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

2 目錄 香港名字的由來 農村的特色 主要的民族 五大姓氏 主要的生計 農村的節日 參考資料 P.2 P.3 P.4 P.5 P.6 P.7 ~

3 香港名字的由來: 據 古 老 傳 說 , 清 朝 嘉 慶 年 間 , 有 海 盜 林 某 與 其 妻 香 姑 橫 行 於 伶 仃 洋 一 帶 , 後 為 清 海 軍 將 領 李 長 庚 擊 敗, 林 某 逃 死 並 死 於 台 灣 , 香 姑 則 率 餘 眾 佔 據 港 島 , 後 人 因 而 稱 之 為「香港島」。 但 據 史 籍 記 載 , 清 代 並 沒 有 名 叫 香 姑 的 海 盜 , 本 港 各 區 亦 未 有 發 現 任 何 相 關 的 史 蹟 , 加 上 中 國 人 向 來 痛 恨 盜 賊 , 理 應 不 會 以 盜 名 為 一 島 之 總 名 , 故 此 說 實 不 足 信 。   P.2

4 農村的特色: 在清朝時間裏,土匪橫行,為了防備土匪的侵襲,所以各個姓族都開始建立圍村。而圍村還可以作祭祖之用,供成員舉行各種活動和舉行會議的地方。 P.3

5 主要的民族: 自十世紀中葉開始,大量內地及沿海省份的居民不斷移居香港,藉此尋找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逃避戰亂或饑荒。由於他們來自不同的省份,操不同的方言,生活習慣亦有所差異,所以來港後便各自建立村落,逐漸形成包括本地人、客家人、福佬和蜑民的「四大民系」。 P.4

6 五大姓氏: P.5 姓氏 鄧氏 侯氏 彭氏和廖氏 文氏 定居時間 公元十世紀 公元十二世紀 公元十三世紀 公元十四世紀 定居地點 新界元朗
新界上水 新界粉嶺和上水 新界的新田和大埔 P.5

7 主要的生計: 商貿維生 本地人與客家人除耕種外,也會以營商來維持生計。當時的墟場主要集中在大埔,上水,粉嶺和元朗一帶。各區的墟期都不同.每到墟期.墟場都會人山人海。村民出售的,大多數都是以穀物和雞鴨為主。 捕魚 四大民系中的福佬和蜑民主要以捕魚為生。蜑民主要在筲箕灣和香港仔的船上定居,而福佬則主要在西環一帶的船上定居。蜑民和福佬除了在香港一帶捕魚外,有時候還會在廣東及福建沿海的水域作業。 P.6

8 農村的節日: P.7 打醮 打醮的目的有很多。在打醮期間,每不條鄉村都會聘請 道士開壇,而村民都需要齋戒沐浴,並到祭壇祈求合家平
安。開壇後,村民多會帶備水果,肉食等祭品,並撚點香燭 和鬼神祭祀。此外,各村還表演「神功戲」和其他活動以 答謝神靈的庇佑。 P.7

9 天后誕 天后誕是在農曆三月廿三日,以紀念天后的誕生。自宋以來,歷朝對天后大加追封;清帝康熙封她為「護國庇民妙靈照應仁慈天后」,天后之名便沿用至今。香港的水上居民如蜑民和福佬等深信天后是海神,她可以:*庇佑他們平安,和*使仿照出海作業時風調雨順,滿載而歸。 P.7b

10 參考資料: 組員名單: 陳曉儀 1C02 何雪儀 1C08 禤凱燕 1C09 姚嘉欣 1C17


Download ppt "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