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政策宣導—多元評量與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政策宣導—多元評量與示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政策宣導—多元評量與示例

2 綱要 教學策略多元才能建立多元評量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多元評量包含紙筆評量 多元評量應兼顧高層次認知領域 多元評量應評量認知以外的能力 多元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各領域之多元評量示例

3 教學策略多元才能建立多元評量 一、 教學與評量相輔相成:能提昇教學與學習成效 。 二、 教學目標(學習結果)—是評量的基礎。
三、 評量--在教學(前、中、後)過程中持續進行著。 非正式:口頭詢問、小組(班級)討論、觀察個人 、 學習單、實驗紀錄本、作業(習題)、…… 正 式:傳統評量——客觀式測驗、複雜成就測驗、 真實評量——實作、學習檔案、概念圖、……

4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評量與「老師的教」及「學生的學」直接相關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Teaching Assessment Testing [Adapted from Brown 2004]

5 診斷評量 < <<<< 形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教學 評量 安置測驗 小考 期中考 專案式學習評量 檔案評量 期末考 診斷評量 < <<<< 形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 資料出處: Unit One :Overview of assessment;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terms; EFL Assessment, E-Teacher Scholarship Program

6 多元評量包含紙筆評量 依據教學目標使用評量類型 檔案評量 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組織紙筆與實作等相關紀錄,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7 多元評量應兼顧高層次認知領域 評鑑 Evaluate 創作 Create 分析 Analyze 應用 Apply 記憶 Remember
了解 Understand

8 Gardner多元智能 技能 情意 認知 內省智能: 音樂智能: 語文智能: 有效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以表達自己想法和瞭解他人的能力。
肢體動覺智能: 善於運用肢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運用身體的部分生產或改造事物。 視覺空間智能: 能以三度空間來思考,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把內在的空間世界表現出來。 邏輯數學智能: 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 自然觀察者智能: 對生物的分辨觀察能力,對自然景物敏銳的注意力,對各種模型的辨別力。  內省智能: 正確自我覺察的能力,即自知之明。 人際智能: 覺察並區分他人情緒、動機、意向及感覺的能力,即察言觀色、善解人意。  音樂智能: 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 情意 認知

9 多元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對教師而言 對學生而言 (1)客觀評量,避免主觀的成 見或即定印象。
(2)能夠明確回應學生對於評 分高低的疑問。 (3)能夠節省教師在評估作業 及提供回饋所需時間。 (4)能夠幫助教師檢視並調整 課程目標與教學行為。 對學生而言 (1)知道成績的評量標準及 各等級範圍,引導正確 有效學習。 (2)可藉此知道自己的優缺 點,及未來應該朝何種 方向改進。 (3)可發展自我評估的能力 ,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質 。

10 基準與規準的建立 1.選擇最適合課程性質與評量目的 8.與學生溝通、討論,確認同學瞭解評估的標準 2.設定學習目標與評分方式
3.建立定義清楚的評估標準、子標題 4: 決定三或四個不同等級的標準,如: 不佳、普通、優秀 5.訂出每個等級的分數範圍 6. 敘述的文字要淺顯易懂 7.聽取同儕的回饋 ,不斷修正 8.與學生溝通、討論,確認同學瞭解評估的標準

11 示例--評量基準與規準 評量規準 評量基準 3分 2分 1分
學生能突破性別刻板的限制(包含突破顏色的刻板及圖像的刻板),設計學校的廁所標誌。 能為學校廁所設計無性別刻板印象的廁所標誌,且符合學校需求,並說明設計理念。 需要協助才能完成無性別刻板印象的廁所標誌,且符合學校需求,並說明設計理念。 僅能完成廁所標誌的設計,且說明設計理念,但無法突破性別刻板印象。

12 評量基準與規準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評量基準:根據教學目標所定的學生學習 表現標準 評量規準:區分學生學習表現程度,作為 評分等級的依據
[Adapted from Brown 2004]

13 主講人:新竹縣輔導員 陳素淩 資料來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 張美玉教授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 主講人:新竹縣輔導員 陳素淩 資料來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 張美玉教授

14 完整的教學歷程 (Glaser 1962) 設定目標 起點行為 教學活動 教學評量

15 評量與教學 教與學過程中之回饋 改善教學 相輔相成 Assessment for Teaching & Learning 決策/分類/診斷
Assessment as Teaching & Learning 教學及學習策略/自我調整學習/促進學習效益(促進自主學習/注意自己學習缺失/主動修改缺失

16 評量改革對教學的影響 評量 教什麼 怎麼教 教材 教法 課程架構 教師專業發展

17 課堂上的評量

18 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 目標 時間 方式 認知 情意 技能 安置性 形成性 診斷性 總結性 紙筆測驗 表現評量 檔案評量 動態評量

19 新式評量的學習觀 學習是主動的 學習是基於先前的知識 學習是學習者概念重組的動態過程 學習是透過社會互動的過程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學生被評量的是多樣性的學習表現

20 評量派典轉移(Assessment paradigms)(Mabry,1999)
心理計量派典(Psychometric paradigm) 情境脈絡派典(Contextual paradigm) 個人化派典(Personalized paradigm)

21 心理計量派典(Psychometric paradigm)
標準化考試內容 標準化行政程序 客觀試題和形式 常常用機器評分 沒有自我評鑑 總結性的報告和運用考試結果 焦點:哪一位學生知道的多

22 情境脈絡派典(Contextual paradigm)
以課程為主的考試內容 教室可以做為考試場所 兼顧客觀和主觀的考試題目 老師評分 自我評鑑是重要的 形成性或總結性的運用考試結果 焦點:學生在教室裡學到什麼?

23 個人化派典(Personalized paradigm)
以學生為主的考試內容 時間和地點可以根據學生而改變 主觀的考試項目,有些是學生選擇的 老師或其他人評分 自我評鑑極為重要 形成性的運用考試結果,也可能是總結性的運用 焦點:學生知道了什麼?

24 多元評量 紙筆測驗 -選擇、是非、配合、填充、簡答 表現評量 -記錄分析法 -活動分析法 -作品評量法 -實作評量法 歷程檔案評量

25 紙筆測驗 確定測驗目的 建立雙向細目分析表 選取適當的題型與適切的題目 組成試卷 檢核 執行考試 考試結果的應用

26 紙筆測驗 效度 能夠正確地測量到「試題」或是「測試者」所要測量的能力程度。 信度 測驗分數的一致性或穩定性

27 紙筆測驗 雙向細目 測驗的架構藍圖,描述測驗所應包含的內容以及所評量到的能力 以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為兩個軸,分別說明各項評量目標和內容的關析
教學目標(橫軸) -以Bloom所提的認知領域六個教學目標為依據:記憶 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作 (高層次思考) 教材內容(縱軸) 以出題的範圍,表示出包含幾個不同的單元

28 紙筆測驗 雙向細目表範例 認知層次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評鑑 創作 合計 學習內容 (單元名稱)

29 命題標準 選擇題(內容 Content) - 是否能達成該題欲評量之目標? - 用語與閱讀難度是否配合學生的程度?
- 文字敘述是否有加以變化,不是直接燒抄襲課文? -是否避免含有暗示答案的線索? -是否聚焦於單一向度,避免涉及太多概念? -是否避免了特異性,造成只有特定學生可以作答? -與其所設定之布倫分類是否適當? -是否為核心的、重要的知識與能力? -是否以學生平均能力為主,避免「過度學習」與「機械式練習」 (王子華,2005)

30 命題標準 選擇題(題幹Stem) -題幹中的關鍵詞或否定詞是否加上底線或特別標示? -附圖或表是否置於題幹之後、選項之前?
-題幹是否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題幹是否對要評量的概念有完整的描述? (王子華,2005)

31 命題標準 選擇題(選項Option) 每個選項是否使用相似的表達方式,以免造成解題暗示? 標準答案是否為唯一的正確答案或最佳答案?
錯誤選項是否具有誘答力,並且有充分理由,足以說明其不正確? 是否已避免「以上皆是」 、 「以上皆非」的選項? 或是否避免採用複合式選項? (王子華,2005)

32 命題標準 是非題 -避免使用特殊的限定字詞作為線索 (總是/所有的/絕不/很多/有些…) -避免對與錯的題目數量不對稱之情形
-避免直接抄襲教科書上的句子 -避免陷阱題 -一個題目只考一個重點 -避免過度使用否定詞 -避免曖昧或模糊/艱澀的字彙與敘述及不必要的複雜句子結構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標示答案 (李茂興,2002)

33 命題標準 配合題 -選擇題與是非題之命題標準 -每個配合題包含同質的題材 -仔細檢查每一題,配合項是否透露答案線索
-確定學生了解配合題的原理 -題目在左,用數字編號;選項在右,用字母排序 -系統化的順序呈現、安排題目與選項 -配合題的題目與選項放在同一頁 -配合題的題目限制在10-15題內 (李茂興,2002)

34 命題標準 填充題及簡答題 -直接疑問句優於敘述句 -問題的措詞,必須盡可能獲得最短的答案 -避免使用與教科書上中完全相同的措詞
-問題的結構必須能正確呈現問題 之內涵,並降低定義不明之情形 -要求學生填答之答案需為關鍵字詞 -避免使用過度瑣碎之描述,宜流過多關鍵詞暗示學生答案 -避免文法上或其他方面暗示正確之答案 (李茂興,2002)

35 表現評量 記錄分析法 - 是自然觀察法的一種,從記錄中教師能明白學生的活動狀況和想法,可用來記錄觀察到或實驗過的事實。
- 是自然觀察法的一種,從記錄中教師能明白學生的活動狀況和想法,可用來記錄觀察到或實驗過的事實。 方式可隨學習的內容不同而不同 -應該要能做為學生學習的回饋 -常用的評量工具以檢核表和基準表為多

36 記錄分析法 檢核表 檢核內容 備註 是否能聽出字母A~Z 是否能唸出字母A~Z 是否能認出字母A~Z 是否能寫出字母A~Z

37 記錄分析法 基準表 評量基準(criteria):能聽辨26個字母 評量規準 (rubric) 3分表現優異 能聽辨26個字母 2分表現良好
能聽辨部分的26個字母 1分還要加油 無法聽辨26個字母 學生姓名 王○○ v 林○○ 陳○○

38 活動分析法 瞭解學生對學習的關心、態度、意願、觀察、實驗的技能、科學性的四思考過程 在學習活動中觀察學生學習行為
問題解決、任務完成、角色扮演歌曲韻文念唱、遊戲、小組討論、口頭發表、表演、過關、心得報告。活動學習單、成果展示、晤談等 必須建立基準

39 活動分析法 基準表 評量基準(criteria):能聽辨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 評量規準 (rubric) 3分表現優異
2分表現良好 能聽辨部份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 1分還要加油 不能聽辨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 學生姓名 王○○ v 林○○ 陳○○

40 作品評量法 能透過由視覺藝術創作所完成之作品,並透過作品傳達感受 成品製作、實做、作業、表演、鑑賞、實踐 行為檢核表、態度評量表 及基準表

41 作品評量法 基準表 評量基準(criteria):能製作母親節卡片,並用英語作為祝 賀詞 評量規準 (rubric) 3分表現優異
能製作創意之母親節卡片,並用簡單及正確之英語作為祝賀詞 2分表現良好 能製作母親節卡片,並用簡單之英語作為祝賀詞 1分還要加油 能製作母親節卡片,但無法並用英語作為祝賀詞 學生姓名 王○○ v 林○○ 陳○○

42 實作評量法 實作評量是一種仿真實評量的模式,從做中學概念引申出來,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做為評量的策略。
這種評量型式是非常多元化的,例如書面報告、作文、演說、操作、實驗、作品展示、案卷評量….等。

43 實作評量法 基準表 評量基準(criteria):能朗讀和吟唱歌謠韻文 評量規準 (rubric) 3分表現優異
能完全及正確的朗讀和吟唱歌謠韻文 2分表現良好 未能完全及正確的朗讀和吟唱歌謠韻文 1分還要加油 不能朗讀和吟唱歌謠韻文 學生姓名 王○○ v 林○○ 陳○○

44 歷程檔案評量 有根據的、連續性的、多元方向的、合作方式的評估學生的表現
是有目的的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訊息,從這些訊息中,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進步的情形和達成多少學習的目標 通常是看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的改變 用來監控或增強學生在教室學習的表現

45 歷程檔案評量的目的 學生努力的程度 學生進步的程度 學生學習的困難點 學生對學習的反思 教師教學成效 教師教學策略改進的依據

46 歷程檔案評量的步驟 決定評量的目的 決定評量的內容 決定評量的方式 建立評量規準 告之學生應如何做準備 進行評量

47 歷程檔案評量的內容 過程中的樣品或還在進行中的作品 成果的樣品 教師的觀察或評量資料 家長的評語

48 歷程檔案評量 基準表 評量基準(criteria):能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簡單的句子 評量規準 (rubric) 3分表現優異
能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簡單的句子, 而且正確無誤 2分表現良好 能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簡單的句子,但有些錯誤 1分還要加油 無法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簡單的句子 學生姓名 王○○ v 林○○ 陳○○

49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評量時機 排 名 評量方式 畢業條件 品質與公平性 平時與定期;評量次數 落實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排 名 畢業條件 評量方式 評量時機 品質與公平性 平時與定期;評量次數 落實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多元評量、成就評量標準、國中教育會考、模擬考 只呈現分布概況 出席、獎懲、領域成績

50 評量時機 第6條第 2項 學習領域評量應兼顧定期評量及平時評量,惟定期評量中紙筆測驗之次數,每學期至多三次,平時評量中紙筆測驗之次數,於各學習領域皆應符合第四條第四款最小化原則。

51 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組成「學生成績評量委員會」 擬定學期教學計畫並規劃學習評量藍圖
命題:依教學內容和認知歷程不同層次進行命題架構規劃,提升紙筆測驗品質。 審題:建立嚴密機制與SOP流程。 保密與迴避原則:試題保密、安全控管與迴避機制。

52 排 名 第9條第 2項 學校得公告說明學生分數之分布情形。但不得公開呈現個別學生在班級及學校排名。
排 名 第9條第 2項 學校得公告說明學生分數之分布情形。但不得公開呈現個別學生在班級及學校排名。 學校可公告說明分數的分布情形,學生即可瞭解自我表現在所有學生中的相對位置,避免因公布全班排名造成惡性競爭,斲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影響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也可避免以學科成績作為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標準,以促進學生發展多元潛能。

53 評量方式---多元評量之實施 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等方式。 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性 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 品製作、展演、行為觀察等方式。 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彙 整或組織表單、測驗、表現評量等資料及相關紀錄,以製 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54 畢業條件 第11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修業期滿,符合下列規定者,為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未達畢業標準者,發給修業證明書:
一、學習期間扣除學校核可之公、喪、病假,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三分之二以上,且經獎懲抵銷後,未滿三大過。 二、七大學習領域有四大學習領域以上畢業總平均成績丙等以上。 前項規定,自中華民國101年8月1日以後入學國民中小學之學生適用之。

55 預警與輔導協助 宣導:第11條畢業條件,務必確實讓適用法規之每位學生家長知道這項新規定。 輔導:確實掌握每學期學習領域未能有4領域達 丙等以上、出席率及行為表現欠佳之學生 名單,通知家長並與家長密切配合督導。

56 預警與輔導協助 落實多元評量: 紙筆測驗最小化,對於學生不善於書寫表達,例如:可能擅於動作操作、肢體、口說 …等,教師應提供其展現學習成果之優勢管道。 補救機制: 對於學習落後之學生建立補救機制,實施補救教學; 對於行為表現欠佳學生,輔導並督促其積極銷過抵過。

57 多元評量研習素材 影片將放置於「愛學網」首頁小車廂,或電視館右上搜尋關鍵字「多元評量」。
(愛學網: 多元評量教學範例影片素材,提供各縣市多元評量種 子教師進行研習課程之教學媒材參考。 研習課程:理念與實務+各領域多元評量案例實作與 分享,共計6小時。 (縣市可依實際執行彈性調整)

58 謝謝聆聽 以多元評量促進學生學習 透過評量歷程,促進學習!

59


Download ppt "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政策宣導—多元評量與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