洋地質的相關知識。

55 「海洋地質」的教學指標 1.認知: 1-1能認識不同海洋地質的特質、形成及演化。 1-2能認識海洋地質的開發情形,及了解開發與保育的關係。
1-3能省思臺灣海洋地質出現的相關問題,及了解海洋地質的相關法令及措施。 2.情意: 2-1能欣賞和表達海洋地質之美。 2-2能表達海洋地質遭受破壞的內心感受。 2-3能從海洋地質的演化中進一步領會對生活或生命的啟發。 3.行動: 3-1能參與及檢討保護海洋地質之相關活動。 3-2能省察自己對海洋地質的價值觀念,並願意接受符合時代潮流的觀念。 3-3能在生活中向他人提供海洋地質的訊息及保護海洋地質的相關知識。

56 可以發展的議題 化石.話石.畫石 岩石.研石.言石 海邊撿石頭(種類、分佈層次、生態、用途、造形想像、拓印…)
海石故事(岩石演化歷史、傳說故事、自編故事…)

57 第二步 解析「海洋關懷」的內涵

58 海洋關懷的內涵(1) 「瞭解」:能覺知海洋永續發展的需求。 觀察向度有三: 1-1能對海洋環境有基本的認識。
1-2能認識人與海洋的依存關係。 1-3能瞭解全球海洋生態的危機。

59 海洋關懷的內涵(2) 「同理」:設身處地的思考海洋的情況,並尊重海洋的生態樣貌與運行方式。 觀察向度有三:
2-1能提出利用海洋資源的合理範圍。 2-2能表達尊重海洋生態的想法。 2-3能描述臨海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60 海洋關懷的內涵(3) 「同情」:能理解海洋的遭遇並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及產生憐憫之心而想促進海洋的永續發展。
觀察向度為:3-1能說出聽完海洋相關故事或事件後內心的感受。

61 海洋關懷的內涵(4) 「承諾」:自身內心對海洋的覺知,產生動機為海洋立下一個較恆久的目標。
觀察向度為:4-1能表達在生活中實踐對保護海洋的意願。

62 海洋關懷的內涵(5) 「服務」:超乎自己的利益而思及海洋的永續發展。 觀察向度有二: 5-1能知道為了促進更好的環境必須犧牲某些自身的利益。
5-2能表達在生活中落實保護海洋的想法。

63 海洋關懷的內涵(6) 「照顧」:支持及保護海洋的永續發展。 觀察向度為:6-1願意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

64 海洋關懷的觀察向度 關懷 核心概念 定義 具體觀察向度 1.瞭解 敏銳的覺知對方的需求與欲望 能對海洋環境有基本的認識
能認識人與海洋的依存關係 能瞭解全球海洋生態的危機 2.同理 設身處地的思考對方的立場 能提出利用海洋資源的合理範圍 尊重對方的價值觀與好惡 能表達尊重海洋生態及生物循環系統的想法 能描述臨海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3.同情 產生憐憫之心,進而想增進對方福祉 能說出對於海洋環境被汙染的感受而提 出維護海洋環境 的具體想法 對於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發生共鳴,或是對他人的行為表示理解 能說出人類不當行為對海洋環境及生物的危害及感受 4.承諾 自身內心的覺醒,產生動機為自己立下一個較恆久的目標 能說出聽完海洋繪本故事後內心的感動 能表達在生活中實踐對海洋生態維護的意願 5.服務 只思及對方的好處,不計自己的付出,超乎自己的義務 能知道為了促進更好的環境,需要犧牲某些自身的利益 能在生活中落實保護水資源及生態環境的想法或行為 6.照顧 提供支持、保護及安全的環境 能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

65 「海洋關懷」要素的運用方式 將六個要素分開思考 —可以選取其中適合教學需要的部分要素融入教學活動中 將六個要素視為整體歷程
—關懷歷程做為教學設計的流程

66 海洋關懷要素分開處理 每次教學只選擇六個要素(瞭解、同理、同情、承諾、服務、照顧)中的幾個要素。

67 (一)講述故事:聽那鯨魚在唱歌(格林) (二)議題討論 1.鯨魚有經濟價值,為什麼我們不能捕殺牠? 2.我們能做什麼事來幫助鯨魚呢? (三)延伸活動 1.讓學生聆聽北極鯨的叫聲,並試著站在鯨魚的立場翻譯牠的心聲。 2.指導學生寫一封感謝信給中華鯨豚協會,並表達自己對鯨豚保育的支持。 瞭解 同理 同情 照顧 (一)講述故事:海豚的微笑(黑潮) 1.你對人類捕殺海豚的行為有什麼感覺? 2.我們應該怎麼和海豚相處呢? 教師教唱「海豚的微笑」,並引導學生進行歌詞創作。 承諾 服務 (一)講述故事:海之生(青林) 1.太一的爸爸整晚沒捕到魚為什麼還是感謝大海呢? 2.為什麼我們不能一次就把魚兒捕光? 根據繪本情節,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68 海洋關懷要素視為教學的歷程 教學歷程必須包括:1.瞭解→2.同理→3.同情→4.承諾→5.服務→6.照顧 案例 →寄居蟹目前的狀況(瞭解)
→你舒適的家(同理) →寄居蟹與你相比擬(同情) →自己應該怎麼做(承諾) →實際行動(服務) →成為一種長期關心的事(照顧)

69 第三步 建構關懷取向海洋教育 教學設計參考原則

70 課程發展的基本前提 總體課程的主軸:海洋.鄉土.愛 各項教案要能連結「保育海洋」核心概念 掌握不同海洋面向所要達成的學生能力
融入海洋地質指標、領域指標與海洋教育指標 融入情意 (關懷)導向的教學

71 圖1 中小學以「海洋保育」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模式
生態 海洋資源 海洋開發 海洋文化 圖1 中小學以「海洋保育」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模式 海洋文藝 法政

72 不同海洋面向對學生的開展 海洋教育 自然海洋 社會海洋 人文海洋 邏輯思維 能力 關係互動 情意想像 科學探究 適切行動 情感表達
對海洋的認識與省思(真)(知識) 對海洋的利用與保護(善)(價值) 對海洋的理解與欣賞(美與聖)(境界) 人與海洋的和諧發展 學科內容 開啟之能力 能力表現 學科目標 終極目標

73 兩種情意導向之教學歷程(1) 關懷歷程化的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1.瞭解→2.同理→3.同情→4.承諾→5.服務→6.照顧

74 兩種情意導向之教學歷程(2) 情意心理導向的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1.動之以情—呈現美麗動人的海岸岩石 2.發之以義—併呈破壞情形引發正義感
3.曉之以理—探討問題原因與改善方法 4.導之以行—導引具體行動

75 海洋教育教案設計參考格式 學校 適用年級 適用領域 使用節數 設計者 教學者 設計理念 建構 具體 學習 目標 來源 結果 海洋地質
教學指標 學習領域 指標 海洋教育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學生能力 分析 教材來源 教學準備 對應 學習目標 融入 關懷內涵 教 學 活 動 時間 教學 資源 評量 一、引起動機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76 3.教師海洋教育的增能

77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 老師心態上已經接受了海洋教育嗎? 老師是否對海洋教育很質疑? 或者老師根本就在排斥海洋教育?
老師認為有必要實施海洋教育嗎?

78 敎師才是推動的關鍵者 價值觀 判斷力 意願、興趣 條件:能力、時間 堅持力 詮釋方向

79 協助教師找尋海洋教育的意義

80 提升教師的海洋意識 意識是一種看法… 海洋意識就是…對海洋的看法! 海洋意識是一種海洋觀,是人對海洋進行認識後所形成的整體看法。
教師擁有海洋意識,才能在教學歷程中覺知到海洋的存在。

81 讓教師覺知教科書中的海洋概念 教科書中已經有哪些海洋概念? 老師能否覺知到教科書的海洋概念? 老師是否會運用這些海洋概念?

82 語文 數學 健體 綜合 生活 社會 藝文 生技 合計 南一 海洋資源 1.92% 1.46% 0.04% 0.09% 0.41% 0.34%
0.63% 6.34% 海洋生態 5.64% 0.97% 1.21% 0.32% 0.43% 2.21% 2.23% 9.66% 22.67% 海洋保育 0.44% 0.06% 1.77% 1.60% 1.86% 5.74% 海洋開發 1.64% 1.03% 2.00% 0.80% 2.04% 0.96% 1.49% 10.58% 海洋文藝 23.93% 1.68% 1.37% 1.61% 0.02% 12.87% 41.51% 海洋歷史 0.95% 3.05% 4.00% 民間信仰 0.07% 0.37% 0.25% 1.30% 34.18% 3.10% 7.40% 3.84% 3.61% 14.62% 19.34% 13.91% 99.98% 康軒 2.19% 4.93% 0.42% 0.40% 0.52% 8.48% 0.81% 1.35% 1.28% 0.35% 5.33% 2.24% 8.02% 20.36% 1.97% 2.03% 2.07% 1.54% 1.93% 7.50% 4.27% 0.51% 19.30% 28.12% 4.05% 0.26% 11.81% 40.18% 0.16% 2.35% 0.71% 0.57% 0.05% 1.33% 28.32% 8.35% 6.56% 2.26% 2.54% 22.98% 19.47% 9.54% 100.03% 翰林 1.90% 1.83% 1.45% 5.88% 2.28% 7.11% 0.12% 5.20% 0.72% 10.97% 26.46% 0.39% 0.48% 0.08% 3.06% 1.22% 3.85% 7.70% 4.45% 1.78% 6.29% 3.36% 0.70% 29.36% 13.34% 0.89% 10.30% 24.88% 4.34% 0.22% 4.56% 0.10% 0.23% 0.28% 19.15% 13.13% 6.00% 2.18% 18.33% 17.56% 13.06% 100.00%

83 自然海洋 (海洋資源+海洋生態) 社會海洋 (海洋保育+海洋開發) 人文海洋 (海洋文藝+海洋歷史+民間信仰) 南一版 29.01% 16.32% 47.51% 康軒版 28.84% 21.33% 43.86% 翰林版 32.34% 32.42% 30.74%

84 融入生活中的海洋意識 教科書的詩詞成語:海內存知己、天涯海角、人山人海、人海遼闊、波平如鏡、波濤洶湧、乘風破浪、茫茫大海、海闊天空、遨遊四海 、飄洋過海、滄海桑田、潮來潮往、海納百川、海天遊蹤、情深似海。 洋樓、洋娃娃、海拔、腦海、花海、雲海、媽祖、中元祭、島嶼

85 教師的在職進修 自辦週三進修 辦理研討會 辦理工作坊﹙點狀式、集中式﹚ 修習學分

86 三種推動方式 專家指導型 專家諮詢型 教師學習社群型

87 教師海洋意識的覺醒 才是落實海洋教育的關鍵

88 大家辛苦了 我們共同來發揚海洋教育!


Download ppt "海洋教育的課程發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吳 靖 國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