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思君 是一首永恆的情歌 傳唱千古
2
思君如流水 何有窮已時 徐斡《室思》
3
春日思君楊柳岸, 楊花如雪柳如烟。
4
思君如滿月 夜夜減清輝
5
只緣感君一回顧, 使我思君朝與暮。
6
思君憶君。 魂牽夢縈。 翠銷香暖雲屏。
7
天天天藍 │詞:卓以玉│曲:陳立鷗│ 天天天藍,教我不想他也難, 不知情的孩子,他還要問, 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
天天天藍 │詞:卓以玉│曲:陳立鷗│ 天天天藍,教我不想他也難, 不知情的孩子,他還要問, 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 情是深, 意是濃,離是苦,想是空。
8
天天天藍
9
古 詩 選 〈一〉行行重行行 / 佚 名 〈二〉詠 史 之一 / 左 思
10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國學殿堂~文體源流、比較、延伸 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 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 十、應用練習~形音義及綜合演練 十一、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 來源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11
一、知人論世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 〈一〉行行重行行 作者、編者 佚名 《昭明文選》
12
〈一〉行行重行行 作者不可考。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及作者,眾說紛紜,但從五言詩的發展和成熟情形,以及詩中展現的思想背景來判斷,應是東漢末期文人有感於時代及世情之作。
13
編者─《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南朝梁昭明太蕭統編選,故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編選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書中選錄了自先秦至齊、梁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和少數佚名作者的詩文辭賦七百餘首,分為三十八類,共三十卷。選錄作品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為標準,所以不選經、子,史書中也只選錄那些「綜輯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這本總集是研究梁朝以前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文學作品由文學家對外物的種種審美的感受、想像、構思而,還必須用美麗的文詞來表達.
14
《昭明文選》重點整理 一、簡稱:《文選》 二、編者: 昭明太子蕭統 三、選文時間:從先秦到齊梁 四、選文標準:舉凡經書、子書、史書,皆所不錄
五、選文內容:賦、詩、騷、文、書、表、論…等38類,共60卷 六、地位: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七、注家:李善注及六臣(含李善)注
15
〈二〉詠 史 之一 左 思 生平 文學成就 著作
16
左思,字太沖,西晉臨淄(今山東省臨淄縣)人。約生於魏齊王芳嘉平二年(西元二五○年),卒於西晉惠帝永興二年(西元三○五年)。左思出身寒門,其貌不揚,不善談吐,但才華出眾,辭藻壯麗。
作者第一段~1 容貌不英俊。揚,顯揚
17
作者第一段~2 晉武帝時,其妹左芬以才名被選入宮,於是全家移居京城洛陽。然而在西晉重門第的制度下, 左思仕途頗不得志,只做過祕書郎一類的小官,因而常流露出抑鬱不滿的情緒。
18
左思是西晉著名的辭賦家和詩人,曾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
作者第二段~1 包括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三篇,內容是分別敘述三國時蜀都益州(今成都)、吳都建業(今南京)、魏都鄴(今河南省 安陽市)三都的形勢、物產、宮室等情形。其寫作手法及風格與班固 兩都賦、張衡 二京賦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題則不是傳統的﹁勸百諷一﹂,因此它在後期大賦中具有重要地位。
19
班固作,包括西都賦、東都賦。這篇賦在體制上和表現手法模仿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並沒有獨立的風格,但它開創了﹁京都大賦﹂一體。
司空張華認為〈三都賦〉可與東漢班固〈兩都賦〉及張衡的〈二京賦〉媲美,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抄,洛陽為之紙貴。 二京賦:張衡作,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雖是模擬前人作品,但頗具特色,特別是在賦中縱橫議論,顯得宏博深巨而又氣勢貫通。 作者第二段~2 比喻文章精美,廣為流傳。
20
南朝 陳 徐陵編選,所收詩歌上自漢、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選詩範圍較狹窄,多敘閨情,香豔輕靡。其中也有少數表現真摰愛情和婦女痛苦的作品。中國第一首成熟的長篇敘事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後世或題作孔雀東南飛),即最早見於此書。 除〈三都賦〉外,〈詠史〉八首更是左思的代表作。其作品流傳下來的不多,僅在《昭明文選》及《玉臺新詠》中存有少量詩賦。 作者第二段~3
21
左思的詩作成就 作者第二段補充 1震鑠古今的﹁詠史﹂ 左思的詩,幾乎篇篇皆好,特別是詠史八首,更是劃時代的傑作。
˙謝靈運說:﹁左太沖詩,潘安仁詩,古今 難比。﹂ ˙劉勰 文心雕龍 明詩篇說:﹁晉世群才,稍入輕綺。張、左、潘、陸,比肩詩衢。﹂ ˙才略篇又說:﹁左思奇才,業深覃思,盡銳於三都,拔萃於詠史。﹂
22
劉勰把左思的詠史詩當作出類拔萃的作品。鍾嶸把左思的詩列在上品,極力推崇﹁左思風力﹂,稱左思為太康年間的文章中興人物。他在詩品 序中說:﹁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同時,鍾嶸還將左思的詠史,當作﹁五言之警策﹂。這些看法,都是很有見地的。
23
2左思風力的影響 清 何焯義門讀書記將﹁詠史詩﹂概括為兩種類型,他說:﹁詠史者,不過美其事而詠嘆之。概括本傳,不加藻飾,此正體也。太沖多攄胸臆,此又其變。﹂其實這種變體的﹁詠史詩﹂,正是左思在詩歌史上的一大創新,變體是﹁正體﹂的發展和提高,它使﹁詠史詩﹂擺脫了原始的發展階段,使詩歌能更好地﹁吟詠情性﹂,抒情言志。
24
整個晉代的太康文壇的創作傾向多為刻意摹仿古人的作品,很少涉及現實內容;追求辭句的華麗富贍,漸入輕綺的文風,而左思則借詠史獨樹旗幟。他能在華麗中求樸拙,於浮泛之外求深蘊,於精雕之中求自然,繼承了建安文學形成的﹁以情緯文,以文被質﹂的優秀傳統。
25
左思 詠史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詠史詩﹂的貢獻猶如謝靈運之於﹁山水詩﹂,陶淵明之於﹁田園詩﹂,起了先驅的作用。後於左思的陶潛,其名作詠荊軻,就是借荊軻尊重高漸離史事,諷刺當時無才無德而居高位的小人。其他如鮑照、李白、杜甫等無不受其影響。如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就是取法左思的。 左思的變體﹁詠史﹂,至唐代已成為﹁詠史詩﹂的正宗,變體轉化為正體,從而創造出既新又美的藝術境界, 他的影響是極深遠的。
26
二、軼聞趣談 ~ 作者相關事典 ~ 左思其貌不揚 才女妹妹左芬 3.洛陽紙貴﹁三都賦﹂ 回目次
27
1. 左思其貌不揚 左思出身寒門,晉書本傳說他﹁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游,以閒居為事﹂。在西晉這種﹁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下生存,出身寒門者欲往上位攀升,不但要品貌佳、口才好,而且還要善於交際,可惜左思其貌不揚,口吃而不善說話,而且他又不懂得交遊結納,對於達官貴人,往往不肯卑躬屈膝,因此他的仕 宦之途,相形之下也就倍加艱辛。
28
作者第一段~2補充 2.才女妹妹左芬 左芬,字蘭芝,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妹妹。左芬體弱多病,長得也很醜陋,但是很有才學,是當時有名的才女。晉武帝聞聽左芬有才學,召之入宮,並于272年封爲修儀。楊皇後去世後,她奉召作了《離思賦》,晉武帝十分感動,晉封她爲貴嬪,世稱左貴嬪。但是左芬實在是太醜了,後宮中有上萬的美女,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眷寵,只是在皇帝出遊或祭祀、喜喪大典時奉命寫頌作賦,皆爲應時之作。盡管晉武帝時常與她談論文學,但是更多的時候,她是獨居薄室,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打發時間。
29
作者第一段~2補充 其間,左芬寫下著名的《啄木詩》,千古流傳,因爲啄木鳥是一種很醜陋的益鳥,所以這首詩被認爲是左芬寄情所作,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因爲一直落落寡歡,加上身體不好,左芬四十餘歲就去世了。她哥哥左思很悲痛,其作品《悼離贈妹詩》也流傳至今。
30
左芬 作者第一段~2補充 後宮深院裏被白白湮滅的才女及詩作 《啄木詩》 南山有鳥, 自名啄木。 饑則啄木, 暮則宿巢。 無干于人,
唯志所欲。 此蓋禽獸, 性清者榮, 性濁者辱。
31
作者第一段~2補充 九月菊花,花神左芬。晉武帝時期一位有名的才女,一生鍾愛菊花,曾多次寫詩作賦爲之歌詠,在民間廣爲傳頌,後來受帝王寵幸,納其爲左貴嬪,時人尊她爲菊花花神。 本無流蝶逐蜂心, 自有清霜明月襟。 縱使狂風直吹折, 黃花休作落花吟。
32
作者第一段~2補充 左芬墓志文
33
3.洛陽紙貴﹁三都賦﹂ 大約在西晉 太康初年(西元二八一~二八五 年),京城洛陽的繁華市場上,一度紙張特別缺乏。 那陣子,只見文人學士及富豪子弟突然像著了魔似的,爭先恐後地跑到紙店去買紙,紙店門口常常排起長隊,以致造成紙的價格都上漲了。於是,有了﹁洛陽紙貴﹂這個典故。
34
這些文人學士及富豪子弟,為什麼都搶著買紙呢?原來他們都是為了抄錄一篇轟動文壇的文章,那就是左思的三都賦。三都賦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國都概況,因而需要豐富的地理、歷史知識及廣博的
見聞。
35
據晉書 左思傳記載:左思著齊都賦,一年才寫成,又想為三國的京都作賦,正好遇上其妹左芬被選入宮,全家遷到京師,於是去著作郎張載處詢問峨岷、邛崍山的情況。構思了整整十年,在門庭、廁所等處都放著紙筆,想到一句妙語,馬上記下來。為了便於查閱國家圖書檔案,他又申請做了一個時期的祕 書郎,以便有機會看到皇家藏書。誰知三都賦寫成後,當時人並不重視。
36
左思認為自己的作品不比班固、張衡的差,但恐怕人們因人廢言,怕三都賦隨著他卑下的社會地位而泯滅。因而左思去拜訪在當時聲譽很高的皇甫謐,拿賦給他看。皇甫謐稱讚不已,為賦作序。張載為魏都賦注釋,劉逵為吳都賦、蜀都賦作注並寫序文……陳留人衛權為左思的賦作略解,……司空張華見到三都賦後感嘆地說:﹁這是班固、張衡一流人物的作品啊!使讀它的人感到餘味無 窮,歷久彌新。﹂於是豪門貴族爭相傳抄,洛陽為此而紙張都漲價了。
37
當時,陸機到洛陽時,也想寫同題材的賦,聽說左思已在創作,拍手嘲笑,寫信給其弟陸雲說:﹁這兒有個粗陋的外地人,想作三都賦,等他寫成後,可以拿來蓋酒罈子。﹂等到左思的賦傳抄出來,陸機看到後,極為讚嘆折服,認為無論如何也超越不過他,於是便擱筆不寫了。陸機是東吳 陸氏大族中的子弟,他不僅品人論門閥,就是論文也看門第,他的目空一 切,是當時社會視三都賦的典型觀點。因此一直到位居司空高位的張華起而稱讚,才使三都賦引起社會的注目,讓洛陽為之紙貴了。
38
三、文心對焦 1.〈行行重行行〉題解 文體、主旨 文體探究
39
本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為五言古詩。全詩共十六句,旨在描寫思婦因丈夫羈旅在外,久別未歸的懷念之情。其中前六句敘寫離別的狀況,後十句抒發相思的心情。詩中「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以及「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兩組譬喻,委婉點出遊子的冷淡和思婦內心的悵惘。詩末哀嘆年華易逝,寫自己的遲暮之感,並轉而勉強寬慰自己。全詩文字樸實自然,筆調委婉曲折,堪稱「哀而不怨」的古典情詩代表作。 題解第一段
40
〈古詩十九首〉始見於《昭明文選》,但未列作者、未著詩名。由於這些詩歌風格相近,且篇幅整齊,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因此便以「古詩」之泛稱來加以統括,此後〈古詩十九首〉便成為特定名稱流傳下來。原詩本無題目,後世以各詩第一句作為詩題。 內容反映了東漢末年社會的動亂不安,充滿了遊子他鄉、逐臣棄婦、朋友闊絕、生命無常的苦悶與哀愁,語言質樸自然,描寫生動真切,情感含蓄蘊藉,代表了東漢末期五言古詩的最高成就,對後世文人創作影響深遠。 題解第二段
41
2.〈詠史〉題解 文體、主旨 文體探究
42
本詩選自《昭明文選》,寫作時間約在西元二八○年西晉滅東吳之前。左思的〈詠史〉共有八首,這是第一首,可以說是〈詠史〉八首的總序。此詩自抒懷抱,表明自己渴望立功報國,馳騁良圖的心志,並且流露著功成身退的高超情懷。全詩筆力雄健,氣勢開闊,表現出慷慨磊落的豪邁精神。 也作﹁磊犖﹂,形容胸懷坦蕩
43
詠史詩的寫作,並非始於左思,最早見於東漢班固讚美孝女緹縈救父的〈詠史〉一詩。
一般詠史詩都以歌詠人物或評論歷史事件為主,左思的〈詠史〉八首,意不在專詠古人古事,而是借古諷今,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情懷,諷刺世族門第制度的不合理。雖題為詠史,實為詠懷,另創一格,在詩史上有重要的影響。
44
四、探驪得珠 壹、詩句詳說 〈一〉行行重行行 / 佚 名 ˙前六句〈敘述〉 ˙後十句〈抒情〉 〈二〉詠 史 之一 / 左 思 貳、深度鑑賞
45
全詩要義 前六句:敘寫離別的狀況。 後十句:抒發相思的心情。
46
指不斷地往前走。重,音ㄔㄨㄥˊ,又、再。兩「行行」重疊,加重語氣,有愈走愈遠之意。
極力描寫別離的悲苦滋味。語出《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行行重行行, 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 各在天一涯。 邊際 類疊 距 引用(化用)
47
道路阻且長, 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胡馬南來以後,仍然依戀著北方吹來的風;越鳥北飛以後,還是築巢在向南的枝頭。意謂鳥獸離鄉尚且眷戀故土,更何況是人呢? 路途艱險阻隔而又遙遠漫長。阻,指道路上的障礙。 依戀 泛指 北方 泛指 南方 譬喻兼對偶 轉品 (名→動) 築巢
48
指相思使人日漸消瘦,衣帶一天天的寬鬆。緩,寬鬆。
相去日已遠, 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 遊子不顧反。 喻遠遊的丈夫被他方的女子迷戀住了,不再想念家中妻子。浮雲,指新歡。白日,指遠遊未歸的丈夫。顧,想念反,同「返」。 借代 譬喻
49
拋開這些,不必再多說了。 「棄」和「捐」同義。『棄捐』猶言丟下。道,述說。勿復道,不必再說。 思君令人老, 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 努力加餐飯! 加餐飯,是當時習用的一種最親切的安慰別人的成語,意謂好好保重身體。 同義複詞 憂怨之情,捨而不言,但望努力加餐飯,善以保重身體
50
全詩賞析 本詩善於運用優美而單純的語言,通過迴環復沓、反覆詠嘆的表現手法來製造氣氛。如﹁相去萬餘里﹂、﹁道路阻且長﹂、﹁相去日已遠﹂三句,反覆說一個相近的意思來逐層加深其所表現的情感,這是從民歌疊章疊句的形式中變化出來的。其次,是比興手法的運用,也就是用客觀習見事物來表現深刻而曲折的主
51
深度鑑賞 離別狀況 / 相思心情 疊章疊句 / 比興手法
52
本文是一首思婦詩。前六句敘寫離別的狀況,後十句抒發相思的心情。
此詩善於運用優美而單純的語言,通過迴環復沓、反覆詠嘆的表現手法來製造氣氛。如「相去萬餘里」、「道路阻且長」、「相去日已遠」三句,反覆說一個相近的意思來逐層加深其所表現的情感,這是從民歌疊章疊句的形式中變化出來的。
53
比興手法的運用,也就是用客觀習見事物來表現深刻而曲折的主觀心情,這種手法在古詩十九首中,普遍純熟地運用著的。
像這首胡馬、越鳥、白日、浮雲的比喻,都精當絕倫。謝榛說古詩十九首如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因為是「秀才」,所以有文化品味;因為是「家常話」,所以很生活;因為「對朋友」,所以親切、真誠,富於人情味。由本首詩我們就可獲得相當的映證。
54
詠史之一 課文注釋 前八句 / 自敘才能 後八句 / 抒發懷抱
55
前八句 自敘文才武略兼備。
56
弱冠弄柔翰, 卓犖觀群書。 借代: 借指年輕。 借代:借指毛筆。 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以示成人,而此時身體尚未壯實,故稱「弱冠」
ㄍㄨㄢˋ。 弱冠弄柔翰, 卓犖觀群書。 形容才華、見識的傑出。犖,音ㄌㄨㄛˋ。
57
自敘文才特出,二十歲就從事寫作,以過秦論、子虛賦為典範
著論準〈過秦〉, 作賦擬〈子虛〉。 對偶 ˙文才可以媲美賈誼和司馬相如。「準」和「擬」都有取法的意思。 ˙過秦,政論篇名,西漢賈誼所作。 ˙子虛,賦篇名,西漢司馬相如所作。
58
一 ~ 四句 左思的意思是… 寫文才,與早年自我期許並列,表明自己才堪世用
59
羽檄上插鳥羽以示告急的文書。檄,音ㄒㄧˊ。古代用作徵召、聲討的公文書。
借代: 借指戰爭 。 對偶 自敘擁有武略,可為消弭邊患盡心力 邊城苦鳴鏑, 羽檄飛京都。 羽檄上插鳥羽以示告急的文書。檄,音ㄒㄧˊ。古代用作徵召、聲討的公文書。 為鳴鏑所苦。指戰事頻繁。鳴鏑,響箭。戰爭時發射作為信號用。鏑,音ㄉㄧˊ。箭頭。借指箭。
60
戰士;武士。甲,鎧甲。冑,音ㄓㄡˋ。頭盔。
雖非甲冑士, 疇昔覽穰苴。 借代兵法 學過兵法。疇昔,往日。穰苴,音ㄖㄤˊ ㄐㄩ。春秋時齊國名將,官至大司馬,知兵善戰,後人編有司馬穰苴兵法(也稱司馬法)。這裡是以「穰苴」借指兵法。
61
五~八句 左思的意思是… 寫武略,以及現在最大的願望
62
前八句賞析 ﹁ 弱冠弄柔翰﹂ 四句,作者寫自己的文才。其中﹁弄﹂字生動地表現了用筆的得心應手,而作者以賈誼、司馬相如相比,是對自己文才的沉穩自信,更可見其氣概之不凡。﹁邊城苦鳴鏑﹂四句,轉為抒寫自己對武略的通曉。晉武帝初年,全國尚未統一,北有羌胡,南有東吳與晉相抗。﹁苦鳴鏑﹂三字即將戰爭形勢的緊迫形諸筆端,在這樣國事告急的情勢下,自然需要雄才大略的人出來安邦定國,因此左思在此便說明自己非但文才出眾,而且胸有韜略。
63
後八句 自抒立功報國,施展良謀的懷抱。
64
形容志氣豪壯。長嘯,撮口發出悠揚清脆的聲音。激,激盪。
自抒懷抱,渴望報效國家、實現抱負 長嘯激清風, 志若無東吳。
65
比喻才能低下,仍願為國效力。這是自謙之語。貴,以之為貴;重視。
鉛刀貴一割, 夢想騁良圖。 施展遠大的抱負。騁,施展。良圖,善謀。這裡指宏遠的抱負。 駑馬鉛刀 ˙近義:庸庸碌碌、不學無術。 ˙反義:脫穎而出、頭角崢嶸、錐處囊中。
66
九~十二句 左思的意思是… 寫一生的抱負、理想,重心所在。
67
抒發了睨視強敵以建功立業的壯志,和功成身退的高超情懷
古代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以「左」指東吳,以「右」指西羌。 「眄(ㄇㄧㄢˇ)」和「盼」都有看的意思,引申指希望。 借代:借指東吳。 江湘,長江和湘水。是當時東吳所在。 左眄澄江湘, 右盼定羌胡。 抒發了睨視強敵以建功立業的壯志,和功成身退的高超情懷 意謂希望能平定東吳和西羌。
68
拱手禮中的最敬禮。這裡是表示辭謝的意思。
功成不受爵, 長揖歸田廬。 ˙功成之後不會接受封爵, ˙我將長長一揖,謝絕一切,從此歸隱。
69
十三~十六句 左思的意思是… 最後兩句,寫功成不居,表明情操。 全詩主旨:才堪世用,願為國立功,功成身退 前進→詩意賞析
70
後八句賞析 ﹁ 長嘯激清風﹂ 二句,波瀾壯闊而又氣壯山河地描寫自己的雄心壯志,使詩的感情更加激越昂揚。緊接著﹁鉛刀貴一割﹂二句用了班超上書請纓的典故,表達自己施展才略、實現抱負的追求。至於作者究竟要施展什麼良圖呢?﹁左眄澄江 湘﹂二句則作了具體的回答,這兩句誇張地寫出作者對南北兩大強敵的一種蔑視態度。
71
承前 ﹁功成不受爵﹂二句設想功成名就之後自己淡泊瀟灑的志趣,收束全篇,戛然而止,乾淨斬截,展現不凡的胸襟與氣度。清人劉熙載 藝概 詩概說:﹁左太沖 詠史似論體。﹂但是,詩人的議論是以形象表現出來的,並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詩中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感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72
詠史之一 深度鑑賞 自述才能 / 抒發懷抱 引用典故 / 班超自況
73
本詩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八句是自敘其才能;後八句抒發其懷抱。這兩部分又通過「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的現實,緊密地融為一體。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四句,詩人寫自己的文才。其中「弄」字生動地表現了用筆的得心應手,而詩人以賈誼、司馬相如相比,是對自己文才的沉穩自信,更可見其氣概之不凡。
74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四句,轉為抒寫自己對武略的通曉。晉武帝初年,全國尚未統一,北有羌胡,南有東吳與晉相抗。「苦鳴鏑」三字即將戰爭形勢的緊迫形諸筆端,在這樣國事告急的情勢下,自然需要雄才大略的人出來安邦定國,因此左思在此便說明自己非但文才出眾,而且胸有韜略。
75
「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二句,波瀾壯闊而又氣壯山河地描寫自己的雄心壯志。使詩的感情更加激越昂揚。緊接著「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用了班超上書請纓的典故,表達自己施展才略、實現抱負的追求。
至於作者究竟要施展什麼良圖呢?「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二句則作了具體的回答,這兩句誇張地寫出作者對南北兩大強敵的一種蔑視態度。
76
名家評論 鍾嶸《詩品》評價左思的詩說:「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這正指出了其詠史陳古諷今、直抒胸臆、暴露時弊的社會現象意義,評價是十分中肯的。詠史八首雖然抒發壯志難酬的憾恨,卻不因此而頹廢沮喪。迴盪於詩篇中的,始終是壯烈不已的悲涼,也因此鍾嶸稱之為「左思風力」,而正因這股風格,使左思成為西晉作家中成就非凡的一位。
77
〈行行重行行〉與〈詠史〉二詩之比較
78
詩名 行行重行行 詠史 作者 東漢佚名 魏晉左思 文體 五言古詩 布局 前六句敘寫離別狀況後十句抒發相思心情 前八句是自敘其才能;後八句抒發其懷抱 譬喻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比喻人對鄉土的感情,屬借喻; 「浮雲蔽白日」浮雲比喻新歡,白日比喻遠遊未歸的丈夫 「鉛刀貴一割」比喻雖鈍駑無能,但還是可以一用 借代 衣帶日已緩:衣帶一天天的寬鬆意指相思使人日漸消瘦 「弱冠」弄柔翰─成年 邊城苦「鳴鏑」─戰爭 疇昔覽「穰苴」─兵書
79
五、國學殿堂 1.文體探究--五言古詩 2.古詩與樂府詩之比較
80
文體探究─古詩 古詩又稱「古風」。唐代以後講求格律的近體詩盛行,為有別於近體詩,而將產生於兩漢,發展於魏晉的詩稱為「古詩」。每首不拘句數,不講平仄、對仗,押韻也比較自由。以五言、七言居多,另有四言、六言、雜言等。 古詩最基本的體裁是五言,以及七言。今日最廣為人知的古體詩多為五言詩,有〈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陌上桑〉、曹操〈短歌行〉、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等。
81
五言古詩 五言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五言詩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寫作,經過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遠在四言詩盛行時代,五言詩即已萌芽。例如《詩經》中的〈行露〉、〈北山〉等篇已有半章或全章都是五言形式。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 今存最早文人的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詠史詩〉。
82
古詩十九首 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古詩十九首〉即是象徵此五言詩的成熟階段。〈古詩十九首〉非成於一人之手,作者已無可考;但約略可以推知為東漢末期的作品,內容多為遊子、思婦之辭,語言生動凝鍊,情感真摯動人,極富藝術價值,是五言詩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已編入《昭明文選》。 五言古詩成熟作:班固〈詠史詩〉 七言古詩成熟作:曹丕〈燕歌行〉
83
關懷的主題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透過閨人怨別、遊子懷鄉、遊宦無成等內容的描寫,表現了濃厚的感傷情緒。
他們和樂府民歌的作者不同,大都是屬於中小地主階級的文人,為了尋求出路,不得不遠離鄉里,奔走權門,或遊京師,或謁州郡,以求一官半職。這些人就是詩中所謂「遊子」。
84
遊子思婦的感傷 〈古詩十九首〉中所流露的遊子思婦的感傷,正是東漢末年政治社會的真實的反映;因作者絕大多數是漂泊在外的遊子,他們身在他鄉,胸懷故土,心繫家園,每個人都有無法消釋的思鄉情結。 遊子思鄉是人類普遍的情感,在農業時代體現更為明顯。〈古詩十九首〉思鄉焦點則集中在妻子身上,思鄉和懷內密不可分,鄉情和男女戀情是融匯在一起的。
85
縱情享樂的傷時 東漢末年已是大亂將臨的時候,到處農民起義,嚴重地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安全。在此危機四伏、朝不保夕的環境中,那些感到人生短促、沒有出路的遊子,眼前看到京洛等地的繁華,又不禁發生一連串的縱情享樂思想。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驅車上東門〉,甚至秉燭夜遊的想法也都一併產生。這就是東漢末年現實生活的一個側面鏡頭。
86
藝術特色 〈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鍾嶸《詩品》稱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說的正是用最質樸淺易的字詞,抒發曲折變化的細緻情感,自然與純樸的整體美感,正是古詩十九首所呈現的藝術特色。 十九首雖是各自成篇,但合起來看,卻是息息相通的整體,反映了時代的無奈與苦悶。
87
古詩寫作代表人物 東漢末期─古詩十九首 (1)東漢後期的代表作品是〈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昭明文選》。 (2)內容多寫生活離亂,人生感慨,詩風自然質樸。 (3)對後世五言詩的發展影響深遠。開啟魏、晉以後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風。 (4)鍾嶸《詩品》將之列為上品。
88
建安時期─以曹氏三父子為主,建安七子為次。
(1)曹操工於四言詩,其次為五言詩。其詩風有如天馬行空,不可羈遏。他的〈短歌行〉透露出古直悲涼的風韻,是繼詩經以後絕無僅有的四言詩。 (2)曹丕的五言詩詩風清雅婉約;而七言詩〈燕歌行〉則是七言詩中最早的成熟作品。
89
(3)曹植的五言詩堪稱為建安之傑。其詩風清高,詞采華麗。《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
(4)建安七子中曹丕稱劉楨的五言詩「妙絕時人」;《文心雕龍》譽王粲為「七子之冠冕」。
90
魏晉時期 (1)魏末晉初:嵇康和阮籍的詩作由於受老、莊影響,詩中多虛無之言。《詩品》評為「託喻清遠,良有鑑裁」。 (2)晉詩人:潘岳、陸機。二人開啟六朝以後輕綺詩風。
91
(3)郭璞的詩被譽為過江以後中興第一。代表作是《遊仙詩》十四首。
(4)晉末陶淵明亦長於五言古詩。《詩品》推其為隱逸詩人之宗。蘇軾稱其詩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陶淵明
92
古詩與樂府詩之比較
93
分類 古詩 樂府詩 作者 無名作家所作,非一時之作。多為士大夫作品。 多為民間作品,非一時一人之作。 題目 無固定題目。 有固定的題目。 句式 多為整齊的五七言,長短自由。 多長短句,或句式整齊,長短自由。
94
用韻 不拘平仄、可換韻、偶數句須押韻。 不拘平仄、可換韻、字句不限、不用對偶。 內容 抒發個人的感懷,死生離闊,人生無常。 敘述苦難的遭遇,反映時代現實。 風格 文字溫潤,表意含蓄,情意溫厚。多言情,溫柔敦厚。 文字質樸,表意直接,有血有淚,反映時代。 影響 唐時化為近體詩。 後為詞所取代。
95
六、妙筆生花 回目次
96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99
八、集思廣益 ~問題討論~ 第一題─心境轉折 第二題─文句意涵 第三題─貶謫
100
一、由詩句中,你可以看出女主角的心境有什麼樣的轉折嗎?
答:由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主角在夫君遠離之初相思情殷,但在夫君滯留異鄉不歸,難免會由相思而起怨愁苦悶之意,至詩末則又以自我寬慰作結,充滿了無奈的情緒,這種由愛轉怨再轉為無奈,正是本詩女主角情緒的轉折。
101
二、詩中「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二句的意涵為何?作者將此二句安排在句中,有何作用?
答:(一)「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這是引用古歌謠中的兩個比喻。關於兩個比喻的意義,舊有「不忘本」、「哀其生」及「同類相親」諸說,大致都以為比喻人對鄉土的感情。朱自清先生在古詩十九首釋中,融會諸說對詩意所作的解釋甚為通達,他說:「『不忘本』是希望遊子不忘故鄉;
102
答:『哀其生』是哀念他的天涯飄泊;『同類相親』是希望他親愛家鄉的親戚故舊乃至思婦自己。在遊子雖不想回鄉,在思婦卻還望他回鄉。引用這一套彼此熟習的比喻,是說物尚有情,何況於人?是勸慰,也是願望。用比喻代替抒敘,作詩人要的是暗示力量;這裡似是斷處,實是連處。」
103
答:(二)詩人這裡用的正是比興的藝術手法,二句承上啟下,以人應愛戀故土結束上文的寫遠,並興起下文,換韻而轉寫離別之久及思婦之哀怨。這即方東樹所謂:「『胡馬』二句忽縱筆橫插,振起一篇奇警,逆攝下游子不返,非徒設色也。」
104
三、「浮雲蔽白日」一句,另有一解是說國君被佞臣蒙蔽,使忠臣去而不返。你是否也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
答:古代社會固然有把「日」比君之說,但綜觀全詩,如果把詩中的君,當國君看待,那麼「與君生別離」之苦,與「思君令人老」的感嘆,讓人有言過其實之感,又詩末「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一句,又似乎與逐臣對國君的冀盼無關,所以我認為把浮雲比新歡,把白日比遠遊未歸的丈夫,比較符合詩旨。
105
問題討論 第一題─自述才能 第二題─抱負無法實現 第三題─與〈飲酒詩〉相比
106
一、本詩中,作者如何敘寫自己的才能及抱負?
答: (1)「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這四句,詩人寫自己的文才。弱冠時即已開始舞文弄墨,遍覽群書、鑽研百家,顯示出卓絕超群的才能。「弄」字生動地表現了用筆的得心應手。「卓犖」修飾「觀群書」,說明其識見的不凡與知識領域的寬廣。不僅如此,為了表現文才不凡,便引了賈誼和司馬相如的才華橫溢來自比。
107
答: (2)「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以下四句,轉為抒寫自己對武略的通曉。先說當時的戰爭形勢,表明對大局的關注;然後寫自己懂得兵法,願意為國家貢獻一己之力。 (3)「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波瀾壯闊而又氣壯山河地描寫自己的雄心壯志。 (4)「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說明他想施展的良圖。
108
二、左思具有文才武略及報國之志,卻無法實現其理想。請同學上網收集相關時代背景資料,討論其原因為何?
答: (1)左思生活的時代,正是以司馬氏為代表的世族地主專權的時代,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以來,逐漸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根深柢固的門第制度,仕途道路被腐朽的世家望族所把持,而大批的具有真才實學且出身寒微的人卻不得不屈居下位。
109
答:當時的世族與寒門,不僅等級森嚴,而且這種等級具有一定的世襲性,竊居要位的「非公侯之子孫,則當塗之昆弟」《晉書‧段灼傳》。因此,左思受壓抑的憤懣情緒,必然爆發為對門第制度的猛烈抨擊。
110
答: (2)在如此的政治局勢,世族制度的籠罩下,門第寒下的左思,縱使志高才清,也難能衝破世族制度堅硬的厚殼,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腐敗的制度,顛倒了現實,使左思獻身無門,報國無期,「夢想騁良圖」的希望,也就葬身在腐敗的世族制度之中了。
111
三、左思的〈詠史〉詩,實為詠懷之作;而陶潛的〈飲酒詩〉(共二十首),題為飲酒,其實也是寄旨遙深,類同詠懷。請閱讀下列這首陶潛作品後回答各問題。
112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君:詩人自謂。 爾:如此。此指在塵世中卻能避 開喧擾的境界。 心遠:精神超脫世俗。
113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悠然:悠閒淡遠的樣子。 山氣日夕佳, 南山:指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飛鳥相與還。 山氣:山間的雲霧。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飲酒〉之五) 悠然:悠閒淡遠的樣子。 南山:指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山氣:山間的雲霧。 真意:指天地間自然和諧的意趣。 辨:通「辯」,辯說。 忘言:心領神會,不需語言表達。
114
1 詩中云:「心遠地自偏」,你認為人能完全不受周遭環境的影響嗎?試說明理由。
答: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保持心靈上的寧靜。但是要做到此境界並不容易,是要靠修養與練習,方能達到「心遠地自偏」的境界。
115
2 詩中云:「此中有真意」,請說明你對此詩句的體會。
答:所以,吳淇在《六朝選詩定論》中評:「心遠為一篇之骨,真意為一篇之髓。」《莊子‧外物》中說:「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既然已經體味到了大自然給人的啟示,就無須再用語言去辨明它;而且這種境界使人沉浸、陶醉,使人思想昇華,其中又自有欲辨忘言的樂趣。
116
答:「此中」,不應該偏狹地理解為仰望歸鳥的情景。狹義言之,是指此時此地此境,包括東籬採菊、悠然見山、山色飛鳥等等。廣義言之,應包括整個的田園歸隱生活。「真意」是作者所感受到的超然物外的自然意趣,它可以歸結為人生的真正意義。而這種平淡沖和的思想境界,是那些以功名富貴累其心的世人所難以體會到的。
117
九、更上一層 補充教材、延伸閱讀 〈客從遠方來〉 〈詠史〉─班固
118
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 故人心尚爾。 文綵雙鴛鴦, 遺 音ㄨㄟˋ。贈送。
遺 音ㄨㄟˋ。贈送。 一端綺 半匹綺。一端,即半匹(音),長二丈。綺,音ㄑㄧˇ,繡有花紋圖案的素色絲織品。 去 距離。 故人心尚爾 丈夫的心意依然如此。故人,一般指老朋友,此指久別遠離的丈夫。爾,如此、這樣。 文綵雙鴛鴦 綺上面繡著雙鴛鴦的花紋。文,通「紋」。 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 故人心尚爾。 文綵雙鴛鴦,
119
合懽被 表、裡兩層縫合起來的被子。漢朝將兩面合起來的物件都稱為「合懽」。此象徵夫婦團聚的願望。懽,音ㄏㄨㄢ,同「歡」。
著以長相思 在被中裝進綿長的相思。著,通「貯」,音ㄓㄨˇ,裝填。「長」與「綿綿」同義;「思」和「絲」諧音;所以用「長相思」代稱絲綿。 緣以結不解 用絲縷縫合被緣,使被子的兩面永不分開。緣,縫合被子的四邊。結不解,以絲縷打上不解之結,表示不能解開的意思。此象徵夫婦永不分離的情愛。 裁為合懽被。 著以長相思, 緣以結不解。
120
以膠投漆中, 誰能別離此? 以膠投漆中 把膠放置於漆中。此比喻兩人情感融洽無間。 別離 分開,拆散。
121
〈客從遠方來〉一文賞析 詩中以「歌詠堅貞愛情」為主題,正因為堅貞,更顯現出離別的相思之苦,使得兩人的愛情,因分離而更加淒美。從客人遠來,寄給一端興起全詩;因綺設想裁被、著綿、緣邊、並嵌入合懽、長相思、結不解等雙關之語;末以似膠投漆中、生死不渝寫其心跡,情感真摯而又濃烈。
122
〈詠史〉─班固 三王:夏禹、商湯、周文武。 薄:衰微。
太倉令:淳于意。 煢煢:音ㄑㄩㄥ ˊ ㄑㄩㄥ ˊ,孤單。 憒憒:音ㄎㄨㄟ ˋ ㄎㄨㄟ ˋ,昏庸、糊塗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123
十、應用練習 1.字辭辯證 2. 應用練習解答 回目次
124
十一、網路資源 回目次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