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理大發現 新航路與新大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理大發現 新航路與新大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理大發現 新航路與新大陸

2 全球化的歷程

3 利瑪竇萬國輿圖(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

4 從什麼時候(when)開始? 全球交流古已有之論 西方的崛起(15世紀起) 廿世紀初(第一次全球化?) 廿世紀後半期(二次戰後)
人類起源於非洲說、亞歷山大大帝、羅馬帝國、唐三藏西方取經、絲綢之路、蒙古西征、鄭和下西洋…… 西方的崛起(15世紀起) 廿世紀初(第一次全球化?) 廿世紀後半期(二次戰後)

5 全球化歷程並非新鮮事

6 馬可波羅的探索 對東方世界的想像,最具代表性的是「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Marco Polo, )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及探險家。於元朝時隨他的父親和叔叔通過絲路來到中國。回到威尼斯後口述其旅行經歷,寫出《馬可波羅遊記》。然而,馬可波羅到底曾否來過中國,引發起重大的爭議。

7 馬可波羅旅行路線

8 東方的大航海:鄭和 時間:1405-1433 地點:由中國蘇州附近出發,最遠航航行到非洲東岸。 目的:政治外交、經濟交流。
影響:鄭和的航海規模,最大的幾次航海,船隊約有兩萬多名官兵隨行,是一百年後西方航海探險船隊的100倍。大規模的航行,使得中南半島及印度洋地區的小型航海貿易城邦接受中國的影響,也使得伊斯蘭教徒、東南沿海的移民活動更加活絡,將南洋及印度洋納入中國影響的文化圈內。

9 鄭和下西洋

10 鄭和下西洋

11 地理大發現的起因 尋找新的航道→ 貴重金屬需求→ 傳播基督福音→ 收復失地運動→ 鄂圖曼人 商業興起 神國降臨 基督王國 摩爾人

12 伊斯蘭世界的強盛 13-14世紀,中東地區先後受到蒙古伊兒汗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蒙古人與土耳其人的強盛,壟斷了由中國通往西方的貿易路線。 威尼斯的興起:隨著歐洲中古世界尾聲,經濟發展使得歐洲人對東方商品的需求增加,因此在東地中海佔有優勢地位的威尼斯成為新興的貿易城邦。

13 格拉納達

14 地理大發現的條件 航海術、造船術的發展,提供了成熟的技術條件。 海上武器和戰術的發展 商業發展:複式簿記、銀行信貸業的發展,觀念的轉變
專制政府支持 西歐長子繼承制度

15

16 17世紀阿姆斯特丹的酒商正在商討要將他們的貨品運到遠地的油畫。
16世紀日耳曼的富格家族正在對帳想像圖。富格家族因經營銀行業而成為歐洲金融業鉅子。

17 羅盤與古地圖 歐洲人由於使用羅盤,幫助航海者確認所在方位,以及地圖繪製技術的進步,更促使海外探險的展開。

18 航海家亨利 亨利王子的全名是唐·阿方索·恩裏克,葡萄牙親王。因設立航海學校、獎勵航海事業而被稱為“航海者”。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船隊在非洲西海岸至幾內亞一帶,掠取黑人、黃金、象牙,並先後佔領馬德拉群島、亞速群島。

19 葡萄牙人的探險 1487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他率三艘船隻從里斯本出發,沿著西非海岸南下,而在南緯29度遭遇暴風漂流十三日,最後在1488年2月3日進入非洲南端的莫塞爾灣(Mossel Bay)。他並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與西南端的風暴角,而後風暴角被若昂二世改名為好望角。這意味著進入印度洋的航線已被發現。 1498年,達伽馬藉由一位熟悉西印度洋季風規律的回教徒領航員之助,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線,使得陸上絲綢之路不再是通往東方市場的唯一途徑。

20 葡萄牙人的探險

21 西班牙人的探險 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 ),義大利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並成為到達美洲新大陸並發展其事業的首位西歐人。 歐洲國家極需要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可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因此歐洲的君主開始改變以往的想法。哥倫布在到處遊說了十幾年後,於1492年,終於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 哥倫布首航艦隊由3艘帆船:尼尼亞號、平塔號和旗艦聖瑪利亞號組成。

22 西班牙人的探險 哥倫布首航艦隊於1492年8月3日於西班牙薩爾特斯海灘出發,同年10月12日到達美洲廬卡雅群島(Lucayan Archipelago)中之瓜那哈尼島(Guanahani),佔領該地後改名聖薩爾瓦多,成為了歐洲各國在美洲大陸的第一個佔領地。1493年3月15日回歸薩爾特斯海灘。 哥倫布至死都已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因此將他第一次發現的加勒比海群島命名為「西印度群島」,島上的土著命名為「印地安人」。

23 西班牙人的探險

24 新舊大陸的對比 哥倫布的日記: 不見綿羊,也不見山羊,更不見其他這類動物,不該一隻也沒遇上才是。 這裡的樹木,和我們那裡完全不同,就像白晝、黑夜之別。水果、樹葉、石頭,所有東西,通通不一樣。

25 歐洲人印象深刻的物種 中美洲(熱帶氣候):鬣蜥、電鰻、食人魚、長尾猴、森蚺、吸血蝙蝠、巨型禿鷹。 北美洲(溫帶氣候):響尾蛇、美洲野牛。

26 歐洲人對印地安人的想像 歐洲人對印地安人的爭辯,認為到底印地安人是不是人類。1512年以前,基督教世界中認為人是由上帝創造的亞當和夏娃繁衍,因此與歐洲人長的不一樣的印地安人,被認為不是人類。 1537年羅馬教宗宣布印地安人屬於人類,並認為宣揚上帝的信仰,是對印地安人的救贖,因此西班牙人開始大量破壞印地安傳統,竭力在美洲傳教。

27 歐洲人注意到的美洲資源 在發現美洲之初,哥倫布與西班牙的其他探險家都對這次以經濟為目的的探索的成效感到失望:與非洲和亞洲不同,加勒比群島的居住者們並沒有黃金。但是玉米、木薯、棉花、花生、辣椒、菠蘿、甘薯與煙草等作物,讓西班牙人在歐洲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能與葡萄牙和義大利人從非洲與亞洲帶回的貨物競爭。西班牙人還將香子蘭、西紅柿、馬鈴薯、可可與製造染料的胭脂蟲引入了歐洲。 在哥倫布到達美洲後,許多歐亞非的文明都開始利用和消費這些來自美洲的產品;除了上一段提到的以外,還有橡膠等經濟作物以及鱷梨等舊大陸沒有的水果。 歐洲人的興趣依然集中於香料貿易方面。

28 亞美利哥

29 地理大發現的衝突 教皇子午線:1494年簽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這一條約為西班牙與葡萄牙劃定了歐洲之外的已知世界上的勢力範圍。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的子午線成為了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東歸葡萄牙,即非洲、亞洲與南美洲東部(巴西東北的少部分);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即絕大部分的美洲大陸、太平洋的島嶼以及當時尚未發現的陸地。 但是歐洲人感興趣的商品是東方世界的香料,在子午線中西班牙分得的美洲大陸並未出產香料,因此持續尋求航向東方的航路。

30 教宗子午線

31 環球航行 麥哲倫( ):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率領一支由5條海船、234人組成的遠航隊出發。1520年8月到達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這是美洲大陸的南端。1521年3月抵達菲律賓群島,這裡是葡萄牙人探索的東界,也是盛產香料的「香料群島」。 麥哲倫注意到菲律賓的重要性,因此著手在這裡建立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也因此成為西班牙跨太平洋航線的「大帆船貿易」最重要的據點。 大帆船貿易,將西班牙人後來在美洲發現的白銀源源不絕送到中國,交換中國貨物運回歐洲,是全世界納入貿易系統中,這是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

32 「維多利亞號」,麥哲倫船隊里僅有的一艘完成環球航行的船隻。

33 15∼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探險航線圖

34 各國殖民特色 葡萄牙殖民活動的特點: 西歐遠洋的先驅 主要優勢:奪取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貿易方面的傳統優勢 建立起龐大的貿易帝國
以控制海洋商道為殖民活動的重點,卻缺乏足夠的人力來維持。

35 各國殖民特色 西班牙殖民活動的特點: 以少量的兵力征服並毀滅了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 建立起大陸殖民帝國 掠奪金銀和種植園剝削

36 各國殖民特色 荷蘭殖民活動的特點 造船技術高超,商船隊的規模在1600年居世界之冠 缺陷:忽略了工業的全面發展,因此根基不牢,後勁不足
未能建立鞏固的海外殖民地

37

38

39

40 各國殖民特色 英法殖民活動的特點 自然資源優於荷蘭 從17世紀中葉開始,兩國推行打擊荷蘭商業霸權的政策
18世紀,荷蘭的世界霸主地位為英法所取代

41 地理大發現的過程 1427年葡萄牙發現亞速群島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 1498年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 1502年葡萄牙人到達澳門
1522年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42 地理大發現的影響 物價革命 疾病的傳播 農作物與物種的流動 人種的重新分布 世界貿易範圍的擴大 舊帝國主義的盛行

43 地理大發現的影響 資本主義發展 重商主義盛行 大西洋時代來臨 科學革命

44 16、17世紀全球貿易體系示意圖

45 中西文化交流 對中國影響 經濟:農作物傳入、人口增加 文化:西學東漸

46 中美洲古文明

47 四、中南美洲的古文明 創造:印第安人 地點:中南美洲 著名:馬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中南美洲三大文明分布圖

48 (一)馬雅文明 1.分布: 今墨西哥東南部 瓜地馬拉 宏都拉斯一帶 馬雅文明位置及重要遺址示意圖

49 2.文明概況: (1)公元前500年,進入定居的農業生活 (2)創造象形文字、天文曆法 (3)製作金、銅製的精美手工藝品
(4)衰微:10世紀 象形文字 「橢圓形天文台」 得名於圓形建築內部螺旋狀的石頭階梯。

50 3.重要建築--金字塔: (1)目的:宗教祭祀 (2)意義:出現貴族、祭司等特權階層
契琴伊薩:位於今墨西哥境內的猶加敦半島北部,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51 B.大肆破壞紀念碑, 少數流傳下來成為 美洲古代史的重要文獻
4.16世紀初文明被破壞: (1)破壞者: 西班牙基督教殖民者 (2)方式: A.將馬雅文字手抄本, 付之一炬 B.大肆破壞紀念碑, 少數流傳下來成為 美洲古代史的重要文獻 馬雅是古代美洲唯一 留下文字紀錄的民族 卡拉克穆爾的編號51石柱,估建於西元731年;是該城保存最好的石柱遺跡,上則描繪著國王Took‘ K’awiil。

52 (二)阿茲特克文明 1.原居:墨西哥北部 2.民族--墨西卡人: 勇敢善戰、崇拜戰神的多神教民族 3.遷徙: (1)13世紀初: 遷徙至墨西哥盆地的特斯科科湖畔 (2)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 阿茲特克地理位置

53 4.特諾奇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 (1)多金字塔式建築:最大的塔頂建有神殿 (2)建築宏偉:王宮、宅邸、官署等 (3)街道、廣場:設置整齊
特諾奇蒂特蘭城: 1.阿茲特克的首都 2.本身是一座人工島 3.是今日墨西哥城的 原型

54 5.文明概況: (1)學習馬雅人種植農作物,飼養家禽,製作金、銀、銅、寶石、皮革等工藝品 (2)14世紀:建立阿茲特克帝國 (3)創造類似馬雅的圖畫文字和曆法
用於活人獻祭時的阿茲特克人形石雕: 傳說石雕平臺的部分即為放置心臟處,以獻給太陽神。

55 6.滅亡: (1)時間:16世紀前半期 (2)西班牙基督教殖民者 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 墨西哥的羽蛇神雕像
1519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灣登陸,當時阿茲特克人誤以為是傳說中羽蛇神的歸來,因此邀請西班牙人進城。

56 (三)印加文明 1.發祥地: 南美安地斯山脈的庫斯科盆地(今祕魯境內) 2.發展: (1)12世紀 :以庫斯科為首都建立印加王國
(1)12世紀 :以庫斯科為首都建立印加王國 (2)13世紀:征服周邊部落,形成印加帝國 (3)15世紀:國勢鼎盛,創造了印加文明 印加帝國位置圖

57 (1)農業發達:修築梯田,栽培多種農作物, 包括馬鈴薯和玉米
3.文明概況: (1)農業發達:修築梯田,栽培多種農作物, 包括馬鈴薯和玉米 (2)冶金業和毛、棉紡織業發達: 擅長製作金、銀裝飾品和青銅器 印加梯田 印加帝國的金飾品:印加人用黃金打造出許多精美藝品,也因為黃金珍品而引起歐洲人的覬覦,導致印加人的滅亡。

58 根據古代印加神話,太陽神因蒂(右上角)將文明傳授於其子曼科·卡帕克(右一)及其女瑪瑪·奧克略(右二),然後再由他們把知識傳授於人類。
(3)宗教:崇拜太陽神 (4)曆法:使用太陽曆和太陰曆, 以滿足農業和祭祀的需要 根據古代印加神話,太陽神因蒂(右上角)將文明傳授於其子曼科·卡帕克(右一)及其女瑪瑪·奧克略(右二),然後再由他們把知識傳授於人類。 太陽神因蒂

59 (5)建築業發達: A.神廟和宮殿:巨石砌成 B.交通:首都庫斯科與外地道路相連 (6)沒有文字:採結繩記事
印加堡壘建築遺蹟 印加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無法了解其含義。

60 (7)帝國快速擴張之因: 嚴謹的官僚體系統御,作戰
(8)衰亡: A.時間:16世紀中期 B.原因:王位爭奪而陷入內戰 C.結果: a.中、南美洲的金銀財富流向西班牙 b.成就西班牙在16世紀的一代霸權

61 (四)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建立 1.以極少數的人馬征服兩文明: (1)科提斯:1519年,以600人兵力, 征服阿茲特克帝國
(2)皮薩洛:1531∼1533年, 以180人兵力征服印加帝國 2.結果:中、南美洲先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擁有中美洲白銀和南美洲黃金 3.影響:16世紀中後期成為歐洲最強盛國家

62 考題觀摩 (A)西班牙國王菲利普 (B)英格蘭王伊麗莎白 (C)俄國皇帝彼得大帝 (D)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十六世紀起,歐亞間的海上貿易興起,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前來亞洲經商。歐洲某國王室出資組成船隊,前往印度與東亞地區貿易。國王為反制抗議教派,避免其擴張,還願與教廷合作,免費將傳教士送往商船所到之處傳教。這位國王是﹝101學測﹞ (A)西班牙國王菲利普  (B)英格蘭王伊麗莎白 (C)俄國皇帝彼得大帝  (D)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63 考題觀摩 十六世紀起,歐亞間的海上貿易興起,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前來亞洲經商。歐洲某國王室出資組成船隊,前往印度與東亞地區貿易。國王為反制抗議教派,避免其擴張,還願與教廷合作,免費將傳教士送往商船所到之處傳教。這位國王是﹝101學測﹞ (A)西班牙國王菲利普 

64 考題觀摩 一位歐洲學者有這樣的經歷:他出生時,多數世人還認定地球是一個扁平的陸塊;到他求學時,周遭已經有許多人相信地球是圓的,各地還流傳許多有關遠方新奇事物的傳說。這位學者鮮少離開家鄉,卻能根據平時蒐集的資料,描述世界各地的新奇事物,如巨大的宮殿、雄偉的神殿、食人族等。他還將這些蒐集起來,編寫一本世界誌,出版後引起許多人的好奇與搶購。這應當是何時的情景?﹝99學測﹞  (A)西元前二世紀  (B)西元九世紀  (C)西元十六世紀  (D)西元十八世紀。

65 考題觀摩 一位歐洲學者有這樣的經歷:他出生時,多數世人還認定地球是一個扁平的陸塊;到他求學時,周遭已經有許多人相信地球是圓的,各地還流傳許多有關遠方新奇事物的傳說。這位學者鮮少離開家鄉,卻能根據平時蒐集的資料,描述世界各地的新奇事物,如巨大的宮殿、雄偉的神殿、食人族等。他還將這些蒐集起來,編寫一本世界誌,出版後引起許多人的好奇與搶購。這應當是何時的情景?﹝99學測﹞  (C)西元十六世紀 


Download ppt "地理大發現 新航路與新大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