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Φωκάς Παυλόπουλος Modified 5年之前
1
公司行為財務期末報告 主題:購併 中信金購併兆豐金 指導老師:張巧宜 老師 班 級:金 3 A 學 號: 姓 名:翁韻涵
2
一、新聞剪輯 商業周刊 第988期 辜仲諒,國內金融界政商關係最好的辜家長子,他以華爾街等級的金融操作手法,購併兆豐金,如今,他的聰明設計,卻引發中信銀成立四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3
二、分析 1. 主角:前中信銀行董事長辜仲諒先生 2.心理偏誤 (1)過度自信、過度樂觀
「辜仲諒曾經是政商關係最好的少主,他一通電話可以直達總統府,過去十年,上自總統、下至內閣部長,不分藍綠,都曾是他們家的座上賓。不論土地買賣、或是銀行股權購併,各種交易都靠著這些人脈串連而來。」,這說明了辜仲諒先生覺得只要政商關係做的好,做什麼事都可以迎刃而解,這就犯了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
4
二、分析 (2)控制幻覺 控制幻覺:人們對於自己可控制之事件範圍過於高估。
「中信金已透過旗下中信銀香港子公司,在海外買進一檔由英商巴克萊銀行設計的結構債,敲進四十四萬張兆豐金股票。只要收購申請過關,這些隱身在國外投資銀行名下的兆豐金股票,就可以馬上轉賣給中信金。」 「在辜仲諒眼中,這是華爾街的標準做法,能事先鎖住籌碼,降低中信金的購併成本,是台灣現有購併案中「最先進」的交易模式。」, 這兩段話說明了辜仲諒先生認為這樣做是合法,且在台灣購併案中是最先進的,卻沒想到,證期局發現,有大筆異常的兆豐金賣單都出自巴克萊銀行,於是要求調閱巴克萊銀行的交易紀錄與文件。而巴克萊銀行為了繼續在台灣的業務,決定遵照證期局要求,提供相關資料,而且不告知中信銀行,這就是犯了控制幻覺。
5
二、分析 (3)肯證偏誤 肯證偏誤:忽略與目前自身觀點牴觸的資訊。
「「少主(辜仲諒)要玩,誰敢潑他冷水。」一位辜家老臣說,辜仲諒面子薄,不喜歡聽「壞消息」,因此,最後留在他身邊的人,鮮有人敢說真話。這也種下了此次風暴的種子。」,說明辜仲諒先生若想做購併,沒人敢攔他,且他不喜歡聽到壞消息(與他有牴觸的消息),所以才會發生這件事,這就是犯了肯證偏誤。
6
二、分析 (4)情感性捷思 情感性捷思:以直覺取代正統的價值。
「這次中信金購併小組為了幫辜仲諒吃下兆豐金,想出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鎖住兆豐金股票的方式,辜仲諒就對友人說:「我老實這樣講好了,他們是怎麼設計的我不曉得,到底誰有參與到這裡面,我不是那麼清楚,我只是聽報告而已。」 向來,他只管大方向,只說「Yes or No」。」,這說明了辜仲諒先生都沒考慮到事情的細節,只憑直覺覺得可以這樣做,就做了,這就是犯了情感性捷思
7
二、分析 3.時空背景 (1) 中信金主要業務與獲利來源為消費金融,但前幾年民營銀行把消費金融這塊市場搞爛之後,獲利來源頓失,因此需要開發新的獲利來源,所以中信金購併兆豐金,馬上可以把自己缺乏競爭力的金融領域補足,成為更完整的金融帝國。 兆豐金有三個區隔鮮明的業務:工業銀行 (交銀)、外匯及海外金融交易(中銀ICBC)、票券(中興票券) 可來發展企業金融
8
二、分析 3.時空背景 (2)二○○六年六月兆豐金董監事改選時,鄭深池主持股東會先通過「解除公司董事競業禁止限制」,讓中信金人員擔任兆豐金董事,「門戶大開」,以利中信金可掌握兆豐金客戶的授信客戶、利率等商業機密資料,為中信金插旗兆豐金舖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