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华书局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7课 文学与美术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场坝二中 王孝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华书局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7课 文学与美术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场坝二中 王孝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华书局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7课 文学与美术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场坝二中 王孝俊

2   现代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以德莱塞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艺术闻名遐迩,震人心魄。现代文学艺术是现代世界精神文明的结晶。让我们走进现代文学艺术殿堂,去尽情地浏览观赏吧!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是已故总统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为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3 文学名著 现代美术

4 文学名著

5 西奥多·德莱塞 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1925)
  小说深刻揭露了美国的社会问题,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无情披露了美国资产阶级文明所掩盖的阴暗面。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德莱塞: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倾向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写出了揭露美国社会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及其必然灭亡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第1部《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1925)通过一个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l ~ 美国小说家

6 《美国的悲剧》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 。
小说问世的二十年代,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有好好地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因此,《美国的悲剧》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严厉的控诉。 美国评论家认为,德莱塞忠于生活,大胆创新,突破了美国文坛上传统思想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且把他跟福克纳、海明威并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仅有的三大小说家。

7 罗曼·罗兰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8 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时,遇到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待。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被视为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9 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在1930年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口述,并由妻子在1933年整理成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因此书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年12月14日,完成了第二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8天后(即12月22日)与世长辞。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成功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在1930年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口述,并由妻子在1933年整理成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因此书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年12月14日,完成了第二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8天后(即12月22日)与世长辞。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1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在1930年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口述,并由妻子在1933年整理成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因此书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年12月14日,完成了第二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8天后(即12月22日)与世长辞。

12 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
14年著就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两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1939年获得“列宁勋章”,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1960年获得列宁文学奖金。1926年,肖洛霍夫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其代表作是史诗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经过14年时间,四部八卷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小说以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到1922年俄国国内战争结束的历史转折为背景。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 前苏联作家

13 现代美术

14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Pablo Ruiz Picasso 1881.10.25~1973.4.8 西班牙画家 现代艺术(立体派)创始人
  毕加索:1907年,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乔治·勃拉克(现代绘画大师 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一生创作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还有雕塑和陶瓷制品等。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Pablo Ruiz Picasso 西班牙画家 现代艺术(立体派)创始人

15 少年毕加索 童年毕加索 老年毕加索 中年毕加索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毕加索:1907年,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乔治·勃拉克(现代绘画大师 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一生创作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还有雕塑和陶瓷制品等。

16 反法西斯壁(油)画《格尔尼卡》(表现暴行、愤怒和死亡)
  1937年,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格尔尼卡小镇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纳粹德国飞机夷为平地,短短15分钟内炸死几千人。毕加索听闻惨剧后创作出反法西斯壁(油)画《格尔尼卡》。二战期间,德国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反法西斯壁(油)画《格尔尼卡》(表现暴行、愤怒和死亡)

17   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到:“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素描《和平鸽》(石板画)

18   1949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素描《和平鸽》(石板画),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智利著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 19O4~1973)把它叫做“和平鸽”。“和平鸽”作为和平的象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到:“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 《三个乐师》 《毕加索自画像》 《镜子前的少女》 《戴帽的女人》 油画《阿维农的少女》 开创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
  《阿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油画《阿维农的少女》 开创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

20 2004年5月5日 1亿416万美元拍卖 1990年5月15日 8250万美元拍卖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 凡·高《加歇医生》
  毕加索的绘画得到世人的公认,就在他有生之年,所作的画已被收藏家们以高价收买。价格之高,令常人怯步。一天,一些好友来到法国南部毕加索家里做客时,他们发现墙上挂着的全是别人的作品,自己的倒一幅也没有。“为什么,巴勃罗?”有人问,“你不喜欢自己的画?”“不是,恰好相反,”画家说:“我非常喜欢,不过太贵了,我买不起。”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 凡·高《加歇医生》

21 布上油画《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1931年)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油画《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布上油画《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1931年)

22 D D C A 练一练 1.德莱塞创作的著名小说是( ) A.《永别了,武器》 B.《老人与海》
1.德莱塞创作的著名小说是( )  A.《永别了,武器》       B.《老人与海》  C.《约翰·克利斯朵夫》     D.《美国的悲剧》 2.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保卫新政权的是 (  )  A.《童年》          B.《在人间》  C.《我的大学》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毕加索是哪国著名的画家( )  A.法国    B.英国    C.西班牙   D.意大利 4.下列属于毕加索创作的绘画作品是( )  ①《格尔尼卡》②《和平鸽》③《向日葵》④《最后的晚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D C A

23 一、现代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24 二、现代美术 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25 1、文学 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法国 罗曼罗兰 《约会克里斯朵夫》 苏联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法国 贝克特 荒诞戏剧派 2、美术 西班牙 毕加索 《和平鸽》


Download ppt "中华书局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7课 文学与美术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场坝二中 王孝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