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四章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四章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四章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2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相互冲突的调节 第三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短期调节的经典理论
第四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短期调节理论的新探索

3 第一节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内部均衡和 外部均衡
一 内外均衡 二 米德冲突

4 一、内外均衡 是一国在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状态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5 几对概念 内部均衡: 斯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外部均衡:即期均衡和跨时均衡

6 二、米德冲突 (一)封闭经济 宏观经济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本身就存在着冲突。 (二)开放经济 内外均衡冲突
经典理论:米德冲突

7 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目标在对支出调整政策的要求上就存在冲突的可能。 米德冲突示意图

8 米德冲突示意图 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性支出调整政策 导致国内经济衰退,失业 改善该国的外部均衡 恶化该国的内部均衡 内外均衡冲突

9 外国经济状况变动会冲击一国内外均衡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相对价格机制

10 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冲突的 调节原则
一、数量匹配原则 二、最优指派原则 三、合理搭配原则 四、顺势而为原则

11 一、数量匹配原则(丁伯根原则 ) (一)丁伯根原则(Tinbergen’s Rule)
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在米德研究的基础上, 对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 研究,于1952年在“经济政策理论”中提出丁 伯根法则:一国政府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 至少需要n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缺陷:假定政策目标工具集中;未说明哪种工 具作用哪个目标

12 二、最优指派原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节,那么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仍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制目标。 根据这一原则, 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影响内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正式提出了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指派方案。

13 三、合理搭配原则 选择政策的标准是: 将经济政策加以适当配合,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实现内外平衡

14 四、顺势而为原则 在内外均衡的调整中,正确认识、判断市场力量,并加以巧妙利用。

15 第三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短期调节的经典理论
第三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短期调节的经典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不同的政策搭配方法。 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搭配方法: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er Swan)的方法——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 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方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6 一、斯旺的政策搭配 斯旺搭配:汇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 斯旺图形是首次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W.Swan)提出。

17 假设 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外部均衡是净出口为零
本国的总供给水平一定,总需求由国内支出和净出口组成,内部均衡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18 内部均衡 在初始内部均衡的条件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R上升时,由于本国产品具有竞争力,出口增加,经济过热,为保持内部均衡,必须减少实际支出以抑制经济过热;反之则反,因此内部均衡线斜率为负。

19 外部均衡 在初始外部均衡的条件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R上升时,由于本国产品具有竞争力,出口增加,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为保持外部均衡,必须增加实际支出以增加进口需求,消除顺差;反之则反,因此外部均衡线斜率为正。

20 斯旺搭配:汇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
e D Ⅰ顺差与失业 Ⅱ顺差与通胀 Ⅲ逆差与通胀 Ⅳ逆差与失业 EB IB F J* J D2 D3 e3 e1 e2 横轴表示国内总支出增减变化,也即支出调整政策。 纵轴为实际汇率变化,向上本国货币贬值。

21 内部失衡:失业 内部失衡:失业 支出调整政策: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收入 支出转换政策:本币贬值,促进出口,增加收入

22 外部失衡:逆差 外部失衡:逆差 支出调整政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降低收入,减少进口 支出转换政策:本币贬值,促进出口,增加收入

23 斯旺搭配政策意义 e e3 e2 e1 1.在一国内外经济失衡下,单一支出增减政策或支出转换 政策都不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D Ⅰ顺差与失业 Ⅱ顺差与通胀 Ⅲ逆差与通胀 Ⅳ逆差与失业 EE YY F J* J D2 D3 e3 e1 e2 1.在一国内外经济失衡下,单一支出增减政策或支出转换 政策都不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首先:单一支出增减政策,在Ⅱ 、Ⅳ区存在米德冲突; 在Ⅰ、Ⅲ存在程度差异。

24 其次,单一使用支出转换政策,在Ⅰ、Ⅲ区存在冲突,
e D Ⅰ顺差与失业 Ⅱ顺差与通胀 Ⅲ逆差与通胀 Ⅳ逆差与失业 EE YY F J* J D2 D3 e3 e1 e2 其次,单一使用支出转换政策,在Ⅰ、Ⅲ区存在冲突, 在Ⅱ 、Ⅳ区作用一致,但存在程度上差异。

25 2.合理搭配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e D Ⅰ顺差与失业 Ⅱ顺差与通胀 Ⅲ逆差与通胀 Ⅳ逆差与失业 EE YY F J* J D2 D3 e3 e1 e2 2.合理搭配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若外部平衡线的斜率小于内部平衡线(外部平衡线),则汇率政策对外部平衡有较大的影响,则以汇率政策实现 外部均衡,支出调整政策实现内部均衡。

26 若外部平衡线的斜率大于内部平衡线(内部平衡线平坦),
则汇率政策对内部平衡有较大的影响,则以汇率政策实现内部均衡,支出调整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e D Ⅰ顺差与失业 Ⅱ顺差与通胀 Ⅲ逆差与通胀 Ⅳ逆差与失业 EE YY F J* J D2 D3 e3 e1 e2

27 运用斯旺图形分析美国的内外均衡 美国国内经济过热 外部逆差 e e3 e2 e1 D D2 D3 EE J* F J YY Ⅱ顺差与通胀
D Ⅰ顺差与失业 Ⅱ顺差与通胀 Ⅲ逆差与通胀 B Ⅳ逆差与失业 EE YY F J* J D2 D3 e3 e1 e2 美国国内经济过热 外部逆差

28 调整方案 调整一:减少支出或美元贬值 调整二: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内需强劲增长 调整三:美国个人消费需求自主减少

29 思考:如何利用斯旺图形实现中国的 内外均衡?

30 斯旺模型的不足 1.忽略资本流动的影响; 2.汇率无法或无法轻易变动时,斯旺模型难以解决内外失衡问题; 3.内外均衡曲线斜率很难确定。

31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根据斯旺图形的不足重点解决在汇率固定不变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问题
认为每一种政策应实施在其最具影响力的目标上,即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当AD=YF时均衡, 外部均衡:经常帐户差额=资本差额

32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1 货币 扩张 逆差 / 衰退 A (Ⅱ) 逆差 / 膨胀 O
(Ⅰ) 逆差 / 衰退 (Ⅱ) 逆差 / 膨胀 ( Ⅲ ) 顺差 / 膨胀 EB ( Ⅳ ) 顺差 / 衰退 货币 扩张 D 预算增加 A C B O IB 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33 作用机制 扩张财政政策 Y增加,利率上升 扩张货币政策 Y增加,利率下降

34 内部均衡 当初始均衡时 扩张财政政策——Y增加,总需求上升;经济处于通胀状态
因此,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要将收入降低至原来的水平,需进一步大幅度调高利率,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

35 外部均衡 当初始均衡时 扩张货币政策: Y增加,总需求上升,进口增加;利率下降,资本流出 。 结果:逆差

36 IB曲线比EB曲线更为陡峭 预算对国民收入、就业等国内经济变量影响较大 利率则对国际收支影响较大。 因此,按照最优指派原则
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有优势 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有优势

3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案 区间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Ⅰ 失业、衰退/ 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紧缩 Ⅱ 通货膨胀/ Ⅲ
国际收支顺差

38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R.Mundell)和英国经济学家弗莱明(J.M.Fleming)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 IS-LM 模型基础上,加入外部平衡的分析而形成的。

39 1.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财政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i i1 i0 y y1 y0 IS i i0 i1 y y0 y1
货币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i i1 i0 y y1 y0 IS i i0 i1 y y0 y1 LM LM′ IS

40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框架 (1)假设条件 商品价格不变 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这两个假定表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和结论都具有短期特征。

41 观点 主张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内外均衡。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改变外汇储备的工具,完全无效,主张使用财政政策实现内外均衡。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是改变贸易收支的工具,完全无效,主张使用货币政策实现内外均衡。

42 (2)分析 基本方程 图形分析

43 基本方程 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指国内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总支出=总收入

44 实际上,对于出口而言,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和汇率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出口主要取决于实际汇率(e) 。进口主要取决于收入(Y)和实际汇率(e)。

45 (1)商品市场均衡——IS 曲线 商品市场的均衡指国内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

46 曲线形状及变动 在Y-i中,斜率为负,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上,利率下降,产出增加。 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上,汇率上升,产出增加,曲线右移。

47 (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指居民对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 Ms=P(kY-hi),k>0,h>0
上式(4-5),左边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给,右边是名义货币需求,p为物价水平,k、h分别是产出和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系数。

48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通过利率的变化使居民的货币需求等于外生的货币供给。因为商品价格不变,改写(4-5)式得到:
i= (kY-Ms/P)/h,k>0,h>0 式(4-6)式表明:随着产出增加,利率上升;随着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反映在i-Y平面内,LM曲线斜率为正,且随着货币供给增加而右移。

49 (3)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表示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和的平衡。 BP曲线可以表示为: 式中, 由资本流动程度决定。

50 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 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 =0, 在i-Y平面内,BP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并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而右移,
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 =0, 在i-Y平面内,BP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并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而右移, 含义是: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平衡,随着本币的贬值,出口会增加,国际收支可以在更高的产出水平下得到平衡。

51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在i-Y平面内,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含义是:国际收支与汇率和国民收入无关,当且仅当国内利率等于国外利率时国际收支才能平衡。

52 当资本不完全流动时 当资本不完全流动时, ﹥0,在i-Y平面内,BP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随着本币贬值(e上升),BP 直线向右移动,
其含义是:随着本国产出提高,需要提高利率以吸收资本流入,抵消进口的增加。 一般情况:向右上方倾斜,但与LM线的斜率不定

53 曲线的移动 IS线右移: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增加,税收和进口减少;本币贬值 LM线右移: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减少
BP线右移:本币贬值

54 分析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为了维持(有义和务)汇率,国际收支状况影响货币供给量。
如:当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只得在公开市场买入本币,抛出外币干预市场--国际储备下降 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没有义务维持汇率水平,货币供给不受国际收支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在增加一国收入方面总是有效。

55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流动
资本完全流动,又称资本完全流动的模型。资产所有者认为国内证券与国外证券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只要利差存在就会引起资本大量流动,故BP和斜率无穷大,是一条水平直线。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采用货币政策调节国民收入是无效的

56 三元悖论 资本流动、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自主性是不能同时具备的。

57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流动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调节国民收入是非常有效的。

58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流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

59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流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财政政策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方面是完全无效的。

60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不流动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采用货币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同样是无效的。

61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效应 货币——资本完全不流动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效应 货币——资本完全不流动 这时利率上升了,但国民收入没有增加, 即财政政策调节国民收入是无效的。

62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不流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政策也是有效,将使国民收入和利率同时增加。

63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 ——资本完全不流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

64 资本有限流动 BP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资本流动对利率越敏感,BP线越平坦。根据敏感程度,BP线的斜率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LM线的斜率。

65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 ——资本有限流动
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有限流动 时,采用货币政策调节国民收入也是无效的。

66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效应 ——资本有限流动

67 在LM曲线比BP曲线陡峭(平坦)的情况下

68 政策效果比较 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有限流动时,财政政策调节国民收入也是有效的。
2.资本流动程度更高时,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有限流动时,财政政策调节收入的效果更好

69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 ——资本有限流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有限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

70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 再见!


Download ppt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四章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