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經濟學100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經濟學100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經濟學100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

2 第一節 生產動機:利潤 我為什麼要生產? 生產,涵蓋了農、工、商等一、二、三級產業。
第一節 生產動機:利潤 我為什麼要生產? 生產,涵蓋了農、工、商等一、二、三級產業。 生產者是決定生產決策的人,生產決策包括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生產等重要問題。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賣」 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賺錢」! 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追求利潤」。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 我到底有沒有賺錢? 利潤是什麼?很簡單,利潤等於收入減成本。 收入是賣出的價格(P)乘賣出的數量(q);
成本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機會成本是有形費用加無形損失。 經濟學在計算利潤的方式,與會計是不同的,主要差別是會計上只考慮有形費用,所以計算的結果,會計的利潤往往高於經濟上的利潤。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 我到底有沒有賺錢? 利潤 > 0  超額利潤: 利潤 = 0  正常利潤: 利潤 < 0  利潤虧損:
同樣資源在此用途可多賺的錢要生產 利潤 = 0  正常利潤: 同樣資源在此用途與其他用途賺一樣多的錢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一樣 利潤 < 0  利潤虧損: 同樣資源在此用途卻少賺的錢不要生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5 我到底有沒有賺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6 第二節 生產:投入產出 一、生產函數 用什麼來生產? 生產是一種投入變為產出的過程。 產出:財貨和勞務;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7 一、生產函數 投入(input)又稱為生產要素,基本上,包括土地、勞動、資本及管理等四大要素。 土地係指廠房、店面、農地、或校園等面積;
勞動係指工作時間的小時數,但不以專職或兼任的工作人員數量來衡量; 資本係指機器設備、建築物的數量,也包括資金在內; 管理則沒有單位可以來衡量,也看不到,但是對於生產利潤的盈虧卻是扮演關鍵的角色,我們往往依利潤的最後結果來判斷其管理的好壞。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8 四大基本要素 財貨和勞務 勞動 土地 資本 管理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9 一、生產函數 為簡化分析,暫不考慮管理,並將土地和資本併為廣義的「資本」,還有保留原本的「勞動」,所以主要投入有勞動和資本兩項。
勞動(labor)以符號”L”代表,資本(capital)以符號”K”代表,所生產出來的產出(output)以符號”q”代表。 表達投入產出的因果關係,即稱為「生產函數」。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0 一、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q = f(L, K) 短期: 長期: 短期生產函數:q = f(L) 長期生產函數:q = f(L, K)
勞動數量可以改變(變動要素),資本數量不能改變(固定要素) 長期: 勞動和資本數量都可以改變,不存在固定要素。 短期生產函數:q = f(L) 長期生產函數:q = f(L, K)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1 二、短期生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2 二、短期生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3 勞動生產力 勞動邊際產量: 勞動邊際產量遞減法則 勞動投入增加1單位,可使產量增加的部分。
一般稱為「要素邊際報酬遞減法則」,係指勞動或資本不斷投入之後,在增加1單位投入所得到的產生增加量較前1單位投入為少的現象。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4 勞動生產力 勞動平均產量: 邊際值>平均值時平均值上升。 邊際值<平均值時平均值下降。 指平均每1單位勞動投入可得到多少的產量。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5 二、短期生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6 三、長期生產 資本邊際產量: 資本平均產量: 勞動與產量的關係在長、短期都適用; 資本與產量的關係只有在長期才會成立。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7 三、長期生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8 等產量曲線 在表4-2中可發現存在著一些不同的(L, K)組合卻有相同產量的情形,將它們連接起來,就可畫出一條曲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9 等產量曲線的五大特性 負斜率 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稱之為「邊際技術替代率」(marginal rates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意思是:在產量維持不變的前提下,增加1單位L,可用來替代多少單位K,以減少K的投入。 等產量曲線斜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0 等產量曲線的五大特性 凸向原點 不能交叉 右上方的產量較高 任一要素組合皆有等產量曲線通過
斜率有變得愈來愈小的情形,這是曲線凸向原點的特性,如同無異曲線一樣。 邊際產量遞減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 不能交叉 右上方的產量較高 任一要素組合皆有等產量曲線通過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1 無異曲線與等產量曲線的比較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2 等產量曲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3 第三節成本 一、短期成本 成本怎麼算 勞動成本加上資本成本,就等於生產總成本(Total Cost, TC);
生產總成本的結構,即由「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項所構成。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4 一、短期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5 一、短期成本 生產總成本:TC = TVC + TFC 平均變動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成本: 邊際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6 一、短期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7 一、短期成本 各種成本曲線都呈”U”字型曲線:成本曲線隨產量增加而有先遞減再遞增的情形。
在「平均成本曲線」與「平均變動成本曲線」之間的垂直差距,可代表為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減,所以「平均變動成本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之間的距離會愈來愈接近。 「邊際成本曲線」通過「平均變動成本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的位置。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8 二、長期成本 在長期,是沒有固定成本的。 生產總成本等於勞動成本加上資本成本。 成本方程式: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9 二、長期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0 二、長期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1 有沒有成本優勢?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將變為一條平滑且”U”字型的曲線形狀。
q1代表可使長期平均成本降到最低的產量,我們稱為「最小的有效規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 MES)。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2 有沒有成本優勢? 在q1之前,平均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下降,我們稱之為「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的原因: 充分利用資本; 具有議價力量; 提高管理效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3 三、等成本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4 三、等成本線 將這些不同的要素組合連接成一條線,因為成本都一樣,故這條線就稱為「等成本線」。 等成本線的 斜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5 等成本線的變化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6 等成本線的變化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7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8 第四節 生產決策 一、最適要素組合之決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9 一、最適要素組合之決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0 一、最適要素組合之決定 等產量曲線恰與等成本線相切,表示在最適要素組合的位置上,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的斜率相等;
決定最適要素組合的均衡條件: 也就是勞動與資本這兩種要素的邊際產量比率等於其要素價格。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1 一、最適要素組合之決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2 消費者決策與生產者決策之比較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3 一、最適要素組合之決定 不管從相同成本中找出最高產量,或從相同產量中找出最低成本,答案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在生產理論上經常被提起的「一體兩面關係」,又稱為「對偶關係」(duality)。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4 一、最適要素組合之決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5 二、比較靜態分析 (一) 工資上漲 影響:(1)勞動投入減少;(2)產量減少。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6 二、比較靜態分析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7 二、比較靜態分析 (二) 成本提高 影響:不只是勞動投入可因此增加,資本數量也可以同時增加,所以產量就跟著提高。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8 二、比較靜態分析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9 二、比較靜態分析 若將每一相切的位置都連接起來,則可形成一條曲線,這條曲線稱為「擴張路徑」(expansion path);
代表著:廠商若要不斷地擴大規模,則只要沿著這個路徑來走,就可以確保在一定的成本下,可以得到最高的產量及最大的利潤,所以在這路徑上的每一個要素組合都是在不同成本下的最適組合。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50 二、比較靜態分析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51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Download ppt "經濟學100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