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1都市聚落的內部結構 19世紀:Marx, Weber, Simmel等社會思想家開始對城市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1都市聚落的內部結構 19世紀:Marx, Weber, Simmel等社會思想家開始對城市思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1都市聚落的內部結構 19世紀:Marx, Weber, Simmel等社會思想家開始對城市思考
20世紀初期:芝加哥都市社會學派、實證主義範型的區域科學 1970年代:馬克思主義      女性主義、      生態思潮、      空間–社會理論論辯、      新文化地理學、      後殖民都市研究等

2 階段  典範        主要研究領域 古典 地理探索      地區與位置的分析     環境決定論  都市型態     都市與區域    區域主義  社會地區分析  中地理論與空間分析           因素分析  都市體系分析與模式建立 當代 社會分析 行為  政治經濟    政治經濟         分析  研究取向    研究取向             後現代的             研究取向 

3 1.古典理論-人文生態學 應用生態探究觀點考察都市土地如何加以使用,或都市成長以何種模式進行。
基於競爭的原則,產生宰制(dominace) 、接續(succession)、隔離(segregation)、侵蝕(invasion)等現象 1.最具宰制位置的地區,就是地價的最高點 2.居住地區的社會階層分化

4 同心圓理論 concentric zone model
Burguss 1923

5 扇形理論 sector model Hoyt 1939

6 多核心理論 multiple nuclei model
Harris和Ullman 1945

7 三種理論的差異 前二者:相應於都市工商業發展的人口居住空間的分布 後者:都市生產、消費以及居住活動擺在同等的位置    其中有一項為工業郊區

8 人文生態模式的發展1 Mcgee二元經濟 都市土地利用模式 國際貿易與在地零售 殖民地與開發中國家的都市結構

9 人文生態模式的發展2 高低層建築與土地利用的關係 中心商業區旁不一定是貧民窟 、批發業、小工業的分布地

10 2.古典理論-因素模型 包括社會地區分析和因素生態分析 透過都市內各區的因素分析而指出各區分化的主要層面

11 社會地區分析 經濟狀況 社會空間 E.Shevky & M. Williams & W. Bell 1950
以三個變項,說明其意義與空間分佈模式 社會等級(經濟地位):職業、教育程度 都市化(家庭狀況):出生率、獨院住宅比       有酬就業婦女比例  隔離(族裔地位):種族或族裔的住宅隔離 家庭狀況 種族狀況 實體空間

12 社會地區分析 缺點: 1.社會分化如何造成都市空間結構 2.只限於居住狀態的空間分佈 3.上述三要素,彼此間不一定相關,但此三要素在開發
中國家,有時呈現高度相關 黏土瓦

13 因素生態分析 Urban factorial ecology
從眾多變項中,以因子負荷矩陣方式進行求得數個因子, 作為都市內社會空間變異的主要支配性因素 以這些因子在都市內的空間分布進行分析

14 因素生態分析:臺灣的實證 社經 地區生 省籍與 家庭 地位 命循環 商業取向 狀態 台北 環圈 二者相當 扇面 環圈
社經 地區生 省籍與 家庭 地位 命循環 商業取向 狀態 台北 環圈 二者相當 扇面 環圈 台中 環圈 扇面 環圈 台南 二者相當 扇面 環圈 高雄 環圈 扇面 扇面 環圈

15 因素模型的解釋理論 Timms(1971)的自願選擇說 1.人們對於自己所樂於模仿的人士,願意盡量縮短彼此的
社會距離,因此可以取社會地位作為社會分化的原則 2.種族與民族分化明顯的社會,同一種族或民族的成員, 為保持聯繫或相互支持,亦傾向於聚居 3.不同地區可提供不同的住宅樣式,日常服務類型亦不同 ,故能吸引不同組成型態的家庭,反映出一種居住型態

16 3.地理學新近研究取向 1.行為科學 2.政治經濟學 3.後現代文化

17 行為科學-都市意象圖 心理學-把環境當作常數,人當作變數 地理學-把人當作常數,環境當作變數
行為地理學-環境與人都是變數,尤其個人決策放在首位 K. Lynch把都市意象圖由五項要素構成 1.Paths:街道、人行道 2.Edges:鐵道、湖畔、斜坡 3.Districts:特殊文化或經濟區域 4.Nodes:交通轉運或喜歡聚集之地 5.Landmarks:用來識別方向與距離的地標

18 政治經濟學 強調在都市發展背後的各種政治、社會和經濟有系統 的加以處理 1.以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性著手都市研究,包括經濟面、
政治結構與意識形態 2.空間形式是在社會結構的影響下,與行動者互動過程 的產物,亦即結構與作用力的辨證關係 3.空間形式的生產必須扣連到以土地為對象而組織起來 的社會利益,尤其是房地產或土地投資部門。

19 政治經濟學有關的結構與作用力觀點 1.結構面-社會調節理論 包含一套規範、制度、組織形式、社會網絡和管理模式
,以維持與引導一個經濟的積累體制。 2.作用力-Logan & Molotch 1987 的成長機器理論: growth coalition 包含了經濟利益團體、土地資本、開發 商、地方銀行等,與民意代表等公職人員的連結 3.作用力-C. Stone 1989 的都市政權理論 governing regime為一組非正式但相對穩定的協力團體, 能夠接近制度性資源,公私部門彼此合作,實現統理決 策的角色

20 後現代主義 Relph 1987 動力 思潮 建物 街道 汽車引進 前現代化 傳統建物 街道局部調整 汽車普及 企業成長 城鎮規劃 現代主義
直線與草原空間 巨大結構 缺乏裝飾 剷除舊有街道 創造新的交通機械 缺乏美感 流行風尚 生活品質 後現代主義 細部紋理 奇特空間 歷史地理聯繫 時髦 人車分道 徒步空間曲折視景 街景保存或再造 山牆 從某個角度言,其在創造居民新的都市意象圖

21 城市光廊

22 愛河沿岸親水景觀工程

23 西門町徒步區

24 新竹東門護城河商店街


Download ppt "3-1都市聚落的內部結構 19世紀:Marx, Weber, Simmel等社會思想家開始對城市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