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四週 自利主義: 人的行為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四週 自利主義: 人的行為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四週 自利主義: 人的行為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

2 一、前 言 俗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利似乎是人類根深蒂固的心理傾向。 請問:該怎麼解釋陳樹菊的捐錢動機呢?
一、前 言 俗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利似乎是人類根深蒂固的心理傾向。 陳樹菊出生在貧窮人家,靠賣菜收入為生。她一天工作十六小時,長年的辛苦使她的手指關節與腳掌都變形。但她仍從賣菜所得微薄的利潤積攢下一筆筆錢,捐給小學、育幼院與貧童。她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請問:該怎麼解釋陳樹菊的捐錢動機呢?

3 一、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心理自利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人沒有真正利他的動機,每個行為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福祉。 對人類心理動機本質做的敘述。〔實然〕 2.倫理自利主義(ethical egoism):人應該追求自己 的利益,這是道德義務與道德上唯一正確的行為 。 關於倫理規範與理想的論述。〔應然〕

4 二、心理自利主義 (一)心理自利主義的內涵: 基本主張:人沒有真正利他的動機,每個行為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福祉。
心理自利主義容許「行為事實上沒有增進行為人 預想中的自身利益」這種狀況。 它容許「行為人表面上是以他人福祉為目標但其 實最終目標還是增進自身利益」這種狀況。 它容許「行為人雖以自身福祉為目標卻意志薄弱 無法成事」這種狀況。

5 二、心理自利主義 (二)支持心理自利主義的論證: 論證一:人的行為都在滿足自己最強烈的慾望,這就是自利動機。
前提一:每個行為的動機都來自於滿足行為者最強烈 的慾望。 前提二:當行為的動機是來自於滿足行為者最強烈的慾望時,行為的目的是在追求自身福祉。 結論:因此,每個行為的目的都是在追求行為者的自身福祉。

6 二、心理自利主義 對論證一的批判: 1.前提一的預設不合理:人們常在做「不想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
2.前提二無法解釋許多犧牲自己的利他案例。 心理自利主義者的回應:這是自欺欺人,行為者 真正的動機仍是追求名聲或是自我滿足。 (採重新詮釋動機策略來支持前提二)

7 二、心理自利主義 對重新詮釋動機策略的批判: 1.方法不完備:個別例子不能證明所有行為都是出自利己動機。
「出於最強慾望的行為」是否等同於「符合自身利益提升自身福祉的行為」,需要論證支持。 2.喪失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實證上可被證明為錯誤」是好的經驗理論的重要特質。

8 二、心理自利主義 論證二:人們總是預期行為會帶來利益,這就是自利動機。 前提一:人們總是預期行為會帶來某些自身利益。 前提二:當行為者預期行為會帶來某些自身利益時,其行為目的便是在追求自身利益。 結論:因此,每個行為的目的都是在追求行為者的自身利益。

9 二、心理自利主義 對論證二的批判: 1.前提一的問題:
過分預設人的理性。〔減肥、不交作業的例子〕 人會去做對他人有益、對自己無益的事。〔美國槍 擊事件的例子〕 2.前提二必須處理許多反例:預期行為會帶來的結 果不見得成為行為的目標。〔補牙的例子〕

10 二、心理自利主義 論證三:人們總是在避免痛苦,這就是自利動機。 前提一:人們不會去做只會帶來自身痛苦的行為。 前提二:如果人們不會去做只會帶來自身痛苦的行為,則人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在避免自身痛苦。 結論:因此,每個助人行為的目的都是在避免自身痛苦,而這是自利動機。

11 二、心理自利主義 對論證三的評論: 1.前提一可暫且接受。
2.前提二不可信:「人不會去做只會帶來自身痛苦 的事」不等於「人的所有行為都在避免自身痛 苦」,也不表示「人不會做帶來自身痛苦卻也帶 來某些利益的事」。〔補牙的例子〕

12 二、心理自利主義 (三)對支持論證的綜合評論: 無法顯示「自私」與「自利卻不自私」的不同:根據心理自利主義,「自私」成為無用的語詞。
[補充]享樂主義的矛盾(the paradox of hedonism): 追求快樂的慾望是一種自我挫折的慾望。快樂常 在人專注於其他事物時降臨。忘了快樂反而比較 容易快樂。 [補充]倒果為因:「幫助別人得到快樂」不等於 「為了得到快樂而幫助別人」。

13 反思與討論 陳樹菊女士說:「捐錢幫助人,那天就會睡得特別好,心裏有說不出的快樂。」
美國總統林肯說,他幫助他人的行為純粹出於自 利的動機。如果他沒有出手幫忙,整天都會心神 不寧。 許多幫助他人者很明顯都從善行中得到滿足。 請問:你覺得這是否代表他們都是以「自利」作為動機?為什麼?

14 二、心理自利主義 (四)心理自利主義與實證研究: 1.同理心與助人行為的關係:
Daniel Batson發現,由採取對方觀點所引發的感同身受心理(empathy)會增加助人行為。 利他假說和利己假說哪個比較能解釋這個現象? 實驗結果不支持利己假說,而利他假說的預測準確性最強。 有理由認為人其實有純粹利他動機,因此心理自利主義不成立。

15 二、心理自利主義 2.演化論與利他主義的心理基礎: 從演化論看親代照顧子代背後的心理機制:
現代人類是長期持續的演化鬥爭下的產物。在這一場 鬥爭裡,……成功者把基因傳給了下一代;失敗者的 基因便自人口中消滅。以個人利益為首的利己主義者, 比那些透過助人而擴大致勝機會的利他主義者,贏得 生存競爭的機會更大。由於自私這種人性特質,至少 一部分決定於人類的基因,這意味著,利己主義者的 數量會增加,而利他主義者的數目卻會縮減。長期而 言,其實演化已經走了很長的一段時期,世界上再也 不存在真正的利他主義者了。《生命,如何作答?》

16 二、心理自利主義 親代照顧子代是基於自利、利他或二種動機混合?
Elliot Sober & David Wilson:由利他或混合動機引發的照顧行為機制較穩定,會在天擇中勝出。 [補充] Peter Singer:把自然當作為了獲取食物、 安全感和性滿足而進行的生死鬥爭戰場,是錯誤 的觀念。 1.社會性的哺乳類動物展現不自私行為的例子。 2.捐腎和賣腎的母親的例子:有些父母的作為顯示出,對子女的愛可以引發無私的行為。

17 小組討論 請問:有關父母親對子女的照顧和犧牲,你們覺 得Peter Singer說得對?還是心理自利主義者說得 對?理由是什麼?
父母親心甘情願地把子女的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上,對於「人是自私自利的」這個一般性命題,是多麼強烈的反例。當父母親在哄一個啼哭的孩子時,他們想到的不是二、三十年以後,這孩子可以在他們老的時候照顧他們。他們的照料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愛,和不忍心看到孩子啼哭時的可憐模樣。 《生命,如何作答?》 請問:有關父母親對子女的照顧和犧牲,你們覺 得Peter Singer說得對?還是心理自利主義者說得 對?理由是什麼?

18 反思與討論 補充資料 據估計,二次大戰期間從納粹手上拯救出來的猶太人至少有5萬到50萬,以下是其中三個例子:
瑞典生意人Raoul Wallenberg:直接或間接幫助12萬名猶太人保住性命。 德國商人Oskar Schindler:想方設法庇護的猶太工人中至少有1200個人活下來。 奧斯維茲集中營雜工Lorenzo:讓Primo Levi記得自己還是一個人。 請問:你如何解釋這些人的行為動機呢?請提出 理由來支持自己的看法。

19 二、心理自利主義 3.自利的考量不必然是有效動機: 例1:在瑞士尋找核廢料貯存地點的例子中,一旦提供補償金,贊成比率從51%下降到25%。
例2[補充]:在高中生募款的例子中,沒有獎金的那 一組募到最多錢。 例3[補充]:英國的捐血制度之成效優於美國部份來 自商業血液銀行的制度。 結論:某些情況下,自利動機(例如獲得金錢) 不比利他動機更有效,自利考量反而讓人卻步。

20 二、心理自利主義 (五)強勢自利主義(predominant egoism): 根據以上理由,心理自利主義不具說服力。
有些心理自利主義者退而求其次,採取強勢自利主義的立場。 基本主張:追求自我利益雖然不是唯一動機,仍是強勢動機。人們的行為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以追求自我利益為目標,只有少數例外。 請問:你覺得這個立場是否比較可信?

21 三、倫理自利主義 (一)倫理自利主義的內涵: Q:人在道德上是否「應該」僅為了追求自身福祉而行為? 這個問題關心的是道德的理想和規範。
倫理自利主義:人在道德上應該做的事僅是增進 自身福祉,而人最終的道德義務在於出於自身利 益考量而行為,而這也是唯一道德上正確的事。 除非行為結果對自己有利,否則人沒有道德理由 去做有利於他人的事。

22 三、倫理自利主義 (二)支持論證:與道德常識相符且將其規範系統化 前提一:道德常識中有許多規範,但連結這些規範的理性原則卻不明確。
前提二:就理論的角度而言,連結這些規範的理性原則越少越好。 前提三:倫理自利主義提供了連結這些規範的單一理性原則:自利原則──也就是一切行為選擇以是否增進自利為衡量標準的原則。由此,倫理自利主義不但與道德常識相符,而且對道德常識的解釋與系統化都很成功。 結論:因此,倫理自利主義是一個可信的道德理論。

23 三、倫理自利主義 對支持論證的批判: 1.它並未證明服從常識道德規範「總是」會對一個人有好處。〔隱身指環的例子〕
無法展現常識道德的重要精神「規範的恆常性」。 2.在常識道德中被認為是正確的理由無法在自利計 算中被表現出來。〔幫助弱者的例子〕

24 三、倫理自利主義 (三)反對論證: 論證一: 前提一:在自利的前提下,倫理自利主義可能會要求人 們做殺人放火等常識中不道德的行為。
前提二:如果一個道德理論要求人們做殺人放火等事,這個道德理論不可信。 結論:因此,倫理自利主義不可信。

25 三、倫理自利主義 倫理自利主義者的可能回應: 1.反駁前提一:常識中不道德的行為永遠不符合自 利。
2.反駁前提二:該前提預設了超越自利原則的標準 ,犯「丐題」(begging the question)的謬誤。

26 三、倫理自利主義 評論: 1.第一種反駁牽涉到對上帝及其意志的預設,或對罪大惡極之人的心理預設,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2.第二種反駁值得考慮,的確不能因為倫理自利主 義要求的行為違反道德常識就反對它。但由於缺 乏支持的論證,也沒有好的理由接受它。

27 三、倫理自利主義 論證二:倫理自利主義與道德基本權利不相容。
以「不受他人暴力攻擊」的權利為例。如果有助於增進某人的利益,那麼倫理自利主義不只允許,甚至要求這個人以暴力攻擊我。 除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外,倫理自利主義沒有 為其他道德基本權利提供任何保障。

28 三、倫理自利主義 論證三:倫理自利主義獨斷地賦予行為者自身利益以道德上的優先性。 當道德理論賦予某種行為或特質優先性時,需論證其合理性基礎。
倫理自利主義缺乏論證來支持自利原則的合理性 基礎。 [補充]:J. Rachels認為,倫理自利主義是另類的 「種族沙文主義」:它未合理說明自己和他人有 何差異,讓前者可以在道德上獲得優待?

29 參考書籍 王華,〈人的行為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道德推理》,東吳大學哲學系 彙編,2014。
林火旺,〈第一章 利己主義〉,《基本倫理學》 ,臺北市:三民書局,2009,。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錢買不到的東 西》,臺北市:先覺出版社,2012。第 頁 。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生命,如何作答?》 ,周家麒 譯,臺北市:御書房,2008。第 , 頁。


Download ppt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四週 自利主義: 人的行為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