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一) 教学内容: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一) 教学内容: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一) 教学内容: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2 一、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结晶

3 主要内容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结晶 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4 (一)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 商品 用来交换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5 (一)商品的二因素 2.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拍照 阅览 充饥

6 (一)商品的二因素 2.商品的二因素 交 换 共同的质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 值

7 2.商品的二因素 价 值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 一般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 值

8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统一性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一)商品的二因素 1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 2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3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9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对立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统一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对立性

10 为了筹备儿子的婚事,村民张三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盖新房、打家俱。张三找来了10个泥瓦工,2个水电工,3个木匠,并与他们议价,决定工钱。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教学案例: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为了筹备儿子的婚事,村民张三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盖新房、打家俱。张三找来了10个泥瓦工,2个水电工,3个木匠,并与他们议价,决定工钱。 张三先找了泥瓦工。他们的师傅告诉张三,按照设计盖成新房,大约需要600个“工”,每个“工”要40元,整个新房建成,需付泥瓦工的工钱为2.4万元。 张三接着找了水电工。水电工师傅告诉张三,按照设计安装水电设施,大约要用10个“工”,每个“工”要60元。整个水电设施安装完毕,需付水电工600元。 张三最后找到木工。木匠师傅告诉张三,完成他指定的家俱件数,大约要60个“工”,每个“工”要80元,整套家俱打好,收工钱4800元。 张三要求木匠们降价。木匠师傅告诉张三,在我们那里,是个劳动力就能干泥瓦工,学一年就能当包工头了。但你要成为一个木匠,光是学徒就要三年,还白干不给钱。我们的工钱能和他们一样吗?张三无奈,也同意了木匠师傅的报价。

11 在这个例子中,尽管泥瓦工、水电工、木工分属不同的行业,各自从事不同的具体劳动,为张三创造了不同的使用价值,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教学案例: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总结: 在这个例子中,尽管泥瓦工、水电工、木工分属不同的行业,各自从事不同的具体劳动,为张三创造了不同的使用价值, 但是,当他们谈及工钱时,都不约而同把他们当作同一的劳动来衡量。在他们的话语中,这个同一的劳动被表达为“工”。而这里的“工”,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

12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13 商品 劳 商 动 品 二 二 重 因 性 素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不同质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相同质价值 抽象劳动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不同质 使用价值 特定具体形式 具体劳动 商品 相同质价值 无差别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14 新的历史条件下 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非物质生产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

15 新的历史条件下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科技人员 管理人员 “总体工人”队伍扩大 (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新的历史条件下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科技人员 管理人员 “总体工人”队伍扩大

16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7 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 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8 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会转化为资本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苹果 消失 使用价值 ,价值也 ; 消失 普通 商品 消失 使用价值 ,价值 转移到衣服上 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被消费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掉,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 不仅能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会转化为资本

19 剩余价值= 元 资本家预付的总价值 =90元 衬衫的总价值 =90元 2 160 20 资本家预付的总价值 =170元 衬衫的总价值 10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假设资本家每天支付给工人的价值是10元。 工人每天劳动6小时,可生产1件衬衫; 消耗布匹等劳动资料的价值共80元; 工人劳动6小时可创造10元的价值 资本家预付的总价值 =90元 衬衫的总价值 =90元 假设资本家每天支付给工人的价值是10元。 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 件衬衫; 消耗布匹等劳动资料的价值共 元; 工人劳动12小时可创造 元的价值。 2 160 20 资本家预付的总价值 =170元 剩余价值= 元 衬衫的总价值 10 =180元

20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工人的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工人的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 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21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2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假定:可变资本3万元 4小时 m' = = 100% 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4 4 2 m = m' ·v =3×100%=3万 10 4 8 m' = 6小时 150% 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6 必要劳动时间4 工作日(10小时) m = m' ·v =3×150%=4.5万 1.5万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23 = = 2 4 8 m' =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m' 工作日(8小时) m = m' ·v =3×100%=3万 6小时 300%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小时 假定:可变资本3万元 m' = = 100% 4小时 工作日(8小时) m = m' ·v =3×100%=3万 2 4 8 m' = 6小时 300% 2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2 剩余劳动时间6 m = m' ·v =3×300%=9万 6万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24 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25 矛盾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分工协作 社会化 劳动产品由市场交换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私有制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分工协作 社会化 劳动产品由市场交换 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私有制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26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破坏、大混乱。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破坏、大混乱。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27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

28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周期性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29 再生产一个周期 复苏阶段经济恢复 高涨阶段经济繁荣 t 危机阶段生产下降 萧条阶段经济停滞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再生产一个周期 复苏阶段经济恢复 高涨阶段经济繁荣 t 危机阶段生产下降 萧条阶段经济停滞

30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二)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31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个体资本所有制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
——资本占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个体资本所有制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

32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劳资关系 职工参与 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分配关系 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

33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主要变化 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 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 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 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34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1、经济调节机制发生变化 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2、经济危机形态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35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五) 政治制度的变化 1、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2、政治制度多元趋势使公民的权利有所扩大
(五) 政治制度的变化 1、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2、政治制度多元趋势使公民的权利有所扩大 3、用加强法制建设来协调社会利益集团间矛盾 4、改良主义政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36 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

37 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 (2)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阶级地位 (4)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8 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
同样,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39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
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 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 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 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在社会 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共产党宣言》

40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市场商品经济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政治推崇自由民主制度和思想追求天赋人权平等博爱意识形态,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41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恩格斯: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总根源。

42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斯大林指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列宁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

44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5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46 自主学习内容 课后思考题: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案例分析价值规律如何起作用。 2、观看电影《摩登时代》,论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当代金融危机的发生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 4、查阅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问题,谈一谈如何更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 5、阅读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并结合实际说明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Download ppt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一) 教学内容: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