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碧華布街 51016吳欣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碧華布街 51016吳欣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碧華布街 51016吳欣潔

2 地 圖

3 文字 三重埔的田野間曾是香花綻放的美麗風光,彷彿間,依舊有茉莉、秀英的悠悠香味在空氣中飄散。
三重在日據時代,曾是台北最重要的香花、柑橘等農作物的產銷集散地。由於台北大稻埕地區ㄧ帶是大宗茶葉加工出口,因包種茶需以人工滲入花朵以增加香味,而三重地區的旱作田因地近大稻埕,交通方便,土壤性質與氣候都很適合種植香花,因此許多菜園迅速改為花圃,種植秀英花、黃梔花、茉莉花等,隨茶葉之興盛,三重地區益趨繁榮。

4 圖片

5 文字 當年「客廳即工廠」的政策,讓許多「黑手創業、白手興家」的三重人為台灣經濟奇蹟奉獻心力。
台灣光復後,三重地區因地理交通優勢吸引許多大量移民移居至此,碧華街一帶早在民國46年就有麗泉染整廠,當時麗泉員工二、三百人,工廠規模龐大,高聳的煙囪當時附近重要的地標。新移民的進駐,將布的產業帶到碧華街,因而創造出一段碧華布街的傳奇故事。 50年代由於外銷出口導向盛行,三重逐漸成為成衣廠、染整廠的發展地點,60年代,三重所發展的針織成衣,迅速建立其在紡織產業的地位;因成衣廠及染整廠的發展成長,三重碧華街的零售布商逐漸聚集,慢慢形成日後碧華布街的雛型。 早期布的生意根本稱不上是個「行業」,當時其實是偶然發現部分的碎布有利用價值,出於惜物、節儉的念頭,開始將布做整理分類,目的只為掙點小錢以求溫飽而已。因此慢慢的附近家家戶戶都投入這個行業,每戶人家屋內都有堆積如山的碎布。而家中的 「碎布山」更成為許多碧華街居民的共同回憶,漸漸的碧華街第一家布業店舖也在民國55年左右出現。

6 圖片

7 文字  利用園區特色『布』為發展特色之學習主題廊道:期以行銷手法,創造以「學習」、「教育」、「DlY」元素為主題之博物園區設計,將「布」與入口意象、招牌等街道傢俱元素結合之環境改造,創造「話題」效應,行銷街區。 改變原有碧華布街舊的商業型態及消費對象,以新穎的商品去吸引新的消費族群,如:原住民服飾、學生制服以及現在相當受到青少年喜歡的角色扮演服飾等,找尋符合現代流行趨勢的消費資源,發展商圈新的觀光潛力。並以「布莊博物館」願景,整合地方特色產品、提升社會教化功能、加強館際合作及連結、地方產業振興。未來藉由種子商店之帶動 下,導入在地人才培育、義工、志工組訓、文化產品研發、永續經營機制建立。

8 圖片

9 文字 沉潛中的布街結合新世代的創新與動力,期許再創碧華布街新風華。
民國80年代後,受到時代變遷及全球經濟市場轉移影響下,台灣紡織業逐漸式微,連帶影響了布街的生意;雖然過去繁華忙碌的景象已不復見,但在年輕一代的努力下,原本逐漸沒落的產業逐漸露出曙光,期望不遠的將來,憑藉著碧華「布牛」打拚的精神與新世代的創意與活力,期許再現布街新風華。 「當時布街在假日人潮洶湧、車水馬龍的景象不比現在年貨大街遜色,當時的客戶群來自全台,南部的客人還是連夜搭火車到碧華街來買布,連許多來自香港、印尼、南非、西非等國的成衣商人也會來這裡買布」,可見當時碧華街的名聲可是響亮至國外。

10 圖片


Download ppt "碧華布街 51016吳欣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