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夏卡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夏卡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卡爾

2 夏卡爾這個人 《白領子的自畫像》(1914) 油彩、紙板 × 25.7cm 費城藝術博物館路易斯史坦收藏

3 生平 夏卡爾是猶太人。 於1887 年7月7日出生在俄國的韋布斯克農村。 1910年前往巴黎一圓他的藝術夢想。
他在那裡待到1914年,然後遷居柏林。 1914年時德國商人瓦爾登為夏卡爾舉辦初次個人畫展,並邀請他赴柏林。夏卡爾親自赴柏林,順道回到故鄉韋布斯克。就在這段期間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他被滯留到1922年。停留俄國期間,夏卡爾已從立體派向前大大移動。由於和年輕妻子貝拉生活美滿,他的主題轉變為描寫有關故鄉新環境的新鮮印象。

4 生平 1923年回到巴黎後,他的樣式又起了顯著的變化,這次他在那裡發現了農村,風景和鮮花不同凡響的風貌,於是他設法與大自然建立不尋長的關係。
在1914至1923年當中,他畫了猶太人的畫像。 1935年夏卡爾至波蘭,親眼目睹朋友在大街上當場被褥罵「骯髒的猶太人」。在他心中猶太人的世界再也不是夢幻世界、安逸的聖地,它已經成為真實世界中的殺戮戰場。

5 生平 1944年9月2日,貝拉因未獲即時治療而病逝,在整整幾個月內,夏卡爾在沒有精神作畫,他很想結束此一時期,然而他悲慘的回憶卻始終盤據在腦海裡。 1966年夏卡爾到聖保羅德旺斯他最後的居所,又開始繼續製作由他的性格所支配,富有特色的憂愁又洋溢溫和,具抒情性的作品。 1985年,卒於法國聖保羅。

6 畫風 他初期畫風受立體派影響,後期畫風轉向超現實作風,這和他流亡的一生的悲苦,以及在陽光普照的海港山城終老有很大影響。
晚年他常常畫出飄飛空中回故鄉的超現實畫風。 夏卡爾的作品,喜歡陶醉於情愛之中,他愛自由自在的幻想。一種神話般的題材,奇異的色彩,純係超現實的畫風。夏卡爾喜歡捉摸這不可思議的奇幻,這卻是他自己的現實。他擅用運用紅,藍,綠等明亮的色彩,創作一些新奇的形象,似童話一般有趣。

7 作品介紹 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 油彩、畫布 192.1×151.4 cm 《我與鄉村》(I and the village,1911)
在『我與鄉村』中,畫家通過交叉和重疊的景象,在構圖中陳述了他的村子情況──畫家手執樹枝,和山羊面對面,山羊的頰邊有一婦人在擠羊奶,圖畫上方出現的是俄國農村房屋;教堂裡探出一個人頭,房屋下方有一對夫婦,男的手持大鐮刀,女的像正為男的引路。 人與山羊互相凝視,兩者都含情脈脈、情深的對望,把畫家對家鄉的思念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把對故鄉回憶的零碎片段都娓娓道來,並和實景結合為一。 90726 周岱謙 報告 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 油彩、畫布 ×151.4 cm 《我與鄉村》(I and the village,1911)

8 作品介紹 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館收藏 油彩、畫布 157×122 cm
在『獻給俄國、驢子與其他』中,寂靜的夜空籠罩著小鎮,在尚未天亮之前,少女提著桶子正要擠牛乳,猶太村落的屋舍、畜生,真實的呈現在眼前,但少女仰望著的頭部與身體分離,牛隻也異常的爬上屋頂覓食,讓真實中添加的虛幻的意味。代表著此時的家鄉只能在夢裡追尋。 (他一直把出生地俄國當成他的家鄉,偏偏俄國從不把他當自己人,甚至將夏卡爾驅逐出境。他因此畫了很多幅背著包袱飛回俄國老家的幻想畫,看了讓人為之心碎) 90716 鄭寓榛 報告 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館收藏 油彩、畫布 157×122 cm (To Russia, Donkeys and others,1911) 《獻給俄國、驢子與其他》

9 作品介紹 《生日》( Birthday, 1915) 油彩、畫布 81×100 cm 紐約古根漢博物館收藏 90737 詹弘毅 報告
《愛就是全部,它是一切的開端》 這幅夏卡爾的《生日》,表達出與妻子:貝拉,久沒見面,自己騰空飛去親吻女友。    這就是夏卡爾作畫的特色,把動態的意念用平面的繪畫表達出來,栩栩如生,感覺得出畫中男女對彼此的深情,這似乎是夏卡爾自己生活的寫照,完全表達出他對妻子的愛戀。 《生日》( Birthday, 1915) 油彩、畫布 81×100 cm 紐約古根漢博物館收藏

10 作品介紹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收藏 油彩、蛋彩 188×158 cm 《提琴手》(The Fiddler,1912-1913) 90705
林佩穎報告 在『提琴手』中,木造的房舍與柵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眼前所見都是家鄉的街景,猶太生活不可或缺的提琴手拉出悠揚樂聲,讓三個路人忍不住佇足觀看。夏卡爾所要表達的除了思念家鄉的情懷外。而圖中不可或缺的小提琴更透露出他對猶太的生活中,帶有濃厚的音樂色彩及歡樂的景象。

11 作品介紹 油彩、畫布 88×65cm 巴塞爾藝術博物館收藏 (My Fiancee With Black ,1909) 《戴黑手套的未婚妻》
在『戴黑手套的未婚妻』中,夏卡爾在1909年二十二歲與貝拉墜入情網。 貝拉出生身富家,與夏卡爾住在郊外的簡陋房子完全相反,位的是豪華宅第。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這位未來的妻子是如此一副高不可攀的森冷神情。 她很正式地戴著手套和帽子,而身的洋裝上突出的花邊領以及她的傲慢不遜姿勢____貝拉曾進莫斯科最好的學校就讀,暗示著夏卡爾想強調出她的戲劇素養。 90735 黃楚寧 報告 巴塞爾藝術博物館收藏 油彩、畫布 88×65cm (My  Fiancee  With  Black ,1909) 《戴黑手套的未婚妻》

12 自評 夏卡爾的作品內容表現多為超現實的繪畫。
夏卡爾曾說:「很多人都說我的畫是詩的、幻想的、錯誤的。其實相反地,我的繪畫是寫實的,只是我以空間的第四次元導入心理的次元而已。」 「我不喜歡『幻想』和『象徵主義』這類話,在我內心的世界,一切都是現實的、恐怕比我們目睹的世界更加現實。」 「人生是黯淡而悲哀的,但愛將其化為歡喜,那就是藝術的力量。」

13 補充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是在法國開始的藝術潮流,源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強調直覺和下意識。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達達主義: 是一場興起於一戰時期的蘇黎世,波及視覺藝術、文學(主要是詩歌)、戲劇和美術設計等領域的文藝運動。達達主義這場文藝運動持續的時間並不長,波及範圍卻很廣,對20世紀的一切現代主義文藝流派都產生了影響。

14 感想 夏卡爾在他的畫作中告訴我們:他的藝術雖然看起來奇怪,卻是發自內心的情緒和感觸,不是憑空亂畫的,是藝術上的真實。

15 考考你 Q:夏卡爾是 人。 A:猶太。 Q:他初期畫風受 派影響。 A:立體。 Q:後期畫風轉向 作風。 A:超現實。

16 工作分配 90705 林佩穎 90716 鄭寓榛 (組長) 90726 周岱謙 90735 黃楚寧 90737 詹弘毅 上台報告 找資料
作PPT (大多數)

17 參考內容 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01/index.html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旋外之音: 夏卡爾與小提琴之探究 郭惠宜著


Download ppt "夏卡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