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四章 迴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四章 迴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迴歸

2 求算迴歸之方法 當兩變數間存有相關時,即可進行迴歸分析,通常可由一個自變數 (預測變項,X),來預測一個因變數(被預測變項,Y)。於Excel 中,要求算迴歸,可有下列幾種方法: 於繪圖結果中,切換到『圖表工具/版面配置』索引標籤,按『分析』群組之「趨勢線」鈕進行求算迴歸,此為最簡便之方式,且其可求算之迴歸種類也最多。 切換到『資料』索引標籤, 點選『分析』群組『資料分析』鈕,利用其「迴歸」分析工具求迴歸,可獲致很多相關之統計數字。如:相關係數、判定係數、以F檢定因變數與自變數間是否有迴歸關係存在、以t檢定各迴歸係數是否不為0、……。

3 繪圖中加入趨勢線--直線迴歸 假定,範例Ch14.xlsx『直線迴歸』工作表,收集了某一廠牌同一車型 中古車之車齡及其售價資料:

4 擬繪製其資料散佈圖,並求車齡對售價之迴歸方程式。其處理步驟為:
選取A1:B11之範圍 切換到『插入』索引標籤,點選『圖表』群組之『散佈圖』鈕,將顯示一下 拉式選單 選擇繪製『帶有資料標記的XY散佈圖』

5 切換到『圖表工具/設計』索引標籤,點選『圖表配置』群組內選取『版面配 置1』
可為圖表加入X/Y軸之標題:

6 於X/Y軸之標題上(目前均為『座標軸標題』),點按一下滑鼠,即可重新 輸入新內容,分別將其改為:『車齡』與『價格(萬)』
於上方之圖表標題上(目前為『價格(萬)』),點按一下滑鼠,續點一下文 字,將其改為:『中古車齡與價格之關係圖』 以滑鼠點按右側之『 』圖例,續按Delete,將其刪除

7 點選圖內任一資料點

8 切換到『圖表工具/版面配置』索引標籤,點選『分析』群組之『趨勢線』鈕, 續選『其他趨勢線選項(M)…』,轉入

9 由於散佈圖顯示各圖點之分佈接近直線,故於『趨勢預測/迴歸分析類型』處, 選「線性(L)」;另於最底下,加選「圖表上顯示公式(E)」與「圖表上顯示R 平方值(R)」

10 按 鈕,即可於圖表上獲致迴歸方程式及其判定係數(R平方值)

11 其迴歸方程式為 y = x 中古車車價 = ×車齡 其判定係數0.986,表整個迴歸模式之解釋力很強,即車齡的變異可解釋 98.6%的售價差異。 取得迴歸方程式後,即可用以預測不同車齡之售價。假定,要求當車齡為6.5 年時,其售價應為多少?僅須將6.5代入其迴歸方程式之x: y = ×(6.5) 中古車車價 = × =26.54 可求得其中古車車價為26.54萬:

12 於Excel,我們是以下示步驟,來複製公式並進行運算:
於A13輸入要求算之年數6.5 選點圖上之迴歸方程式,會變成以方框包圍

13 再選點迴歸方程式之內容,可進入編輯狀態,外圍之方框會消失
以拖曳方式,選取迴歸方程式之內容

14 切換到『常用』索引標籤,按『剪貼簿』群組之『複製』鈕,記下迴歸方程 式之內容
移回B13,按其資料編輯區轉入編輯狀態

15 切換到『常用』索引標籤,按『剪貼簿』群組之『貼上』鈕,將記下之迴歸 方程式內容貼進來

16 將其x改為*A13,使其變成 = *A

17 按Enter鈕,即可計算出:當車齡為6.5年時,其售價應26.54萬元

18 馬上練習 依範例Ch14.xlsx『廣告費與銷售量』工作表資料,繪製其資料散佈圖 並求廣告費對銷售量之迴歸方程式。同時,求算當廣告費為400萬時, 其預測之銷售量為多少?

19 殘差與判定係數 有了迴歸方程式後,即可依此方程式 計算Y的預測值:(詳範例Ch14.xlsx『殘差與判定係數』工作表)

20 預測值與實際值之差距,即稱之為殘差:

21 若是判定係數不是很高,研究者於此應判斷是否有殘差很大之特異樣本?若有, 可將其排除後再重算一次迴歸,可求得更適當之迴歸方程式。但問題是殘差應 小於多少才好?並無一定標準,仍全憑研究者自行判斷!本例之判定係數 (R2)為0.9865,相當不錯,所以就不必再進行此一處理過程。 判定係數之公式為: 迴歸平方和佔總平方和之百分比,即是這條迴歸線可幫助資料解釋的部份。

22 範例Ch14. xlsx『殘差與判定係數』工作表之E12的殘差平方和(26
範例Ch14.xlsx『殘差與判定係數』工作表之E12的殘差平方和(26.06),就 是迴歸線無法解釋的部份,將其除以F12之總平方和( ),就是這條 迴歸線無法解釋部份的百分比。以1減去無法解釋的百分比,就是這條迴歸線 可幫助資料解釋的百分比,即D14之0.9865,我們稱之為判定係數(R2), 恰等於原利用繪圖求迴歸方程式所算出之R2=0.986: 判定係數(R2)愈大,代表可解釋的部份愈大;若兩組迴歸模式之判定係數(R2)差不多,就選擇方程式較簡單之一組迴歸模式。

23 馬上練習 續上一個『馬上練習』,以所求得之廣告費對銷售量迴歸方程式 y = 9.184x 就範例Ch14.xlsx『廣告費與銷售量1』工作表之內容,計算各樣本點 之預測值及殘差:

24 若將殘差絕對值最大之9月與4月兩筆資料排除,將其資料轉存到範例Ch14
若將殘差絕對值最大之9月與4月兩筆資料排除,將其資料轉存到範例Ch14.xlsx 『廣告費與銷售量2』工作表,以其資料重新再求一次迴歸,其結果為: 由其判定係數(R2)0.902大於先前之0.851,可看出將殘差較大之特異樣本排 除後,可獲得更好的迴歸模式。此時之迴歸方程式為: y = 9.131x

25 非線性迴歸 有些資料間並不是單純的直線關係,如下例之『年齡與每月所得關係 圖』資料,以「線性(L)」之迴歸分析類型求其迴歸方程式,其判定係 數(R2)僅為0.000,根本不具任何解釋力:

26 點選其資料點,將其迴歸分析類型改為「多項式(P)」之順序「2」

27 其迴歸方程式為 y = -36.54x2 + 3463x – 42087 判定係數(R2)可高達0.884,就明顯較具解釋能力:

28 將所獲得之迴歸方程式 = -36.54x2 + 3463x – 42087 複製到C2,可看出原式之平方(x2)僅是以上標格式顯示,轉過來後僅變成 x2:
原式之x代表年齡,故將其改為A2,並轉為Excel可用之運算式(原式之平方 僅是以上標顯示且無星號,無法拿來運算): = *A2^ *A

29 按 鈕後,即可算出當年齡等於15時,以迴歸方程式進行預側,其所得將 為多少?
將C2複製給C3:C15,可算出各年齡之所得預測值:

30 當然,若要我們於第17列,求算當年齡為48歲,其所得預測值將為多少?對 我們也不是難事:

31 馬上練習 以範例Ch14.xlsx『成就動機x成績』工作表之內容,繪製其資料散佈 圖並求成就動機對成績之迴歸方程式。檢視應以一次或二次較為合適? 同時,求算當成就動機為80時,其預測之成績為多少:

32 一次式時之R2=0.436,二次式時之R2=0.913,故應選擇二次式之迴歸方程式, 當成就動機為80時,其預測之成績應為43.05:

33 於繪圖中,利用加入趨勢線可求算之迴歸種類最多,包括:直線、多次式、指 數、對數……等。如,下示之樹木直徑與其高度之資料,以「線性(L)」迴歸 分析類型進行迴歸,其判定係數(R2)僅為0.674:

34 改為使用「對數(O)」迴歸分析類型:

35 其迴歸方程式為 y = 21.51Ln(x) + 19.47 判定係數(R2)可高達0.925,就很明顯的較直線模式更具解釋力:

36 馬上練習 依範例Ch14.xlsx『對數迴歸』工作表資料,繪製XY散佈圖並求其對 數迴歸方程式:

37 使用『資料分析』進行迴歸 於繪圖中,利用加入趨勢線求算迴歸方程式,並無法對方程式及其係 數進行檢定,且很多統計數字亦未提供。
若使用『資料分析』增益集之「迴歸」項進行求算,則可獲致很多相 關之統計數字。如:求簡單相關係數、判定係數、以F檢定判斷因變數 與自變數間是否有迴歸關係存在、以t檢定判斷各迴歸係數是否不為0、 計算迴歸係數之信賴區間、計算殘差、……。甚至,還可繪製圖表。 (只是,並不很好看而已)

38 直線迴歸 假定,有範例Ch14.xlsx『廣告與銷售量』工作表之廣告費與銷售額 資料: 擬使用『資料分析』進行迴歸,其步驟為:
執行『資料』索引標籤『分析』群組『資料分析』鈕,選「迴歸」項

39 按 鈕,轉入

40 於『輸入Y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銷售額之範圍B1:B11
於『輸入X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廣告費之範圍A1:A11 由於上述兩範圍均含標記,故點選「標記(L)」 於『輸出選項』處,決定要將迴歸結果輸出於何處?本例選「輸出範圍(O)」, 並將其安排於原工作表之D1位置 若要分析殘差,可點選「殘差(R)」或「標準化殘差(T)」(本例選前者)

41 按 鈕,即可獲致迴歸結果。因其內容較多,將其拆分為幾個部 份說明其顯示結果之作用:
此部份在求算簡單相關係數0.9502(R,寫成『R的倍數』應是將coefficient of multiple correlation翻譯錯了,在複迴歸模式,此部份即複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R平方)0.9029、調整後的R平方0.8907(在複迴歸時使用,有些 統計學家認為在複迴歸模式中,增加預測變數必然會使R平方增大,故必須 加以調整)標準誤 與觀察值個數10。

42 此部份以ANOVA檢定,判斷因變數(Y)與自變數間(X,於複迴歸中則為 全部之自變數),是否有顯著之迴歸關係存在?判斷是否顯著,只須看顯著值 是否小於所指定之α值即可,如本例之顯著值0.0000<α=0.05,故其結果為棄 卻因變數與自變數間無迴歸關係存在之虛無假設。

43 此部份以t檢定,判斷迴歸係數與常數項是否為0(為0即無直線關係存在)? 並求其信賴區間。其虛無假設為迴歸係數與常數項為0,判斷是否顯著,只須 看顯著值(P-值)是否小於所指定之α值即可,如本例之常數項(截距)為 ,其t統計量為1.309,顯著值(P-值)0.227>α=0.05,故無法棄卻 其為0之虛無假設,迴歸方程式之常數項應為0,故往後可將其省略。最好, 是將截距(常數)定為0,再重新迴歸一次。 另,本例之自變數X(廣告費)的迴歸係數為9.131,其t統計量為8.623,顯 著值(P-值)0.000<α=0.05,故棄卻其為0之虛無假設,迴歸方程式之自變數 X的係數不為0,自變數與因變數間存有直線關係。

44 最後,Excel仍以 y = 9.131x + 306.106 進行後續之殘差分析:

45 此部份,為於求得迴歸方程式 y = 9.131x 後,將各觀察值之X(廣告費)代入方程式。以求其預測之銷售量(萬),並 計算預測結果與原實際銷售量間之殘差(將兩者相減即可求得。如觀察值1之 廣告費為250萬,代入方程式所求得之預測銷售量為 萬,以原實際銷 售量2600萬減去預測結果即為殘差11.15萬)。 研究者於此應判斷是否有殘差很大之特異樣本?若有,可將其排除後再重算一 次迴歸,可求得更適當之迴歸方程式。但問題是殘差應小於多少才好?並無一 定標準,仍全憑研究者自行判斷! 由於,前面t-檢定之結果顯示,其截距應為0。故將其常數設定為0:

46 重新求一次迴歸,其結果為: 判定係數(R平方)0.993,還優於原判定係數0.9029。最後之迴歸方程式應 為: y = x

47 馬上練習 以範例Ch14.xlsx『存放款』工作表之內容,繪製資料散佈圖並求存款 對放款之迴歸方程式:

48 同時,以『資料分析』之「迴歸」項,進行迴歸:

49 判定係數(R2)為0. 9954,ANOVA檢定之顯著值0. 0000<α=0
常數項(截距)為 ,其t統計量為 ,顯著值(P-值)0.1437> α=0.05,故無法棄卻其為0之虛無假設,迴歸方程式之常數項應為0。故可將 其設定為0,重新求算一次迴歸。 自變數X(存款餘額)的迴歸係數為0.8901,其t統計量為 ,顯著值 (P-值)0.0000<α=0.05,故棄卻其為0之虛無假設,迴歸方程式之自變數X 的係數不為0,自變數與因變數間存有直線關係。

50 由於,前面t-檢定之結果顯示,其截距應為0。故將其常數設定為0,重新進行 迴歸,其結果為:
最後之迴歸方程式應為: 放款餘額=0.8582×存款餘額

51 複迴歸 現實中,很多狀況並非簡單之單一變數即可以解釋清楚。如銷售量並 非完全決定於廣告費而已,產品品質、售價、銷售人員、……等,亦 均有其重要性。又如,銀行計算客戶之信用分數,亦不會只決定於其 每月所得而已,其動產、不動產甚或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 亦均有可能影響其信用分數。故於迴歸中,同時使用多個自變數以預 測某一因變數的情況已越來越多。這種同時使用多個自變數之迴歸, 即稱為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或多元迴歸。 但於繪製圖表中,利用加入趨勢線之機會求迴歸模式,只可以求解單 變量之迴歸(只有一個X),並無法處理同時使用多個自變數(多個X) 之迴歸。此時,即得使用『資料分析』進行迴歸(最多可達16個自變 數)。

52 中古車車價之實例 假定,以範例Ch14.xlsx『中古車車價』工作表,同一廠牌同型中古車 之車齡、里程數及其價格資料:

53 擬使用『資料分析』進行複迴歸分析。其步驟為:
執行『資料』索引標籤『分析』群組『資料分析』鈕,選「迴歸」項, 按 鈕 於『輸入Y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因變數(價格)範圍C1:C11 於『輸入X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自變數(車齡及里程數)範圍A1:B11 (兩欄資料表使用兩個自變數,最多可達16個自變數) 由於上述兩範圍均含標記,故點選「標記(L)」 選「輸出範圍(O)」,並將其安排於原工作表之E1位置

54 按 鈕,即可獲致迴歸結果 此結果之複相關係數(R)為0.9716,判定係數(R平方)為0.9440、調整後 的R平方為0.9280。顯示整組迴歸方程式可解釋價格差異之程度相當高。

55 ANOVA表中之F檢定的顯著水準0. 000<α=0
最後之t檢定結果中,常數項(截距)為 ,其顯著水準(P-值) 0.000<α=0.05,故棄卻其為0之虛無假設,迴歸方程式之常數項不應為0,故 不可將其省略。

56 兩個自變數中之車齡的迴歸係數為-5. 3739,其顯著水準(P-值) 0. 003<α=0
故而,僅以『車齡』與『價格』再重新進行一次迴歸,記得不用將截距(常數 項)設定為0。其結果為:

57 所以,最後之迴歸方程式應為 y = -5.6121X1 +62.6667 (價格 = -5.6121×車齡 +62.6667)

58 信用分數之實例 再舉一個複迴歸之例子,假定,銀行為核發信用卡,而蒐集了申請人 之每月總收入、不動產、動產、每月房貸與扶養支出費用等資料,並 以主管之經驗,主觀的給予一信用分數:

59 為使評估信用分數能有一套公式,免得老是要主管抽空評分。擬以複迴歸來求 得一迴歸方程式,其處理步驟為:
切換到『資料』索引標籤『分析』群組『資料分析』鈕,選「迴歸」項, 按 鈕 於『輸入Y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因變數(信用分數)範圍F1:F9 於『輸入X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自變數(每月總收入、不動產、動產、 每月房貸與扶養支出)範圍A1:E9(五欄資料表使用5個自變數,最多可達16 個自變數) 由於上述兩範圍均含標記,故點選「標記(L)」 選「輸出範圍(O)」,並將其安排於原工作表之H1位置

60 按 鈕,即可獲致迴歸結果 此結果之複相關係數(R)為0.9910,判定係數(R平方)為0.9821、調整後 的R平方為0.9372。顯示整組迴歸方程式可解釋信用分數差異之程度相當高。

61 ANOVA表中之F檢定的顯著水準0. 0442<α=0
最後之t檢定結果中,常數項(截距)為 ,其顯著值(P-值) <α=0.05,故棄卻其為0之虛無假設,迴歸方程式之常數項不應為0,故 不可將其省略。

62 所有五個自變數中,僅每月總收入之顯著值(P-值)為0. 0329<α=0
故可將這些變數之係數自迴歸方程式中排除掉。僅以『每月總收入』與『信用 分數』兩欄之資料重新進行一次迴歸,記得不用將截距(常數項)設定為0。 其結果為:

63 所以,最後之迴歸方程式應為 y = 4. 13146X1 + 55. 1983 (信用分數 = 4. 13146 × 每月總收入 + 55

64 馬上練習 老師為找出學生出席率高低之主要原因,以問卷調查蒐集了下列資料, 試以複迴歸求出席率高低之迴歸方程式:

65 由於,t檢定之結果僅截距『上課內容』與『上課時段』之P-值<0

66 (出席率= *上課內容 *上課時段)

67 含二次式之複迴歸 像前文『年齡與每月所得關係圖』之資料,其迴歸方程式為: y = -36.54x2 + 3463x - 42087
係一含二次式之拋物線:

68 若仍擬以『資料分析』來求得迴歸方程式,得自行加入一平方項才可。其處 理步驟為:
於原年齡之前,插入一欄,將其安排為年齡之平方(如:A2之內容為=B2^2)

69 執行『資料』索引標籤『分析』群組『資料分析』鈕,選「迴歸」項, 按 鈕
於『輸入Y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因變數(每月所得)範圍C1:C15 於『輸入X範圍』處,以拖曳方式選取自變數(年齡平方與年齡)範圍 A1:B15 由於上述兩範圍均含標記,故點選「標記(L)」 選「輸出範圍(O)」,並將其安排於原工作表之E1位置

70 按 鈕,即可獲致迴歸結果 此結果之判定係數(R平方)為 ,ANOVA表中之F檢定的顯著水準7.14E-06<α=0.05,故其結果為棄卻因變數與自變數間無迴歸關係存在之虛無假設。

71 最後之t檢定結果中,常數項(截距)、年齡平方與年齡等之顯著水準(P-值) 均小於α=0
最後之t檢定結果中,常數項(截距)、年齡平方與年齡等之顯著水準(P-值) 均小於α=0.05,故棄卻其為0之虛無假設,故均不可將其省略。所以,最後之 迴歸方程式應為 y = x x – (每月所得 = ×年齡平方 ×年齡 – )

72 馬上練習 下示資料分佈情況接近對數圖形,試新增一欄ln(x)資料,並以『資料 分析』求其迴歸方程式:

73 (y = Ln(x) )

74 第十四章 結束 謝謝!


Download ppt "第十四章 迴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