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五慈 陳瑋婷(3) 張霞(7) 吳可雅(27) 彭可欣(28) 施敏兒(3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五慈 陳瑋婷(3) 張霞(7) 吳可雅(27) 彭可欣(28) 施敏兒(3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五慈 陳瑋婷(3) 張霞(7) 吳可雅(27) 彭可欣(28) 施敏兒(33)
澳門考察專題習作 中五慈 陳瑋婷(3) 張霞(7) 吳可雅(27) 彭可欣(28) 施敏兒(33)

2 簡介 澳門這名稱的由來據說就是由當時的葡萄牙人取名。當年,葡萄牙人登陸澳門近媽閣廟的地方,向澳門居民查詢該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葡人詢問廟的名字,於是便答為媽閣,葡人將媽閣二字轉化為譯音,便得到MACAU之名,亦即是今天的澳門了。 澳門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遠古文明走來,歷經滄桑巨變。一九九九年將重回祖國的懷抱,告別曾長期被葡萄牙占領的歷史,揭開時代的新篇章。

3 宋代的澳門 澳門本來是中國的領土,原屬廣東省香山縣。在南宋以前,澳用本是荒山野地,渺無人煙。
公元1271年元軍南下大舉攻宋,臨安攻陷,恭帝被俘。張世杰率領宋軍及民兵五十万人,船舶二千多艘,簇擁幼主端宗趙罡,幾番周折,來到路環、仔一帶海面,由於遇狂風吹襲,御船翻沉,帝罡得病一臥不起,損失慘重,只好上岸栖居。及後元兵追至,宋軍依仗澳門媽閣山及路環高地,水兵列陣十字門,同元軍作生死大戰,擊退元軍。自此以後,澳門始稍有人煙。

4 明代的澳門 十六世紀中葉,澳門仍然是荒涼一片。人煙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 明弘治六年(1488年)船民為求神靈保祐,就在澳內南端建立媽祖閣,俗稱天后廟,是現存澳內最古老的寺廟,歷代不少文人騷客也曾到此處遊覽,每逢春節和天后誕,到這裏燒香水拜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極盛。

5 圖為媽祖閣

6 葡萄牙人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取得在澳門停靠碼頭,進行貿易的便利。 1553年又藉詞在澳門登陸,1557年開始在澳門定居,海軍勢力指向中國。
1575年澳門第一個主教區正式成立。澳門逐漸成為西方在中國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但地方行政及司法權力,仍然由中國掌握。中國在澳門設提調備候行署,管理葡人的居留及貿易,在澳門與內陸連接的地方設關閘,派官兵把守。  1621年熹宗天啟元年,又在前山建寨,陸海兵近兩千,大小船只五十艘,分駐守放澳門外圍各島嶼。 年,葡國派遣馬土加路也(D.Francisco Mascarenhas)為澳門首任總督。

7 圖為普濟禪院

8 圖為澳門的大型浮雕

9 圖為蓮峰廟

10 清代的澳門 1644年滿族建立清朝,繼續執行明朝在澳門訂立的法律和制度。1730年(雍正八年),香山縣在澳門望廈村設立縣丞衙署,專門受理澳門葡人及華人一切訴訟事宜。 年(道光二十二年),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勢日頹。澳門總督亞馬留(Joao Ferreira do Amaral)單方面宣布將澳門改為自由港,從此,葡萄牙佔領澳門,不僅停止向中國政府繳納租金和關稅,反過來向澳門華人徵收田賦,正式取得了澳門的行政權,並向東北擴展地界。因而激起華人反抗,同年八月發生亞馬留被華人青年斬殺事件,中葡關係緊張。

11 澳門在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946年)以後一直受葡萄牙人無理以及瘋狂的統治。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澳門一度成為罪惡的販賣人口中心。以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人口販子為主,他們在澳門設立機构,將數以千万的中國華工,經澳門出賣到美洲、大洋洲,澳葡政府藉此斂財,這是澳葡歷史上極其恥辱的不光彩的一頁。

12 由於葡萄牙人信奉天主教,澳門四處也都築建了許多教堂,如:主教山教堂於1622建於砲台旁,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後,聖母堂得以逐步擴大,1835年重建後成為今天宏偉之規模。聖母玫瑰堂於1828年重修,今天壯觀的規模,乃源於此。

13 圖為大三巴

14 前者:路環紀念碑 後者:路環聖方濟各教堂

15 葡萄牙人佔領時的澳門 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人乘機將澳門佔領。1844年葡人擅自在氹仔的西沙建造炮臺,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擅自宣佈澳門爲自由港,允許所有外國商船來澳自由貿易。 1849年3月5日葡人公開關閉中國關部行台,拆毀稅館,驅逐駐守澳門的中國海關官員,並且分階段佔領澳門:1851和1864年侵佔了氹仔、路環兩島,從而完全侵佔了澳門地區。

16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人強迫清政府在北京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就這樣,葡萄牙攫取了對澳門的管治權,至今已112年。
條約簽訂後,葡萄牙仍不斷侵犯中國海權,終引起了1910年的“路環血案”及“浚海交涉”兩件大事。 1910年,葡萄牙人入侵荔枝灣,並以“剿匪”為名,屠殺島上居民,這就是“路環血案”。 此外,葡萄牙人借“疏浚工程”取得內河的控制權,遭當地居民不滿,各國領事均要求調停, “疏浚工程”只得停止,這件事便是“浚海交涉”。 葡萄牙佔領澳門期間,我國人民遭受到前所未有災難性的痛苦。

17 民國時代的澳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滿清政府,民國政府成立。雙方對澳門的問題立場不同,難達共識。
1920年雙方就澳門問題進行談判,但最後雙方因未能消除分歧而無法達成協議。民國政府認為在南北統一之前,暫緩舉行澳門劃界談判,維持原狀不變。 澳門劃界問題形成僵局被擱置起來。

18 圖為龍環葡韻,是葡人官員的住所

19 當代的澳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明確宣佈,中國不承認外國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而對於澳門問題,主張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之前仍保持原狀。 1979年2月8日,中葡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並在澳門問題上達成了諒解。葡萄牙明確宣佈,澳門是中國領土,目前由葡國政府管理。在適當的時候通過談判,把澳門交還中國。

20 198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中葡聯合聲明規定,澳門地區是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50年不變。至此,作爲歷史遺留的澳門問題,在中國和葡萄牙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圓滿解決。

21 總結 至今,澳門已成為經濟繁業的自由港。 而我們五慈班更於11月9日到澳門遊遍所有各具特式的旅遊地點:如媽閣廟,主教山等,更觀賞了著名了大三巴,可惜大三巴剛剛進行工程。除澳門的名勝景色外,怎可以少得“食”呢?當然還有當地的地道小食---豬扒包。 澳門不愧為旅遊勝地,這稱號實是名符其實。

22 感想 陳瑋婷: 我覺得在今次的澳門考察過程中,我獲益 良多,不但認識到更多澳門的歷史,更加深了對澳門文化的認識。 張霞:
澳門有很多好吃的特色小食及名勝,而我就最愛吃那些剛出爐的豬扒包 , 那種味道簡直使我回味無窮。至於澳門的名勝,我就最愛到大三巴,雖然我們今次見到的只是架滿棚架的大三巴,可是不減它的雄偉。

23 吳可雅: 我覺得這次澳門考察所去的地方很好,因為若果自己去的話,未必懂得去這些名勝遊覽。我最愛到教堂,因為那裏的教堂有些都頗大,一進去便感到很宏偉,甚具吸引力。 彭可欣: 我最愛到博物館看那裏的字畫,因為那些字畫是出自一些名畫家筆下的,字體端正,圖畫生動。另外,我亦愛到那裏的廟宇參觀,因為那裏擺滿了古代遺留下來的古蹟。

24 施敏兒: 這次的澳門考察除了使我對澳門的歷史加深了認識外,還使我知道澳門除了賭場較出名外,還有其他具特式的地方、名勝古蹟及當地出名的手信。

25 ~完~ The End


Download ppt "中五慈 陳瑋婷(3) 張霞(7) 吳可雅(27) 彭可欣(28) 施敏兒(3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