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2 脑和脊髓的表面都有3层被膜包裹,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3 一、脊髓的被膜 Capsule of Spinal Cord

4

5 (一)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 结构特点: 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呈管状包裹脊髓与脊神经根丝。 附着: 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并与硬脑膜续连,下部从第2骶椎平面变细,包裹终丝,附于尾骨,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外膜相续。

6

7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椎内静脉丛。由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边缘与骨膜紧密愈着,故此隙仅存在于椎管,不与颅腔内相通。隙内为负压,并有脊神经根经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间隙,阻滞脊神经根内的感觉神经传导。硬脊膜与其深面的脊髓蛛网膜之间为潜在的硬膜下隙。

8 (二)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 结构特点: 为半透明、无血管的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衬于硬脊膜的内面,也包裹脊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并与脊神经外膜融合。

9 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较宽阔的间隙。两层间有许多纤细的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隙内充满脑脊液。该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其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平面扩大为终池terminal cistern,内有马尾和终丝。临床上可在第3与4或第4与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会伤及脊髓。

10 (三)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结构特点: 薄而富有血管的透明结缔组织膜,紧贴于脊髓表面,并延伸入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下端延续为终丝,向下附着于尾骨。

11

12

13 齿状韧带denticulate ligament: 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其尖端附于硬脊膜,从枕骨大孔至第1腰脊神经根间共约21对。齿状韧带、终丝和脊神经根将脊髓固定于椎管内并浸泡在脑脊液中。

14

15

16 二、脑的被膜 Capsule of the Brain

17

18 (一)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为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行经其间。外层为颅骨内面的骨膜,其与颅盖骨结合疏松,当颅盖骨发生骨折或此处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易形成硬膜外血肿;但其与颅底骨结合紧密,若颅底骨折,易将硬脑膜和蛛网膜同时撕裂而发生脑脊液外漏。 内层在某些部位形成一些板状隔,分隔颅腔,并伸入各脑部之间,对脑起着保护作用。

19 由硬脑膜形成的这些特殊结构有: 1.大脑镰cerebral falx: 形似镰刀,伸入大脑纵裂,分隔两大脑半球。其前端附于鸡冠,后部连于小脑幕上面的正中线上,下缘游离于胼胝体上方。

20

21 2.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 呈半月形,伸入大脑横裂,分隔大脑半球与小脑。它附着于枕骨横窦沟和颞骨岩部的上缘。幕前缘游离,称幕切迹tentorial incisure,切迹与蝶骨鞍背围成一环形的孔,称小脑幕孔,中脑从中通过。当小脑幕上部因颅脑病变而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位于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压入小脑幕孔,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相邻的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22

23 3. 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位于颅后窝后分,自小脑幕下方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4
3.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位于颅后窝后分,自小脑幕下方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4.鞍膈diaphragma sellae 位于蝶鞍上方,张于鞍结节和鞍背上缘之间,形成垂体窝的顶,膈中央有一小孔,容漏斗通过。

24

25

26

27 硬脑膜窦: 由硬脑膜两层在一些部位彼此分开,并衬以内皮细胞构成。脑的静脉血注入窦内,最终引流至颈内静脉。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若受到损伤则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内血肿。

28 主要的硬脑膜窦有: 1.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上缘内,前端起自盲孔,向后汇入窦汇。 窦汇confluence of sinuses:由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扩大而成,向两侧移行为左、右横窦。 2.下矢状窦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的游离下缘内,向后注入直窦。

29

30 3. 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入窦汇。 4
3.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入窦汇。 4.横窦transverse sinus: 成对,位于小脑幕附着处的枕骨横窦沟内,行向外侧续为乙状窦。 5.乙状窦sigmoid sinus: 成对,位于乙状窦沟内,向前内在颈静脉孔处移行为颈内静脉。

31

32 三、脑室与脑脊液 Ventricle and CSF

33

34

35 四、脑屏障 Brain Barrier

36

37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正常活动,需要保持稳定的微环境,这个环境(如氧、有机物及无机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都会影响神经元的活动。中枢神经统内有相应的结构对物质在毛细血管或脑脊液与脑组织间转运过程中进行一定的限制或选择,该结构即脑屏障。脑屏障由3 个部分组成。

38 一、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其结构基础是: ① 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为连续型,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使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但水和某些离子却能通过; ② 完整而连续的毛细血管基膜; ③ 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

39 二、血—脑脊液屏障Blood-CSF Barrier 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其结构基础是: 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属紧密连接)相连。但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窗孔,因而其有一定的通透性。

40 三、脑脊液—脑屏障CSF-Brain Barrier 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是: 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但脉络膜上皮之间主要为缝隙连接,不能有效地限制大分子通过,软脑膜的屏障作用也很低。因此,脑脊液的化学成分与脑组织细胞外液的成分大致相同。

41 脑屏障的存在,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周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使脑和脊髓不致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化学和物理因素变化的影响,以保障神经细胞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42 OVER


Download ppt "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