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階段式表述模式的組成 南台科技大學 資管系 陳炳文、吳敏南 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階段式表述模式的組成 南台科技大學 資管系 陳炳文、吳敏南 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階段式表述模式的組成 南台科技大學 資管系 陳炳文、吳敏南 編

2 Table of Contents 模式的組成 成熟度等級詳述 Q&A

3 模式的組成

4 模式的組成結構

5 成熟度等級 成熟度等級是一組經過定義的漸進式流程改善指標,達成每一成熟度等級則代表組織流程的某重要部分有穩固的基礎。
CMMI 模式的階段式表述,區分由1 到5 的五個成熟度等級,而且每一階段都是下一階段流程改善的基礎: 1. 初始級(Initial) 2. 管理級(Managed) 3. 定義級(Defined) 4. 量化管理級(Quantitatively Managed) 5. 最佳化級(Optimizing)

6 成熟度等級 (2) Initial: Process unpredictable, poorly controlled, and reactive Managed: Process characterized for projects and is often reactive Defined: Process characterized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s proactive Quantitatively Managed: Process measured and controlled Optimizing: Focus on process improvement

7 流程領域 流程領域(process area,PA)是一組同屬某領域而彼此相關的執行方法(practices),當共同執行時,可以達成一組目標(goals),而這些目標對該領域的重大改善是重要的。 連續式表述和階段式表述都有共同的CMMI 流程領域。 Practices are actions to be performed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a process area.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CMMI models is that they structure and organize these practices.

8 流程領域的內容

9 必要的、期望的及助益的 流程領域內容的組成,可分為三大類:
必要的(required):特定目標和一般目標是必要的模式元件,這些元件須經由組織所規劃和實施的流程來達成其目標。 期望的(expected):特定和一般執行方法是期望的模式元件。期望的元件說明組織要達成某必要元件的特定或一般性作法。 助益的(informative):細部執行方法、典型的工作產品、專業領域強化、一般執行方法詳細說明、目標和執行方法的標題、目標和執行方法的註解及參考資料,都是助益的模式元件。

10 目的、簡介、相關流程領域 目的(purpose)簡單敘述某一流程領域那些項目應藉由執行方法來完成。
簡介(note)提供某一流程領域較為詳細的描述。 相關流程領域(related process areas)界定那些相關的流程領域與該流程領域有互動。 目的、簡介、相關流程領域都是助益的模式元件。

11 一般目標 一般目標(generic goal,GG)之所以稱為「一般」,是因為同一目標的敘述可適用於多個流程領域。
達成某流程領域的一般目標,代表該流程領域相關流程的規劃和實施獲得控制與改善;也象徵這些流程是有效、可重複及可持續的。 一般目標是必要的模式元件。在評鑑時,一般目標用來決定某流程領域是否符合其目標。

12 特定目標 特定目標(specific goal,SG)適用於單一的流程領域,並強調其唯一的特徵,此特徵用來說明必須要執行什麼以滿足該流程領域。 特定目標是必要的模式元件,在評鑑時用來確定某流程領域是否符合其目標。

13 一般執行方法 一般執行方法(generic practice,GP)提供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以確保流程領域的相關流程是有效、可重複及可持續的。 一般執行方法以一般目標和共通特性來分類,它是期望的模式元件。

14 特定執行方法 特定執行方法(specific practice,SP)是一種活動,它對達成相關的特定目標是重要的。
特定執行方法說明一組活動,這組活動被期望可達成某流程領域的特定目標。 特定執行方法是期望的模式元件。

15 共通特性 各流程領域的一般執行方法,以共通特性(common features)來分成不同的類別。共通特性是不會被評等的模式元件,它們只是用來表達一般執行方法的一種編組方式。 共通特性的縮寫字如下所示: • 執行承諾(Commitment to Perform,CO) • 執行能力(Ability to Perform,AB) • 督導實施(Directing Implementation,DI) • 驗證實施(Verifying Implementation,VE)

16 共通特性 (2) 執行承諾(CO):包括建立政策及取得負責人執行承諾相關的一般執行方法。
執行能力(AB):包括確保專案及(或)組織取得所需資源相關的一般執行方法。 督導實施(DI):包括管理流程績效、管理工作產品之整合性,以及納入相關關鍵人員等相關的一般執行方法。 驗證實施(VE):包括上層管理人員的審查和客觀評估流程、程序及標準之遵循程度相關的一般執行方法。

17 典型的工作產品 典型的工作產品(typical work products)是助益的模式元件,它提供某特定或一般執行方法的產出範例。
這些範例之所以稱為「典型的工作產品」,是因為除了這些具代表性的範例之外,還有其他的工作產品也是有效的,但未被列出。

18 細部執行方法 細部執行方法(subpractices)是詳細說明,在詮釋特定或一般執行方法時,細部執行方法可提供指引。
細部執行方法以規範式的文字描述,是CMMI 模式中助益的模式元件,提供可用於流程改善的意見而不具強制性。

19 一般執行方法詳細說明 一般執行方法詳細說明(generic practice elaboration)是助益的模式元件,它會出現在各流程領域,並提供指引以說明一般執行方法要如何應用於流程領域。 例如:當一般執行方法「依需要訓練人員,以執行或支援已規劃流程」整合至建構管理流程領域時,就是要說明如何進行建構管理的特定訓練。

20 專業領域強化 專業領域強化(discipline amplifications)是助益的模式元件,包含與特殊專業領域或者特定執行方法的相關資訊。 例如:假如在CMMI-SE/SW模式中,你想找軟體工程的專業領域強化,可以在模式中尋找標示為「軟體工程適用(For Software Engineering)」的標籤。此方式也適用於找其他專業領域強化的資訊。

21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ferences)是助益的模式元件,它指引使用者以獲得更多與流程領域相關的資訊。 所有的參考資料都用斜體字型標示。
參考資料的代表性用法如「有關界定訓練需要和提供必要的訓練,請參考組織訓練流程領域,以獲得更多資訊」,或者是「有關評估和選擇備選方案,請參考決策分析與技術解決方案流程領域,以獲得更多資訊」。

22 成熟度等級詳述

23 成熟度等級詳述 成熟度等級包括一組事先定義的流程領域,是經由一般目標和特定目標的達成來度量,而這些目標包含於事先定義的流程領域裡。
以下將詳細說明每一成熟度等級的特徵。

24 L1 初始級 在成熟度第一級中,流程通常是特殊而混亂的,而且組織通常沒有提供穩定的環境。
這些組織的成功,往往依賴組織成員的能力與英雄主義,而不是使用一套經過驗證的流程。 除了特殊、混亂的環境之外,成熟度第一級的組織也經常會產生可運作的產品和服務;不過它們經常會超過專案的預算和時程。 成熟度第一級組織的特徵有:過度承諾的傾向、在緊急關頭放棄流程,以及無法重複成功經驗。

25 L2 管理級 在成熟度第二級中,組織已達成成熟度第二級所有流程領域的特定及一般目標。換言之,組織的專案已確保需求是被管理的,而且其流程是經過規劃、執行、度量及控制的。 在成熟度第二級,需求、流程、工作產品及服務是受管理的。在定義的時間點(例如:重要里程碑、重要任務完成時),管理階層都可以瞭解工作產品的狀況和服務的交付情形。 建立相關關鍵人員的承諾,並視需要修訂。管控工作產品並與關鍵人員共同審查工作產品和服務可滿足其特定的需求、標準及目標。

26 L3 定義級 在成熟度第三級中,組織已達成成熟度第二和第三級所有流程領域的特定和一般目標,流程都已詳盡的說明與瞭解,並用標準、程序、工具及方法來表現。 成熟度第二級與第三級的主要區別,在於標準、流程說明及程序的範圍。在成熟度第二級中,某流程在不同案例(例如:某特定的專案)間的標準、流程說明及程序,可能有相當的差異。在成熟度第三級中,專案的標準、流程說明及程序,是由組織標準流程調適而來,以適用於某特殊專案或組織單位。 組織標準流程包括成熟度第二和第三級的流程,因此除了調適指引所允許的差異之外,整個組織所執行的流程都是一致的。

27 L4 量化管理級 在成熟度第四級中,組織已達成成熟度第二、第三和第四級所有流程領域的特定目標,以及第二和第三級的一般目標。
選定對整體流程績效有重大影響的子流程,並使用統計和其他的量化技術來控制這些子流程。 成熟度第三級與第四級的主要區別,在於流程績效的可預測能力。在成熟度第四級中,流程績效是由統計和其他的量化技術所控制,並且可以用量化方式預測。但在成熟度第三級中,流程僅能說是在品質上是可預測的。

28 L5 最佳化級 在成熟度第五級中,組織已達成成熟度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級所有流程領域的特定目標,以及成熟度第二和第三級的一般目標。根據對流程變異共同原因的量化瞭解,持續進行流程改善。 成熟度第四級與第五級的主要區別,在於所要克服的流程變異類型。在成熟度第四級中,流程專注於克服特殊原因的流程變異,並提出統計上的可預測結果。雖然流程或許可以產生可預期的結果,但該結果未必足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在成熟度第五級,流程專注於克服共同原因的流程變異,並改變流程(也就是改變流程績效的平均值)以改善流程績效(同時維持統計上的可預測性),以便達成預期之流程改善的量化目標。

29 Q&A


Download ppt "第二章 階段式表述模式的組成 南台科技大學 資管系 陳炳文、吳敏南 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