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Chapter 16 存款貨幣的 倍數創造
2
16.1 導讀 貨幣數量對於經濟 學家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經濟變 數。
16.1 導讀 貨幣數量對於經濟 學家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經濟變 數。 為什麼貨幣數量與經濟的表現有關?首先必須知道的 是「貨幣數量是如何決定的」。 本章將詳細說明貨幣數量是如何決定的。 以臺灣為例,我國中央銀行發布的貨幣總計數有三種 定義:M1A、M1B 及 M2。 個人與企業在銀行的存款,是貨幣 總計數中最重要的 組成項目。以 2012 年 12 月的數字為例,銀行各類存 款大約占臺灣整體 M2 的 95%以上。 要了解貨幣數量是如何決定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 存款(或存款貨幣) 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3
16.2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中的三大主角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中的要角:
16.2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中的三大主角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中的要角: 1.中央銀行。 2.銀行(貨幣機構)。 3.一般大眾。 在這三者之中,中央銀行一直以來被視為是貨 幣總計數的創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主角;不過, 中央銀行在貨幣創造過程中擔任的戲份愈來愈 少。
4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16.3.1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中央銀行也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中央銀行也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觀察中央銀行資產負債項目的變動,有助於了解 中央銀行如何影響貨幣數量。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見表16-1。
5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表16-1 2013年1月底我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負債 金額(百萬元) 國外資產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表16-1 2013年1月底我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負債 金額(百萬元) 國外資產 12,167,279 國外負債 對政府放款及墊款 通貨發行額 1,670,077 公開市場操作買入有價 證券 金融機構準備性存款 1,443,340 對金融機構債權 415,382 政府存款 169,621 庫存現金 243 郵政儲金轉存款 1,623,825 其他資產 1,016,735 其他金融機構定期存款 轉存款 573,165 金融機構其他存款 1 央行發行定期存單 6,560,120 其他負債 732,185 淨值 827,305 總計 13,599,639
6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資產面,有以下項目: 1.國外資產: 2.公開市場操作買入有價證券。 3.對金融機構債權。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資產面,有以下項目: 1.國外資產: 央行國外資產的金額大約等於我國的外匯存底規模。 這是台灣的中央銀行所有資產項目中,金額最大者。 2.公開市場操作買入有價證券。 由表16-1可以看出,我國中央銀行持有證券的數量為 零,代表中央銀行沒有進行公開市場買入的操作。 3.對金融機構債權。 4.庫存現金。 5.其他資產。
7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就負債面來看,主要項目有: 1.國外負債: 2.通貨發行額: 3.政府存款。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就負債面來看,主要項目有: 1.國外負債: 這是指中央銀行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附買回交易所 產生的餘額。 2.通貨發行額: 所謂「通貨」,就是大眾口袋裡的錢。持有中央銀 行發行的通貨,就好像持有一張中央銀行發給的借 據一樣,所以可視為中央銀行的負債。 3.政府存款。 4.金融機構準備性存款: 即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所有的銀行在中 央銀行都必須開設一個準備金帳戶,並在此一帳戶 中留有存款。
8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5.郵政儲金轉存款: 6.其他金融機構轉存款: 7.央行發行定期存單: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5.郵政儲金轉存款: 這是指郵政公司儲匯處(即過去所稱的郵局)吸收 存款之後再轉存央行。 6.其他金融機構轉存款: 銀行業者也可以將吸收的存款轉存央行,其中銀行 業轉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7.央行發行定期存單: 央行發行的定期存單,包括可轉讓(NCD)與不可 轉讓(CD),是目前我國央行最重要的公開市場 操作工具。由表16-1可知,央行發行定期存單是央 行負債項目中金額最大者,以2013年1月資料來看 ,規模達新台幣6.56兆元。
9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銀行準備金(bank reserves)。 準備金在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 色。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銀行準備金(bank reserves)。 準備金在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 色。 銀行準備金的變動與貨幣數量的變動之間,有非常 密切的關係。 銀行準備金根據不同的方式,有兩種分解的方法: 方法一: 銀行準備金 = 銀行庫存現金+銀行存放在央行的 準備性存款 (16-1) 方法二: 銀行準備金 = 應提準備 + 超額準備 (16-2)
10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貨幣基數 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 MB),又稱準備貨 幣(reserve money)或強力貨幣(high-powered money)。 貨幣基數是存款貨幣創造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 節──貨幣基數的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將 引起貨幣總計數呈倍數增加。 這也就是為什麼貨幣基數又稱為「強力貨幣」的 原因。
11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貨幣基數(準備貨幣)可以拆成兩個項目: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貨幣基數(準備貨幣)可以拆成兩個項目: 準備貨幣 = 通貨發行額+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 準備性存款 (16-3) 在上式中,通貨發行額與金融機構存放央行的準 備性存款,都是中央銀行負債中的項目。 由於準備貨幣是由央行負債的兩個項目所構成的 ,因此這兩個負債科目稱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 債(monetary liabilities)。
12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進一步來看,央行所發行的通貨,由銀行持有的 稱為銀行庫存現金(cash in vault),由民間持有 的稱為流通在外通貨(currency in circulation) 或通貨淨額。 以式子表達為: 通貨發行額 = 銀行庫存現金 + 流通在外通貨(16-5) 把(16-5)式代入(16-3)式,並改變一下組合方式 ,則(16-3)式將變成:
13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準備貨幣可以有兩種分解方式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準備貨幣可以有兩種分解方式 利用(16-3)式 利用(16-7)式 回到(16-4)式。式中等號右邊的兩項,即C與R ,稱為貨幣基數的用途(uses of the bases)。 卻無法由式(16-4)得知影響貨幣基數的因素或 「來源」(sources of the bases)。所幸,可以由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得到答案,即以資產負債 表中左半邊的資產總和等於右半邊的負債總和: 中央銀行所有資產=C+R+中央銀行的其他負債 項目 (16-8)
14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其中,等式右側的(C+R)等於準備貨幣。
16.3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基數 其中,等式右側的(C+R)等於準備貨幣。 將(16-8)式中的(C+R)移項到等號左邊,並將 央行資產移到等號右邊之後,可以得到: 或進一步將中央銀行資產負債項目詳列之後變成: 在(16-10)式中,等號右邊各項即為前面曾提到 的「貨幣基數的來源」。
15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本節說明中央銀行如何「主動」影響或控制貨 幣基數。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本節說明中央銀行如何「主動」影響或控制貨 幣基數。 準備貨幣是由銀行準備金與流通在外通貨所構成 (見式(16-7)),其中,流通在外通貨主要是由社 會大眾的需求決定。 本節雖然探討的是中央銀行如何控制「準備貨幣 」,但在探討的過程中將假設流通在外通貨不變 ,亦即假設流通在外通貨是給定的(given), 而僅關注於中央銀行如何控制銀行準備金。
16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中央銀行「主動」影響貨幣基數、進而影響國 內銀行體系資金狀況的管道,常見的有下列幾 種: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中央銀行「主動」影響貨幣基數、進而影響國 內銀行體系資金狀況的管道,常見的有下列幾 種: 1.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以及發行(或到期 收回)央行證券,也就是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2.對銀行進行資金的融通。 3.收受郵匯局與其他金融機構轉存款。 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買進(或賣出)有價 證券,以及發行(或到期收回)央行證券」, 此稱為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
17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公開市場操作又分為兩種: 1.公開市場買進(open market purchase)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公開市場操作又分為兩種: 1.公開市場買進(open market purchase) 以T字帳來看,即:
18
16.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貨幣基數? 2.公開市場賣出(open market sale): 以T字帳來看,即:
19
16.5 存款貨幣的倍數創造過程 當中央銀行提供銀行體系$1元的準備金時,銀 行存款最後會增加$1元的好幾倍,這個過程就 稱為存款貨幣的倍數創造。 在分析的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簡化假設: 1.沒有資金流到銀行體系之外。 2.銀行不會保留超額準備。 3.只有支票存款。
22
16.5 存款貨幣的倍數創造過程 當應提準備率是10%時,理論上銀行體系最終 可以創造出10倍(1÷10%)的存款。
16.5 存款貨幣的倍數創造過程 當應提準備率是10%時,理論上銀行體系最終 可以創造出10倍(1÷10%)的存款。 雖然要創造出10倍的存款,可能要花一段很長的 時間,但理論上最終、最多可以創造出相當於準 備金增額10倍的存款。 以上的存款創造過程,可以用一個式子表達:
23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前面分析存款倍數創造過程時,分析是基於三個簡 化假設: 此一分析模型稱為「簡單模型」。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前面分析存款倍數創造過程時,分析是基於三個簡 化假設: (1)沒有資金流到銀行體系之外 (2)無超額準備 (3)只有支票存款 此一分析模型稱為「簡單模型」。 簡單模型有其缺點: 如果銀行放款有一部分變成民眾的現金持有,則支 票存款增加的倍數就會低於前面所說的(1/ ϒD)。 如果銀行沒有充分運用超額準備進行放款,存款增 加的倍數也會低於(1/ ϒD)。
24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以下將簡單模型的假設予以放寬: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以下將簡單模型的假設予以放寬: 1.考慮資金外流的情況:假設現金外流占放款金 額的比率固定為 f,則$1,000元的放款中,有$50 元不會流回銀行體系。則銀行的T字帳為:
25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此時如果銀行把$1,000元的準備金全部拿去放款 ,但這筆放款中將有5%沒有回存到銀行體系:
26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如此一直持續下去,最終可創造出的存款總額為:
27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2.考慮銀行保留超額準備的情況: 寫成公式為:
16.6 存款倍數創造簡單模型的缺點 寫成公式為: 當資金外流到銀行體系以外時,則存款貨幣倍數 創造的能力將下降。 2.考慮銀行保留超額準備的情況: 當銀行未將其所有的超額準備全部貸放出去時, 則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也會下降,亦即貨幣乘數 也會降低。
28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