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2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3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从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起到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根本作用,是因为他们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还是社会变革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4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庄严使命。

5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

6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人民群众既然是历史的主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价值的主体。人民是价值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价值的享有者。人民群众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也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切实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始终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才能不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7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在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问题,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虽然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人类所向往的共同富裕始终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阶段,由于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而能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与以往一切旧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多个方面,但是,“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贫困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此,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中国只有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实现了共同富裕,才能“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能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9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体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个大的跨越,实现了由基本消除贫困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和重要目标。

10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人们通过追求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讲,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本来就是针对资本主义那种片面追求经济社会发展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而建立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正是共产主义所实际内含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11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 改革开放以来,党着眼于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深刻总结和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2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同样,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

13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领导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工人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先进的阶级

1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现代化车间里的工人

1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18 2亿多 数量 800万 时间 解放初 二十世纪末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19 2)工人阶级新变化 第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第二,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在产业结构分布上是第三产业人数急增,第二、三产业人数下降;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经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第三,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经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20 2)工人阶级新变化 现在,我国正在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使一些人一时还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就产生了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如认为搞市场经济,经营者决定企业命运,普通生产工人无足轻重;企业制度变了,企业评价也变了;工人群众素质低,不值得依靠等等。

21 2)工人阶级新变化 对此,我们应该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同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统一的。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绝没有降低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也绝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我们国家的领导地位。因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看,它是社会主义的;从其目的看,它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需要;从其结果看,它也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这充分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是完全统一的。至于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工人下岗问题,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 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22 3)坚持工人阶级地位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舆论的、行政的各种手段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在广大职工中经常进行工人阶优良传统的教育,不断提高政治、技术、管理、文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工人队伍。

23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4 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农民是现代化建设中 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25 “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2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27 当前依靠农民,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最主要的就是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基本政策,保障农民权益和民主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有本领的新型农民。要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整体水平。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

28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9 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 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30 珠海重奖知识分子

31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32 充分依靠知识分子,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要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资力度,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从各方面为知识分子施展才能提供广阔舞台和良好环境。二是要知识分子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33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地位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六种社会新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各种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

34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阶层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所谓民营科技企业,泛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办和经营,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和成果转化的经济组织。它们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拥有数量不一的企业股权,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35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阶层 (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外资企业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境外投资的企业。在外资企业就职的中方管理技术人员通常年纪轻、学历高,许多人还有过在国外留学、就业的经历。他们比较熟悉国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一般在外企的一些部门担任骨干。

36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阶层 (3)个体户。个体户即个体工商户,是以家庭为单位,拥有一定资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截至200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注册资金3435.79亿元。

37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阶层 (4)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指企业财产归私人所有、雇工人数较多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主正日益成为经济实力、经营范围与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一个社会阶层。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02.8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为18212.24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31万户,亿元以上的有383户。

38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阶层 (5)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中介组织泛指介于企业、个人之间,并为其服务、沟通、协调以及对其监督的社会组织。它主要由三类组成:行业性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公证性中介组织,如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事务所以及证券、仲裁等中介组织;服务性中介组织,如提供就业、广告、公关、房地产等服务的组织。这些组织的从业人员大多受过专门训练,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39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新阶层 (6)自由职业人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固定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主要包括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等。

40 怎样看待新兴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问题?
私人企业主的属性问题:既是建设者,但又不是一般的建设者。   私人企业主的剥削与资本家的剥削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剥削必然造成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而社会主义社会私人企业主的剥削虽然也有财富分化的趋势,但在社会主义制度制约下不会造成两极分化的结果。 私人企业主的作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的就业;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最终也有利于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结论:私人企业主的剥削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物;私人企业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1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42 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现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其人口近一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大事。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社会动乱、人民遭殃。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根本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坚实政治基础。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

43 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意义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我国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对保卫国家边疆安全,发展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4 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意义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落后;汉族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科学文化比较发达。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对于推动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45 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意义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民族大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稳定和繁荣。

46 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3、政策 加强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Download ppt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