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Ἐλιούδ Αποστολίδης Modified 5年之前
1
第一節 食物供應養分和能量 第二節 酵素 第三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第四節 物質怎樣進出細胞 第五節 動物怎樣獲養分 第六節 討論
第三章 養分和能量 第一節 食物供應養分和能量 第二節 酵素 第三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第四節 物質怎樣進出細胞 第五節 動物怎樣獲養分 第六節 討論
2
【第一節】 食物供應養分和能量 1 養分: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 2. 能量的主要來源 :醣類、蛋白質、脂質
1 養分: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 2. 能量的主要來源 :醣類、蛋白質、脂質 3. 維生素(維他命)和礦物質:維持生物體正常生理機能 4. 植物:光合作用 5. 動物:攝食後消化吸收
3
氧化作用與能量的釋放 1. 生物體內:緩慢且溫和 2 生物體外:快速而劇烈(燃燒作用) 3 熱能的單位:卡
1. 生物體內:緩慢且溫和 2 生物體外:快速而劇烈(燃燒作用) 3 熱能的單位:卡 4 一卡:使一毫升的水溫上升攝氏一度。
4
H=MST 例如一粒花生米完全燃燒後,使100毫升水的溫度由25℃升高為40℃時,則此粒花生米燃燒後所釋放出來的熱能約為1500卡。 100×(40-25)=1500(卡)
5
【第二節】 酵素 1. 生物體中物質分解及合成的現象稱為代謝作用。 2. 生物體中細胞產生酵素,參予代謝作用 3. 成分:蛋白質
1. 生物體中物質分解及合成的現象稱為代謝作用。 2. 生物體中細胞產生酵素,參予代謝作用 3. 成分:蛋白質 4 酵素的活性受 溫度及到酸鹼度的影響(補充)發酵作用 5 具有「專一性」
8
植物如何獲得養分 三百多年前,范黑蒙(Van Helmont,西元 ,比利時人),在花盆中種了一棵柳樹,5年後,柳樹的重量增加約75公斤,但土壤只減少了約60公克。范黑蒙認為5年中除了澆水,並沒有加入其他物質,所以柳樹增加的重量應來自水。 這種說法正確嗎?
9
葉的構造 進行光合作用 的主要器官—葉 葉片構造示意圖 放大 葉綠體
10
葉的構造 葉的上、下層細胞排列整齊且透明、無色,稱為上、下表皮
11
在表皮上散布著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兩兩成對的保衛細胞中間形成氣孔
12
保衛細胞 氣孔
13
電子顯微鏡
14
【第三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光合作用。
1.定義:植物的葉綠體內有葉綠素和酵素。葉綠素能吸收太陽能,藉酵素的幫 助使二氧化碳和水和成葡萄糖,並釋放出氧氣,此反應過程稱為光合作用。
15
1. 四大必要條件: (1) 葉綠體-葉綠素和酵素 (2) 太陽能-葉綠素能吸收太陽能 (3) 二氧化碳-由葉的氣孔進入 (4) 水-由根部吸收
16
(1)第一階段(光反應) 水 氫 + 氧氣 (2)第二階段(暗反應) 二氧化碳 葡萄糖+水
光合作用依照反應順序的先後分成兩階段 第一階段需有日光才能進行,稱為光反應 第二階段因不需日光直接參與,稱為暗反應 (1)第一階段(光反應) 水 氫 + 氧氣 (2)第二階段(暗反應) 二氧化碳 葡萄糖+水
17
葉綠素 光反應:葉綠體中的葉綠素吸收太陽能,將水分解產生氧氣和能量,所產生的氧氣釋放到大氣中 太陽能 水 光反應 氧氣 能量
吸收太陽能進行光反應 光反應 能量 氧氣
18
葉綠素 酵素 暗反應:利用光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在酵素的作用下進行一連串反應,使二氧化碳轉換成葡萄糖和水 二氧化碳 太陽能 水 光反應 暗反應
吸收太陽能 進行光反應 酵素 促進暗反應 進行 光反應 能量 暗反應 葡萄糖 水 氧氣
19
反應物 產物 太陽能 反應物 產物 水 二氧化碳 光反應 暗反應 葡萄糖 水 氧氣 葉綠體 ----------> 日光
水+二氧化碳 葉綠體 > 日光 葡萄糖+氧+水 太陽能 反應物 產物 水 二氧化碳 光反應 能量 暗反應 葡萄糖 水 氧氣
20
葉綠體 水+二氧化碳------------->葡萄糖+氧+水 日光
光合作用簡式 葉綠體 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水 日光
21
水 葡 萄 糖 O2 CO2 水
22
主產物:葡萄糖 次產物:氧氣 可轉換為蔗糖、澱粉;亦可輾轉合成蛋白質、脂質等。
主要產物-葡萄糖 主產物:葡萄糖 次產物:氧氣 可轉換為蔗糖、澱粉;亦可輾轉合成蛋白質、脂質等。
23
請問圖中各個構造的名稱?
24
物質進出細胞 1.擴散作用-分子由濃度高的地方往濃度低的 地方移動 2.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 氧、二氧化碳可直接通過細胞膜(細胞膜)
物質進出細胞 1.擴散作用-分子由濃度高的地方往濃度低的 地方移動 2.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 氧、二氧化碳可直接通過細胞膜(細胞膜) 葡萄糖、水、礦物質等-須藉細胞膜上特殊 蛋白質的協助進出細胞 * 水通過細胞膜的擴散作用稱為滲透作用
25
第四節 動物怎樣獲養分 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養分並吸收利用的過程,稱為消化作用 人類的消化系統分為消化腺、消化管 (1) 消化腺:
第四節 動物怎樣獲養分 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養分並吸收利用的過程,稱為消化作用 人類的消化系統分為消化腺、消化管 (1) 消化腺: 唾腺、胃腺、腸腺、肝臟和胰臟。 (2) 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6
消化作用 將較大分子養分轉變成較小分子養分的過程,稱為消化作用(需要消化液中的酵素促進反應的進行) 大分子 小分子 轉變 澱粉 葡萄糖 轉變
蛋白質 胺基酸 轉變 脂質 脂肪酸+甘油 消化作用
27
消化作用與消化系統 將較大分子養分轉變成較小分子養分的過程,稱為消化作用 消化作用多數由消化系統負責 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腺
口腔 唾腺 咽 食道 消化作用多數由消化系統負責 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肝臟 胃 胃腺 小腸 胰臟 大腸 腸腺 盲腸 闌尾 肛門
28
消化系統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 消化管壁的收縮 1.幫助食物推進 2.可以讓食物和消化液混合均勻
消化腺包括唾腺、胃腺、肝臟、胰臟和腸腺 食道 胃 大腸 小腸 盲腸 闌尾 肛門
29
消化系統---口腔 1.口腔中的牙齒可咬碎食物 2.唾腺會分泌唾液 3.舌頭可幫助食物和唾液混合,以利吞嚥
消化腺 消化管 1.口腔中的牙齒可咬碎食物 2.唾腺會分泌唾液 3.舌頭可幫助食物和唾液混合,以利吞嚥 口腔 唾腺 唾液中的酵素可初步分解醣類(澱粉)
30
消化系統---胃 消化管 胃壁中有胃腺,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鹽酸,呈強酸性 胃 胃腺
31
胃液含有鹽酸,呈強酸性 功能 蛋白質 1.強酸性能 防止食物腐壞 分解蛋白質 2.強酸性有助於胃液中的酵素分解蛋白質
32
消化系統---小腸、肝臟、胰臟 肝臟分泌膽汁 胰臟分泌胰液 小腸是一條長管狀的器官,盤繞在腹腔中 小腸壁上的腸腺分泌腸液 消化腺 消化管
33
消化腺 消化管 小腸是一條長管狀的器官,盤繞在腹腔中 小腸壁上的腸腺分泌腸液 肝臟分泌膽汁 胰臟分泌胰液 肝臟 小腸 胰臟 腸腺
34
消化系統---膽汁、胰液的運送 肝臟所分泌的膽汁,和胰臟所分泌的胰液可藉著導管送入小腸內
35
消化系統---膽汁的運送 肝臟所分泌的膽汁 (經導管運送到膽囊儲藏)
36
消化系統---膽汁、胰液的運送 膽囊所儲藏的膽汁 ,和胰臟所分泌的胰液可藉著導管送入小腸內
37
膽汁是由肝臟所分泌,會先儲存在膽囊中 當食物進入小腸時,膽汁經由導管進入小腸 膽汁是一種不含消化酵素的消化液
38
膽汁有助於脂質的消化,可將脂質變成顆粒較小的脂肪球,有利於其他消化液中酵素的作用
脂肪球與脂質的特性不變,但分子變小 膽汁 胰液 脂質 脂肪球 脂肪酸+甘油 (不含酵素) 脂肪酸與脂質的特性不同了
39
消化系統---小腸的功能 小腸內壁表面上有很多的皺褶和小的指狀突起,這些指狀突起稱為絨毛,可以增加養分吸收的表面積 放大
40
知識快遞 葡萄糖 胺基酸 人類小腸內壁表面大約有五百萬根絨毛,絨毛表面還有更小的微絨毛,全部加起來的總表面積約相當於200∼300平方公尺,接近一個籃球場的大小 放大
41
人類的闌尾沒有消化功能,但食物如果掉入,可能會引起闌尾炎
盲腸位於人體的右下腹部處,為大腸的起點 盲腸上有一指狀突起稱為闌尾 人類的闌尾沒有消化功能,但食物如果掉入,可能會引起闌尾炎 消化管 大腸 盲腸 闌尾
42
消化系統---大腸、肛門的功能 大腸能吸收剩餘水分,將最後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殘渣,加上細菌與剝落的腸壁細胞混合並形成糞便,經由肛門排出 消化管
小腸 大腸 肛門
43
醣 → 葡萄糖 蛋白質→ 氨基酸 脂 肪→脂肪酸 + 肝油
消化管 消化腺 消化液 酵素 消化作用 口腔 唾腺 唾液 澱粉脢 澱粉→(麥芽糖) 食道 ─ 胃 胃腺 胃液 鹽酸 酵素 胃蛋白脢 蛋白質→微小蛋白質 ( 蛋白凍 ) 小腸 腸腺 腸液 各種消化酵素 醣 → 葡萄糖 蛋白質→ 氨基酸 脂 肪→脂肪酸 + 肝油 胰臟 胰液 醣 → 葡萄糖 蛋白質→ 氨基酸 脂 肪→脂肪酸 + 肝油 肝臟 膽汁 幫助脂肪消化 大腸 沒有消化作用 吸收殘 渣中約15%的水 分
44
練習 最主要消化、吸收的部位是 。 能分解蛋白質的部位是 。 肝臟 能分泌膽汁的部位是 。 E 胃 能分泌消化液的部位是 。 膽囊 B、E
最主要消化、吸收的部位是 。 能分解蛋白質的部位是 。 能分泌膽汁的部位是 。 能分泌消化液的部位是 。 肝臟 E 胃 膽囊 B、E 胰臟 小腸 A 大腸 A、B、D、E 肛門
45
請問營養素 a.b.c 的中文名稱 a: . b: . c: . 請問消化道的 中文名稱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甲: . 乙: . 丙: 丁: . 戊: . 蛋白 質 脂 質 口腔 澱 粉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46
課程結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