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形展示與分析 黃有善 華江高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形展示與分析 黃有善 華江高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形展示與分析 黃有善 華江高中

2 大 綱 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 坡度分析 坡向分析 視域分析 地形剖面圖的繪製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3 一、等高線地形圖的製作 用一組高差固定的平面切過高低起伏的地表。
此時地表與每一個平面相交的線,都是一條由高度相同的點所連成的曲線,這就是等高線。 最後再將這一組等高線同時投影在一個平面上,就形成一張等高線地形圖。

4 等高線圖的產生

5 等高線地形圖(一)

6 等高線地形圖(二)

7 以地形圖為底繪製主題圖

8 二、坡度分析 坡度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地區景觀之地形變異度,藉由此一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該地區的地形風險的高低,以供做開發此地區時的參考依據。

9 坡度分析的操作(一) 1.點選「3D Analyst (3D分析) 」,再移動指標至「Surface Analysis (坡面分析)」,再按滑鼠左鍵點選「Slope (坡度)」。

10 坡度分析的操作(二) 2. 按下「▼」,再點選要用來計算坡度的資料圖層名稱。 3.選擇輸出的坡度資料數值內容要以角度或百分比表示。
4.預設值為1,表示垂直與水平方向使用同樣尺寸單位。 5.輸出的坡度圖層上,每一網格資料點所代表的實際地表上的邊長(空間解析度)。 6.輸出的坡度圖層要儲存之路徑及檔案名稱。 7.按「確定」

11 坡度分析成果圖

12 三、坡向分析 坡向分析是計算兩相鄰網格間,坡度急遽上升或下降的方向,以了解區域內的地表傾斜方向。我們可利用此結果,找出某一特定方向的坡面,以供開發時的參考。

13 坡向分析的操作(一) 1.點選「3D Analyst (3D分析) 」,再移動指標至「Surface Analysis (坡面分析)」,再按滑鼠左鍵點選「Aspect (坡向)」。

14 坡向分析的操作(二) 2. 按下「▼」,再點選要用來計算坡向的資料圖層名稱。
3.輸出的坡向圖層上,每一網格資料點所代表的實際地表上的邊長(空間解析度)。 4.輸出的坡向圖層要儲存之路徑及檔案名稱。 5.按「確定」

15 坡向分析成果圖

16 四、視域分析 利用視域分析,可以了解某一位置周圍視線可及之處,通常用來尋找視野最佳之處,例如解決設置觀景臺、雷達站位置等需求。

17 視域分析的操作(一) 1.點選「3D Analyst (3D分析) 」,再移動指標至「Surface Analysis (坡面分析)」,再按滑鼠左鍵點選「Viewshed (視域)」。

18 視域分析的操作(二) 2. 按下「▼」,再點選要用來計算視域的資料圖層名稱。
3. 按下「▼」,再點選要用來進行視域分析的觀察點位置之資料圖層名稱。 4.預設值為1,表示垂直與水平方向使用同樣尺寸單位。 5.輸出的坡度圖層上,每一網格資料點所代表的實際地表上的邊長(空間解析度)。 6.輸出的視域圖層要儲存之路徑及檔案名稱。 7.按「確定」

19 視域分析 (一)─一個觀察點

20 視域分析 (二)─三個觀察點

21 五、地形剖面圖的繪製 使用手工方式繪製剖面圖 使用ArcGIS繪製剖面圖

22 使用手工方式繪製剖面圖(一)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畫出一條剖面線。

23 使用手工方式繪製剖面圖(二) 沿此線放置一張空白紙,並沿剖面線和等高線的各交會點,畫出標記及記錄相對應的高度。

24 使用手工方式繪製剖面圖(三) 按適當比例尺,在垂直軸上做出高度表,並畫出各高度的平行線。 在各交點畫垂直線至對應的高度,並做出標點。
把這些高度的標點連成一條曲線,即成為剖面圖。

25 使用ArcGIS繪製剖面圖 3.利用滑鼠游標在圖上畫出剖面線的位置 2.選interpolate line可以在圖上畫剖面線
1.打開3D Analyst工作列 3.利用滑鼠游標在圖上畫出剖面線的位置 2.選interpolate line可以在圖上畫剖面線 4.產生剖面圖 profile graph 使用ArcGIS繪製剖面圖

26 六、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一條等高線上都是由高度相同的點所連成的,所以等高線不會交叉。
等高線分布愈密集,坡度愈陡; 反之,若分布愈稀疏,坡度愈緩。 兩條(或更多)等高線如果重疊,代表此處為懸崖,地表高度在此處有急遽變化。

27 六、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續) 若等高線經過谷地,呈V型彎曲,尖端指向較高處(上游),將V型尖端連接即為谷線。
稜線和谷線的交點為鞍部,在稜線的方向上它是最低點,但在谷線的方向上它是最高點。

28 稜線、谷線與鞍部 鞍部

29 使用steepest path,可以了解地表逕流方向

30 單元結束 黃有善


Download ppt "地形展示與分析 黃有善 華江高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