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自由主義第八講 第 8 單元:羅爾斯<正義論>1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林火旺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一、前言 (一)羅爾斯(John Rawls)生平簡介 (二)自由主義:多元和正義 (三)效益主義的正義觀 (四)契約論
 1.優點  2.羅爾斯批判:   (1)簡化道德問題:把個人理性選擇原則運用到 社會,只在乎總效益不管分配。   (2)沒有正視人的差異 (四)契約論 (五)社會正義的對象是社會基本結構 一 羅爾斯的《正義論》在1971年出版,引起許多哲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等的討論。 羅爾斯一直努力關注兩個問題:社會秩序如何可能?人類生活要怎樣才能有價值?也就是倫理學跟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 二 自由主義希望在多元社會裡面建構一套社會秩序,而一套適當的公共秩序需要符合社會正義。 三 效益主義的正義原則是看一個政策跟其他所有的選項比較起來,是否能達到整體最大利益的結果。 但羅爾斯認為效益主義將整個社會的整體效益當作評判標準,卻忽略了人的差別,此原則運用在個人上可以,但在團體社會中,甲的得利不能補償乙的損失。 四 羅爾斯主張以契約論的方法來決定多元社會的合作條件,契約論的方法意味著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五 社會正義要處理的對象是社會的基本制度與結構。

3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一)區別三個概念:  1.完全程序正義(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對於正確的結果是什麼,存在一個獨立標準;也可以設計一 個程序實現這個結果。  2.不完全程序正義(im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對於正確的結果是什麼,存在一個獨立的標準;但找不到一 個可行的程序確保這樣的結果能夠實現。  3.純粹程序正義(pure procedural justice):    對於正確的結果並不存在一個獨立的標準;只存在一個公平 程序,根據這個程序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公平。  羅爾斯認為,在多元價值的社會裡人們對正義有不同的想法及主張,因此決策需透過純粹程序的方式,透過建立一套公平、大家都同意的程序,從這套程序所得出的結果就是正義。

4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二)原初立場(the original position)  1.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   (1)立約者不知道有關自己的特殊知識,但卻知道有關人類 社會的一般性的知識。   (2)可能的質疑:意義不明、不理性  2.立約者的特點:理性的(rational)和互不關心的 (mutually disinterested),不必假設立約者是利己 或利他 只是契約並不足以構成公平的處境,因此所有的立約者除了要自由平等的參與立約外,還要將立約者放在原初立場。 無知之幕—立約者不知道自己的地位、所得、興趣….等,只懂得一般的知識。 因為在考慮公共政策或法律制度時,要盡可能忘了我是誰,不考慮到私人利益。 無知之幕的功能是保證我們在決定正義原則的時候我們的處境是公平的,它使得立約者必須採取對整體有利的考量。 處於原初立場的立約者是理性且互不關心的。

5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三)正義原則的證成 1.區別正義概念(concept of justice)和正義觀念 (conception of justice) 2.原初立場設計的合理性可 以證成其推論結果 3.根深蒂固判斷(considered judgment)和反思的均衡 (reflective equilibrium) 1.正義概念就是所謂的正義感,正義觀念則涉及具體原則,以實現每個人心中的正義感。 3.根深蒂固判斷涉及到有關人的基本信念和價值。 基於反思的均衡,最後做出的判斷會跟一般認為正義的判斷相符。 Flickr vaXzine

6 三、正義二原則 (一)平等自由權:每一個人對最廣泛的基本自 由,和他人一樣具有平等權利。 (二)設計社會和經濟上的不平等,使之能同時:
 1.對最差階級有利(差異原則difference principle)  2.地位和職務對所有人開放(機會均等原則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差異原則針對所得與財富的不平等。照顧最差階級,讓所有人都能從合作中獲利。 機會均等原則針對機會的實質均等。以教育為例,為了避免教育造成階級複製,必須讓受教育很便宜,這樣所有人都有機會接受基本教育。

7 四、正義二原則的討論 (一)和一般正義觀(the general conception of justice)比較:
一般正義觀主張所有的社會價值 都應該平均分配,除非任何不平 等分配對每一個人都有利。 (二)自由的優先性:第一原則優先 於第二原則,而第二原則中的機 會均等原則優先於差異原則。 (一)一般正義觀主張”所有”的社會價值都應平等分配,就此而言,兩個正義原則乃是一般正義觀的特例(特殊的正義觀念) 兩個正義原則只要求自由權必須平等分配,而財富、所得和職位則可以不平等。 (二)一般正義觀並沒有對哪類不平等是可允許的,賦予任何限制,所以有可能允許以經濟或社會的利益來交換基本權利 但兩個正義原則的優先順序排除了這種可能。 Flickr jmtimages [recharging...]

8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vaXzine
Flickr jmtimages [recharging...]


Download ppt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