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环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环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环圈

2 前言(安全形势) 安全生产是保护企业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条件。 有生产经营活动就存在风险,存在可能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 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就会发生事故。 构成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 有四类,即:人的心理和不安全行为,物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不 安全状态,室内、室外和地下的不良环境,安全组织机构、职责、规章制 度、安全规程、安全投入等管理上的缺失。 加强安全生产目的就是依法依规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辨 识分析,评价风险,完善相应安全对策措施,实施风险控制计划,纠正人 的不安全行为(含管理)和消除物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消除危险源,降低 风险,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

3 目录 1、基本术语 2、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3、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 4、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5、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4 1 基本术语 (1)安全( GB/T 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2.2.5)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事故与伤害风险的状态。(可接受风险) (2)本质安全: 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 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人防不如技防。不仅万无一失,误操作也能转危为安,这才是“本质安全”) (3)事故:(工伤、职业病、伤亡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伤或其他损失的 意外情况。

5 1 基本术语 (4)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包括: (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6 1 基本术语 (5)“隐患排查治理” 是指排查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危险源),并将隐患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进行组合来评价事故隐患风险,然后基于事故隐患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对策措施的优先度,并制定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安全措施,并记录其整体过程实施结果的一系列方法。 (划分:一般、重大隐患;基础和管理两大类23小类47项88细;4大16中77小类76项)

7 通过人-机-环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
1 基本术语 (6)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通过人-机-环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指以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 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津政办发〔2015〕95号

8 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 2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和有害因素。

9 2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 可导致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 4大类77中类126小类76细类

10 2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11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2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 物的因素: 3.3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 3.4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 人的因素: 3.6不安全状态 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3.7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12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86)
2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附录A-A6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附录A-A7不安全行为。     

13 2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4)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 可导致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发生的有害因素分为: 大类、100小类(种) “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可导致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发生的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449小类(种) [粉尘52化学375物理15放射物质8生物6其他3] (可导致 原115种新132种职业病名)

14 3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 定义: 事故:(GB/T15236)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伤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职工伤亡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职工人身伤亡或 急性中毒事件 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 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 确诊的疾病。(法定职业病:国家根据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诊断技术水平, 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 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 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

15 3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 《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令第586号)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16 3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 分类方法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职业病范围” 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7 3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 :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竹;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18 3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职业病) 参照职业病范围分类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分为:132种职业病

19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定义: 隐患排查: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隐患治理: 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于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20 隐患排查方法(PHA LEC JHA SCL…)(工贸企业较大危险) 治理达标的标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程…)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隐患排查方法(PHA LEC JHA SCL…)(工贸企业较大危险) 治理达标的标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程…)

21 PHA(预先危险性分析)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预先危险性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d analysis,简称PHA )

22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就需要增加安全性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正到允许范围。

23 JHA(工作危害分析方法)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和费用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4 SCL(安全检查表)(安全标准化要求)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即: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结合公司现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依据有关标准的要求,设定检查项目及内容,以此对照进行现场检查。并针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提出对策措施和整改意见,以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参考依据。 安全检查表法(危化企业)(工贸企业)的优点是简便、易于掌握。但编制难度和工作量大。

25 4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 安全技术标准(治理依据 涂料)

26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事故案例(高处坠落)

27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人的因素(管理人员、作业人员) 物的因素(相关设备设施) 环境因素(作业场地等) 管理因素(制度、规程) 安全对策措施

28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企业生产过程常见的主要事故类型: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车辆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触电 火灾 容器爆炸
……

29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涂料设备设施运行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 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运行所存在的危险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且常常有多项危险相关联。发生的事故也是由各种因素相互或联 合作用所引起。 因此,在辨识过程中应对相关危险和有害因素从以下方面进行 辨识。 (1)人的因素(心里、生理性;行为性)  (2)物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3)环境因素(室内、室外作业环境、地下水、其他) (4)管理因素(机构、责任制落实、制度、投入、健康管理)

30 某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危险辨识LEC分析 涂料生产设备PHA风险评价 木制家具制造业安全检查(H) 粉尘防爆(S) 涉氨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某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危险辨识LEC分析 涂料生产设备PHA风险评价 木制家具制造业安全检查(H) 粉尘防爆(S) 涉氨

31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高处作业(高处坠落)
(一般主要表现是安全带使用不当或不用安全带,没有穿工作皮鞋,不慎摔落,冒险攀高, 使用严重锈蚀或损伤的手脚架和地板架,上下梯不注意 ,或没有手把栏杆,被物体绊倒,工作场 地有油迹或油水滑倒等) 人的因素:人员条件(高处作业人员包括:作业者、组织生产人员、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的人员)。人员应满足下列条件:年满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具有高处作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医疗部门体检,符合高处作业健康标准,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禁忌症者不应从事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作业者、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的人员应持有效证件上岗。高处作业人员应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物的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标志缺陷等 本质安全(使用的相关设备设施无缺陷)脚手架材料要检查确保合格。作业点周围要设置禁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中禁止在下方有人的情况下抛扔物件。

32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3025-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 GB 30871-2014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环境因素:采光照明、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不平、强迫体位 (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洞边无盖无栏必有网,电梯口必有连锁门。遇强风、暴雨、大雪、浓雾等恶劣气候时应不宜布置高处作业;遇雨、雪等天气应有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 管理因素:作业审批、应急预案(高处作业场所不应攀爬、奔跑、跳跃及在易滚动件上行走,物件不应任意乱置、向下丢弃、抛掷。) 《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HG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 GB

33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安全作业预防措施: ① 作业之前做“四查”:查设备情况是否良好?查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查管理是否到位 ? ② 作业准备“五充分”:工作内容充分领会和理解;工作步骤及准备充分就绪;作业现场充分清理和整顿;器具及工具、材料充分清点检查;有关规则及注意事项充分进行了解。 ③ 作业之中“六务必”:作业方法务必符合规定要求;务必掌握现场周围的情况;防护用具务必正确使用;务必熟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务必注意作业时的安全位置;共同或交叉作业中务必相互联系,步骤协调。 ④ 作业之后再检查:即现场是否良好地进行清理和整顿?查动火周围是否余留火种?查设备是否出现异常,工具不良或损坏是否已按变更进行管理等等。 ⑤ 做到“六想六不干”: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想安全工具,不配备不干;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想安全确认,不到位不干。三思而后行,按照标准化要求去做。 例如下系列标准规范:

34 5 隐患排查和治理达标应用举例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59号令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69号令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下线1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18-22)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AQ 《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HG (18-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 (浙江省) 《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氧含量 ) 《市安全监管局关于做好防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工作的通知》津安监管职(2014)16号 《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的通知》津安监管四〔2014〕40号 《化工检修现场安全管理检查标准》 《安全生产禁令》……

35 结束语 由于安全管理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物与环境的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各种形式安全检查,排查治理隐患、保证安全投入,实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等等,其目的都是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 树立“安全第一”和“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思想和观念。因为事故发生前都存在着不安全行为及危险和有害因素苗头或征兆,只有我们认识并制止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或控制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发展,事故就会避免。 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实现“零事故”的关键就是识别危险和有害因素,采取预防、控制、减少与消除事故的安全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36 结束语 预防生产安全事故要有安全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防”字上,首先要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事故隐患根源),分析可导致的事故类别(危险性和后果),其次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发生。 做好安全工作:“三对待、三依据” 安全,需要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安全。人需要安全,祈求安全,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这样安全生产才有保证。

37 执法检查 安全监察 工作做到: “三对待”,即把别人的事故(含事故处理教训)和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故当成自己的和今天的事故; 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 把隐患当成事故对待,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三依据”,即开展每项工作都有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规程等)、具体落实工作要有依据(指南、程序、作业指导书等)、工作全过程存有依据(档案、记录、音像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实现在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执法方面做到“来源可查、规律可循”)

38 谢 谢!


Download ppt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环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