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12温州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培训
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乐清中学 李 曙 强
2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学科教学体系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学科教学体系 1.课程标准(纲要) 2.教学指导意见 3.教材 4.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参考 考试标准(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 其他
3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文件 调整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文件 调整意见 1.信息技术学科必修学分的两个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 2.《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部分内容不再作为单独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处理”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删除第六章第二节——“网页制作”的内容。 3.《信息技术基础》中适当加强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用Visual Basic语言代替QBASIC语言。
4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课改特点: 1.教材不变,选修变成必修 2.内容有增减,不再与义务教育阶段在内容上重复 3.部分知识点难度增加。
5
解读过程 各个章节 章节总览 1.编写 依据 2.教学 要求 3.教学 建议
6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教材章节总览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教材章节总览 章节 内容 现课时 原课时 调整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3 信息编码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中 第二章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2 义务教育阶段必修内容,已成为常识性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在平时的实践应用中。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 20 12 有关多媒体的内容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 用VB替代QB 增强算法基础要求 智能处理要求与教材一致 第四章 信息的管理 5 有关数据库的操作要求与教材一致 第五章 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对内容、原理、方式等应作适当的整合、加深与渗透 第六章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7 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深入学习,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不常用。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常识性的知识 合计 32
7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编写依据 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一)信息获取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8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0.5 基本要求 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 发展要求 说明 1.2信息的编码 2 1.了解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本节内容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进行教学,本章不单独安排课时。其中删除了:计算黑白图像数字化后所占空间这一要求。 2.了解ASCII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方案 3.了解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4.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限正整数) 5.理解图像的分辨率、颜色与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 6.理解声音的采样频率、量化位数与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限正整数) 对ASCII字符编码表,不要求记忆具体的字符和编码。 1.3信息技术 能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展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9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有总体的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章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相关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建议将本章第1.2节“信息的编码”内容,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进行教学,本章不单独安排课时。
10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一章教学建议 (1)在第1.1节中,建议教学时以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给出能引起学生深思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了解相关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记住相关的概念。 (2)第1.3节,建议教师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经教师或学生共同梳理后,建构本节的知识体系,可以适当介绍目前的动向,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
11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编写依据 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一)信息获取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12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二章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2.1信息获取的方法 1 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 本章所涉及的内容多数已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深入学习过,且大多为常识性的内容(如使用并设置浏览器,整理收藏夹等)因此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授课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作灵活处理。 发展要求 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说明 2.2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 能根据实际需求,在因特网上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 2.3网上资源检索 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的方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的信息资源 掌握网络搜索技巧 元搜索引擎不做要求 2.4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1.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 2.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掌握鉴别信息真实性的方法。
13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建议 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信息的价值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章所涉及的内容多数已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深入学习过,且大多为常识性的内容,因此,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授课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作灵活处理。
14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二章教学建议 针对第2.1节、第2.2节与第2.3节的教学内容,建议结合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让学生先确定一个初步的研究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素材,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参差不齐,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而对于第2.4节的教学内容建议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15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编写依据 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二)信息加工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3)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16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 1 0.5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本章节内容占本模块总课时数的近2/3. 发展要求 说明 “数据”和“信息”两个词,不要求严格区分 3.2字处理和表处理 5 6.5 1. 能熟练掌握文本素材的获取和使用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信息 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高中阶段应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熟练掌握使用表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并能简单分析处理结果 3. 能根据需求综合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能利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 3.3多媒体信息处理 3 了解有关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章节中
17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 3.4算法及其实现 12 2 基本要求 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 本节用VB代替了QB,并对算法基础要求做了增强(所列的7点要求或是新增或是增强的内容),课时也有了较大的增加。 2.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VB应用程序的保存、调试和运行的方法。 3.掌握标签、图像、文本、按钮等基本控件的应用。初步掌握列表框、计时器等其它控件的应用。 4. 理解VB基本数据类型,掌握常量、变量和数组变量的概念,及定义和使用方法。 5.掌握VB中常用标准函数的功能、VB的基本运算及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6.掌握赋值、选择、循环等基本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7.会使用VB编写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控制结构的简单程序,掌握包括枚举、解析等常用算法的程序实现。 发展要求 说明 3.5智能处理 1.了解语音识别技术 第3点为原先不作要求的内容。 2.初步掌握OCR软件识别文字的方法 3.了解机器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
18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本章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 本章学习内容既是对“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学习后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又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信息管理、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打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架构线索,而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中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因此,本章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间占本模块总课时数的近三分之二。
19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1)第3.1节教学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接触,建议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功能、特征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2)第3.2节中以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为主。本节安排5个课时。 (3)第3.3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章节中,在《信息技术基础》中不安排教学课时。
20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4)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安排12个课时。 第1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算法的表示形式等基础知识后,即可用VB程序实例来进行算法实现的教学。 第2至4课时,建议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简单的VB实例进行分析、探究,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及其联系,为进一步在VB中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5至6课时,通过适当的实例分析,来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数组、常用的标准函数(Abs、Int、Sqr、Rnd、Val、Str、Asc、Chr、Len、Mid)及表达式(乘幂、取负、乘法、整除、除法、加法、减法)。 第7至9课时,建议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讲解VB的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及一维数组的应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 第10至12课时,在掌握VB界面设计、VB基本语句及VB编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综合运用与程序实现。建议通过设计简单的游戏程序,让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算法实现问题的解决的能力。
21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三章教学建议 (5)第3.5节教学内容涉及较为前沿的信息技术领域。教学安排2个课时,可分别安排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智能处理中计算机如何模拟人类智慧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第一课时可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安排语音识别实践操作或者机器翻译软件使用,进行中英文翻译的实践操作。第二课时可安排OCR软件识别文字。
22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编写依据 二、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三)信息资源管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而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3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四章 信息的管理 4.1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 2 1 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器的内涵。 1.新增了建立数据表的要求。 2.建议将电子表格软件与数据库管理数据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对比。 3.字段的数据类型可以从第三章VB中变量数据类型做迁移,也可以与电子表格中的数据类型进行对比。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3.初步掌握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发展要求 能根据应用要求从网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信息,并作出正确分析。 说明 “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不作要求 4.2数据库系统 3 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字段的各种数据类型。 3.能根据要求建立数据表 4.初步掌握利用ACCESS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4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教学建议 本章的学习是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信息管理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信息有序流通、有效管理和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径。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常用方法,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相当有益的。 本章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建议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分析,如图书资源库等,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访问网络数据库,体验网上数据管理的好处。
25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四章教学建议 (1)第4.1节,建议通过网络数据库实例,让学生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的优势及数据管理的强大功能。第1课时,建议在教学时通过实例了解信息管理的内涵,教师可通过自编一个简单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让学生进行体验,了解数据管理的内涵。第2课时,建议通过体验网络数据管理,如电子商务、在线查询、网络图书馆等,初步掌握根据需求进行网络数据管理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将表格处理软件与数据库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与比较,以便于学生对于用数据库管理大量数据有更深刻的理解。 (2)第4.2节,第1课时,建议教师通过剖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引出数据库、数据表的一些基本概念,教学重点是字段的类型。教学中,建议结合第三章VB中变量数据类型的概念,迁移到字段的数据类型,便于学生理解。第2课时,让学生根据需求,在Access系统中建立一张数据表。第3课时,对建立的数据表进行管理,让学生通过对数据表中字段、记录的编辑以及简单查询,初步体会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方法。
26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编写依据 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1)信息加工与表达 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2)信息技术与社会 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7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五章 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5.1信息表达 1 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的表达方式、了解日常生活中信息的表达技术 本节可结合第6.1节“网站和网页”的内容进行教学 发展要求 能根据应用要求确定信息的表达技术,识别表达技术的特点。 说明 5.2电子邮件 1. 了解电子邮件的作用 本节内容学生已有一定基础,建议可对电子邮件工作原理做些详细的介绍 2.掌握基于WEB方式电子邮件收发的方法。 掌握一种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方法。 “信息交流的作用和途径”不作要求。 5.3在线交流 1.掌握电子公告板注册方法。 可适当渗透“博客”、“微博”等信息表达与交流的方式。 2.初步掌握在BBS中进行在线交流。 “在线游戏”不做要求。
28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教学建议 本章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学习表达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自己在网上的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本章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本章多数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所接触,学习难度不大,因此可通过学生完成一些具有个性化的任务,如发一份电子贺卡,参加网上某一论坛,对某一主题发布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等,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信息交流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29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五章教学建议 (1)第5.1节,建议和第6.1节“网站和网页”结合教学,也可以单独教学。建议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能根据需求,合理选择表达方式的能力。 (2)第5.2节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建议教学策略放在电子邮件应用的巩固与提高,及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上。可结合前面几章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作品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同学和教师。邮件收发要求学生掌握基于Web方式的收发方法。 (3)第5.3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使用,体会在线交流的特点。教学中可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掌握BBS的使用。适当渗透“博客”、“微博”等信息表达与交流的方式。
30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六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六章编写依据 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1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六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六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六章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6.1网站和网页 1 基本要求 1.了解网页、网站的基本概念。 本章可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网站来进行教学 2.理解网页的基本元素。 3.了解基本的网页制作软件。 发展要求 1.了解网站的地址标示——URL 2.了解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3.了解超文本传输协议。 说明 6.2网页制作 6 能通过制作网页来进行信息发布 本节所涉及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应学内容,高中阶段不在作为新课安排教学课时
32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六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六章教学建议 本章可通过—个典型的网站分析,让学生了解网页、网站的基本概念,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及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第6.1节,建议和第5.1节“信息表达”结合教学,也可以单独教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个网站的实例进行分析、评价,归纳出网页基本元素的特点和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网站设计上的如构思、策划作灵活处理。 由于“网页制作”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应学的内容,且目前除了制作专门的网页外,更多的可通过建立博客、微博等方式来表达与交流信息,因此,6.2节在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课安排教学课时。
33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编写依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编写依据 一、课标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34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教学要求 章名 节名 现课时 原课时 教学要求 2012版 备注 第二章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7.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 这2节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应学内容,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课安排教学课时,教师可根据需要作灵活处理。 发展要求 说明 7.2知识产权 了解知识产权的定义,梳理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7.3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主要特点和一些常见的感染病毒的症状。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常用防范措施。 3.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一种常用查杀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7.4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养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应学内容,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课安排教学课时,教师可根据需要作灵活处理。
35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教学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信息安全措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掌握查杀及预防病毒的方法,懂得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规范学生今后的信息活动。
36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第七章教学建议 (1)第7.1、7.2和7.4三节所涉及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应学内容,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课安排教学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作灵活处理。 (2)第7.3节的教学,建议对于教科书中的“讨论交流”和“练一练”等活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作适当调整。教师在课前先安装好一个杀病毒软件,让学生通过查杀病毒及对杀毒软件进行在线升级的操作,学会一种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同时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37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课改思考: 1.课时紧张问题. 2.会考标准要求是什么? 3.VB部分教材如何处理? 4.学生基础差异问题如何处理?
38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解读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