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我們的太陽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我們的太陽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們的太陽系

2 太陽 太陽是恆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太陽大概已有50億年的歷史了,從初生起已耗盡大約一半的核心氫氣,這表示它大概還能再維持50億年的穩定,最後核心氫氣融合殆盡,進一步引發氦融合反應,終將在急速膨脹成紅巨星、吞噬地球甚至火星之後,演變成行星狀星雲與白矮星,在太空中逐漸冷卻、黯淡,成為黑矮星。

3 日珥 在太陽表面還常見一些巨大的環狀或弧狀的噴出物,也就是日珥 (左圖),它與太陽黑子、閃焰等都是太陽表面磁場劇烈活動的產物。太陽的噴出物質及黑子活動量並非是恆定的,17世紀中葉曾有一段黑子活動低落期,可能是造成當時北歐小冰期的原因之一。

4 水星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在1962年之前,一般都認為水星的一「天」是和它的一「年」等長,如此水星就會像月球對地球一般,始終以同一面面向太陽,但是在1965年以都卜勒雷達觀測其自轉速度後,這種想法就被推翻了:水星每公轉兩周會自轉三圈!水星是太陽系已知星體中唯一不是以1:1的方式達到公轉/自轉共振狀態的。

5 金星 金星是是九大行星中最第二靠近太陽的行星,金星早在史前就為人所知了,它是全天亮度僅次於太陽及月球的星體。如同水星,它也曾廣被視為不同的二顆星,中國人稱之為啟明星與長庚星,而希臘天文學家也早知道二者實為同一星體。   由於金星是地內行星,所以我們可從望遠鏡中觀察到它有盈虧現象,這也是伽利略當初提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一個重要的觀測證據。

6 地球 地球是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地球當然不需太空探測船才可認識,但是直到二十世紀我們才真正勾勒出整個地球的全貌。當然能自太空中取得它的影像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因素,地球的太空影像對天氣預測,尤其是颱風 (颶風) 的預報來說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從太空看到的地球真是非常美麗。

7 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 的天然衛星,它在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太陽。在月球繞行地球的過程中,由於它和太陽與地球的方位改變,因而產生了月相盈虧變化

8 火星 火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四顆行星,火星的公轉軌道相當橢圓,這使得火星正對太陽處的溫度在一年之間有很大的變化:在近日點與遠日點之間可以相差到約30℃,這是影響火星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9 木星 木星是從太陽數來第五顆行星,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質量是1.900x1027公斤,超過太陽系其它所有行星總合的2倍,大紅班 (Great Red Spot, GRS) 早在300多年前就被發現了,一般認為是17世紀的卡西尼 (Cassini) 或 Robert Hooke 發現的。大紅斑大小約為12,000×25,000公里,足足可以吞下2個地球!另一個較小但相似的斑點也已發現有數十年之久了。由紅外線觀測結果及其旋轉方向可知大紅斑是一個高氣壓區,它的雲頂比其周圍高得多也冷得多。類似的結構在土星及海王星都有發現,至於為什麼它們可以持續存在這麼久的時間則未知。

10 土星 土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六顆行星,也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由於地球每隔幾年就會通過土星環所在的平面,也就是說我們會因正對土星環的側面而無法看到環面,因而早期對土星的觀測常常出現難解的差異,直到一幅低解析度影像出現才大大改觀,1659年,Christiaan Huygens 正確推論出土星環的空間幾何狀態。以往我們以為土星是唯一有環的行星,直到1977年發現天王星具有微薄的環,稍後又發現了木星和海王星的環,才知道原來氣體行星都有環。

11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數來第七顆、倒數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第三大行星,大部分行星的自轉軸都近似垂直於黃道面,但天王星的自轉軸幾乎完全平行於黃道面,你可以說天王星是躺著自轉的。當航海家2號經過天王星時,它的南極幾乎正對著太陽,這使得天王星的南極區比赤道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更多,然而赤道溫度仍比極區高,其背後機制不明。   實際上那到底算是南極還是北極仍有很大的爭議!你可以說天王星的自轉一如大多數行星是順轉,只是它的軸傾斜略超過90°;或是說它的軸傾斜略小於90°但是逆轉。類似的爭議也發生在金星上,有人認為金星的自轉並非逆轉,而是它的自轉軸傾斜將近180°。

12 海王星 行星,也是海王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八顆、倒數第二顆太陽系第四大行星,在天王星被找到之後,天文學家發現它的公轉軌道並未完全符合牛頓定律,因此即預測在其外必定還有一顆行星重力擾動海王星的公轉。過了數十年,終於在1846年9月23日由 Galle 和 d'Arrest 發現,與 Adams 和 Le Verrier 用木星、土星及天王星的觀測數據計算出來的位置很接近,這個發現曾引起英國與法國的國際爭議,或至少是 Adams 和 Le Verrier 二人之間的爭議,爭議的重點是倒底是誰先定位出這顆新行星並擁有為其命名的權利。現在他們共享發現海王星的榮耀。後來的觀測者發現他們二人計算出的公轉速度都同樣比實際情形來得快,因而在數年之前與數年之後是無法以預測位置找到海王星的。

13 冥王星 冥王星是從太陽數來第九顆、目前已知離太陽最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最小的行星由天王星及海王星的公轉軌道異常,可預測出在海王星之外應該還有一顆行星的存在,於是美國亞歷桑那洲羅威爾天文台 (Lowell Observatory) 的 Clyde W. Tombaugh 在經過非常綿密的研究和搜尋之後,終於在1930年找到了冥王星;但是這顆新行星的公轉根本和預測軌道不合,只在觀測當時很接近預測的位置,再早一點或晚一點就不可能在預測位置上找到它了,所以說冥王星的發現真是意料之外的幸運。


Download ppt "我們的太陽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