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課 倫理、道德與社會生活
2
課前引言 民國94年10月27日報載:臺灣醫療替代役男洪子堯醫師在西非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義診時,發現一名老翁所穿的衣服,竟是新竹女中的制服。他忍不住拍照上網發表。消息傳到竹女,依制服上的學號,經查是十三年前畢業,現正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的徐文瑾。徐生接到學校消息後,驚訝地說:「真神奇,很高興,衣服真的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他們全家人也都感到非常開心。 從這一則真人真事,讓我們想想,徐小姐捐衣服的行為,對她自己、對家人、對西非的老翁,甚至對整個社會生活產生什麼意義與影響?
3
「黑心商品危害消費者健康」、「詐騙電話,騷擾到家」、「國家公園生態遭遊客破壞」這一連串的新聞標題,讓人看得怵目驚心,亦引起社會一片譁然。這些見諸於社會中的種種亂象,一方面呈現出在貪婪心態的作祟下,人們泯滅了良知,不惜犧牲他人的生命健康,甚至破壞我們賴以維生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深刻體悟到建立社會共有的道德、倫理與公德心的重要性。本課首先釐清倫理與道德的意義與關係,思考倫理與道德的重要性、形成與變遷。其次,探討我們需要加強的道德素養──公德心,瞭解在社會生活中培養公德心的重要。最後,社會型態的多元演進,使得人與人的往來與扮演的角色益趨複雜,伴隨而來的公共倫理,需要社會中每一分子的關注。
5
一、倫理、道德與生活 集思苑 1992年5月15日臺北市健康幼稚園舉辦戶外教學,一部載滿小朋友的遊覽車行經高速公路途中,因司機丟下煙蒂而引燃大火燒車,釀成23人死亡的慘劇。帶隊的林靖娟老師看見大火由前座延燒至後座,在安全門無法打開的情況下,奮力將小朋友一名一名丟出車外,而司機與導遊兩人不僅未協助小朋友逃生,反而只顧自己逃命。最後現場發現,林老師燒焦的屍身緊緊抱住三、四位小朋友,林老師捨生救人的行為,表現出高尚的師生倫理與崇高的道德價值。
6
一、倫理、道德與生活 (一)倫理與道德的關係 1.倫理的「倫」為「類」,「理」為「分」,倫理指的 是人們在不同類別的人際關係中所遵循的行為規範, 道德指的是人類卓越的品行與德行,同時也是判斷是 非善惡的標準 2. 「倫理」強調群體間人際往來的規範,而「道德」則 強調個體行為的理由與動 (二)社會生活中倫理、道德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社會中的人們願意遵循共同的倫理法則與道 德規範,將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也能在共同 認可的社會價值下,凝聚社會共識。
7
二、道德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一)道德規範的形成 1.道德根源於人類的良知 人類與其他多數生物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人是具 有「良知」的動物,而道德便源於每個人天生具有的 「良知」,引導我們朝向善的目的。 | 2.道德是社會生活的規範 (1)道德是由社會大眾共同討論,以良心為基礎,產生 一套彼此認可的具體規範,以作為人們行為的準繩 及評價的依據。 (2)當社會上道德風氣逐漸形成,便會產生一種集體的 道德規範意識,並表現在對違反道德行為的制裁 上。
8
二、道德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3.道德規範的制度化 (1)當集體道德規範成為該社會的居民所共同接受,並 於傳統、習俗、組織與制度中賦予規範性的約制 力,則成為法律或司法。 (2)道德規範形成的結果,一方面道德情操達到成熟的 境界,另一方面,道德規範的制度化,也逐漸形成 一套完整而成熟的道德體系,以協助社會的運作, 此時就會出現有紀律、秩序、與自律的道德生活, 此種社會就是道德社會,也是最理想的社會。
9
二、道德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二)道德體系的變遷與多元性 1.道德體系係指人們據以進行道德判斷、評價和道 德活動的有系統的觀念。 2.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體系,主要遵循著儒家的道 德體系而來,以五倫作為道德核心,要求每個人 扮演好其社會角色。 3.隨著社會激烈的變遷以及不同價值觀的激盪下, 傳統道德體系受到許多挑戰,影響了人們的道德 判斷,亦導引人們做出不同的道德行為,促成了 道德體系的變遷。 4.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亦應該透 過開放、包容、關懷的態度,認識並尊重道德體 系的多元性。
10
二、道德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三)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道德觀 1.傳統社會的道德觀,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強調「孝悌」、「忠恕」與「仁義」,並以此作 為行事的普遍性道德法則。 2.現代社會的道德觀,則在重視自由、平等、民主 等價值的背景之下,為傳統道德觀帶來重新批判 與再省的原動力。 3.傳統道德觀固然有其時代限制,卻並非是一無可 取的,相反的,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形成的傳統道 德規範,往往有其深刻的價值與意義。而現代社 會的道德觀也不必然意味是跟得上時代的、具有 普世價值的道德規範。
11
三、我們需要特別加強的 道德素養公德心 集思苑 長住計畫可行嗎?
三、我們需要特別加強的 道德素養公德心 集思苑 長住計畫可行嗎? 日本人中村夫婦響應臺灣推動的「長住計畫」,遷居南投縣埔里鎮,居住了一個月,卻傳出夫婦倆打算搬回日本的消息。中村夫婦表示,埔里的環境不如預期中的好:機車隨處停放、空氣品質差,而且路上有不少狗屎與垃圾。 此消息一傳開,不少人認為日本人不了解臺灣環境,真是不識好歹;但也有人虛心接受,感謝日本人點醒臺灣人缺乏公德心的事實,決心改善埔里鎮上的環境整潔。 看完了上面的敘述,你/妳有什麼想法?
12
三、我們需要特別加強的 道德素養公德心 (一)公德心的重要性 1.美國學者利克那(Thomas Lickona)說:「當我們 進入新的一千年時,我們要切記一個國家最重要 的衡量標準不是國民生產總額(GNP)、科技天 才、或軍事力量,而是人民的品格。」 2. 若社會大眾人人能發揮公德心,社會營造起增進 公共利益的公共意識,便能締造一個敦親睦鄰、 守望相助、井然有序、祥和進步的社會 。
13
三、我們需要特別加強的 道德素養──公德心
三、我們需要特別加強的 道德素養──公德心 (二)公德心的培養與實踐 1.體悟公德心的意義與價值 要培養與實踐公德心,必須先從認知公德心的意 義與價值著手。透過瞭解公德心的意義與重要 性,體悟其深刻的價值,將能深化培養與實踐公 德心的基礎。 2.陶冶公共意識以發揮公德心 我們應該從心裡接納並認同為公共認可的行為規 範。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同理他人的想法與感受, 做為判斷自身行為是否符合公德心的依據。 3.建立並實踐社會關懷與責任感 培養公德心不是口號,應該從你我的身邊做起!
14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一)校園倫理 1.校園倫理是維繫師生、同學同 儕、教師同儕與親師關係的行 為準則,它是一種理想的社會 規範,更是發揮教育功能、達 成教育理想的動力。 2.隨著時代的變遷,校園倫理的 內容也隨之轉變,傳統社會 中,教師具有備受尊崇的地 位,現代的師生關係則重視師 生之間平等、尊重的關係。 Shutterstock © 校園倫理重視師生間彼此尊重、相互同理、充分對話。
15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3.校園倫理轉變,現代的師生關係卻偏向知識的交 易,師生關係趨於冷漠;此外,校園暴力事件頻 傳,親師關係不睦等,皆顯示重建校園倫理的必 要性。我們應以如下四種關係重建校園倫理。 (1)學校同仁方面 學校全體同仁應克盡職守、團結合作、溝通協 調,而不是惡性的競爭,尤其在知識經濟的時 代,合作與分享更是產生、傳播與創新知識的 重要來源。 (2)師生關係方面 教師應發揮其專業知能與良好德行,尊重學生主 體性與個人隱私,啟發學生身心發展等,就學生 而言,則應秉持尊師重道的觀念與態度,虛心求 教。
16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3)學生同儕方面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同儕的互動是學習 中十分重要且珍貴的過程。 (4)親師關係方面 教師與家長是教育的伙伴。若教師與家長間的關 係良好,對子女的教育有積極與正面的助益。 Shutterstock ©
17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二)資訊倫理 1.狹義的資訊倫理指資訊專業人員面臨資訊相關倫 理議題的權利與義務,及其在決策或行動上的是 非善惡標準,廣義的資訊倫理是指所有網路活動 空間的使用者都應遵守的準則。 2.根據西方學者梅森(Mason)的看法,他提出資訊倫 理牽涉四個重大資訊議題: (1)隱私權(Privacy) 如何能確保個人隱私與自由在網路上傳輸的安 全?如何避免個人資料被不當的利用?
18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2)正確性(Accuracy) 資訊使用者應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實性與正確性? 如果提供錯誤的資訊,應負何種責任? (3)所有權(Property) 誰是資訊的所有權人?怎樣的資訊使用行為是侵 害別人的著作權?若侵害別人的著作權及所有權 會受到怎樣的罰則? (4)使用權(Accessibility) 如何維護個人對資訊使用的權利?何種範圍屬於 「合理使用」(fair use)資訊?如何維護資訊使用 的公平性?
19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三)生命倫理 1.所謂生命倫理是指根據道德價值與原則,對影響 人類生命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其目的在 解決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倫理問題,以建立 新的、正確的、符合生物科技發展的價值理念。 2.目前討論較多的生命倫理議題,以生物科技的進 步而引發的生與死問題較令人關注,如:墮胎、 安樂死、複製生物與人、器官移植、基因科技、 代理孕母、試管嬰兒等,並引起社會各界熱烈的 討論。
20
四、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3.未來,面對日新月異 的科技進步,在講求 「生命的尊嚴與品 質」以及享受「科技 發展的果實」之際, 種種生命倫理的議 題,勢必需要進行更 深入的討論。 生物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倫理道德爭議,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