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9章 光交换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9章 光交换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9章 光交换技术

2 9.1 概述 光传送技术的发展 当前商用化单波长光纤传输系统容量为10Gb/s,有报道已实现了40Gb/s。
光器件,商品化光开关的控制响应速度已低于1ms,延迟线模式光缓存、波长变换等技术也已成功。

3 考虑全光交换网络的理由 (1)历史的观点,模拟传输产生了机电制交换;PCM数字传输有了数字程控交换;当前光传输已成主角,因此下一代网络将是全光交换。 (2) 速度极限,由于电子器件的极限速度为几个G~10Gb/s,使得电子交换设备可能成为未来网络的瓶颈。 (3) 成本降低,采用光传输的电子交换系统,必须有光/电和电/光转换,全光交换则不用。 (4) 速度匹配,光传输,光交换,全光网络。

4 光交换技术分类 光交换技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直接在光域上完成输入到输出端的信息交换。 按照复用方式分类,光交换可分为:
光空分交换技术。多点间建立光信息传送物理通道的交换技术。 光波分交换技术。利用光波分复用和波长变换技术,将信息从一个波长转移到另一波长上。 光时分交换技术。在时间轴上将光波长分成多个时段,互换时间位置来交换承载的信息。 光码分交换技术。不同用户信号用不同码序列填充,利用码序列转换来交换信息。

5 按承载和交换信息的光域粒度划分,可分为:
光路交换(OCS)技术,最小交换单元是一个波长通道。 光分组交换(OPS)技术,光域分组包作为最小交换颗粒。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多个分组构成更大分组,以突发方式在光域传输和交换。 光标记分组交换(OMPLS)技术,MPLS和光网络结合,MPLS控制标记分发和控制光开关,建立交换式光通道。

6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 随着发展,光交换技术已能保证网络可靠性,并提供灵活的选路方案,为高速信息流提供动态光域处理。
光交换不受监测器、调制器等光电器件速度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交换节点的吞吐量。 不需要经过光/电/光转换,降低了交换节点成本。 对比特率、调制方式和通信协议都具有透明性,有良好的升级能力。

7 9.2 光交换元件 9.2.1 半导体光开关 半导体光放大器,当偏置信号为零时,输入信号将被器件完全吸收,输出端没有任何光信号输出。
半导体光放大器及等效开关示意如下图。

8 9.2.2 耦合波导开关 耦合波导开关,利用铌酸锂(LiNbO3)材料制作,在控制电极上施加一定电压可改变波导的折射率和相位,从而可构成22交换开关。激励电压约5V,最大传信速率达Gb/s。 耦合波导开关示意结构及逻辑表示如下图。

9 9.2.3 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

10 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 特点是插入损耗小(0.5dB)、稳定性高、可靠性好、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集成,不足点是响应速度较慢,1~2ms。

11 9.2.4 波长转换器

12 9.3 光交换系统 未来宽带业务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交换系统设计应尽可能地灵活。对比特传送速率应透明,业务和控制尽可能分离,控制系统简单,具有广播功能。 系统设计应模块化,易于维护、增删和修改。 技术上多种模式相结合,取各自优点,统筹优化融合。

13 9.3.1 光交叉连接设备 光交叉连接设备(OXC)是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核心技术。

14 光交叉连接设备基本结构 控制和管理部分属于电子设施,通过信令协议接收用户及网管系统请求,完成自动保护倒换、连接指配、波长选路等功能。
由输入部分、光交叉连接部分、输出部分、控制和管理部分5个功能模块构成。 光交叉连接设备基本结构 输入部分包括放大器EDFA和波长解复用DMUX,将每根光纤上的光信号放大、分离后送交叉连接矩阵。 输出部分,均功器的作用是对受到不同衰减的光波长信号进行功率均衡,以减小不同光波长间的干扰。

15 光交叉连接设备主要用于骨干传送网中,完成任一光纤某个波长信号到其他光纤的传送连接。
OXC具有信号复用、信号交换、光路保护倒换、监控管理等功能。 除控制管理部分外,其余部分的信号处理都在光域完成。因此OXC具有极大的交叉容量,可达几千T比特级别。

16 光交叉连接矩阵 实现光交叉连接矩阵,光机械开关、LiNb03开关、InP开关、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开关等 ,现常用微电子机械开关(MEMS)构成。 MEMS为无源光开关,介入损耗和串扰都较小,属完全透明的连接模式,连接处理过程不需光/电转换。 容量极大,可构成1296×1296端口连接矩阵,每端口传送40个波长×40Gb/s的信号容量,总传送容量达到2.07petabit/s,具有严格无阻塞特性。

17 OXC的工作原理 OXC不同于标准交换设备,它不是按照每一个通信请求建立连接,是在控制面和管理面操作下提供永久/半永久波长路由通道。
永久连接,由管理面发起和维护,通过路由指配消息和信令为具体业务建立波长路由通道。 交换式连接,由控制面发起和维护,控制面处理用户接口发来的请求,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通道,通知管理面。 软永久性连接,连接建立、拆除请求由管理面发出,传送面的资源配置和控制动作指令则由控制面发出。

18 OXC的工作原理 抵达OCX的多波长光信号先掺饵光纤放大器放大,然后由DMUX分离成多个单波长信号送入连接矩阵。
在业务信息进入连接矩阵之前,控制和管理面已根据业务需求指定了每个输入口波长的输出端口,光信号将自动流出。 OUT是一个波长变换器,由于波分复用不能在一根光纤中有两个以上的相同波长信号,需要OUT将相关波长信号转换成光纤所需波长。

19 9.3.2 光突发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目标是根据每个用户的请求即时提供连接服务,业务吞吐容量可达几千T比特秒,交换控制机制是关键问题。
解决复杂问题的钥匙是对问题进行多维度分解,将复杂问题看作多个简单问题的有序组合。

20 光突发交换系统,是在OXC波长路由交换的基础上,将同一波长上的承载容量在时间轴上再细分成多个突发时段,每个突发时段以统计复用方式承载不同用户业务。
OBS交换技术是构成IP over WDM的下一代网络(NGN)的基础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网络灵活、硬件实现方便,可以透明方式承载不同用户业务。

21 光突发交换网络基本结构

22 光突发交换网络数据和控制分离 OBS基本思想是数据分组与控制分组的传输相分离,提前发送控制分组,为随后的数据分组预留资源和建立传输通路。
OBS核心节点由交叉连接和控制机构两部分组成,控制机构负责收发BCP消息,依照BCP内容协同交叉连接机构预留资源为随后将至的BDP建立光突发连接通路。 OBS边缘路由器负责数据分组的汇集和分发,检测数据分组的源/目的地址和服务等级,分类组装成突发分组BDP,产生相应的控制分组BCP。

23 教材: <<现代交换原理>> 陈建亚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Download ppt "第9章 光交换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