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Ευμελια Λιακόπουλος Modified 5年之前
1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 第一節 運動、身體活動、體適能與健康的定義 第二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
第一節 運動、身體活動、體適能與健康的定義 第二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 第四節 結構式介入與生活型態介入的運動方式 第五節 身體活動能量消耗與健康的促進 第六節 如何藉由運動提升體適能與健康 第七節 全人健康、體適能與運動的關係
2
第一節 運動、身體活動、 體適能與健康的定義
第一節 運動、身體活動、 體適能與健康的定義 用進廢退(use or disuse)是人體器官增長或衰退的重要原則。人體器官適度合理的訓練與使用,將會逐漸的適應,呼吸、心臟、血液循環、肌肉、骨骼、神經、內分泌等系統就會調適到最佳狀態;而無訓練與使用將逐漸失去其功能,最後則處於不良狀態,甚至產生病變。
3
運動 身體運動 為身體活動的一部分。是指身體器官組織有正式性與反覆性的身體活動稱之,如:慢跑、重量訓練、做伸展操、打籃球或游泳等項目皆是。
是指身體透過骨骼肌肉的收縮而產生的動作,如:日常生活中的走路、運動或工作及家務皆是身體活動的項目。
4
體適能 健康 是指一種人體多面向的身體特質與身體活動、健康狀況有關的能力,包括:心肺功能、肌肉適能、柔軟度、速度等各種不同的能力。
是指人體處在身心康寧的狀態,不只是沒有疾病或是缺陷而已。規律運動或增加身體活動量能夠促進健康。
5
第二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第二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三者彼此間皆有正相關(如圖1-1)。一般而言,運動量愈大、體適能較好,其健康狀況也愈佳; 體適能好的人,通常健康狀況較佳,且運動量也會較大;健康狀況好的人,體適能也會比較好,運動量亦會較大。 影響體適能與健康狀況的因素除了運動之外,更應考量身體活動量的多寡。提升體適能與促進健康除了重視規律的運動習慣,也要鼓勵增加工作或休閒時身體活動量。
8
影響體適能的因素 生活方式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促進非常重要的觀念,而健康生活方式是否能夠養成,完全掌握於自己的觀念、態度、選擇與決定。 環境 環境改變也會影響體適能,直接與間接的方式都會影響到體適能與健康狀況。 個人特質 有些影響健康與體適能的個人特質是無形的且不易發現,如:個人的精神、心理、社交、學習等層面是否能夠提升或改善,就會對體適能與健康狀況產生正面的影響。
10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 體適能基本上分成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與競技體適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能夠區別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不同,對於運動傷害預防或運動習慣的養成,皆有所幫助。
12
健康體適能 健康體適能為一般民眾所追求的體能,與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頗有關係。健康體適能的項目包括:心肺適能(有氧適能)、肌肉適能(肌力和肌耐力)、柔軟度與身體組成(體重或體脂肪比例)等。適度的訓練質量即可改善健康體適能,由於適度訓練在運動過程中較可以避免造成運動傷害,也可享受運動的過程。讓參與的運動有趣、在運動過程中有成就感、舒暢、歡喜的感覺,較容易培養正面的運動經驗與態度,也才能夠養成運動習慣,而內在動機是由正面經驗中所培養出來。
13
競技體適能 競技體適能較偏向運動員所追求的體適能,為了要參與比賽獲取勝利,往往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接受嚴格的體能與技術訓練。如:速度、協調、平衡、敏捷、爆發力等皆需要提升到相當的水準。為了達到高水準的競技體適能,運動訓練的質與量就比健康體適能的訓練強度更為激烈,其頻率與持續時間也相對增加, 因此較無法享受到運動的過程。 沒有疼痛就沒有收穫(no pain, no gain)往往是一般運動員訓練的原則。如果受傷或過度訓練,對於競技體適能的水準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14
第四節 結構式介入與生活型態 介入的運動方式
第四節 結構式介入與生活型態 介入的運動方式 結構式介入的運動方式 體適能三三三計畫:每週至少利用三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時間來運動、每分鐘的心跳率達到約130下,這就是一般所謂規律運動,也稱為結構式介入(structured intervention)運動。 結構式的運動優點,如:可以明顯改善心肺功能或攝氧能力,是日常生活型態介入方式(lifestyle intervention)所無法替代的,仍建議能夠從事結構式的規律運動,以獲得更佳之訓練效果。
15
生活型態介入的運動方式 生活型態介入方式不像結構式介入,不需固定的時間從事規律運動,運動強度也不強調,此方式只要在家裡、工作場所或戶外其他場所,多做些家事、多利用時間運動或活動身體,就對身體健康會有所幫助。
16
優點 缺點 生活型態介入的運動方式涵蓋性不必要特別抽時間來運動,只要能夠隨時隨地增加身體活動即可,運動時又不需太激烈,對大部分者較為適合。
此種運動方式運動強度與頻率不強調,身體某些重要的器官與功能就無法改善,特別是身體攝氧能力或是心肺功能,無法藉著輕微的活動來提升。
17
建議 生活型態介入的運動方式為第一底層;結構式介入的運動方式(如:慢跑、游泳、登山、打球等)為第二底層;伸展操與重量訓練為第三底層;而減少靜態的活動作為頂層。
20
第五節 身體活動能量消耗 與健康的促進 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 與身體活動能量消耗
第五節 身體活動能量消耗 與健康的促進 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 與身體活動能量消耗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鼓勵民眾每天至少要藉由身體活動消耗150~400大卡的熱量;靜態生活方式者,開始運動時每週至少要消耗1000大卡;體能較好或體適能較佳者,每週至少要消耗2000大卡,這樣的方式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22
身體活動的能量估計 依據ACSM的METs估計
身體活動或運動時的能量估計可參考表1-3或相關資料,知道METs後,依據公式 1 METs=一大卡/公斤/小時。如果一位男生體重60公斤,那他每天的基礎代謝率(1 MET)約為1,440大卡(依公式60公斤L?4小時約分後可得)。
23
以每小時用跑或走的公里數為METs數估計
以走路的步數粗略計算 身體活動能量消耗可以走路的步數估計,由於體重的大小或視速度的快慢會影響能量消耗,但要普遍估計能量消耗,可以30步約消耗一大卡計算,因此要消耗300大卡約要走9,000步。 以每小時用跑或走的公里數為METs數估計 走路與跑步是非常普遍的身體活動,只要走路或跑步的速度穩定,即可容易求出速度。 如一個人體重70公斤,30分鐘走路走二公里,那這30分鐘消耗多少能量?首先求出走路的METs數,30分鐘走二公里,那一小時可走四公里,依這個方法計算,運動強度為4 METs。4 METs=4大卡/公斤/小時。70公斤的體重運動30分共消耗140大卡。
24
第六節 如何藉由運動 提升體適能與健康 最基本的原則是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攝取均衡與適當的食物、避免不健康的藥物或物質濫用(如:吸毒、抽菸、酗酒等)及充足的休息等。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及增加平時身體活動機會,是提升體適能與健康狀況很重要的方法。
25
重要的觀念是,隨時隨地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最好每天能夠快走30分,遵循體適能三三三的理念。
若要健康促進與提升體適能,除了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外,也重視身體、心理、靈性、人際、知能與環境各方面的提升,亦即要重視與實踐整體健康(holistic health)與全人健康(wellness)的理念。
26
第七節 全人健康、體適能 與運動的關係 全人健康
第七節 全人健康、體適能 與運動的關係 全人健康 全人健康是藉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來維持或改善體適能與健康狀況,如:重視飲食營養、充足休息、規律運動、去除不良的生活習慣、注意安全與衛生等問題,同時也兼顧身體、心靈、專業、社交、環境等層面的成長,而讓各方面多能充分的發展與成長。
27
規律運動 從運動保健的觀點,規律運動的重點在於擁有良好體適能與促進健康,而規律運動與體適能對全人健康的各個層面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心理層面
精神與靈性層面 社交方面 專業方面
28
體適能 體適能只是全人健康的一部分,雖然可提升體適能或幫助身心靈與人際互動的部分成長,也對於健康促進有很大的幫助,但若再重視另二個因素:(1)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落實全人健康的理念,健康促進或生活品質的提升會更明顯,且朝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精神靈性的力量所造成影響頗大,也是影響生命品質和潛能開發的重要關鍵
29
THE END 回目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