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左手寫散文 右手寫詩 余光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左手寫散文 右手寫詩 余光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左手寫散文 右手寫詩 余光中

2 生平 1928年 重九日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父余超英,母孫秀君。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37年 抗日戰爭起,隨母逃難,流亡於蘇皖邊境。 1945年 抗戰勝利,隨父母由四川回南京。 1947年 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

3 1954年,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共創「藍星詩社」。曾至各國講學,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因北方不寧,入金陵大學外文系。 1950年 五月底,來台灣。九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級。 1952年 台大畢業。以第一名考進聯勤陸海空軍編譯人員訓練班。 1954年,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共創「藍星詩社」。曾至各國講學,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余光中、范我存與父母親於臺北廈門街寓所.1957年

4 他的創作生涯漫長且卓然成家,著作翻譯均成果豐碩,目前已卸任中山大學職務,專事寫作。
1956年 退役。在東吳大學兼課。九月,與范我存結婚。 1992年 二月,父親余超英逝世 他的創作生涯漫長且卓然成家,著作翻譯均成果豐碩,目前已卸任中山大學職務,專事寫作。 與四女兒攝於廈門街寓所.1968年 自稱「女生宿舍舍監」

5 學歷 教育事業 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 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
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 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 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 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6 獲獎 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 與巴金攝於香港中文大學(1984年)

7 文學成就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餘種。

8 散文風格 余光中視散文為其「左手的繆思」,然其對散文的經營仍是十分用心,在〈剪掉散文的辮子〉一文中仍具體提出現代散文的三大要素:彈性、密度與質料。

9 余光中的散文觀(一) 彈性--對各種文體、語氣的兼容性和高度適應能力 密度--給讀者的感覺較[醇、厚、重也就是內容的份量與文字篇幅較長之文
講求彈性、密度、質料 彈性--對各種文體、語氣的兼容性和高度適應能力 密度--給讀者的感覺較[醇、厚、重也就是內容的份量與文字篇幅較長之文 質料--指構成全篇散文的個別的字或詞的品質。

10 余光中的散文觀(二) 所以余光中的散文是這樣的: 在節奏上---注意速度的控制,使輕重疾 徐更突出 在標點上---可表明文義,亦可調整文句
進行的速度,故依快慢而多 用少用省略

11 在文字上---要做最有效的選擇與安排, 使音義化為一體,達到最大 暗示性 在文法上---為了最高效果打破文法警律

12 余光中以其踔厲風發的氣度及豐富的才學與多姿的文采,接受各種思潮的衝擊,馳騁於廣袤無垠的時空,奔蕩迴旋,舒卷自如,興酣墨飽,凌厲精巧。
其散文作品兼融小說的故事性與詩歌的律動感,氣勢磅礡,文字靈動,在文壇自成一家。

13 《左手的繆思》,文星,1963 《左手的繆思》,大林,1970 《左手的繆思》,時報,1980 《左手的繆思》,時報,1986
散文文集 《左手的繆思》,文星,1963 《左手的繆思》,大林,1970 《左手的繆思》,時報,1980 《左手的繆思》,時報,1986 《余光中散文選》,文化生活 ,1974 《文學的沙田》,洪範,1981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範 ,1987 《憑一張地圖》,九歌,1988 《隔水呼喚》,九歌,1990 《日不落家》,九歌, 余光中 《逍遙遊》,九歌,2000

14 寫作動機 我寫作,是因為感情失去了平衡,心裡失去了保障。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繆思不必再去照顧他們。我寫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噴嚏,卻平空噴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樂。我寫作,是為了鍊石補天。

15 詩作分期 (一)最早的(格律詩)時期(1949─1956) (二)現代化的蘊釀時期(1957─1958)
(三)留美的現代化時期(1958─1959) (四)虛無時期(1960─1961) (五)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1963) (六)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1969) (七)樸素的民謠風時期(1970─1974) (八)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1974─1981) (九)任職高雄中山大學時期(1982─1998)

16 詩作分期 (一)最早的(格律詩)時期(1949─1956)
1.突顯強烈西化傾向,沉浸於豆腐乾式的格律詩。作品有激切的情緒而無深刻的情思,有賁發的感覺而無潛實的感悟。 2.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 天國的夜市。 3.郵票「一張嬌小的綠色魔毯/你能夠日飛千里/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戀愛/和寬厚的友誼」。

17 (二)現代化的蘊釀時期(1957─1958) 1. 代表詩集鐘乳石。 2. 句子演化出長短錯落的形式。 3. 代表作:西螺大橋 「矗立著,龐大的沉默/醒著,鋼的靈魂」「於是我的靈魂也醒了,我知道/既度的我將異於/未渡的我,我知道/彼岸的我不能復原為/此岸的我」。

18 (三)留美的現代化時期(1958─1959)1. 愛荷華大學的寫作訓練開啟與現代藝術的接觸,作品乃有抽象的趨勢。如:新大陸之晨「零度。七點半。古中國之夢死在新大陸的席夢思床上」詩人從平鋪直敘解放出來。

19 2. 西洋文學藝術與文化認同問題。如:「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裡/我仍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體的堅度」。
3.代表詩集萬聖節。

20 (四)虛無時期(1960─1961) 1. 面臨逃出自己,卻又找不到自己的窘迫。一方面對傳統不能完全放棄,一方面對現代又不能全心擁抱。「不知道那條路通向五陵/我很冷,很想搭末班的晚雲回去/焚厚厚的廿四史,取一點暖」

21 2. 洛夫 天狼星論的批評促使余毅然走回傳統。在再見,虛無!中,正式告別存在主義。
3. 天狼星反應詩壇擱淺在西潮的驚滔駭浪中。蓮的聯想、五陵少年的後半告別虛無,重入中國古典之境。

22 (五)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1963) 1. 中國的抒情傳統藉蓮的聯想而推向另一次高峰。 2. 蓮的聯想「虛無成為流行的癌症/當黃昏來襲/許多靈魂便告別肉體/我的確拒絕遠行,我願在此/伴每一朵蓮/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秘」。

23 (六)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1969) 1. 代表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 2. 在萬聖節中余是空落落的棄嬰,在敲打樂中顯然找回了母親。如 當我死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和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黃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3. 由死亡引進對生命或永恆的思索。如:公墓的下午、死亡,它不是一切、老詩人之死。

24 4. 在冷戰的年代中最引人矚目的主題是性與戰爭。如雙人床「讓戰爭在雙人床外進行/躺在你長長的斜坡上/聽流彈,像一把忽嘯的螢火/在你的,我的頭頂竄過」。

25 5. 自我剖析的主題,如:火浴「一種不滅的嚮往,向不同的元素/向不同的空間,至熱,或者至冷/不知該上升,或是該下降/該上升如鳳凰,在火難中上升/或是浮於流動的透明,一氅天鵝/……有一種嚮往,要水,也要火/一種欲望,要洗滌,也需要焚燒/淨化的過程,兩者,都需要……」。

26 (七)樸素的民謠風時期(1970─1974) 1. 留美發酵了白玉苦瓜中的口語節奏與民謠風格。欲使歌與詩的結合「傳誦於街頭巷尾,活在廣大青年的唇間」。 2. 在守夜人中掙脫「我是誰」的迷惘(最後的守夜人守最後一盞燈/只為撐一幢傾斜的巨影)。

27 (八)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1974─1981) 1. 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所關懷的是香港與大陸間的唇齒相依切進故土所激起的文化傳承使命感。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的歷史文化探索,表現知性多於感性的風格。 如九廣鐵路「向邊境,自邊境,日起到日落/北上南下反反覆覆奏不盡的邊愁/剪不斷碾不絕一根無奈的幾臍帶/伸向北方的茫茫蒼蒼/又親切又生澀的那個母體」。

28 2. 詠物題材的開拓。如:水晶牢─詠錶、菊頌、旗。
3. 對歷史文化的回溯探索。如:尋李白、夜讀東坡、湘逝。

29 (九)任職高雄中山大學時期(1982─1998) 1. 本土化、社會化:如讓春天從高雄出發「讓春天從高雄登陸/這轟動南部的消息/讓木棉的火把/用越野賽跑的速度/一路向北方傳答/讓春天從高雄出發」。

30 禮敬,木棉「這才是美麗的選舉/不罵對手,不斬雞頭/要比就比自己的本色/紅仙丹與馬櫻丹/黃槐與木蘭/把路人引誘過來的/不是紅包,是紅葩/你最生動的競選演說/是一路燒過去/滿樹的火花/千萬拜美的信徒/選你豪放的形象/來激發南方的大港/接受我們的注目禮吧/堂堂的英雄樹」。

31 2. 環保題材:如控訴一枝煙囪「用那樣蠻不講理的姿態/翹向南部明媚的天空/一口又一口,肆無忌憚/對著原是純潔的風景/像一個流氓對著女童/噴吐你滿肚子不堪的髒話/你破壞朝霞和晚雲的名譽……」。
3. 歌頌墾丁。 4. 親情愛情:如珍珠項鍊、三生石、抱孫。 5. 代表詩集:紫荊賦、夢與地理、安石榴、五行無阻。

32 譯作及評論 1957年 《梵谷傳》與《老人和大海》中譯本出版。 1963年 評論集《掌上雨》出版。

33 誕生於菊花與茱萸飄香的重九,被史家譽為五四以來成就可觀的詩文大家~~~ 余光中傳 作者:傅孟麗
誕生於菊花與茱萸飄香的重九,被史家譽為五四以來成就可觀的詩文大家~~~ 余光中傳 作者:傅孟麗

34 余光中在台灣文壇極為活躍,經常應邀演講、擔任文學獎評審,自己也獲得吳三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以及金鼎獎,參與中華民國筆會,並任會長。

35 讓余光中終身悠遊在英美文學裡,也是因為中學的英文老師,教得極佳,使他「歡喜」英文,後來走上外文系、教外文的路。

36 在他心中: 大陸是母親, 台灣是妻小, 香港是情人, 歐洲是外遇」。

37 黃維樑先生曾說:「余光中上承中國文學傳統,旁採西洋藝術。他在新詩上的貢獻,有如杜甫之確立律詩;在現代散文的成就,則有韓潮蘇海的集成與開拓。」

38 又說余光中一直是台灣詩壇「敏於感應富於想像,勇於嘗試,勤於執筆」的一代詩人。

39    余光中的詩風多變,有人稱他是「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梁實秋說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他自己則曾戲言詩是他的妻子,散文是他的情人,翻譯是他的外遇。

40  ●余先生讀書心得● 名牌可以不穿, 名著不可不讀,  不穿名牌未必寒酸, 不讀名著一定貧窮。

41 十歲時與母親合照.上海.1938年

42 十九歲就讀於金陵大學. 1947年

43 何凡、林海音家的文人聚會。前排左起夏組美、黃春明、林懷民、隱地。後排左起:何凡、余光中、范我存、張蘭熙、簡靜惠、張系國。(1974年)

44 紀念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梁實秋先生應邀在耕莘文教院演講。 前排左起:英千里、梁實秋,後排左起:余光中、楊景邁。(1964年)

45 與吳魯芹(中)、徐東濱(左)於法國里昂,出席國際筆會年。(1981年)

46 與美國名詩人佛洛斯特攝於愛荷華城安格爾宅。(1959年4月)

47

48 二、軼聞趣談 ~ 作者相關事典 ~ 回目次

49 一、鐵杵磨成 繡花針 在四川 眉州 象耳山下,有條磨針溪。據說是李白在山中讀書,書沒有讀好,就逃學去玩。有一天過磨針溪時,看到一位老婦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嘲弄地問她,老婦不慌不忙地說要磨杵成針。李白為其毅力所感動,就發憤讀書。老婦自稱姓武,現在小溪旁有武氏岩。

50 二、天上 謫仙 李白自西蜀到京師時,京師裡的人知道他名聲的人並不多,於是李白便以詩文拜謁賀知章,賀知章當時擔任祕書監之職,看了他的蜀道難詩之後,不禁揚眉讚嘆:﹁先生的詩境,高超絕俗,先生您一定不是人世間的人,大概是天上的太白星精,被放謫到世間的仙人吧?﹂

51 李白酷愛飲酒,於是賀知章與他一同到酒肆飲酒,並將繫在腰旁的金龜解下,命店小二拿出去換來好菜和美酒,兩人一邊飲酒,一邊抒述彼此對詩文的見解以及政治抱負,交談之下十分投機,大醉而歸。
此後,李白的聲名,震動京師。︵唐 孟棨 本事詩 高逸︶

52 三、命高力士 脫靴 李白名揚海內,有一天,玄宗 李隆基在別殿召見他。李白風度高雅健朗,有神仙高飛雲霞之氣概,玄宗在欣賞李白才氣之餘,下令賞賜新鞋。結果李白得 意忘形竟把腳伸到高力士前,說:﹁脫靴。﹂高力士無可奈何,只得趕快為他脫去。李白出去後,玄宗指著李白對高力士說:﹁此人就是窮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卷十二︶

53 四、玄宗 調羹 天寶初年,玄宗 李隆基於金鑾殿召見李白。玄宗下車親自迎接,好像見到漢初的商山四老。李白談論當代事務,口若懸河;起草答番書,運筆如飛。玄宗大為欣賞,賜他在御前吃飯,並親手調和羹湯,加以讚揚。有一天,玄宗在白蓮池划船,興致酣暢,召李白寫序文。當時李白在翰林院喝醉了,於是玄宗命高力士扶他登船。

54 五、新創 清平調 玄宗醉心歌舞,常常在宮殿內與楊貴妃設宴作樂,為了助興,常召李白臨場賦詩。興慶池 沉香亭前,新近開放了牡丹花,有紅、紫、淺紅、通白四色,色彩繽紛,令人奪目。皇上得到消息,帶著貴妃前往觀賞。十六個能歌善舞的梨園 弟子,由名樂工李龜年手持檀板為首,帶領眾人前往奏樂助興。皇帝騎著名駒照夜白,楊貴妃坐著步輦。

55 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到達沉香亭,景況十分熱鬧。歌舞表演正要開始,玄宗忽然靈機一動,示意暫停,說道:﹁品賞名花,面對妃子,怎能再用陳舊的樂章呢?﹂於是玄宗命李龜年拿著金花寶牋,宣召李白進宮。
當時李白正在酒肆中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扶持到宮中,用涼水洗面後,李白稍稍清醒,醉眼朦朧中只見貴妃姿容嬌豔更勝於往昔。池中牡丹顏彩絢爛,耳 中絲竹細細,笙管幽幽,頓時詩思泉湧,援筆賦詩,片刻便寫下膾炙人口的清平調三首:

56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一︶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二︶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其三︶

57 李白以牡丹喻楊貴妃,辭藻華美,玄宗感嘆再三,隨即令梨園子弟調撫絲竹,以備配樂。隨由李龜年唱這三首新詞。玄宗興致很高,親自吹奏玉笛配合李龜年的歌聲,每逢換曲轉調之時,則笛聲婉轉低迴,緩緩引渡,配合得恰到好處。貴妃手持七寶玻璃 杯,一面淺嘗涼州葡萄美酒,一面含笑聆賞新曲。三曲奏遍,貴妃斂整繡巾,再三向皇上拜謝,玄宗龍心 大悅。

58 此後,玄宗於翰林學士中最看重李白。但高力士深以為李白脫靴為恥,有一天貴妃重吟李白 清平調三首,高力士從中挑撥說:﹁我原以為您應對李白恨之入骨,怎麼反倒如此欣賞這詩?﹂貴妃驚問:﹁翰林學士會這樣以詩侮辱人嗎?﹂高力士說:﹁以漢 趙飛燕比您,這是極端地輕視您。﹂貴妃頗以為然。玄宗曾有意授李白官職,但卻因宮中阻止而作罷。 ︵新唐書 李白傳︶

59 美人 六、 呵筆 某年冬天,李白正奉詔起草詔書,正值陰曆十月大寒,大雪紛飛,筆硯皆凍,難以作書。心急的玄宗,馬上命宮中嬪妃數十人,各持象牙柄的毛筆一枝,圍侍李白左右,輪流呵氣,使筆尖不凍,可以隨取隨書。李白因而得以筆不停輟,草成詔書。由﹁美人呵筆﹂這件事,可知李白聖眷之隆。 ︵唐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

60 七、海上釣 客 相傳龍伯國有個巨人,一次就釣起六隻 負載五山的大龜。典出列子˙湯問。 李白不但詩文奇高,而且特具傲骨,不肯屈身。開元年間,李白眼見宰相李林甫讒害忠良,剷除異己,於是他內在的遊俠性格又復甦了,憑著一股關懷人世的縱橫俠氣,決定不計生死成敗,進謁李林甫。他不經人介紹,也不折腰謙卑,獨自持﹁海上釣鼇客李白﹂的投帖,由相府差人轉呈。這種獨特的謁 見方式引起李林甫的興趣。同時,久聞李白的大名,就接見這位自稱﹁釣鼇客﹂的李白。﹁先生臨滄海,釣巨鼇, 比喻舉止豪邁或抱負遠大。

61 以何物為鉤線?﹂李林甫帶著調侃的口氣問道。
在這位顯赫一時,位極人臣的權相眼中,李白只是一位江湖詩客,全身上下都帶著一股寒酸腐儒之氣,這樣的人對他沒有直接利害關係,所以他的態度是輕鬆又好奇的。 李白毫不思索地答道:﹁以風波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蜺為絲,明月為鉤。﹂這樣的回答,令宰相驚異不已,心想:這讀書人好大的口氣!再看看李白自負的神情,又不甘示弱:﹁那麼,將以何物為餌呢?﹂

62 李白好像早就猜到他必有此一問,氣概萬千地
說:﹁以天下無義氣的丈夫為餌!﹂ 李林甫聽後,知道他所指的是自己,不禁竦然心驚。 ︵宋 王讜 唐語林︶

63 飲酒 八、 八仙 李白向來傲岸自負,不喜逢迎,得罪了不少翰林院同僚,再加上他所擔任的翰林供奉,只是在宮中御苑作新詞以呈獻皇帝而已,並不能在內政、外交上有 任何實權或表現。因此,便越發的狂放不羈,與賀知章、李適之、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八人,結為酒中知己,時人稱為﹁飲酒八仙﹂。 不久,李白懇求歸山,玄宗知道他是天上謫仙,無法久留,就賜予重金,讓他雲遊四海。

64 李白聽說華山頗有仙氣,於是就往華山一遊。路經華陰縣治,正巧遇到縣宰打開大門,準備開庭決事。李白喝得大醉,騎著驢子大搖大擺地從縣衙門前
走過。縣宰看到這種情形,大為生氣,便命衙役們把他捉進來,當庭審問一番。縣宰問道:﹁你是誰?竟敢如此無禮,經過縣衙怎不下來步行以示尊敬?﹂

65 李白不發一語,伸手接過供狀,不書姓名,直接在供狀上寫著:﹁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奉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騎馬,難道小小縣府前竟不許騎驢?﹂縣宰一看這幾句話,知道是鼎鼎大名的李翰林駕到,連忙拜謝道:﹁下官不知翰林至此,恕罪!恕罪!﹂李白仍是不發一語,含笑跨著蹇驢而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

66 九、醉後入水 而死 捉月 李白的死,後人有種種不同的傳說。中唐詩人項斯作過一首詩,題目叫經李白墓,詩裡說他﹁醉死此江邊﹂。在舊唐書的李白傳裡也說他是飲酒過度而死的。宋朝的洪邁在他所寫的容齋隨筆裡說:民間傳說 李白在當塗 采石︵今安徽省 當塗縣 采石磯︶附近的長江上泛舟,喝醉了,看到江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捉取,掉進水裡淹死了,所以後人在那裡建了一座捉月臺。洪邁在敘述這個傳說時,用了﹁世俗多言﹂這四個字,可見這傳說很流行。

67 李白真是醉後入水捉月而死的嗎?這傳說並不可信,洪邁本人也不相信。李白的本家叔叔李陽冰,為李白的詩文集寫過一篇序。在這篇序裡明說,自己做當塗縣令的時候,李白來到當塗,病得很厲害,在枕上囑咐自己為他的集子寫一篇序。中唐的李華在為李 白寫的墓誌裡也說,李白六十二歲那年,賦臨終歌而卒。死前還作了一首帶有悼念自己意味的詩,可見他不是忽然間掉進水裡淹死的。中唐 貞元年間,有個叫劉全白的人來到當塗,當塗的縣令請他為李白的墓作一篇碑文,他在碑文裡也說李白因病死在當塗,並且葬在當塗。這些記載確鑿無疑地證明了李白的死因和死地,以及他墓葬的地點。

68 但是這傳說很有意思。李白本來愛喝酒,他說自己﹁一醉累月輕王侯﹂,喝醉了酒根本不把王侯放在眼裡。他又特別喜歡月亮,在詩裡多次歌詠月亮,對
他來說月亮是皎潔的象徵,有﹁欲上青天攬明月﹂這樣的詩句。大概因為這些緣故,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傳說吧。從這傳說中可以看出後人對李白抱有多大的興趣,也可以看出後人對他的懷念之情。這傳說雖然不可信,但很符合李白的性格,又很能表現李白浪漫的精神和氣質,所以才會廣泛流傳。

69 第一段 寫李白失蹤,以作為下一段尋李白的鋪墊。失蹤指的是李白因未能一展長才而醉酒遁世

70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轉化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二行,指李白任翰林供奉時,曾因晉見唐玄宗,在殿中藉著酒意,命令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不敢不從,而深以為恥,後來挾怨報復,導致李白黯然出京,浪跡江湖。 轉化

71 把胡馬和羌馬交踐的節奏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指安史之亂及隨後的回紇擾邊、吐蕃入 寇。踐,踩踏;蹂躪 。 留給杜二去細細地苦吟
唐人每以大排行為稱,杜甫在家族中排行 第二,故稱杜二。 借代到處戰亂 借代異族軍隊 用李白的口吻稱呼杜甫

72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天寶初,李白到長安,去見賀知章;賀知章看了他的作品,讚嘆著說:「子,謫仙人也。」
佯狂,杜甫〈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古人佯狂的動機大致有二:一是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如:徐渭) 二是逃避政治迫害。(如:阮籍) 婉曲,目眩於李白的文采

73 把自己藏起,連太太都尋不到你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李白贈內:「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太白婦,何異太常妻?」
太常妻,用東漢周澤事。周澤擔任太常,怕褻瀆宗廟,既不回家住,也不准妻子來探視。有一天甚至把前來關心的妻子,以「干犯齋禁」的罪名移送詔獄。 借代無可抗拒的宿命 描寫長安城中飲中八仙 的李白

74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映襯、婉曲。政治險惡、醉鄉安穩 壺中天長的長是相對於長安城小的小 而言,理解作寬廣自由自在。

75 《新唐書.李白傳》:「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為『酒中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施存,魯人,學大丹之道三百年,十鍊不成,唯得變化之術。……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自號「壺天」,人謂之曰「壺公」。

76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水遁:古代方士「五遁」之一。五遁,利用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遁形隱身。 只扁舟破浪一行: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77 第二段 緊承上一段的失蹤展開追尋。作者在文學中尋找,發現李白非但未曾失蹤且昂然兀立。

78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杜甫〈不見〉:「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一般認為杜甫此詩作於李白牽連永王璘謀反而入獄時,或流放夜郎後。 轉化 認定李白是仙--酒仙詩仙 不可能死於飲酒過度

79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秋雨說:「這幾句,我一直看成是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轉化 轉化
借代 俠情 1.意謂以李白的才氣與豪氣,酒不止殺不死他,還造就他與杜甫在盛唐詩壇平分秋色的地位 2.具體描繪出李白酒仙詩仙詩俠三位一體的歷史形象

80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咸陽:借指長安。與「洛陽」形成複疊。
杜甫〈夢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借代 達官貴人 上句寫時間 下句寫空間 指達官貴人的氣燄 轉化

81 噹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描述古今詩人超時空的感應,一方面暗示作者對李白的景仰,以及李白對他的影響。 這是極度感性而誇張的表達方式:水晶珠子從千餘年前的詩篇中掉了下來,輕輕敲中我仰望古典大詩人的額頭,激起我的詩思,豐富了我的詩想。水晶絕句,除了特指〈玉階怨〉以外,也可透過比喻泛指精美絕倫的詩篇。

82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針對「謫仙人」的「謫」所作的主觀描述。
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 「永王璘敗,(白)當誅。……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

83 碎葉城:在今中亞細亞,有學者認為李白生於此。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那個故鄉? 碎葉城:在今中亞細亞,有學者認為李白生於此。

84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李白〈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李白〈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李白〈行路難〉:「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歲名。」 杜甫〈夢李白〉:「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85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可解作任憑猿聲如何淒厲,杜甫如何苦勸,也阻止不了李白的飄泊。 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李白流放夜郎前曾被囚禁在潯陽監獄。時已五十七歲,故云「白頭」。

86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飲中八仙」除李白外,其餘七人為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竹溪六逸」除李白外,其餘五人為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

87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 爐火未純青,即修煉仙道未達最高境界。李白年少時即學神仙術,一生熱中不變。

88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意思是說終究還成不了仙。 杜甫〈贈李白〉:「秋來相顧(指看你)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葛洪,晉朝抱朴子。傳煉丹有成,成仙而去。 流霞:天上神仙的飲料,飲用後不飢不渴。

89 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盃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把酒問月〉:「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擬古之十〉:「琴彈松裡風,盃勸天上月。」

90 長安都早已陷落 而無論出門向西笑,向西哭 向西,面向長安。 「出門向西笑」寫李白有心用世時的神情。 「向西哭」指對時局極度灰心的情態。
李白〈別內赴徵三首〉之二:「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年李白四十二歲,是一生意氣最飛揚的時候。

91 這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詩人指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但不準確。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李白有〈大鵬賦〉歌頌大鵬鳥的神奇,死前寫〈臨終歌〉更以大鵬自喻,都可看出他有昇天的念頭。 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92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圖片tech.big5.enorth.com.cn/.../27/ shtml 圖片來源:

93 〈戲李白〉 念李白-余光中 〈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
補充資料 〈戲李白〉 念李白-余光中 〈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

94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黃河反從你的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滔滔入海 那轟動匡廬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傾側的小酒壺?

95 黃河西來,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96 念李白-余光中 ──我本楚狂人 鳳歌笑孔丘  現在你已經絕對自由了 從前你被囚了六十二年 你追求的仙境也不在藥爐 也不在遁身難久的酒壺 那妙異的天地 開闔只隨你入神的毫尖 所有人面鳥心的孩童 遠足一攀到最高峰 就覺得更遠的那片錦雲 是你彷彿在向他招手 現在你已經完全自由

97 列聖列賢在孔廟的兩廡 肅靜的香火裡暗暗地羨慕 有一個飲者自稱楚狂 不飲已醉,一醉更狂妄 不到夜郎已經夠自大 幸而貶你未曾到夜郎 愕然回頭儒巾三千頂 看你一人無端地縱笑 仰天長笑,臨江大笑 出門對長安的方向遠笑,低頭 對杯底的月光微笑

98 而這一切的笑聲裏我聽到 縱盛唐正當是天寶 世人對你的竊笑,冷笑 在背後起落似海潮 唯你的狂笑壓倒了一切 連自己搥胸的慟哭 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 現在你已經絕對自由了 儒冠三千不敢再笑你 自有更新的楚狂犯了廟規 令方巾愕然都回顧

99 〈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 剛才在店裡你應該少喝幾杯的 進口的威士忌不比魯酒 太烈了,要怪那汪倫 擺什麼闊呢,儘叫胡姬 一遍又一遍向杯裏亂斟 你該聽醫生的勸告,別聽汪倫 肝硬化,昨天報上不是說 已升級為第七號殺手了麼? 剛殺了一位武俠名家

100  你一直說要求仙,求俠  是崑崙太遠了,就近向你的酒瓶  去尋找邋遢俠和糊塗仙嗎 ?  ――啊呀要小心,好險哪  超這種貨櫃車可不是兒戲  慢一點吧,慢一點,我求求你  這幾年交通意外的統計  不下於安史之亂的傷亡

101  這跑天下呀究竟不是天馬  跑高速公路也不是行空  限速哪,我的謫仙,是九十公里  你怎麼開到一百四了?  別再做遊仙詩了,還不如  去看張史匹堡的片子  ――咦,你聽,好像是不祥的警笛  追上來了,就靠在路旁吧  跟我換一個位子,快,千萬不能讓  交警抓到你醉眼駕駛  血管裡一大半流著酒精

102  詩人的形象已經夠壞了  批評家和警察同樣不留情  身分證上,是可疑的「無業」  別再提什麼謫不謫仙  何況你的駕照上星期  早因為酒債給店裡扣留了  高力士和議員們全得罪光了  賀知章又不在,看誰來保你?

103  ――六千塊嗎?算了,我先墊  等〈行路難〉和〈蜀道難〉的官司  都打贏之後,版稅到手  再還我好了:也真是不公平  出版法那像交通規則  天天這樣嚴重地執行?  要不是王維一早去參加  輞川污染的座談會  我們原該  搭他的老爺車回屏東去的

104 余光中詩作欣賞

105 (ㄧ)(雨傘 ) 黑湫湫的一大群蝙蝠 喑啞又盲目 展盡你骨稜稜的翅膀 也只能貼地飛的 倒掛的烏衣幫啊 像眾魂驚醒於清明 一陣大雷雨
便從家家戶戶的門背後 一隻又一隻 撲了出來

106 (二) (清道夫 ) 四周的人在作夢 我顫抖地起來了 陣陣寒冷的北風 在梧桐樹頂怒號 掃去昨夜的污濁 留下今朝的腳印 開一條新的道路 向前去迎接黎明

107 (三) (郵票 ) 和寬厚的友誼。 永遠相聚在一起 而朋友和情人也不再分別 何時你回到天方的故國重歸你魔詩的手裡 你才能休息片刻
 和寬厚的友誼。 永遠相聚在一起 而朋友和情人也不再分別 何時你回到天方的故國重歸你魔詩的手裡 你才能休息片刻 直到他們有一天相逢 你終年在其間跋涉 兩個靈魂是你的驛站 和寬厚的友誼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戀愛, 你能夠日飛千里; 一張嬌小的綠色的魔氈, (三) (郵票 )

108 (四) 淡水河邊弔(屈原 )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二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使為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為什麼不游宦他國 你怎知他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 但丁 荷馬 何魏吉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四) 淡水河邊弔(屈原 )

109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 千古的志士淚湧如潮 那淺淺的一灣汩羅江水 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 灘灘的龍船在為你競渡 我搖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彷彿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他依稀流著楚辭的寒涼

110 (白玉苦瓜 ) 似醒似睡,緩緩的柔光裡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再是澀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瑩
看莖鬚繚繞,葉掌撫抱 哪一年的豐收像一口要吸盡 古中國餵了又餵的乳漿 完美的圓膩啊酣然而飽 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 充實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翹著當日的新鮮

111 茫茫九州只縮成一張輿圖 小時候不知道將它疊起 一任攤開那無窮無盡 碩大似記憶母親,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 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 皮靴踩過,馬蹄踩過 重噸戰車的履帶踩過 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

112 只留下隔玻璃這奇蹟難信 猶帶著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熟著,一個自足的宇宙 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 不產在仙山,產在人間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那巧婉 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白玉裡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113 (六) (旗 ) 高處必定風勁,敢站出來 就不怕風險、風聲 敢露天屹立,就不怕孤立 平靜的日子不動聲色 要等風起,才霍霍地招展
(六) (旗 ) 高處必定風勁,敢站出來 就不怕風險、風聲 敢露天屹立,就不怕孤立 平靜的日子不動聲色 要等風起,才霍霍地招展 鮮明的本色,誰說孤掌就難嗚? 摑響陰天的正式孤掌 逆風而笑而歌而飛揚 才值得眾目一同仰望 西北風正長,要測風速 要探向冷鋒最猛最烈處 破了,縱使躺下來休息 仍要輕輕遮護 一位國士多美麗的遺體

114 (七) (電話亭 ) 不古典也不田園的一間 小亭子 時常,關我在那裡面 一陣淒厲的高音 電子琴那樣蹂躪那樣蹂 躪我神經 茫然握著聽筒,斷了
不古典也不田園的一間   小亭子 時常,關我在那裡面 一陣淒厲的高音 電子琴那樣蹂躪那樣蹂 躪我神經 茫然握著聽筒,斷了 一截斷了的臍帶握著 要撥哪一個號碼呢? 撥通了又要找誰? (七) (電話亭 )

115  聲音  撥出去 和整做原始森林的鼾息 撥通水的聲音撥通鳥的 撥通風的聲音 撥出這些抽屜這些公寓 撥出這匣子這城市 撥出這匣子這電話亭 不過想把自己撥出去

116 (八) (夸夫追日 ) 為什麼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澤與長河 哪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靄的冷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 去探千辮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八) (夸夫追日 )

117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新娘在那頭 (九) (鄉愁 )

118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19 (十) (一枚銅幣 ) 我曾經緊緊握一枚銅幣,在掌心 那是一家燒餅店的老頭子找給我的 一枚舊銅幣,側象的浮雕已經模糊 依稀,我嗅到有一股臭氣
一半是汗臭,一半,是所謂銅臭 上面還漾著一層惱人的油膩 一瞬間我曾經猶豫,不知道 這樣髒的東西要不要接受 但是那賣油條的老人已經舉起了手 無猜忌的微笑蕩開皺紋如波紋 而我,也不自覺地攤開了掌心 一轉眼,銅幣已落在我掌上 沒料到,它竟會那樣子燙手 透過手掌,有一股熱流 沸沸然湧進了我的心房。 (十) (一枚銅幣 )

120 我不知道 剛才,是哪個小學生用它買車票 哪個情人曾用它卜卦,哪個工人 用污黑的手指捏它換油條 只知道那銅幣此刻是我的 下一刻,將隨一個陌生人離去 我緊緊地握住它,汗,油,和一切 像正在和全世界人類握手 一直,我以為自己懂一切的價值 百元鈔值百元,一枚銅幣值一枚銅幣 這似乎是顯然的真理 但那個寒冷的早晨,我立在街心 恍然,握一枚燙手的銅幣,在掌心

121 類疊、轉化、對偶 詩 句 修 辭 格(方舟) 1黑湫湫的一大群蝙蝠,喑啞又盲目,展盡你骨稜稜的翅膀
詩    句 修 辭 格(方舟) 1黑湫湫的一大群蝙蝠,喑啞又盲目,展盡你骨稜稜的翅膀 2陣陣寒冷的北風,在梧桐樹頂怒號,掃去昨夜的污濁,留下今朝的腳印

122 譬喻、類疊、設問、映襯、轉化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再是澀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瑩 ,看莖鬚繚繞,葉掌撫抱, 哪一年的豐收像一口要吸盡 ,古中國餵了又餵的乳漿 平靜的日子不動聲色,要等風起,才霍霍地招展鮮明的本色,誰說孤掌就難嗚?

123 轉化、譬喻、映襯、設問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埋沒在紫靄的冷燼——何不回身揮杖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辮之光的蕊心?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剩下另一根流著熱淚獨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最好是一口氣同時吹熄讓兩股輕煙綢繆成一股同時化入夜色的空無

124 對偶、排比、用典類疊、轉化 8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
9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10當渡船解纜,風笛催客,只等你前來相送,在茫茫的渡頭,看我漸漸地離岸,水闊天長,對我揮手

125 分手的日子,每一粒 牽掛在心頭的念珠 串成有始有終的這一條項鍊 依依地靠在你心口 全憑這貫穿日月 十八寸長的一線因緣 75. 9. 2
分手的日子,每一粒 牽掛在心頭的念珠 串成有始有終的這一條項鍊 依依地靠在你心口 全憑這貫穿日月 十八寸長的一線因緣 結婚三十週年紀念

126 以具體的事物代表濃厚的深 情,作者發揮聯想力,連結 珍珠、露珠、雨珠與念珠, 在時光的貫串下,寫出一首 深情的詩。 用字精練,誠摯感人。
以具體的事物代表濃厚的深 情,作者發揮聯想力,連結 珍珠、露珠、雨珠與念珠, 在時光的貫串下,寫出一首 深情的詩。 用字精練,誠摯感人。

127 雨聲說些什麼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樓上的燈問窗外的樹 窗外的樹問巷口的車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巷口的車問遠方的路 遠方的路問上游的橋
雨聲說些什麼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樓上的燈問窗外的樹 窗外的樹問巷口的車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巷口的車問遠方的路 遠方的路問上游的橋

128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上游的橋問小時的傘 小時的傘問濕了的鞋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濕了的鞋問亂叫的蛙 亂叫的蛙問四周的霧 說些什麼呢,一夜的雨聲?

129 四周的霧問樓上的燈 樓上的燈問燈下的人 燈下的人抬起頭來說 怎麼還沒有停啊: 從傳說落到了現在 從霏霏落到了湃湃 從簷漏落到了江海 問你啊,蠢蠢的青苔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75.9.9

130 頂針、回環、纇疊等技巧形成 本詩的節奏感與音樂性;空間 由近而遠再由遠而近,時間由 現在到過去再回到現在,雨聲 說些什麼?詩人的感觸又是什 麼?答案在哪裡呢?

131 本詩或可視為〈聽聽那冷雨〉 的姊妹作,一詩一文,表達的 情味不同。
本詩或可視為〈聽聽那冷雨〉 的姊妹作,一詩一文,表達的 情味不同。

132 食客之歌 如果菜單 夢幻 像詩歌 那麼帳單 清醒 像散文
食客之歌 如果菜單 夢幻 像詩歌   那麼帳單 清醒 像散文

133 而小費呢 吝嗇 像稿費   食物中毒 嘔吧 像批評

134 詩人用餐畢即興的靈光一現,以有趣的譬喻成詩。 詩,其實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之間,不是嗎?
  詩人用餐畢即興的靈光一現,以有趣的譬喻成詩。 詩,其實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之間,不是嗎?

135 七十自喻 再長的江河終必要入海 河口那片三角洲 還要奔波多久才抵達? 只知道早就出了峽 回望一道道橫斷山脈 關之不斷,阻之不絕 到此平緩已經是下游

136 多少支流一路來投奔 泥沙與歲月都已沉澱 寧靜的深夜,你聽 河口隱隱傳來海嘯 而河源雪水初融 正滴成清細的涓涓 再長的江河終必要入海 河水不回頭,而河長在 87.2.4

137 看得出詩人以江河自喻的期 許與自豪嗎? 如果, 你要寫一篇「十七自喻」, 會以麼為喻依?
  看得出詩人以江河自喻的期 許與自豪嗎? 如果, 你要寫一篇「十七自喻」, 會以麼為喻依?

138 民歌手 給我一張鏗鏗的吉打 一肩風裡飄飄的長髮 給我,一個回不去的家 一個遠遠的記憶叫從前 我是一個民歌手 給我的狗 給他一塊小銅錢
民歌手 給我一張鏗鏗的吉打 一肩風裡飄飄的長髮 給我,一個回不去的家 一個遠遠的記憶叫從前 我是一個民歌手 給我的狗 給他一塊小銅錢

139 江湖上來的,該走回江湖 走回青蛙和草和泥土 走回當初生我的土地 我的父,我的母 給我的狗 給他一根肉骨頭 我是一個民歌手
江湖上來的,該走回江湖 走回青蛙和草和泥土 走回當初生我的土地 我的父,我的母 給我的狗 給他一根肉骨頭 我是一個民歌手

140 風到何處,歌就吹到何處 路有多長,歌就有多長 草鞋就有多長,河水多清涼 從下游到上游 我是一個民歌手 歲月牽得多長 歌啊歌就牽得多長
風到何處,歌就吹到何處 路有多長,歌就有多長 草鞋就有多長,河水多清涼 從下游到上游 我是一個民歌手 歲月牽得多長 歌啊歌就牽得多長

141 多少靴子在路上,街上 多少額頭在風裡,雨裡 多少眼睛因瞭望而受傷 我是一個民歌手 我的歌 我涼涼的歌是一帖藥 敷在多少傷口上

142 推開門,推開小客棧的門 一個新釀的黎明我走進 一個黎明,芬芳如詩經 茫茫的霧晶晶的露 一個新的世界我走進 一邊唱,一邊走 我是一個民歌手。

143 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144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145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146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愁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63.3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愁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147 補充

148 珍珠項鍊 滾散在回憶的每一個角落 半輩子多珍貴的日子 以為再也拾不攏來的了 卻被那珠寶店的女孩子 用一只藍瓷的盤子 帶笑地托來我面前,問道 十八寸的這一條,合不合意?

149 就這麼,三十年的歲月成串了 一年還不到一寸,好貴的時光啊 每一粒都含著銀灰的晶瑩 溫潤而圓滿,就像有幸 跟你同享的每一個日子 每一粒,晴天的露珠 每一粒,陰天的雨珠


Download ppt "左手寫散文 右手寫詩 余光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