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 1 章 人與地球環境 1-1 人與地球環境綜覽 1-2 探索地球的起源
第 1 章 人與地球環境 1-1 人與地球環境綜覽 1-2 探索地球的起源 【教材內容】一張由太空拍攝的影像顯示,地球表面呈現藍、白、綠與黃四色。這是否反映地球表面環境的差異?現今地表環境與原始地球環境又有哪些差異?原始地球環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至現今的生態與環境?人類仰賴地球環境而生存,地球環境讓人類的文明得以發展,然而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也改變了地球環境,人與地球應如何相處呢?
2
1-2 探索地球的起源 1-2.1 地球的起源 1-2.2 探索地球歷史的方法與限制
1-2 探索地球的起源 1-2.1 地球的起源 1-2.2 探索地球歷史的方法與限制 【教材內容】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何時形成?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可藉由觀測現今宇宙中的各種現象,配合實驗模擬和理論推導,來探討地球的起源及演化過程。
3
1-2.1 地球的起源
4
太陽系的起源 地球的形成 固體地球的起源 大氣 的起源 海洋
5
太陽系的起源 星雲學說 圖片來源: 美國nasa
6
星際雲氣 約46~50億年前 氫、氦為主的氣體 冰、塵埃
【教材內容】飄散在宇宙間的星雲物質,包含氣體(以氫氣與氦氣為主)、冰及塵埃(圖1-4(a) 約46~50億年前
7
因重力作用而凝聚收縮 扁平盤狀旋轉 高密度高溫 的核心
【教材內容】因受萬有引力作用而逐漸聚集,形成一個高密度且高溫的核心,周圍物質則呈扁平盤狀,繞著核心運行(圖1-4(b))。 扁平盤狀旋轉
8
形成原始太陽 核融合 釋放能量 外圍 微行星形成
【教材內容】核心物質互相吸引,持續收縮,使溫度持續升高,當核心溫度約達到攝氏一千萬度,開始進行核融合反應並釋放能量,核心物質因熱膨脹而向外擴張,當向外之擴張力與向內之吸引力達平衡時,太陽就此誕生。散布在外圍圓盤的物質,亦由引力作用,逐次碰撞合併成微行星體(圖1-4© 外圍 微行星形成
9
集結. 碰撞形成行星 岩石、金屬 類地行星 冰、氣體 矮行星 類木行星
【教材內容】由微行星碰撞合併成行星(圖1-4(d))。在太陽系內圈軌道形成以岩石、金屬組成為主的類地行星,而外圈軌道則是含冰、氣體成分較多的類木行星。 冰、氣體 類木行星 矮行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