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位错的基本结构 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错排区的形状:细长的管状畸变区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位错的基本结构 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错排区的形状:细长的管状畸变区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位错的基本结构 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错排区的形状:细长的管状畸变区域。
第二节 位错的基本结构 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错排区的形状:细长的管状畸变区域。 几百~几万个原子间距×(2~5个) 原子间距。 概念提出:1934年。 试验观察:1956年。 设备:透射电子显微镜。

2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 1、刃型位错: 模型: 产生:晶体局部滑移产生。 ABCD:滑移面; EFGH:局部滑移产生的多余半原子面;
EF:多余半原子面的“刃边”,称作“刃型位错线”,是已滑移区(ABEF)与未滑移区(EFCD)在滑移面上的边界线,垂直于滑移方向。

3 刃型位错线周围的原子排列: 位错线周围:有 (2~5)个原子间距的点阵畸变;点阵畸变相对于多余半原子面左右对称。
含有多余半原子面的部分晶体受压,原子间距减小; 不含多余半原子面的部分晶体受拉,原子间距增大;

4 正、负刃位错 正刃型位错:用“┻”表示。 负刃型位错:用“┳”表示。 正、负刃位错的划分是相对的,但有用。

5 2、螺型位错 位错模型: 产生:晶体局部滑移产生。 ABCD:滑移面;
bb’:螺型位错线,也是已滑移区(AB bb’)与未滑移区(bb’ CD)在滑移面上的边界线,但平行于滑移方向。

6 螺型位错线周围的原子 在位错线附近有一个约几个原子间距宽的,上、下层原子不吻合的过渡区(bb’和aa’之间) 。
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

7 左、右螺型位错 右螺旋位错:符合右手法则的螺型位错。 左螺旋位错:符合左手法则的螺型位错。 拇指:前进方向;其余四指:旋转方向。
左、右螺型位错有着本质区别,无论将晶体如何放置,也不可能改变其原本的左、右性质。

8 3、混合型位错 混合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成任意角度的位错。
混合位错线是一条曲线,在A处是螺位错,在C处是刃型位错,在A与C之间的每一小段位错线都可以分解为刃型和螺型两个分量。

9 混合位错的分解

10 二、柏氏矢量 1939年,柏格斯(J.M.Burgers)提出。 柏氏矢量:用来揭示位错本质,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 1、柏氏矢量的确定
用柏氏回路确定。 1)人为规定位错线的正方向。 2)在实际晶体中,作柏氏回路,回路中的每一步都连接相邻的原子。 3)在完整晶体中,按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一个对比回路。从终点Q到始点M连接起来的矢量 ,即为柏氏矢量。

11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 方法完全相同。

12 刃位错的特征: 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垂直。
刃型位错都有一多余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周界(即刃型位错线)可以是折线,也可以是曲线,但都与柏氏矢量垂直,即垂直于于滑移方向。

13 螺位错的特征: 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平行。 螺型位错无多余半原子面,原子错排呈螺旋形;螺型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故一定是直线。

14 2、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 柏氏矢量是一个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矢量的方向:表示位错的性质与位错线的取向;
矢量的模 :表示畸变的程度,称为位错强度。 同一晶体中, 大,位错产生的点阵畸变大。 位错的许多性质都与柏氏矢量有关,如位错的能量、应力场、位错受力等。

15 3、柏氏矢量的特性 守恒性: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的选择无关,也与回路的具体途径无关,只要是饶着位错一周,所得到的柏氏矢量是恒定不变的。
一条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即不管此位错线各处的形状和位错的类型如何,其各部分的柏氏矢量都相同。 如果所作的柏氏回路包含有几个位错,则得出的柏氏矢量是这几个位错柏氏矢量之总和。

16 由柏氏矢量的特性得出的推论 如有几个位错相遇于一点(称为位错节点),朝向节点的各位错的柏氏矢量之和,等于离开节点的各位错线的柏氏矢量之和。
若所有位错线都指向(或离开节点),则它们的柏氏矢量之和为零。 位错线只能终止在晶体表面或晶界上,而不能中断于晶体内部。在晶内,它只能形成封闭的环或与其它位错相遇于节点,构成网络。

17 4、柏氏矢量的表示方法 用点阵矢量表示。 对立方晶系:用与柏氏矢量同向的晶向指数表示。 例:从原点到坐标值为 的阵点
例:从原点到坐标值为 的阵点 柏氏矢量: ,矢量的模: 。 三轴分量 简单立方,沿X轴,从原点→相邻结点, ;a,0,0 面心立方,从原点→底心, ; 体心立方,从原点→体心, ;

18 柏氏矢量的运算 用矢量加法进行运算: 若 ,则: 如 ,则:

19 5、根据 与位错线的关系,确定位错的类型 可滑移位错, 总是平行于滑移方向,故可根据 与位错线的关系,确定位错的类型。
5、根据 与位错线的关系,确定位错的类型 可滑移位错, 总是平行于滑移方向,故可根据 与位错线的关系,确定位错的类型。 (1) ⊥位错线,刃型位错。将 顺时针旋转90°,若 的方向与位错线正向一致,正刃位错;反之,则为负刃位错。 (2) ∥位错线,螺型位错。 的方向与位错线正方向一致,右螺型位错; 的方向与位错线负方向一致,左螺型位错. (3) 和位错线成任意角度0<φ<90°,混合位错。 混合位错可分解为刃型分量和螺型分量。

20

21 三、位错密度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 L-位错线总长度,V-晶体体积。 若把晶体中的位错线视为直线,而且平行地从晶体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则位错密度=穿过单位截面积的位错线的数目。 A-晶体的截面面积,l-每根位错线的长度(假定即晶体厚度),n-过A面积的位错线数目。

22 充分退火金属: =1010~1012/m2, 剧烈冷变形金属: =1015~1016/m2, 超纯单晶体 : <107/m2。

23 晶体强度与位错密度的关系 提高工程材料强度的两条途径: (1)尽量减小位错密度,如晶须(丝状单晶体)
(2)尽量增大位错密度,如冷变形、淬火。 充分退火金属

24 晶胞 Z c b Y a X 晶格常数 a,b,c 24

25 晶格常数:a=b=c; ===90 Z 晶胞原子数: 原子半径: 配位数:8 致密度:0.68 Y X 体心立方晶胞 c 2r a
25

26 晶格常数:a=b=c; ===90 Z 晶胞原子数: 原子半径: Y 配位数:12 密排方向 致密度:0.74 X 面心立方晶胞 c
26

27


Download ppt "第二节 位错的基本结构 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错排区的形状:细长的管状畸变区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