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鯊魚 51511葉承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鯊魚 51511葉承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鯊魚 51511葉承濬

2 鯊魚 海那麼大,那裡有鯊魚呢?答案是,到處都有!不過不用緊張,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鯊魚是體型在一公尺內,對人類沒攻擊性的小鯊魚。 經過四億多年的演化,鯊魚可以生存在不同的海洋環境中,所有沿岸生態系都可以找到鯊魚,大洋中也有洄游性的鯊魚,比如說鼎鼎有名的「大白鯊」。

3 鯊魚 熱帶的珊瑚礁鯊魚,寒帶也有「大西洋睡鯊」! 世界上的海洋除了超過四千公尺的深海區域,幾乎都有鯊魚的存在。連深度超過200公尺以上深的深海也有鯊魚,鯊魚點將錄裡的「皺鰓鯊」就是其中之一,牠們的外表很奇特,有些還會發光呢!不但如此,連淡水都有鯊魚的蹤跡歐,其中「低鰭真鯊」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參考:鯊魚點將錄)。而且他們兇猛的程度不亞於淡水小霸王-鱷魚!

4 鯊魚 鯊魚經過長久的演化,可以棲息在各式各樣的海洋環境,幾乎所有個沿岸生態系都可以找到鯊魚,而許多大洋也有鯊魚在洄游,而熱帶的珊瑚礁有許多種的鯊魚,寒帶雖然物種比較少,但是也有鯊魚的存在,例如知名的大西洋睡鯊(Somniosus microcephalus)!只是有些深海的環境目前還沒有發現鯊魚的蹤跡。以下介紹各種鯊魚可以棲息的環境:

5 鯊魚 大洋:很多人都認為鯊魚很大,都可以在廣大的海洋中迴游,一天到晚都在環遊世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目前人類所知道的400種鯊魚裡面,只有不到一成的鯊魚被歸類為大洋性鯊魚,大多數的鯊魚其實體長都不到一公尺,而分布範圍大多侷限於沿岸不超過100海浬的範圍,主要是因為大洋的食物較為缺乏。

6 鯊魚 不過雖然大洋性的鯊魚種類比較少,但是卻大多很廣為人知,像是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鯨鯊(Rhincodon typus)、象鯊(Cetorhinus maximus)、鼬鯊(Galeocerdo cuvier)這些著名的鯊魚,都是大洋性的。大洋性鯊魚幾乎都是全世界廣泛分布,而四處迴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尋找食物,哪裡食物多就往哪裡去,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前往較適合繁殖後代的環境。 

7 鯊魚 深海:在科學上,深海的定義是在200公尺以深的海域。而這個深度已經超過人類使用各種裝備所能到達的深度,除非是搭上深海潛水艇。目前對於深海鯊魚的生態習性,我們人類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儘管對於深海鯊魚的研究有著各種先天的挑戰有待克服,不過這個領域的研究正隨著各種科技的進展而迅速發展。

8 鯊魚 全世界已經被科學家描述的鯊魚,其中有大約250種屬於深海鯊魚,例如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亮烏鯊(Etmopterus lucifer),而最近幾年發現的新種也幾乎都是棲息於深海,更有許多人類未曾見過或描述的鯊魚生活於深海中,有待我們的發現與研究。

9 鯊魚 對於深海鯊魚在如此深層水域的適應,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雖然深海鯊魚擁有許多奇特的外表,但那可能只是我們少見多怪罷了。其實,深海鯊魚之所以能夠生活於很深的水層,與他們奇特外表關係並不大,但是他們在生理學和生化學上的演化適應,才是他們對深海環境適應的重要改變。鯊魚的發光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有以下幾個可能的功能:溝通與辨識同種夥伴、交配、覓食、保護等。

10 鯊魚 許多深海生物都演化出發光的機制,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生物螢光,然而在深海鯊魚裡面,只有48個已知物種具有發光的能力,而深海的硬骨魚卻有70%的物種具有發光能力。而目前深海鯊魚的發光型態可分為以下幾種:腹部發光、線型發光、溝狀發光以及肩部發光。

11 鯊魚 深海鯊魚是採取機會主義的攝食策略,掠食對象的尺寸和類型範圍很大,完全是看他們遇到了什麼獵物,就進行掠食。在食物鏈上,深海鯊魚和淺海鯊魚一樣,都是最高級的消費者。

12 鯊魚 礁岩:珊瑚礁和岩礁地形因為具有多樣性的環境棲所,包括大大小小的洞穴、突起等構造,所以提供許多生物能夠附著生長以及躲避、藏匿與生活的空間,因此礁岩地形比起沙泥地質擁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而這對鯊魚來說,也就是有比較多的食物,所以有許多鯊魚棲息於礁岩地形的環境

13 鯊魚 有些鯊魚會潛藏於洞穴中,有的鯊魚則悠游在礁岩底質的上方水層,像是開著飛機在空中巡邏似的,代表物種有烏翅真鯊(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沙拉真鯊(Carcharhinus sorrah)。 

14 鯊魚 淡水:大多數的鯊魚都生活在海水的環境中,只有少數幾種能夠到淡水環境中生活,其中低鰭真鯊(Carcharhinus leucas)和印度露齒鯊(Glyphis gangeticus)就是最著名的例子。由於大部分的鯊魚體內都含有很高濃度的尿素,讓細胞的滲透壓和海水差不多,讓鯊魚無法在淡水環境下生活,除非他們能夠調節身體的滲透壓(透過血液與腎臟來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或鹽分進行調節)。 

15 鯊魚 鯊魚分布影響因素:鯊魚在全世界的分佈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不過目前認為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分別是海洋的生產力和溫度。海洋的生產力主要是來自於浮游植物吸收了太陽的能量之後,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而來,因此可以測量海水中的葉綠素濃度來間接判斷每個區域的海洋生產力。而由於鯊魚是變溫動物,因此環境的溫度對於鯊魚的分布有很大的影響,習慣居住在暖水域的鯊魚就無法棲息在冷水域,反之亦然。

16 鯊魚 大家都知道恐龍是很久以前的古生物,可是,鯊魚比恐龍更早出現,科學家依化石研判,4億年前就有鯊魚了。而現在還存在的鯊魚,有些種類還維持原始的樣子!

17 鯊魚 比如說皺鰓鯊及六鰓鯊,仔細看看,會不會覺得現今的鯊魚外形比較流線? 牠們有的背上長角(鰭)<齒背鯊>,有的牙齒長得像輪鋸<旋齒鯊>,還有的鯊魚<巨齒鯊>光是一顆牙齒就比原子筆還長(16公分)呢!

18 鯊魚 目前科學家發現最早的鯊魚化石紀錄有四億年之久,也就是說在古生代的泥盆紀開始,就已經有鯊魚的出現了,所以鯊魚可以算是存在地球已經很久的生物了,甚至比恐龍還要早將近兩億年呢!。   

19 鯊魚 由於鯊魚的骨骼屬於軟骨,因此能留下來而成為化石的身體構造很少,主要都是牙齒,此外還有皮膚的盾鱗以及一些「生痕化石」,也就是古代鯊魚的屍體印在泥地上之後,雖然屍體腐爛消失了,不過形狀卻被保存下來而成為化石。雖然鯊魚的化石只有牙齒,不過科學家藉由對化石的研究,也發現了很多古老的鯊魚物種,甚至比現在存在的種類還要多,有些已經滅絕了,有些還存活到現在,有些只是有一些小小的改變而已

20 鯊魚 鯨鯊(Rhincodon typus)是目前人類所知道最大的魚類,不過很多人常常搞混,不清楚他到底是鯊魚還是鯨魚,其實重點要看最後一個字,就可以知道鯨鯊是一種鯊魚了,而被叫做鯨鯊最主要是因為他的體型非常的大,可以超過20公尺,重量   

21 鯊魚 超過三萬四千公斤,不過這個大的鯊魚卻很溫馴,因為他是濾食性的鯊魚,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由於他的巨大和溫馴的個性,因此有許多國家都推出和鯨鯊共游的生態旅遊活動,可以讓大家有機會接觸這種美麗的動物,但是又可以讓鯨鯊自由自在的活在海洋的環境裡面。


Download ppt "鯊魚 51511葉承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