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視覺與美學 第一週:導論介紹 授課教師:劉亞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視覺與美學 第一週:導論介紹 授課教師:劉亞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視覺與美學 第一週:導論介紹 授課教師:劉亞蘭

2

3 無可抗拒的影像時代 影像透露出什麼?

4 一、無可抗拒的影像時代: 幾個例子: 1.台灣5、60年代大學聯考放榜的方式…
2.從微軟的作業系統(從MS-DOS到Windows)到蘋果的生活風格 3.蘋果日報的排版風格

5 4.醫療儀器:X光片、內視鏡、超音波 世界第一張X光片

6 李進良

7 3D超音波 2D超音波

8

9 5.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 6.無所不在的針孔攝影、監視器和狗仔隊

10

11 二、影像透露出什麼… 1.我們在影像裡面看到什麼? 2.影像是什麼?

12 1.我們在影像裡面看到什麼? 以英國黛安娜王妃的視覺影像為例:
1997年8月31號深夜,英國王妃黛安娜在法國的一場車禍中,戲劇性的結束了她的生命。有人說,黛安娜在死亡之前,是熱門明星、時尚典範和皇家領袖的綜合體,也是這個世界上被拍攝次數最多的人。

13 Princess Diana at the Taj Mahal(泰姬瑪哈陵)

14 這樣一個深具魅力和影響力的人,到底如何操縱媒體影像或被媒體影像所操縱,是許多人研究的重點。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被她的照片、影像所吸引?

15 黛安娜形象所代表的意義是: 對一個舊式/傳統/皇家女性的現代處境(被丈夫背叛的痛苦、靠自己奮鬥的單親母親、感情流露與出軌)的自我認同。
相對於皇室的局外人。 壓抑的情感。

16 我們在影像裡面看到什麼? 看到的是,自己。 痛苦的自己、不能被承認的自己、壓抑的自己。
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的影像,都是自己感情、生活、知識的投射。所以,「觀看」活動其實是一種選擇行為。我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17 《我愛偷窺:我們如何愛上偷窺自己和鄰居》
何謂「窺視文化」(peep culture) (Hal Niedzviecki, 2009)?

18 [偷窺湯姆] (peeping Tom)的童話故事
戈黛娃伯爵夫人,為了讓伯爵減少對農民的賦稅,於是同意伯爵的要求,裸身騎馬繞鎮一圈。而裁縫師湯姆卻……最後湯姆的下場是? 可是現在我們卻可以認同、可憐湯姆的心情:他只是想看一眼,誰不想呢?

19

20 個體性在現代社會的消失 在當代社會中,我們被更仔細的: 觀察(膚質、胖瘦)、 管理(監視器)、 分類(好學生/壞學生、有錢人/窮人)、
分析(體脂肪、保險費用…), 而且變得比以前更加順從。

21 人們從事偷窺的原因: 尋求連結與共享(分享分享分享…) 被流行文化所驅策,想獲得注意和承認的渴望。

22 [麥胖報告](supersize me, 2004):
(開頭) (結尾)


Download ppt "視覺與美學 第一週:導論介紹 授課教師:劉亞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