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殯葬禮俗源由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史前人類受靈魂不死觀念的支配,一般按照 「事死如事生」的原則安葬死者,在修建墓穴 的基礎上,還普遍隨葬各種生產、生活用具, 以供死者在鬼魂世界使用等等,形成了種種埋 葬習俗。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3 (一)葬俗起源(1) 葬俗作為人類文化的內容之一,是人類社會 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後才出現的。
一般認為,葬俗的出現與人類思維的逐漸發 達和原始宗教的出現密切相關,特別是和靈 魂觀念和祖先崇拜觀念的出現有密切的關係。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4 (一)葬俗起源(2) 在最初的狀況下殯葬是不存在的。正如動物的狀 態,人類最初是過著不自覺的生活,對於同類的 死亡原則上並沒有不同於動物的地方。換句話說, 人的死亡就像動物那樣的自然,自然到沒有什麼 好處理的。 直到有一天當人對於自己同類的死亡,開始給予 屬於人類特有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的結果,我 們可以在早期原始人的身上見到,像山頂洞人對 於人死後的處理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5 (一)葬俗起源(3) 山頂洞人對於同類的死亡既不是採取死在哪 裹就棄置在哪裹的方式,也不是採取同類死 後變成食物的處理方式,而是採取埋葬的處 理方式。 在社會變遷下,家族已經沒有能力處理相關 的殯葬事宜,只好將這些事委託專業的殯葬 業者處理。通過這種殯葬事務的移轉,殯葬 業者就成了喪家的代理人。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6 (二)史前隨葬習俗 隨葬習俗是古代最具普遍意義的埋葬習俗,其淵 源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伴隨著墓葬的出現 而產生。
隨葬品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當時社會生產力 水準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地位的不同和貧 富的差別。尤其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出現了墓形 大小和隨葬品多寡的差別,厚葬之風也逐漸形成, 進而反映出社會組織結構等方面發生了重要變 化。。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7 (二)史前隨葬習俗 史前時代的隨葬品可依功能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生活用具 裝飾品 生產工具 禮儀性用品 其他隨葬品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8 (三)史前飾終習俗 在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墓葬中,發 現有在人骨上附著顏料的現象,被稱為「色 葬」或「染骨葬」。
紅色象徵血液和靈魂,人死則血枯,而給屍 體塗上紅色顏料,就是希望他們(或她們)能夠 在另一世界裡獲得永生。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9 (四)史前割體習俗 史前幕葬中,經常發現一些人骨部分缺失的 現象,關於這種肢體殘缺的現象,考古學家 稱之為『割體葬儀』。
所謂『割體葬儀』的理解,以及這種葬俗的 含義有種種說法,較常見的有下列兩種: 獻祭犧牲說 壓勝巫術說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0 (五)史前墓祭習俗 所謂墓祭,即在墓地舉行的有關祭祀祖先或 死亡者的活動。
在新石器時代曾發現可能和埋葬或祭祀有關 的遺跡。如東北地區的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 遺存為單純的祭祀和墓葬而不見居住遺跡等。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1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史前時代的葬俗因時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而 在墓形、葬式、葬具等方面顯示出不同的特色。
史前時代各文化共同體一般都是以氏族制度為 基礎的,因此在埋葬制度方面往往也存在著一 些符合氏族制度的共同原則。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2 (一) 埋葬制度的原則 1.氏族公共墓地的原則 2.成人與嬰幼兒分葬原則 3.等級制埋葬原則 (1)墓葬規格的等級原則 (2)等級隨葬原則 (3)不同階層的分葬原則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3 (二) 埋葬制度的發展演變 史前葬俗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史前葬俗的產生和發展,不僅與原始宗教信仰、 祖先觀念的產生與發展密切相關,而且是後世 葬俗的淵源。 另一方面,葬俗又是當時人類現實生活的縮影, 能夠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 特徵。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4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一)新石器時代: 土葬〈入土為安〉。
陶器日用品陪葬。「冥器」→ 陶器日用品。讓 死者在死後世界使用,顯示「原始宗教信仰」的 觀念。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5 (二)夏商周時期 殷人葬制的宗教思想以『尚鬼』為其主要內涵。
商朝時期,埋葬時隨葬的物品,除數量和品種 比以前更多外,最大的變化有:(1) 銅器的流 行;(2) 隨葬馬車 周朝喪葬方面,有明顯的變化: (1)厚葬之風有所收斂 (2)人殉人祭大量減少 (3)周禮上記載的『族葬制』墓地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6 (二)夏商周時期 春秋戰國喪葬逾禮的情形 (1)王室東遷之後,封建宗法秩序大亂。
(2)社會經濟丕變,『禮不下庶民』的原則,因 平民布衣卿相地位提升而有所改變。 儒家葬制, 對親屬群服喪輕重的原則: 親親、尊尊、名分、出入、長幼、從服 儒家葬制葬禮論的核心觀念:恩、理、節、權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7 儒家殯葬禮儀 初死之禮 停柩之禮 埋葬之禮 葬後之禮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8 (三)秦漢時期葬制的影響 秦朝時期,傳統的靈魂不滅有了很大的發展。 人死為鬼,鬼神能降福於人的觀念乃深深地滲 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帝王如此,民間亦然。 秦朝也流行靈魂不滅的產物,像是非衣、告地 狀、鎮墓神瓶、買地券等。 兩漢葬制與儒家理想葬制,基本精神較不相融 的有『厚葬』與『逾禮』。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19 (四)魏晉至隋唐的葬制 曹氏家族對魏晉南北朝喪葬禮俗轉變的影響力 兩晉基本上沿襲魏國喪制,實行薄葬。
南北朝的葬制與兩項具有重要時代特徵的喪制 儀式,南北朝各代葬制以『薄葬』。 唐代的喪葬禮儀上,其揉合儒家、佛家喪禮與 民間喪俗的特有喪儀。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0 (五)宋遼金元的葬制 宋代厚葬的特點: 片面追求美觀之效果 重金購買風水寶地
宋代厚葬對社會的影響: (1)嚴重地影響了宋代的統治秩序 (2)由於人們無力籌措浩大的喪葬費用,不堪競 相奢侈的用度,出現了久殯不葬的社會陋習。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1 (六) 明清到民國初年喪葬 明朱元璋提倡『儉葬』。葬制之重大變革: 陵寢制度:陵丘由方形改為圓形
喪服的改革:喪服制度皆沿襲儀禮、周禮、 禮記等《三禮》。 禁止火葬:通過法律形式嚴加禁止。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2 (六) 明清到民國初年喪葬 明代喪葬制度產生新的變化: 大部分沿襲漢、唐以來儒家傳統的禮制 取消期服奔喪之制 修改喪葬律例
居喪生子被視為罪犯 喪事設齋作醮為犯罪行為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3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壓鴉片戰爭後,中國一方面反抗著西方文化,另 一方面也不斷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有用東西,反映 在喪葬問題上。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4 (一)建立公共墓地 國內交往的增加,大量來自各地中國人,也有為 數萬外國人。在擁有眾多人口的城市,為了處理 死者在西方文化影響下,出現了「公墓」這一新 喪葬形式。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共有公墓97處, 分別由教會、慈善團體、民族組織和地方政府興 辦,這就是現代公墓的由來。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5 (二)設立殯儀館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城市中也開始出現了「殯儀 館」這種辦理喪事的場所。它們為喪主提供喪具; 喪葬用品,並為進行悼念活動服務,這就是中國 最早的殯儀館。它改變了由死者家屬在自己家裡 辦理喪事的做法,承擔了提供社會殯葬服務的任 務。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6 (三)實行新喪禮 受西方習俗的影響,這早在清末的光緒、宣統年 間,興起 了追悼會的喪禮形式。黑紗、花圈也逐 漸被人們接受使用。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27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東西宗教觀點之比較 各種宗教之靈魂觀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28 (一)東西宗教觀點之比較 一元論VS二元論 宗族制vs.教會制 形式vs.內涵 儒家vs. 基督宗教 風水觀vs.環境觀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29 一元論VS二元論 華人是以一元論的眼光看待死者及喪事,死者仍被 視為本家族的一員,牌位與墳墓被認為是死者的延 伸,祭祖儀式尤其神聖,此種祖先崇拜導致華人喜 歡「隆喪厚葬」。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0 西方 西方是以二元論的觀點看待死亡,他們重靈魂輕軀 體,認為軀體只是靈魂的寄居場所,死亡是靈魂的 解脫與昇華。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1 西方 西方人認為的靈魂可以脫離軀體單獨存在,殯葬是 在安置死者的靈魂,所以喪儀中著重肅穆莊嚴,因 此傾向「簡喪薄葬」。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2 宗族制VS.教會制 華人重血緣、重家族、重孝道的宗法制社會原則融 入了死亡文化之中。
認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所以殯葬是以家族為基本單位辦理的社會活動。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3 西方 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生和死是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 死亡是靈魂擺脫了軀體而皈依上帝,人一經死亡, 似乎就與自己的親朋沒什麼關係,因為軀體已經腐 朽,靈魂則到一個美好的地方去了。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4 西方 基督教強調要以一個純潔的靈魂去見上帝,因而基 督徒臨終前通常要在牧師幫助下進行懺悔,體認上 帝的仁慈,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是精神上的臨終關 懷的作用。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5 形式VS.內涵 華人在喪葬儀式上相當重視外在形式,講排場、愛 熱鬧、愛面子,參加者愈多,生者臉上就愈光彩。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6 華人 墳墓要講風水、要巍峨,墓室要堅固,古代還講究 陪葬物要豐厚(乃至有人殉,此到明朝中期英宗時 才廢止)。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7 華人 華人辦喪事是給大家(活著的人)看的,因此著重 形式主義。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8 西方 西方人有簡喪薄葬的傳統,他們是在為死者辦喪事, 是在為靈魂送行。
殯葬儀式上,西方人顯得比較冷靜,以追思個人生 前成就為主軸,重活人與死人間的關懷。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39 儒家VS. 基督宗教 中國的死亡文化是由儒家內聖外王、禮治社會的文 化傳統,常被作為塑造儒家理想人格,從而推進社 會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0 西方 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靈魂學說的一部分, 意在培養人們對上帝的宗教感情,純潔其道德情操, 堅定基督教的輕塵世的生存觀。
現代西方的死亡文化受到15世紀以來的人道主義、 個人本位主義的人文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影響。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1 西方 西方現代殯葬服務、臨終關懷、自然死(安樂死) 等都是要讓垂死者死得更安詳、更少恐懼和痛苦。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2 風水觀VS.環境觀 華人自古重視相地術,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與風 水的關係。
民間殯葬風水習俗極多,不同風水派別也有不同的 看法,莫衷一是,一般人當然也都無法明瞭。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3 華人 遇到辦理喪事時請教風水師,依風水師所言進行。 生者才會安心,以致造成山坡地亂葬,或者墳墓就 在大馬路旁,或者墳墓就在村落之中,嚴重破壞居 家及山坡環境。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4 西方 西方的墓園規劃就相當注重與環境配合,通常西方 墓園也是花園,草木扶疏,絲毫沒有給人陰森的感 覺。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5 西方 西方墳墓通常不會隆起於地面而是與地面齊平,上 平舖墓碑,頂多一個十字架豎在地上。整個墓園給 人安寧、乾淨、空氣清新與環境融合的感覺。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6 (二)各種宗教之靈魂觀 1.原始宗教 2.印度教 3.佛教 4.道教 5.伊斯蘭教 6.基督教 講師 王福星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47 1.原始宗教(一) 傳統原始的社會中,靈魂的本質就是力量;並且力 量、靈魂和生命是可彼此互換的。
這種普遍力量或生命,不僅被認為存在於人類,也 存在於其他生物中。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8 1.原始宗教(二) 有些土著居民,將靈魂分為內部靈魂和外部靈魂。 所謂內部靈魂,就是整個身體都被視為是靈魂的物 質部份。
外部靈魂就是可以離開身體之外的靈魂;例如在睡 夢中,靈魂會離開身體,並且停留在一動物替身之 上,而這替身就被視為其圖騰。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49 2.印度教(一) 印度思想各派別有各自的靈魂觀,如:
印度思想各派別有各自的靈魂觀,如:   加爾瓦卡(CARVAKA)哲學相信物質為唯一可知覺之客體,其 他諸如上帝、靈魂、天堂、轉世、前生以及其他不可以物 質直接知覺者,都是不可相信的。 耆那(JAIN)哲學認為每一個靈魂現在都受到束縛,跟隨祖師 修行,才可使靈魂獲得解脫。 JAIN相信生命體都有靈魂,但這靈魂沒有形式,然而受著業 力之影響,分別進入不同之生命體之中,並與身體共存。 至於靈魂之最高目的,在於使靈魂脫離其所受之束縛,得 以完全自由。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0 2.印度教(二) 烏帕尼沙德(UPANISAD)哲學強調「梵我一如」之思想,所 謂「梵」就是永恆的實在。這種思想展現了絕對的一元論, 所有之個體所反映的是一個普遍地、獨一無二的「實在」。 不強調個別靈魂,因為這獨一無二的「實在」,就遍在於 所有的靈魂。「梵我」由一生多之時,就是對世界之創造, 因而「梵我」就是創造主,是絕對的靈魂,但這「梵我」 是不可作為禮拜之對象。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1 3.佛教(一) 釋迦牟尼所關心的是現世的苦痛問題;至於超越現 世的形上思考,諸如世界是否永恆、死後有無生命、 人有無靈魂等問題,則是他所認為不切實際的問題。 佛陀以為生命中的每一情境都是因果相續,即使今 生和來生之間,也是因果之關係而已,並無所謂靈 魂存在,至於因果相續之意識流,所聯繫的並非是 靈魂,而是記憶。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2 3.佛教(二) 由於佛教基本上否定靈魂的態度,在傳入中國之時, 則需面對中國人重視祖靈的態度,因而使得中國佛 教的發展,勢必要慎重地面對靈魂問題。 通俗之佛教,在喪禮中誦經超度,接引亡靈往生西 方,這是一種明顯肯定靈魂之作法。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3 4.道教(一) 中國人以為"魂"、"魄"這兩字相關聯的。"魂"被視為 與知覺及智慧相關的精神生命,"魄"則被視為與身 體健康相關聯。
魂和魄都需要宇宙生命力的滋養,一個人自然死亡 時,他的魂會到天上,但他的魄則回歸到塵世;但 若一個人瘁死之時,他的魂魄就會逗留於人世間, 並造成危害。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4 4.道教(二) 中國人相信「萬物有靈論」。因而無論是樹、石頭、 動物、人類、天等,都擁有靈魂。在中國,與靈魂 相關的包括有"神"和"鬼"。
神被視為與天相關,屬於陽;鬼被視為與地相關, 屬於陰。有些靈最後也成了神。有時人類會和危害 他們的惡靈妥協,因而造成了陰神崇拜。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5 5.伊斯蘭教(一) 伊斯蘭教包含傳統、神學、哲學、神秘主義等四種 之看法,這四種看法,都認為各自有其在可蘭經上 的根據。回教的靈魂,其意義與"呼吸"、"風"相關聯。 (1)傳統觀念:伊斯蘭教傳統的靈魂觀念是最流 行之觀念。以一般人的靈魂而言,是在其身體受造 之後,靈魂才受造;然而靈魂雖是受造的,但也是 永恆的。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6 5.伊斯蘭教(二) 人死之時,靈魂和身體分開;然而在復活之時,靈 魂和身體將重新復和在一起。善良的魂可以和其他 的靈魂相會,惡靈則會受到拷問。 這是因為人死後,靈魂短暫離開身體之時,將會受 兩位死亡天使之詰問。這些惡靈因此將受苦,但這 些善靈則享受福氣。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7 5.伊斯蘭教(三) (2)神學的(Kalam)觀念:主要來自於兩種問題, 其中一種是形上問題,另一種是末世論的問題。
形上問題是關於世界的基本組成問題,提出這些問題的 人認為這世界只是一個短暫的意外。 末世論之問題,提出一個人往生之後,若是未和身體復 和,或成為別人的身體或器官的一部份,那麼上帝是否 要為復活者造一個新的身體?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8 5.伊斯蘭教(四) (3)哲學觀點:受希臘哲學之影響。如受柏拉圖 主義影響者,認為靈魂是不重要的、不道德的,因 而有人拒絕身體復活之說。若受亞里斯多德影響之 人,則將靈魂視為一實體。  (4)神秘主義(sufi)觀點: 認為神是唯一之動因, 一切存在都必須一存神力才有可能。只有一心念神, 才能與神相會。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59 6.基督教 基督教認為靈、魂、體三種。 體是指肉體; 魂是指情感、意識; 靈是指人與認識神有關的部份,最先是由神的氣 而來。
人是有靈的活人。而神的靈是聖善、光明、真理的 靈。  生命服務技能與宗教 講師 王福星

60 報告完畢,謝謝!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 2019/5/15


Download ppt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