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緒論
2
本章大綱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之定位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比較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之關係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之內涵 成本會計之功能
對外財務報導之功能 內部協助管理之功能 會計與管理 會計工作與管理工作的結合 會計在企業組織中之位階及職能 會計資訊對企業功能價值鏈之效益 我國企業對成本與管理會計之需求 成本與管理會計的新發展 研究發展與存貨控制之重要性提高 資訊需求改變制度設計之方法 競爭環境改變資訊內涵及規格 製造環境改變影響成本分攤 成本與管理會計在非製造成本上之應用 緒論
3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之定位
4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比較 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 資訊使用者 內部使用者─企業之管理人員 外部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主管機關等
資訊編製之準則及公信力 會計部門可依管理之需要選用適當的方式產生符合決策之資訊,通常不外流 經會計師查核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一般目的財務報表 資訊內容與提供頻率 無一定的時間、格式與內容,需要時即可要求提供具時效性且與該決策相關的任何形式的資訊 強制企業定期提供可比較之財務報表及相關附表,格式、內容及編製方法均有規定,多為財務性資訊 資訊的可靠性與攸關性 主要為對未來規劃、預測及不同方案選擇,著重報導與決策攸關的未來成本 為對企業過去已發生交易之彙總報導,著重客觀、可靠的歷史成本資訊 資訊之詳細程度及對資源分配之影響 所報導的資訊將影響企業可用資源在企業內之分配與運用 以企業整體為單位,所報導的資訊將影響整個社會資源在各企業間之分配 緒論
5
釋例一 資訊使用者常藉會計資訊作成決策,例示如下: 管理人員 投資者 債權人 供應商 緒論
6
成本與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之關係 成本會計例行性功能,因為與對外報告有關,屬於財務會計之範圍。
成本會計提供管理當局各類決策所需資訊之功能,屬於管理會計之範圍。 緒論
7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之內涵 管理會計的定義 成本會計的轉型
將企業的經營活動加以認定、衡量、記錄、分析、彙總,並將其傳達給企業管理當局,以協助其規劃、評估及控制組織的活動,並確保資源適當、有效運用的過程 成本會計的轉型 由早期的「以決定製造業之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為主要目的,轉而愈加重視管理導向,與管理會計間之界線已漸模糊 緒論
8
成本會計之功能
9
對外財務報導之功能 記錄製造成本的發生,並依據製造成本的流程,移轉、累積及分攤所製產品之成本,而最後之目的則在決定損益表上的銷貨成本,及資產負債表上的期末存貨(包括原料、在製品及製成品等)成本 製造成本是工廠中所發生之「與產品生產有關」的各項成本,包括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 緒論
10
內部協助管理之功能 決策之釐定 規劃 控制與考核 決定是否為達某一目的而採取某種行動的過程
在執行管理當局決策的過程中,對人事的安排、責任的劃分、進度的協調,以及對現金及其他資源的分配等的行動計劃。 控制與考核 確保執行未偏離計劃而能達到企業整體目標 緒論
11
釋例二 企業常作之決策例舉如下: (1)生產何種產品?如何生產?價格應訂為若干? (2)廠房產能應為若干?廠房應自建、購買或自用? (3)資金應如何取得與運用? (4)是否應引進新產品或新技術? (5)是否應裁撤利潤較低或有虧損之生產線? (6)生產設備應否增添或汰舊換新? (7)產品零件應自行生產或向外購買? (8)產品應於目前出售或繼續加工後再行出售? 類似以上決策,有的是重覆性、例行性的決策,有的則係長時間始發生一次的非例行性決策;有的屬短期決策,有的則屬長期決策。但無論如何,這些決策的作成,皆有賴管理當局適當地使用成本與管理會計所產生之資訊加以分析,方竟其功。 緒論
12
釋例三 例外管理: 在將作決策之權利與執行決策之責任下授,並藉下屬所提出之績效報告檢視目標是否達成的控制過程中,管理者常使用「例外管理」原則來提高管理控制的效率。 所謂例外管理,係指集中注意力於作業結果與預期有差異之處,而對按預期結果完成之部分給予較少之注意。 在實施例外管理時必須確實了解實際結果與預算發生差異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 緒論
13
會計與管理
14
會計工作與管理工作的結合 管理者需要會計資訊以協調各單位意見,對企業擁有的有限資源作最有效的分配與運用
會計的重要性決定於管理決策的品質是否因為會計資訊的提供而改進 管理者需要會計資訊釐訂各種決策、訂定執行決策的計畫、評估執行決策之績效,並對股東及其他外部人士報導企業經營之成果 會計提供相關資訊,使企業能有效率運作且達成預期效果。 緒論
15
會計在企業組織中之位階及職能 緒論
16
會計在企業組織中之位階及職能 財務長主要負責資金調度、出納及資產之保護 會計長向財務副總、再上對總經理負責下列事務:
負責會計制度之設計與運作 參與企業內其他非會計制度 提供預算編製之資料或公式 分析實際結果與預算之差異 設計內部控制制度 有時內部稽核不設於會計長之下,而直接對總經理或董事會負責,其工作不只是在檢查日常會計作業是否如規定運作,亦包含對管理決策之是否適當的評估。 緒論
17
釋例四 不同權責劃分之設計各有所長: 通常各企業間詳細的分層負責關係難免略有差異。
例如,有的企業可能會將如圖1.2中的甲廠會計設於甲廠廠長之下,而直接對甲廠廠長負責,並間接對會計長負責。如此設計的最大缺點是,甲廠會計可能受制於其直屬長官(甲廠廠長),而無法對甲廠或其廠長之績效作公正的報導,以致影響生產副總及總經理的若干決策;其次,以甲廠廠長主導之會計處理亦可能影響企業整體會計運作的一致性。惟此制度亦有優點,即甲廠廠長對其會計人員較能信任,而不致認為其為總公司派來的「間諜」。 緒論
18
會計資訊對企業功能價值鏈之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會計資訊居關鍵地位 決策執行前,提供可能結果之預估資訊以利決策之作成
決策執行中,提供實際執行結果及未能達成目標之差異分析資訊以利及時導正 決策執行後,提供績效評估之會計資訊以利檢討改進 研究 發展 設計 新產品 生產 行銷 配送 服務 緒論
19
我國企業對成本與管理會計之需求 草創階段 成長階段 成熟階段 創新變革階段 需要有確實的財務會計及具雛型的成本會計制度
開始建立會計、營運規畫、預算控制與績效評估制度及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功能,原有之成本會計制度漸漸擴及管理決策導向 成熟階段 作業及資訊系統邁向自動化及電腦化,使管理控制及稽核更為強而有力,足以作為策略管理之憑藉 創新變革階段 針對擬訂策略所需策略性成本及管理攸關資訊,須研發設計更有效資訊系統 緒論
20
成本與管理會計的新發展
21
存貨管理控制制度之加強及其管理方法之創新
研究發展與存貨控制之重要性提高 重視研究發展及其控管 創新管理控制重要性提升 產生專案控制新方法 存貨管理控制制度之加強及其管理方法之創新 生產與銷售的配合及存貨的控制愈形重要 「及時存貨系統」的觀念 緒論
22
資訊需求改變制度設計之方法 由生產導向轉變為需求導向之制度設計 資訊之成本效益分析受重視 歷史溝通法 使用者決策模式法 資訊評估法
資訊產製者之專業立場出發,提供一種標準規格之資訊以普遍適用於多種決策情境 使用者決策模式法 依資訊之使用者、決策類型,及其已具備相關知識,搜集與決策相關之資訊,並傳遞給該決策者 資訊之成本效益分析受重視 資訊評估法 任何資訊所帶來之效益必須大於為產生該資訊所發生之成本,始值得提供該資訊 緒論
23
競爭環境改變資訊內涵及規格 競爭環境的改變 新型態成本與管理會計技術 知識經濟、高科技、e化及全球化 企業購併、策略聯盟、跨國經營
組織扁平化、經營多角化、創新與創業投資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新型態成本與管理會計技術 創新類型成本分析方法、策略成本管理 平衡計分卡、獎酬制度 緒論
24
製造環境改變影響成本分攤 製造費用成為最重要的成本因素 學者提出「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以因果關係作為分攤製造費用之基礎
自動化程度提高,生產方式由人力密集走向資本密集,在產品製造的過程中,機器設備的重要性超過人工,使製造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例大幅提高,因而分攤製造費用對計算產品成本具有更大的影響 以往籠統地以原料成本或人工成本為依據的製造費用分攤方式,已不夠精準 學者提出「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以因果關係作為分攤製造費用之基礎 緒論
25
成本會計在非製造成本上之應用 其他行業或製造成本以外之其他支出,亦可應用成本會計之各種方法、技巧與觀念來加以處理
服務業:將簽訂的每一合約,視同製造業一個批次的產品,分別計算成本、決定收費、評估績效 非營利事業:雖不以成本決定售價及利潤,但使用每項資源均有機會成本,故也應加以規劃控制 銷管費用:因企業多角化經營、跨國經營等因素而需作部門別報告;或因與客戶簽訂合約需要成本資料為依據時,即應使用成本會計之觀念分攤銷管費用於各部門、各產品 緒論
26
Q & A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