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粗糙脉孢菌顺序四分子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粗糙脉孢菌顺序四分子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粗糙脉孢菌顺序四分子分析

2 实验目的 了解粗糙脉孢菌的生活周期及特性 学习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学分析方法 计算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3 粗糙脉孢菌 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crassa)属于球壳目(Sphaeriales)的一种真菌,菌丝多核,附有分生孢子。野生型可分离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性生殖形成梨形的子囊果,产生包含8个子囊孢子的子囊。子囊孢子为黑色,直线排列。主要在土壤中和禾本料植物上,尤其在玉米芯和棉籽壳上,是食用菌菌种最大的危害之一。 1927年B.O.Dodge 研究其生活史和孢子的形成 1932年C.C.Lindegren 把它用做遗传材料,用于分离交配型因子的研究 1941年G.W.Beadle和E.L.Tatum分离出突变株,开展以基因与酶假说为基础的研究。 后来分离出很多突变株,制作出与n=7的染色体数相对应的连锁图,被应用于突变机制、重组机制、基因的微细结构、互补性等的研究,为遗传学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4 粗糙脉孢菌作为遗传材料的优势 后代多,样本大,统计分析误差小 生活周期短 易培养,易筛选突变型 单倍体,不存在显隐问题
孢子按顺序排列在子囊中

5 粗糙脉孢菌的生活周期

6 非重组型子囊:目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未发生重组
顺序四分子分析用于着丝粒作图 第一次分裂分离子囊 + + + + + + + + _ _ _ _ _ _ _ _ MI MII Mt 非重组型子囊:目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未发生重组

7 重组型子囊:目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重组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 重组型子囊:目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重组

8 例子 + + + + _ _ _ + _ _ _ _ _ _ + + + +

9 基因与着丝点间距离的计算

10 基因转换:一个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受到等位基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基因转换总是伴随着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其它分离子囊 基因转换:一个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受到等位基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基因转换总是伴随着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11 实验材料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野生型菌株,Lys+,接合型为A,分生孢子呈粉红色

12 实验步骤 1、杂交接种与培养: 野生型菌株(Lys+,A) 缺陷型(Lys-,a) 2、压片观察子囊:(注意观察时期)
1)将附有子囊果的滤纸放入装有来苏尔溶液的培养皿中 2)取一张载玻片,滴1-2滴来苏尔,用接种针将子囊果挑出,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另一张载玻片,用手指压片,将子囊果压破 4)显微镜观察,统计各种类型子囊的数量,每人统计200个左右的子囊

13 一个子囊果中散出30-40个子囊

14 实验报告 品系 性状

15 假设在基因与着丝点之间发生了双交换,你的数据和计算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偏差?
思考 在计算重组值的公式中,1/2的含义是什么? 假设在基因与着丝点之间发生了双交换,你的数据和计算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偏差?


Download ppt "粗糙脉孢菌顺序四分子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