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2 33 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爭論 CHAPTER

3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描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何者是較佳的經濟穩定政策
1 解釋固定準則與權衡性政策的爭論,並比較凱因斯與貨 幣學派政策的準則 2 We’ve tried very hard to hide our own views on how macro policy should be used and review the range of views. But you should think about coming clean with your students. Tell them where you stand and why.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hard and develop their own viewpoint. 評估政策是否應該設定通貨膨脹率的目標,而非實質 GDP 的目標 3

4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何者是較佳的經濟穩定政策已被爭論多時。 我們藉由下列三方面考慮: 政策效果 目標衝突 時效性

5 政策效果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效果 貨幣政策運作的兩個步驟為: 步驟 1 貨幣供給變動影響利率
步驟 2 利率變動影響投資與總合支出其他組成要素

6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步驟 1 貨幣供給變動影響利率的程度,取決於貨幣需求量對利率的反應程度
步驟 2 利率下跌導致總合支出增加的幅度,取決於投資與總合支出其他組成要素對利率的反應程度 圖 33.1 貨幣政策的效果

7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1. 當貨幣供給由 $1 兆增加至 $1.2 兆,利率由 6% 下跌至 4%
利率(%/年) 利率(%/年) 貨幣供給改變 對投資的影響 (i)貨幣市場 貨幣數量($兆) 貨幣數量($兆) (ii)投資 (a)大幅的貨幣政策效果 1. 當貨幣供給由 $1 兆增加至 $1.2 兆,利率由 6% 下跌至 4% 2. 投資數量由 $2 兆增加至 $4 兆

8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3. 相同的貨幣供給增加,利率由 6% 下跌至 5% 4. 投資數量由 $2 兆增加至 $2.25 兆
利率(%/年) 利率(%/年) 貨幣供給改變 對投資的影響 (i)貨幣市場 貨幣數量($兆) 貨幣數量($兆) (ii)投資 (a)大幅的貨幣政策效果 3. 相同的貨幣供給增加,利率由 6% 下跌至 5% 4. 投資數量由 $2 兆增加至 $2.25 兆

9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效果的預測 貨幣政策運作的兩個步驟決定其效果的預測
在步驟 1 中,貨幣供給變動影響利率的預測取決於貨幣需求的預測 步驟 1 中,利率變動影響投資與總合支出的預測取決於投資需求的預測 因此若能預測貨幣需求與投資需求,則能預測貨幣政策的效果

10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的效果 財政政策運作的三個步驟為:
步驟 1 政府支出增加或減稅導致總合支出增加,總合需求透過乘數效果增加 步驟 2 實質 GDP 變動導致貨幣需求變動,於是利率變動 步驟 3 利率變動導致投資與總合支出的其他組成要素變動,而與原先總合支出的增加相互抵銷,產生排擠效果

11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形成大幅的排擠效果,財政政策對總合需求的效果不大,假如: 貨幣需求變動對利率產生大幅影響
利率變動對總合支出也產生大幅影響

12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形成小幅的排擠效果,財政政策對總合需求的效果大,假如: 貨幣需求變動對利率產生小幅影響
利率變動對總合支出也產生小幅影響

13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極端情形 如果貨幣需求量與利率無關,貨幣需求曲線為垂直線,則貨幣政策具有完全的效果,而財政政策完全無效果

14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另一極端情形是貨幣需求曲線為水平線,財政政策具有完全的效果,而貨幣政策完全無效果。 此情形成為 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下,貨幣供給變動不會影響利率,於是對總合支出沒有影響;而政府支出變動,利率仍維持不變,於是沒有排擠效果

15 目標衝突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可影響總合需求,於是兩種政策都可被用來穩定總合需求、實質 GDP 與物價水準
經濟穩定政策的副作用造成目標衝突,尤以財政政策較為嚴重

16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的目標衝突 財政政策的三項主要目標為: 提供公共財 所得重分配 穩定總合需求 上述目標可能相互衝突
政府預算的自動穩定因子不會產生目標衝突

17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需要國會立法的權衡性財政政策則產生目標衝突 主要衝突是政府支出與租稅計畫太多,無法平衡彼此的成本與利益

18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目標衝突 貨幣政策的三項主要目標為: 穩定物價水準 實質 GDP 金融體系
上述目標衝突的情形較不嚴重 首先,金融體系的穩定與總合需求的穩定彼此並行、互不衝突

19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其次,穩定總合需求則可穩定物價水準與實質 GDP 可能衝突之處在於物價穩定較重要還是實質 GDP 穩定較重要

20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時效性 對於近期經濟情勢的預測與反制景氣衰退的適當時機,是經濟穩定政策成功的關鍵

21 33.1 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的時效性 財政政策容易受政治干擾 選舉主宰財政政策的制定 財政政策的變通程度較低,無法儘速回應經濟情勢
貨幣政策的時效性 貨幣政策是穩定經濟正常波動較佳的工具 貨幣政策的效果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顯現,但至少可以快速的執行

22 權衡性政策 33.2 準則對權衡 權衡性貨幣政策 是指政策制訂者判斷目前經濟的需要而裁定的貨幣政策
以美國為例,聯邦準備組織根據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的專家意見,訂定貼現率與決定公開市場操作

23 固定準則政策 33.2 準則對權衡 固定準則政策 明訂採取的行動,與經濟情勢無關
傅利曼:提倡保持固定的貨幣成長速度,以使平均通貨膨脹率等於 0 此為固定準則的範例

24 回饋準則政策 穩定總合需求衝擊 33.2 準則對權衡 回饋準則政策 明訂政策行動如何回應經濟情勢的變化
回應經濟情勢而改變貨幣數量與利率便是回饋準則政策 穩定總合需求衝擊 我們從經濟原先處於充分就業,沒有通貨膨脹開始討論

25 33.2 準則對權衡 圖 33.2 總合需求減少導致景氣衰退 總合需求減少,由 AD0 左移至 AD1.
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2000年=100) 圖 33.2 總合需求減少導致景氣衰退 總合需求減少導致景氣衰退 GDP潛能 總合需求減少,由 AD0 左移至 AD1. 實質 GDP 減少至 $9.8 兆, 物價水準下跌至 107 — 經濟處於衰退 實質GDP($兆)

26 貨幣學派 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數量的成長是經濟波動的主要根源,建議維持固定的貨幣數量成長率
33.2 準則對權衡 固定準則:貨幣學派 貨幣學派 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數量的成長是經濟波動的主要根源,建議維持固定的貨幣數量成長率 此處探討的固定準則政策為貨幣數量固定的貨幣政策

27 33.2 準則對權衡 圖 33.3(a) 貨幣學派 固定準則政策使得實質 GDP 與物價水準由 A 移至 B、C、D,又回復至 A

28 凱因斯行動學派 的經濟學家認為投資波動是經濟波動的主要根源
33.2 準則對權衡 回饋準則:凱因斯行動學派 凱因斯行動學派 的經濟學家認為投資波動是經濟波動的主要根源 鼓吹在實質 GDP 低於 GDP 潛能時調降利率,在實質 GDP 高於 GDP 潛能時調降利率

29 33.2 準則對權衡 圖 33.3(b) 凱因斯行動學派 顯示回饋準則政策試圖使經濟盡速回復至充分就業
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2000年=100) 圖 33.3(b) 凱因斯行動學派 GDP潛能 顯示回饋準則政策試圖使經濟盡速回復至充分就業 (b)回饋準則 實質GDP($兆)

30 33.2 準則對權衡 兩種政策的比較 在固定準則政策下,總合需求減少導致實質 GDP 低於 GDP 潛能,直到名目工資下跌或總合需求增加,經濟才回復至充分就業。 在回饋準則政策下,政策行動消除衰退缺口或膨脹缺口,無須等待名目工資的調整,以回復至充分就業

31 33.2 準則對權衡 實質 GDP 在兩種政策下的變動幅度相同,但是在固定準則政策下,實質 GDP 回復至 GDP 潛能所需的時間較久
雖然回饋準則政策具有明顯的優勢,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固定準則較有效果,因為 GDP 潛能不易被估計 政策效果落後比預測的時間長 回饋準則政策較不易被預測

32 33.2 準則對權衡 穩定總合供給衝擊 總合供給衝擊最明顯的實例是世界石油價格的飆漲

33 33.2 準則對權衡 圖 33.4 總合供給減少導致景氣衰退 總合供給減少,由 AS0 左移至 AS1
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2000年=100) 圖 33.4 總合供給減少導致景氣衰退 GDP潛能 總合供給減少,由 AS0 左移至 AS1 總合供給減少導致景氣衰退 實質 GDP 減少至 $9.9 兆, 物價水準上漲至 113 — 經濟處於衰退 實質GDP($兆)

34 33.2 準則對權衡 固定準則 在固定準則的政策下,總合供給減少並未影響總合需求 回饋準則
在回饋準則的政策下, 當總合供給減少,政策行動增加總合需求 圖 33.5 經濟穩定政策:總合供給衝擊

35 33.2 準則對權衡 固定準則政策使得經濟隨著名目工資下跌,而逐漸由 B 回復至 A 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2000年=100)

36 33.2 準則對權衡 回饋準則政策試圖使經濟儘速由 B 移至 C 的充分就業狀態 (b)回饋準則
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2000年=100) GDP潛能 回饋準則政策試圖使經濟儘速由 B 移至 C 的充分就業狀態 (b)回饋準則 實質GDP($兆)

37 實質 GDP 對通貨膨脹 33.3 其他政策目標 當總合供給變動時,貨幣政策應該如何影響總合需求? 貨幣政策以下列兩項為主要目標
物價水準

38 33.3 其他政策目標 以實質 GDP 為目標 如果貨幣政策以實質 GDP 為目標,則政策試圖消除總合供給衝擊對實質 GDP 的影響 亦即,
減少總合需求以應付總合供給的增加 增加總合需求以應付總合供給的減少

39 33.3 其他政策目標 圖 33.6(a) 不同的貨幣政策目標 以實質 GDP 為目標
總合供給在 AS1 與 AS2 間波動,貨幣政策試圖改變總合需求,以維持實質 GDP 等於 $10 兆 目標:實質GDP=$10兆 實質GDP($兆) (a)以實質GDP為目標

40 33.3 其他政策目標 以物價水準為目標 如果貨幣政策以物價水準為目標 則, 增加總合需求以應付總合供給的增加
減少總合需求以應付總合供給的減少 Price level targeting in the form of a target for the forecasted inflation rate is being practiced in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Ben Bernanke is known to have favored this approach. Whether he will continue to do so as Chairman of the Fed is something to watch out for.

41 33.3 其他政策目標 圖 33.6(b) 不同的貨幣政策目標 以物價水準為目標
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2000年=100) 圖 33.6(b) 不同的貨幣政策目標 穩定物價水準,但是實質GDP波動大 以物價水準為目標 目標:物價水準=110 總合供給在 AS1 與 AS2 間波動,貨幣政策試圖改變總合需求,以維持物價水準等於 110 實質GDP($兆) (b)以物價水準為目標

42 33.3 其他政策目標 通貨膨脹目標化 是指以特定的通貨膨脹率區間做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通貨膨脹目標化試圖穩定產出與就業,並且堅決地將通貨膨脹維持在特定的區間


Download ppt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