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幼兒發展及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林以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幼兒發展及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林以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兒發展及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林以凱

2 本次課程綱要 壹、評量的定義、目的 貳、評量的方法 参、評量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肆、評量的重要工具 伍、幼兒學習評量的種類

3 問題 在幼兒評量,您了解多少? 例如評量的定義、目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工具、種類…等。

4 壹、評量的定義、目的

5 評量的定義 一系列「解釋」與「診斷」事實的活動,質、量並重,且主、客觀方法兼俱;為一種有系統的價值判斷。

6 幼兒評量的定義 有系統的使用觀察、測驗和訪問等各種方法,蒐集幼兒身心發展的資料,並將蒐集的資料予以判斷、解釋,以作為了解幼兒在各方面的發展並據以輔導的參考。 重視幼兒整體性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歷程,質、量並重,主、客觀方法兼採,更是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的歷程。

7 評量的目的 對幼兒:了解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狀況,進行教育安排或補救、輔導的工作,以促進幼兒未來的發展。
對教師:協助教師檢視教學活動與幼兒的學習環境是否適宜,包括活動的內容、組織的方法、輔導的方法是否適合幼兒的能力、需要、以及興趣等。

8 從(幼兒)評量的定義與目的 可以發現「評量」的重點在於: 方法必須多元且主客觀並重。 有系統的進行,且為一個連續的過程。
資料除了蒐集之外,還必須判斷與解釋。 對幼兒及教師雙方均有益處。 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

9 貳、評量的方法

10 評量的方法 觀察法(定義、類型、記錄方法、注意事項) 測驗法(定義、類型、注意事項) 訪談法(定義、類型、注意事項) 個案研究法(定義)

11 觀察法 定義 為幼兒研究中最早使用的方法,是對幼兒正在持續的行為做一觀察、並予以記錄,其目的在了解幼兒認知、身體動作與社會行為等方面的發展。

12 觀察法 類型 依問題結構、場地及研究者是否參與等因素,分為下列三種: 結構式與非結構式類型 自然情境與人為實驗情境類型 參與式與非參與式類型

13 觀察法 記錄方法 軼事記錄法(Anecdotal Records) 時間取樣法(Time Sampling) 評定量法(Rating)
檢核表法(Checklist)

14 觀察法 記錄方法-軼事記錄法 在自然的情境之下,對幼兒的實際行為作一描述,而且只要是觀察者認為值得記錄的,無論在什麼時間或任何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

15 觀察法 記錄方法-軼事記錄法 在使用此方法記錄時,必須注意:(1)必須記錄幼兒行為發生的時間、情境與幼兒的反應,(2)記錄與幼兒互動的任何事情,(3)當事情發生時,儘量寫下所發生的任何事情。

16 觀察法 記錄方法-軼事記錄法 在觀察之後整理資料時,必須注意:(1)儘快確定觀察的主題與方向,(2)一邊觀察、一邊釐清分析性的題目,亦即試著列出問題發生的原因,(3)寫摘要,幫助自己整理思考,(4)參考他人的文獻,(5)測試自己的想法並寫下結果。

17 觀察法 記錄方法-時間取樣法 在特定的時間內,觀察多個幼兒在不同情境中的某些行為表現。此方法雖然無法提供豐富的幼兒行為描述以及其發生原因,但較能掌握所要觀察的行為,並能在短時間內蒐集大量的資料。

18 觀察法 記錄方法-時間取樣法 在使用此方法必須注意:(1)在觀察記錄之前必須先確定行為可能發生的頻率,約十分鐘內一次,以便於觀察記錄,(2)在觀察之前必須對所觀察的行為下一操作型的定義,亦即所觀察的行為必須具體、明確、而且可以看得到。

19 觀察法 記錄方法-評定量法 將所要測量的特質編製成題目,由幼兒的主要照顧者根據平日的觀察,在題目上勾選。此外,為增加觀察結果的正確性,可以在使用此方法之後再進行質性的觀察記錄。

20 觀察法 記錄方法-評定量法 使用此方法必須注意:(1)避免因為評量者主觀因素造成對評量題目的看法不同,而使得評量結果造成誤差,(2)在評量時所勾選的項目必須要有一致的看法與標準,例如什麼狀況勾「經常」、什麼狀況勾「有時」,如此才可以增加評量結果的客觀性。

21 觀察法 記錄方法-檢核表法 意指在特定的情境當中,記錄幼兒行為的「有」和「無」的方法。

22 觀察法 造成觀察偏差的原因 觀察者主觀的看法,包括個人的經驗、能力、與不當的期待。 觀察者對被觀察者的影響,例如干擾。
評量的誤差,例如對評量題目及項目的認知不同。

23 測驗法 定義 一個或一群標準刺激,在標準的情況下引起受試者的反應,藉以對其行為、能力、成就或人格特質,做一質或量的評定,並進而對其所要評量的特質予以分析解釋的一種方式。 為一種測量人類心理特質的科學技術或工具。

24 測驗法 類型 團體/個別測驗。 認知/情意測驗。 文字/非文字測驗。 形成性/總結性測驗。 常模參照/效標參照測驗。

25 測驗法 必須具備的特質(1/2) 信度:測驗分數的一致性或穩定性,指前後幾次測驗的結果是否一致的程度。
效度:測驗分數的正確性,指是否能測量到所想要測量的特質。

26 測驗法 必須具備的特質(2/2) 常模:是否能建立常模,以了解個人受測所得分數在常態化標準樣本中的相對地位。
實用性:費用、格式、施測簡便、易於分析解釋等。

27 測驗法 必須注意的倫理道德 出版商的責任 使用者的資格 測驗結果的保密 避免過早做決定

28 訪談法 定義 事先規劃好題目,以面對面的方式對幼兒常接觸的人物(例如家長、老師或者是幼兒本身)進行訪談,以獲得紙筆以外、較深入的資料。

29 訪談法 類型 結構式訪談:又稱為引導式訪談,事先把欲訪談的題目一一列出,再逐題請受訪者回答,此方式能確保訪談的目的不至於偏離。
非結構式訪談:訪談內容或題目事先未曾設定,而由受訪者充分發揮,此方式較能深入了解問題,並可能獲得未預期到的資料。

30 訪談法 必須注意的事項 受訪者的背景、資格、經驗、以及意願等 確定訪談的時間與地點 建立信任關係 訪談技巧,例如傾聽、勿打斷、澄清問題等
訪談倫理

31 個案研究法 定義 針對個案(幼兒)過去和現在的資料,例如家庭背景、成長背景、病歷、生活情況、或現在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的方法。

32 問題 您覺得上述這四種幼兒評量方法有哪一些優、缺點?

33 參、評量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34 評量之前的準備工作 徵求家長及老師的同意 了解幼兒的身心特性、閱讀幼兒相關資料 選定並熟悉評量工具 情境布置,並讓幼兒熟悉
與幼兒建立良好的關係 等待幼兒準備妥當(尤其是心理準備)後才開始評量

35 評量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注意幼兒對情境的反應 分辨幼兒回答的動機與真正涵義 依據幼兒的個別差異調整評量速度 對幼兒的需要必須具備敏感度
適時給與幼兒讚美與鼓勵 適時調整評量時間的長度

36 評量結果解釋的注意事項 能根據各種評量方法的結果來解釋幼兒的行為,才不會以偏概全 認知到評量只是幼兒在某一個時間或情境下的行為表現
避免將評量結果當成是幼兒的一種標記 資料必須保密

37 肆、評量的重要工具

38 評量的重要工具 參考「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王珮玲著),第42至53頁

39 伍、幼兒學習評量的種類

40 幼兒學習評量的種類 起始評量 過程評量 總結評量 追蹤評量

41 起始評量 對幼兒學習的起始點做一評量,以了解每一位幼兒在學習新經驗之前所具備的經驗和能力。 例如:使用幼兒發展表或在活動前的團體討論等。

42 過程評量 在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老師對於幼兒的學習情形作一觀察與評量。
例如:老師使用量化的行為項目勾選、或質性的觀察記錄,評量幼兒在學習區域內活動的狀況。

43 總結評量 在活動結束之後,老師為了了解幼兒學習成果所進行的評量。
例如:老師針對教學主題原先規劃的目標及實際的教學活動內容所設計的評量表情(認知、情意、動作技能) 。

44 追蹤評量 在教學活動結束一段時間之後,老師了解幼兒將學習成果內化程度的一種評量。
例如:老師在教學活動一個月之後所做的評量;或是老師在幼兒畢業之後,拜訪小學一年級老師以了解幼兒學習或發展成果。

45 問題 在了解有關於評量的一些重要概念之後,您覺得評量會不會「領導」教學?為什麼? 如果您覺得會的話,要怎麼避免?

46 再一個問題 那麼,您覺得「幼兒檔案評量」是屬於上述哪一種類的評量?起始、過程、總結、或者是追蹤評量?

47 再一個問題 回答了上一個問題之後,您覺得「幼兒學習檔案」可以放置幼兒哪一些資料?

48 最後一個問題 請評論您剛剛看過的那一本「幼兒學習檔案」。


Download ppt "幼兒發展及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林以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