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桃園縣國教輔導團環境教育領域 -課綱微調與教案設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桃園縣國教輔導團環境教育領域 -課綱微調與教案設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桃園縣國教輔導團環境教育領域 -課綱微調與教案設計
桃園縣南美國小 沈彥甫

2 環境教育的背景知識

3 環境教育的緣起與發展 環境教育緣起於保育與自然研究運動或戶外教育運動(outdoor education movement)(楊冠政,1998) 伯利西(Tbilisi)國際環境教育會議中,對環境教育所下的定義如下:「環境教育是一種教育過程,過程中個人和社會認識他們的環境,以及組成環境的生物、物理和社會文化成分間的交互作用,得到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並能解決現在和將來的環境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1977)

4 世界環境教育大事記 IUCN巴黎會議 第一次使用EE Rachel Carson “寂靜的春天”美國環境運動開始
1948 1962 1970 1972 1975 1977 1980 1987 Rachel Carson “寂靜的春天”美國環境運動開始 國際環境教育學校課程工作會議 Nevada USA 美國通過環境教育法案(Env. Edu. Act) 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 貝爾格勒憲章 (Belgrade Charter) 伯利西宣言 (Tbilisi recommendation) 世界保育策略 (IUCN, UNEP, WWF)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佈 “我們共同的未來”

5 1992年在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擬定五項重要的公約。
里約宣言 - 「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 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1993年至2000年「永續發展」的工作藍圖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管制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生物多樣性公約 森林原則

6 環境教育v.s環境相關科學 環境科學是環境教育的基礎。 環境科學的領域可作為環境教育內容之分類依據。 環境教育的目標包括環境科學的目標。
環境教育是價值教育,本質與環境科學不 同。

7 教育的基礎:環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應在於訓練出能使地球永續的人,而不是適合於某職業屬性的人。
環境教育是入世的教育,有別於科學教育,要能夠切合時事、貼近生活需要。 所有的教育均為環境教育。 科學不能讓人類「管理地球」,對於大自然的敬畏與尊重才是正向態度。

8 環境教育與一般科學教育的不同點 環境教育以科學為基礎,不是以科學為目的。 環境教育服務的對象是人(地球生態),不是政府或制度。
環境教育以全球關懷為核心,以全球或地方議題為應用,不能自始至終著眼於地方議題。 環境教育者比其他教育者更需要瞭解各種科學及其哲學基礎,至少知道如何在各學科中融入環境成分。 環境教育者需要聰明與努力,更需要智慧與熱情。

9 環境教育的三主題 跟環境有關的教育 (about the environment) 在環境中學習的教育
(in the environment) 為環境而教育 (for the environment)

10 環境教育目標分類的改變 意識(awareness) →覺知(perceptual awareness)
態度(attitude)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 技能(skill) →行動技能(citizen action skill) 參與(participation) →公民行動經驗(citizen action experience) (Wisconsin州環境教育課程指導原則)

11 環境教育的基本想法 (一)核心價值:從環境的覺知 → 認識 → 發現問題 → 解決策略 → 行動 → 實踐公民責任。 (二)課程綱要:揭示課程實施的理想、目標及基本標準,課程的落實貴在課程的轉化。 (三)學校的核心任務在建立學生價值觀,推展環境教育的課程及教學。而老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帶領學生一起進行「環境行動」。

12 我國環境教育發展概要 圖片出處:文建會

13 課綱微調的源起 呼應時代脈絡 回應基層教學需求 配合中小學(十二年)一貫課程體系之建置 檢視新興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情形,增補不足處。
教學現場對於能力指標解讀之疑義 (一)文字用語混淆不一 (二)過於抽象不具體 (三)重複 配合中小學(十二年)一貫課程體系之建置 落實中小學課程之連貫

14 課綱微調的重點與特色 (1)強調永續發展概念,符合社會與國際主流趨勢; (2)學習階段由三階調整為四階段,並強調連貫性, 使易於融入其他學習領域 (3)將不易解讀指標明確化; (4)分項列舉各能力指標之補充說明,讓使用者易於 掌握指標內涵 (5)增加「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 (6)調整「環境教育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 (7)提供融入學習領域教學示例。

15 強調永續發展概念 15 永續發展的浪潮影響所有政策方向,本次修訂亦取永續發展理念之重點,希望呼應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趨勢與作為。

16 不易解讀的能力指標明確化 16

17 學習階段調整為四階段 17 第一階段:國小一、二年級 第二階段:國小三、四年級 第三階段:國小五、六年級 第四階段:國中七~九年級

18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呈現近年來環境與永續的議題 氣候變遷 海洋環境污染與保護 綠建築 綠色消費 生態旅遊 動物福利與動物權 再生能源 節能減碳
提昇能源利用 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團體(NGO)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基本理念 新增重要意涵 一、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 二、涵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的 豐富內涵 三、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

20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課程目標 先說明整體概念再分項述說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實踐、體驗與省思。
環境教育之課程目標,希望教學者能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能充實學生環境永續相關的知識,能讓學生對人與環境的互動有正確的價值觀。 在面對地區或全球性環境議題時,能具備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技能 ,以建立學習者的環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一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

21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課程目標 標題與內容調整 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 環境概念知識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環境行動技能 環境行動經驗

22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能力指標 字詞義修正 能運用科學工具→能運用科學方法 參與→主動參與 觀察→觀察體驗 舉辦或參加→參與舉辦
能力指標 字詞義修正 了解→暸解,收集→蒐集,同僚→同儕 能運用科學工具→能運用科學方法 參與→主動參與 觀察→觀察體驗 舉辦或參加→參與舉辦

23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能力指標 一、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三、環境價值觀與態 1-2-3 察覺生活週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變遷
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相互關係 3-2-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

24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能力指標 刪減 三、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 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25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能力指標 新增 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 行為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
能力指標 新增 四、環境行動技能 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 行為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 法解決環境問題 4-3-5能以各種管道向行政機關、民意代表或非政 府組織發聲,以表達自己對環境問題的看法

26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學習主題 新增 暸解具體生活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內涵 探索環境問題(學校~全球化)
學習主題 新增 環境概念與知識 暸解具體生活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內涵 探索環境問題(學校~全球化) 環境正義與代間正義;環境權、動物權、動物福利 認識環境與經濟環境基本法、環境法規與政策、國際環境公約政府環保組織與NGO

27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學習內容 新增 環境行動的技能 環境議題之說服與協商、環境生態管理與消費、環境行動之法律與政治手段….
學習內容 新增 環境行動技能 環境行動的技能 環境議題之說服與協商、環境生態管理與消費、環境行動之法律與政治手段…. 規劃與執行環境行動計畫

28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學習內容 新增 環境行動經驗 環境友善行動經驗 建立基本的公民參與機制和落實伙伴合作經驗

29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修正重大議題融入的標題 主要內容改為學習內容 內容說明改為學習內容說明 建議整合之領域改為建議融入之學習領域

30 環境教育課綱微調 新增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 1.融入於七大學習領域中: 融入式課程設計 2.納入學校課程總體計劃: 利用空白課程進行主題式教學


Download ppt "桃園縣國教輔導團環境教育領域 -課綱微調與教案設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