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2 1.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者稍有区别。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3 (一)药物作用的方式 按药物作用部位分: 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 2. 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

4 (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用药目的分: 1.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如P-G治疗脑膜炎。 2. 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如吗啡镇痛,阿斯匹林解热。

5 (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从药物作用先后分: 原发(直接)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 继发(间接)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

6 (四)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抑制(麻痹)

7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抑瘤,达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不足。

8 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和两重性 1.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具有的专一性,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如NA与a、β-R结合,而对其他受体影响不大。

9 2.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差,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 特点:

10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1、防治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产生效果的作用

11 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 ②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 青霉素用于脑膜炎,目的在于消灭脑膜炎双球菌。
阿司匹林用于发热,只能解除症状,不能消除病因。

12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1、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1877年—氯仿麻醉意外致死 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造成100多人死亡 1959年—反应停事件(海豹婴)

13 2、不良反应的种类 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之。
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如庆大霉素(GM)引起的N性耳聋。

14 不良反应包括: 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畸作用、药物依赖性等。

15 副作用(副反应)(side reaction) :
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特点: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可以预料,难以避免。 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16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损 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 性毒性, 致癌、 致畸、致 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 性毒性反应 范畴。 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 产生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17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 对某些药 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 知,与药使用剂量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
产生原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药剂中杂质、或自然界中类似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用药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机体组织损伤、功能紊乱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18 (1) 习惯性:由于停药引起的主观上不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即习惯性及成瘾性),都有主观需要连续用药的愿望。 (1) 习惯性:由于停药引起的主观上不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2) 成瘾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断症状(生理功能紊乱)。

19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20 小 结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 防治作用(治病)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小 结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 防治作用(治病) 不良反应(致病)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等

21 2.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第二节 药物量效关系 一、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 (一)药物剂量 1. 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 2.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22 最大有效量(maximal effective dose):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所需使用的剂量。
极量(maximum dose) 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23 5. 治疗量(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6.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中毒的剂量。 7. 致死量(lethal dose): 导致死亡的剂量。

24 作用强度 最小有效量 最大治疗量 最小中毒量 致死量 常用量 无效量 剂量 安全范围 治疗量 中毒量 极量 最小致死量

25 (二)量效曲线 : 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以药效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表示药效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26 (1)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2)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强度高的药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药物疗效较好,各有特点。一般来讲药物的效能更为重要。

27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三)受体的概念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三)受体的概念 1.受体(receptor)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分)。

28 2. 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称为受点。
3.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

29 同一受体可分布在不同组织器官,且兴奋时产生不同的效应。
(五)受体特性 药物能准确识别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1)特异性 (2)敏感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变异性 受体分子只占细胞的极微小部分 ,而D-R复合物能够激活一系列生物放大系统,应用微量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性。 受体数目有限,且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药物与受体结合可达到饱和。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药物解离后仍是其原形。 同一受体可分布在不同组织器官,且兴奋时产生不同的效应。

30 (六)受体与药物结合(受体动力学) 多数药物与受体上的受点结合是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受体与药物结合引起生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31 2.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效应力)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活产生生物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药理活性。
内在活性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32 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根据其结合后产生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1)激动剂(兴奋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药物。 (2)部分激动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弱的药物。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

33 (3)拮抗剂(阻滞药):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药物。
① 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使激动药亲和力降低,不影响内在活性。故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能不变。 ②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下降。故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能降低。其结合是多不可逆。

34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1. 影响酶的活性 抑制: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AchE;奥美拉唑不可逆性抑制胄粘膜H+- K+-ATP 酶(抑制胃酸分泌)。 激活:如尿激酶激活血浆溶纤酶原; 增加:如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酶; 复活:如碘解磷定能使AchE复活。

35 2.影响离子通道 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阻钙离子内流,缓解脑血管痉挛。 3.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36 4. 影响代谢 抗癌药通过干扰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 还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干扰细胞核酸代谢过程。 5.影响免疫 免疫增强药:如丙种球蛋白 ;免疫抑制药:如环孢霉素。

37 6. 理化反应 化学反应: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而解毒。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等。 7. 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 如铁盐、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 还有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Download ppt "第三章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