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 赵文昌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Tel: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 赵文昌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T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 赵文昌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Tel:13685223968 Email:wzhao@cczu.edu.cn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 邮编:213164

2 实验一 旋风除尘器除尘性能实验

3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
管道中各点流速和气体流量的测定;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和阻力系数的测定;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测定。

4 实验原理 原理示意图 含尘空气由除尘器的进口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的内外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逐渐到锥体底部。气流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壁,由于重力作用以及向下气流的带动而落入底部集尘斗。向下的气流到达锥体的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旋转上升的内涡旋,并由除尘器的出口排出。

5 实验设备 旋风除尘器除尘性能试验装置系统图 a 1-喇叭形入口;2-管道;3-测孔;4-压损测定断面;5-旋风除尘器;6-闸板阀;7-风机

6 实验仪表 本试验采用质量法测定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实验用仪器如下: 倾斜微压计:2台; U形压差计:1个; 毕托管:2支;
干湿球温度计:1支; 空盒气压计:1台; 托盘天平(分度值1g):1台; 秒表:2块; 钢卷尺:2个。

7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气体温度和含湿量的测定
由于除尘系统吸入的是室内空气,所以近似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代表管道内气流的温度ts和湿度yw。由挂在室内的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的干球温度和湿度温度,可查得空气的相对湿度φ,由干球温度可查得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v,则空气所含水蒸气的体积分数 由下式计算: 式中:pv——饱和水蒸气压力,kPa; pa——当地大气压力,kPa。

8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管道中各点气流速度的测定 本实验用皮托管和倾斜微压计测定管道中各测点的动压pK和静压ps。各点的流速按下式计算。
(m/s) 式中:Kp——皮托管的校正系数; Pk——各点气流的动压,Pa; ρ——测定断面上气流的密度,kg/m3。

9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气流的密度计算 (Kg/m3)
式中: p’s——测定断面上气流的平均静压(绝对压力), p’s = ps+ pa,kPa; ps——气流的平均静压(相对压力),kPa; Ts——气体(即室内空气)温度,K。

10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管道中气体流量的测定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根据各点流速可求出断面平均流速,则气体流量为 Q =A V(m3/s)
式中:A—管道横断面积,m2。

11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阻力系数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静压法测定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由于本实验装置中除尘器进、出口接管的断面积相等,气流动压相等,所以除尘器压力损失等于进、出口接管断面静压之差,即 测出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后,便可计算出旋风除尘器的阻力系数 式中: v1——旋风除尘器进口风速,m/s。

12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除尘系统中气体含尘浓度的计算 旋风除尘器入口前气体含尘浓度的计算 旋风除尘器出口后气体含尘浓度的计算
式中:Ci,C0——除尘器进、出口的气体含尘浓度,g/m3; Gf——发尘量与收尘量,g; Qi,Q0——除尘器进、出口的气体量,m3/s; τ——发尘时间,s。

13 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除尘效率的测定与计算 质量法 测出同一时段进入除尘器的粉尘质量Gf(g)和除尘捕集的粉尘质量Gs(g),则除尘效率

14 实验步骤 测定室内空气干球和湿球温度、大气压力、计算空气湿度。
测量管道直径,确定分环数和测点数,求出各测点距管道内壁的距离,并用胶布标志在皮托管上。 测定各点流速和风量。用倾斜微压计和皮托管测出各气流的动压和静压,以及均流管处气流的静压,求出气体的密度、各点的气流速度、除尘器前后的风量。 用托盘天平称好一定量的尘样。 测定除尘效率:启动风机后开始发尘,记录发尘时间和发尘量。观察除尘 系统中的含尘气流和粉尘浓度的变化情况。关闭风机后,收集旋风除尘器 灰斗中捕集的粉尘,然后称量,用式计算除尘效率。 改变系统风量,重复上述试验,确定旋风除尘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

15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空气干球温度(td) ℃; 空气湿球温度(tv) ℃; 空气相对湿度(φ) %; 空气压力(p) Pa;
空气相对湿度(φ) %; 空气压力(p) Pa; 空气密度(ρ) kg/m3; 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并将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中; 计算旋风除尘器在各种工况下的压力损失和阻力系数并记入表中; 计算旋风除尘器在各种工况下的除尘效率并记入表中。

16 讨论 用静压法测定和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有何优缺点?你能提出改进方法吗?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随处理气体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它对旋风除尘器的选择和运行控制有何意义? 你认为实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进?

17 实验二 袋式除尘器除尘性能实验

1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 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 2.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
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 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 2.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 3.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19 二、实验原理 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子有关。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已定的前提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指针,并在此基础上,测定运行参数Q、vF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的影响。

20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 主要靠粉尘初层的过滤作用,滤布只对粉尘过滤层起支撑作用。 袋式除尘器除尘机理

2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二)捕集机理 袋式除尘器的捕集机理 1.筛滤作用 2.惯性碰撞 3.散作用 4.拦截作用 5.静电作用
6.重力沉降作用 上述各种捕集机理,对一尘粒来说并非都同时有效,起主导作用的往往只是一种机理,或二、三种机理的联合作用。其主导作用要根据尘粒性质、滤料结构、特性和运行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 袋式除尘器的捕集机理

22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
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入灰斗中 粉尘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 用,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层初层

23 新鲜滤料的除尘效率较低 粉尘初层形成后,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提高了除尘效率 随着粉尘在滤袋上积聚,滤袈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会把已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下降 清洁气体 粉尘层 含尘气体 除尘器压力过高,还会使除尘系统的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 清灰不应破坏粉尘初层 中间层 流线 流线 厚度

24 实验原理相关问题 1.什么是静压、动压和全压? 2.皮托管的测压机理是什么?使用中要注意什么?

25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流程图
1一粉尘定量供给装置;2一粉尘分散装置;3—喇叭形均流管;4一静压测孔;5一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6-袋式除尘器;7一微压计;

26 实验仪器 1.微压计 1个; 2.倾斜微压计YYT-200型 3台; 3.毕托管 2支; 4.秒表 2个;
1.微压计 1个; 2.倾斜微压计YYT-200型 3台; 3.毕托管 2支; 4.秒表 2个; 5.托盘天平 分度值为1g l台; 6.干燥器 2个; 7.超细玻璃纤维无胶滤筒 20个。

27 四、实验步骤 1.运行除尘器,测进口和出风口的静压和管径中心的动压;
2.称量500g滑石粉,在进风口处5min内均匀送尘完毕后,测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平均静压和管径中心处动压,然后振打清灰,收集灰斗处粉尘质量,计算除尘效率。 3.称量1000g滑石粉,重复步骤2,并计算在该条件下的除尘效率。

28 按下表整理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表 项目 粉尘 量(g) 进口处 出口处 静压(Pa) 动压(Pa) 全压 (Pa) 粉尘捕集量(g)
除尘效率(%) 500 1000

29 五、思考题 1.试分析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流量和除尘效率之间的关系? 2.除尘器除尘效率高,就能说明除尘器除尘性能好吗?为什么?

30 实验三 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模拟实验
实验三 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模拟实验

31 一 实验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组成及运行过程;
一 实验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组成及运行过程; (2)掌握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3)掌握采用烟气采样仪测定烟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方法;

32 二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过程是以水、气、固三相工艺技术组成的一个系统,如何增大水、气、固的接触面积将直接影响除尘脱硫效果。
二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过程是以水、气、固三相工艺技术组成的一个系统,如何增大水、气、固的接触面积将直接影响除尘脱硫效果。 此装置采用三级净化处理技术: (1)初级净化 (2)深度净化 (3)洗涤净化:

33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图 新型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 (1- 进气管;2-筛网;3-补液管;4-筒体;5-溢流管;6-弧形碎液盘;
图 新型高效液相介质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 (1- 进气管;2-筛网;3-补液管;4-筒体;5-溢流管;6-弧形碎液盘; 7-锥体;8-滚动体;9- 回流挡液板;10-溢流管)

34 四、实验步骤 1、滤筒的预处理:测试前先将滤筒编号,然后在105℃烘箱中烘2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20min,再用分析天平测得初重G1并记录。 2、检查TH-880Ⅳ型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干燥筒内的硅胶干燥剂,保证其呈兰色,清洗瓶内装入3%的H2O2150ml,仔细阅读该装置的说明及线路连接图,连接线路。然后打开电源开关,预热20~30分钟。 3、启动风机:风机启动应在无负荷或负荷很低的情况下,否则会烧坏电机。因此要在风机前的阀门处于全闭的情况下启动风机,待运行正常打开阀门。 4、启动微型自吸泵,为系统供水,通过压力表控制压力在0.1Kg左右。 5、在烟气进口配备粉尘吸入送尘装置。 6、实验装置性能测试 7、测试完毕,整理实验室。

35 五 实验记录 (3)计算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除尘效率 大气压力/kpa 大气 温度 /℃ 烟气 烟道全压/Pa 烟道静压/Pa
(1)测定日期   测定烟道 大气压力/kpa 大气 温度 /℃ 烟气 烟道全压/Pa 烟道静压/Pa 烟气干球温度/℃ 烟气湿球温度/℃ 烟气含湿量χsw 烟气进口 烟气出口 (2)烟道断面积 m 测点数 采样点编号 动压/Pa 烟气流速 /(m·s-1) 采样嘴直径/mm 采样流量/(L·min-1) 采样时间/min 采样体积/L 换算体积/L 滤筒号 滤筒初重/g 滤筒总重/g 烟尘浓度/(mg·L-1) 1 2 3 (3)计算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的除尘效率 烟道断面平均流速 (m/s) 烟道断面流量 (m3/s) 平均烟尘浓度(mg/L) 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 烟气进口 烟气出口

36 Thank You ! 赵文昌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Download ppt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 赵文昌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Tel:"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