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清楚貨幣、財富與所得的不同 了解貨幣的四大功能 看看貨幣的演進過程 比較貨幣的理論上定義與實證上定義 了解我國三種貨幣總計數的衡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清楚貨幣、財富與所得的不同 了解貨幣的四大功能 看看貨幣的演進過程 比較貨幣的理論上定義與實證上定義 了解我國三種貨幣總計數的衡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3 清楚貨幣、財富與所得的不同 了解貨幣的四大功能 看看貨幣的演進過程 比較貨幣的理論上定義與實證上定義 了解我國三種貨幣總計數的衡量

4 貨幣的概念 經濟學家所稱的貨幣,是指任何被大眾普遍接受,可作為支付財貨與勞務、償還債務的工具,包括通貨及活期性存款。
通貨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發行的紙鈔及硬幣,可立即用來作為交易使用。活期性存款因為可以隨時變換成通貨,當然應該包括在貨幣的範疇內。 4

5 貨幣與財富 貨幣只是個人持有財富的幾種資產之一;財富則泛指所有可作為價值儲藏的資產總稱。 個人持有的財富可概分為貨幣資產與非貨幣資產二大類。
圖1-1 個人持有財富的類型 貨幣只是個人持有財富的幾種資產之一;財富則泛指所有可作為價值儲藏的資產總稱。 個人持有的財富可概分為貨幣資產與非貨幣資產二大類。

6 貨幣與所得 所得是指一定期間收入的流量(flow),而貨幣則是特定時點貨幣性資產的存量(stock)。
所得是指一定期間內,供各種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入。 貨幣是指某一時點,持有的「貨幣性」資產(如通貨與活期存款等)總額,是「存量」的概念。

7 物物交換可能的交易成本 尋找成本 等待成本 資訊成本

8 物物交換經濟的主要缺點 不易找到慾望雙重吻合的交換者,且存在若干無謂的交易成本。 缺乏共同的計價單位,致交換比率過於複雜。
運輸與儲藏的不便,致購買力無法儲藏。 不易發展延期支付的交易行為,阻礙信用經濟的發展。

9 貨幣的功能及其特質 特質 時間性 具體功能 抽象功能 無時間性 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計價單位
(unit of account) 有時間性 價值儲藏 (store of value) 延期支付 (deferred payment)

10 交易媒介 貨幣的最主要且最原始功能(primary function),就是充當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表現著貨幣現在的具體用途。
以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可以幫助交易的進行,解決物物交換的不便,並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進而有助於經濟發展。

11 計價單位 計價單位又稱為價值標準。貨幣的計價單位功能,係指以貨幣作為「標準化」的計值單位,使得財貨與勞務的價值,能有一致性的衡量標準。
物物交換制度下,缺乏共同計價單位來衡量財貨與勞務的價值 ,致使交換比率過於複雜 。 以貨幣作為計價單位,能大幅減少交換比率,進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有助於經濟效率的提升。

12 交換比率 表1-3 物物交換與貨幣經濟交換比率的比較 財貨數目 物物交換經濟 貨幣經濟 2 1 10 45 9 100 4,950 99 1,000 499,500 999 10,000 49,995,000 9,999 n n(n1)/2 n1

13 價值儲藏 所謂價值儲藏功能,是指貨幣能夠儲存購買力。
有了貨幣,便能解決物物交換下,有些財貨不易儲藏的困擾,進而有助於累積儲蓄,促進資本 形成。 貨幣適合作為「暫時的價值儲藏」,但不適合作為「長期的價值儲藏」。 貨幣雖然不是最吸引人的價值儲藏工具,但人們仍然願意持有它的原因,在於它具有高度的流 動性。

14 通貨膨脹與貨幣的價值儲藏功能 貨幣的價值決定於其購買力的高低。
貨幣購買力的高低,與物價水準恰成反方向關係,即物價水準愈高(低),貨幣的購買力愈低(高)。 貨幣的購買力是物價水準的倒數,即: 惡性通貨膨脹時期,人們不僅不願意以貨幣形式來保有他們的財富,甚至會縮短持有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時間。(見Box1.2)

15 延期支付 所謂貨幣的延期支付功能,係指貨幣作為債權債務測量標準的用途,又稱為債務的標準。
物物交換社會因缺乏貨幣作為計價單位,債權債務關係不易形成,阻礙了信用經濟的發展。 貨幣經濟社會以貨幣作為計價單位,使得債權債務的測度有了共同的標準,有助於信用經濟的 發展。

16 貨幣的演進

17 商品貨幣 用商品作為貨幣稱為實體貨幣或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意指一物既可作為商品用途,又可充當貨幣使用,貨幣的價值大致等於商品的價值。
優點:價值穩定 缺點: 攜帶不便 易腐壞,不易儲藏 不易分割

18 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是以「金屬」作為材料,而將金屬鑄成「貨幣」。
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銅、鐵等賤金屬,其價值較便宜;另一類是金、銀等貴金屬,其價值較 昂貴。 優點: 可儲藏 易分割 缺點: 攜帶不便 無法負荷大量交易需要

19 信用貨幣 不論是可兌換紙幣、不可兌換紙幣,或支票存款等存款貨幣,人們之所以接受它們,均係基於對發行者的「信任」,因此,紙鈔與支票等存款貨幣均是所謂的信用貨幣。(見圖1-3) 可兌換紙幣指紙幣可持至發行機構兌換等值的貴金屬(如黃金);不可兌換紙幣指其不可兌換等值的貴金屬。

20 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可分為卡式與軟體式兩大類型。
前者係以卡片的形式存在,像「轉帳卡」或「儲值卡」,為有形的電子貨幣。儲值卡又可分為「單一用途儲值卡」與「多用途儲值卡」 。 後者係在個人電腦上安裝應用軟體,然後透過網際網路等設備,來達成支付的目的,為無形的電子貨幣,例如「電子現金」。 近年來,新興的行動貨幣(mobile money)則指利用行動裝置進行支付的交易媒介。(見Box1.4)

21 電子貨幣會完全取代通貨 ﹖ 電子貨幣無法完全取代通貨的原因: 電子支付所需投入的科技成本很可觀
通貨的使用不會留下交易紀錄之特性,使它仍具存在價值 電子貨幣的使用仍有安全與隱私之疑慮 電子貨幣發行人的信用不如央行

22 電子貨幣與通貨、實體支票特性之比較 特性 電子貨幣 通貨 實體支票 法定貨幣 否 是 使用普遍性 有限制 普遍 面對面支付最終性
非面對面支付最終性 交易成本 匿名性 可匿名 安全性

23 良好貨幣應具備的特質 價值穩定性 同質性 耐久性 易於分割 容易辨識

24 貨幣的定義:(一)概念性定義 貨幣的概念性定義,就是用「普遍接受性」(the general acceptability)的這個概念來定義貨幣,即不論貨幣是由何種質材所造成,是有實體的或無實體的,凡是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而可作為支付財貨與勞務、償付債務的工具,即可稱為 貨幣。

25 貨幣的定義:(二)法律上的定義 法償貨幣是指法律規定該種券幣為債權債務的清償工具,任何人不得拒絕接受。
法償貨幣可分為無限法償幣與有限法償幣。 無限法償幣指在清償債務時,不受數量限制;有限法償幣,則在一定金額內方具有法償地位,超過一定限額則受限制。

26 貨幣的定義:(三)理論上的定義 理論上的貨幣定義又稱為功能上的貨幣定義,因為係以貨幣的功能來定義,即凡具備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延期支付功能者,就可以稱為貨幣。 由於貨幣最基本與最重要的功能為「交易媒介」,所以理論上的定義方法認為能清楚地扮演交易媒介的資產,才能列入貨幣的定義之中。

27 貨幣的定義:(四)實證上的定義 實證分析法係用一定的準則,如根據實際資料的驗證,來辨別何種資產的「貨幣性」較高(與通貨替代性),或何種資產與經濟活動有密切的關係(相關性),而應該被定義為貨幣。

28 虛擬貨幣(Box1.6) 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通常由網路社群機構及遊戲公司所發行 ,交易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 。
就「交易媒介」這項最主要的貨幣功能而言,「虛擬貨幣」大多僅限於「特定社群」所使用,且可交易的商品或勞務有限,即尚不能廣泛作為交易媒介。

29 貨幣總計數 貨幣供給額的統計,是將某一時點具有貨幣功能的資產予以合計,故通稱為貨幣總計數。 台灣三種貨幣供給額的定義:

30 重要名詞定義―通貨淨額 又稱為流通中的通貨,指全體貨幣機構與郵政公司儲匯處以外各部門持有的通貨,即通貨淨額=央行通貨發行額全體貨幣機構庫存現金郵政公司儲匯處庫存現金。

31 G7各國通貨淨額占其GDP與狹義貨幣供給額的比率(補充,見Box1.7)
國外持有的美元券幣數額相當龐大 日本人較偏好通貨的支付方式

32 重要名詞定義―存款貨幣 又稱為活期性存款,包括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及活期儲蓄存款。
由於這些活期性存款可以無條件立即兌換成為「通貨」,其流動性或貨幣性甚高,故稱之為存款貨幣。

33 重要名詞定義―準貨幣 準貨幣又稱為近似貨幣,其流動性或貨幣性也很高,但不若通貨及活期性存款,包括: 定期存款 定期儲蓄存款 外匯存款
郵政儲金 企業及個人持有之附買回交易餘額 外國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34 重要名詞定義―附買回交易餘額 這裏所謂「附買回交易」或「附買回約定」,是站在銀行立場而言,指企業及個人向銀行購買債、票券,並約定銀行應於一定期間後將原債票券買回,故屬於銀行的流動性負債。 就企業及個人之立場而言,所持有的附買回交易餘額,是一種流動性資產,可以在短期內變換成通貨。 RP交易日: RP到期日: $ $ 企業及個人 銀行 企業及個人 銀行 債票券 債票券

35 三種貨幣總計數組成內容及特質 從上述三種貨幣供給額的組成內容及特質,得知: 就資產流動性高低而言,M1A > M1B > M2。
就資產收益性大小而言,M2 > M1B > M1A。 就資產項目多寡而言,M2 > M1B > M1A。 就資產所具備的貨幣功能而言,在交易媒介功能上,M1A > M1B > M2 ;在價值儲藏功能上, M2 > M1B > M1A 。

36 台灣貨幣供給額的組成與計算(2013/1/31) 貨幣總計數 包含的資產項目 金額 合計 狹義的貨幣供給額M1A ‧通貨淨額 ‧支票存款
單位:新台幣億元 貨幣總計數 包含的資產項目 金額 合計 狹義的貨幣供給額M1A ‧通貨淨額 ‧支票存款 ‧活期存款 12,771 3,624 32,211 48,606 狹義的貨幣供給額M1B  M1A+ ‧活期儲蓄存款 76,908 125,514 廣義的貨幣供給額M2  M1B+ ‧定期存款及定期儲蓄存款 ‧外匯存款 ‧郵政儲金 ‧附買回交易餘額 ‧外國人之新台幣存款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129,78929,369 50,244 2,453 1,900 6 339,275

37 通貨淨額佔M2比重呈下降的趨勢;準貨幣所占 M2 比重則有上升。
台灣近二十餘年來的貨幣供給額 通貨淨額佔M2比重呈下降的趨勢;準貨幣所占 M2 比重則有上升。

38 台灣近二十餘年來的貨幣供給額(續) 大體上,M2、M1B 均呈上升趨勢;M1A 則成長較為趨緩。


Download ppt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Chapter 1 貨幣的重要性 清楚貨幣、財富與所得的不同 了解貨幣的四大功能 看看貨幣的演進過程 比較貨幣的理論上定義與實證上定義 了解我國三種貨幣總計數的衡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