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这些国家在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2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 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 5万吨,法国是40. 6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是50万吨。

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3年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Russian Serf System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确立 俄国农奴制度 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1581年,伊凡四世(雷帝)为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1592~1593年,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和户口登记。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 6个月以上便沦为奴仆。1597年,沙皇下诏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5年的农民,农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当时,农民分为地主农民 、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3种。地主农民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逐步失去了人身自由。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1607年颁布的法典规定,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收容逃亡农民者要受罚款处分,窝藏逃亡农民者要被追究。1649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法律大全》还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从此农民完全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发展 18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1760年,沙皇还授予地主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利。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制发展到顶峰。她赐给贵族的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达80万。1765年,地主获得将农民罚作苦役、进管制所的权利。1767年,沙皇政府规定地主有权任意买卖、赠送、惩罚农民,把农民和土地分开出卖,甚至把同一家的农民分开出卖。叶卡捷琳娜二世曾授予地主将农民送去充军的权利。1785年,她颁布《御赐诏书》,保证地主享有占有土地、农民以及免除人丁税、实行体罚等特权。 2瓦解 农奴制的存在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由于农民状况的恶化,生产率普遍下降。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许多地主为增加商品粮食的生产,开始剥夺农民的份地,只付给农民口粮,逐渐破坏了劳役制的基础。有些地主为增加收入,把劳役租改为代役租,农民为支付代役租而去城里谋生,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某些富裕农民还力图用金钱赎取自由。封建农奴制日趋瓦解。 为适应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沙皇政府从19世纪初便着手制定各种限制和废除农奴制的法案。1803年,颁布了《关于自由农》的法令,允许地主根据自愿和赎卖的原则解放农民。1838~1842年,白俄罗斯、立陶宛、西部乌克兰等地废除了国有农民租佃国有土地和服劳役的制度。按照这些办法,农民虽取得一部分权利,但仍未摆脱农奴制的依附关系。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以及农奴制危机加深和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沙皇政府被迫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但是,农奴制残余继续保存下来,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才被彻底消灭。 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虽然风起云涌,但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3年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4 交不起地租的农奴在乞求地主的宽限

5 俄国农民运动 (1826-1861): 地主在毒打农奴 1826 -1839年:19次/年; 1845-1854年: 35次/年;
年: 63次/年; 1858年:86次; 1859年:90次; 1860年:126次 地主在毒打农奴

6 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

7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
1825年12月14日清早,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之机,3000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列队走向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他们全副武装,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上午10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直指正在准备登极为皇的尼古拉一世。 1825年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

8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1853-1856)
1853年至1856年间,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战。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俄国失败,暴露农奴制的弊端,加剧国内矛盾。

9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1853-1856)

10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杂志评论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不仅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1855年,俄国冒险与英国、法国和土耳其之间爆发了克里木战争,起因是争夺黑海和巴尔干的控制权。185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前线俄军连连败绩下自杀,亚历山大二世匆忙继位。 Crimean War ( )

11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12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对内 对外: 经济上—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奴暴动频繁,影响社会安定繁荣; 对外: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内部腐败。 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13 农奴制的废除

14 “与其等农民起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与其等农民起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1月28日,由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在宫廷中成立了一个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专门调查各地的农民生活和生产情况,草拟改革措施。 年2月1日,亚历山大主持国务会议开幕式,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接着他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了保障地主的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已经做到了。” 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是亚历山大二世登基一周年纪念日,他签署了《关于农民摆脱农奴制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其中包括《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它宣布自法令颁布之日起获得人身自由, 农民可以以自己的名字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迁徙、择业、婚配,可以缔结任何合同、进行诉讼。地主必须尊重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权利,不得随意处置、买卖农民。 “农奴制改革法令”颁布后,亚历山大二世在陆军大臣德·阿·米留金等人的建议下,还进行了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1863年颁布了新的大学法令,授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1864年进行了省和县地方自治改革,建立了地方自治局和城市杜马。同年还进行了司法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这一年还进行了初等教育制度的改革。1870年颁布了城市自治法,军事改革的准备一直拖到1874年,才迈出俄国军事现代化重要的步子。 1855年秋,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在俄国内外危机的冲击中,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为了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1861年3月5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起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1818~1881,1855年即位)

15 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农奴有人身自由; 农奴有持有动产、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法令   1861年2月19日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赎买其宅园地及政府协助这些农民把耕地购为私有的法令》《关于省和县处理农民事务的机构的法令》《关于安顿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家奴的法令》。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解决不同地区土地关系的《地方法令》,关于各种农奴工人的《补充法令》等。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是一系列法令中根本的法令。它涉及到农民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在人身权利方面,《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各种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有权起诉、出庭作证、参加选举、受教育和服兵役等等。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根据这些规定,农民获得了“人”的权利。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了。   在财产权利方面,《一般法令》规定:“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不动产有两种:一种是宅园地,农民可以赎买;另一种是耕地及其他土地(牧场、森林等),地主在保留对这些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份地分给农民使用。份地数额不等,非黑土地带,最高数额为3~7俄亩,最低为1~2.33俄亩;黑土地带,最高者为2.75~6俄亩,最低为2,200平方沙绳至2俄亩;草原地带根据各省农作物性质来定。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大大超过土地价格的赎金。同时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据统计,在非黑土地带,割地占改革前农民使用土地的9.9%,而黑土地带21省则26.2%。   不仅如此,农民赎买份地之前,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交纳货币代役租和工役租。这样的农民称临时义务农。农民在征得地主同意,将份地赎为私产时,才终止临时义务,成为自主农。 ——摘自徐云霞《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农奴可向地主赎买份地. 亚历山大二世

16 “请诸位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请诸位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7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 性质: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评价俄国农奴制废除: 性质: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①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进步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局限性

19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 改革目的:
亚历山大二世 年 改革目的: 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农奴在法律上“自由人” 内容: “解放”时,赎买“份地”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评价: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 3.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局限性)

20 C C C 学习测评 1.俄国废除农奴制是一次( )。 A.农奴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B.资产阶级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1.俄国废除农奴制是一次(   )。  A.农奴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B.资产阶级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C.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D.资产阶级与沙皇联合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号召(   )。  ①建立农民政权         ②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  ③推翻沙皇统治         ④改变工资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C C

21 B 亚历山大二世;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 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4.19世纪中期,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统一战争           D.民族解放运动 5.农奴制度的废除对俄国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6.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请回答: (1)是谁在维护什么人的前提下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3)农奴制的废除在俄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4)产生了怎样的进步作用? (5)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是什么?   答: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亚历山大二世;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 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2 俄国的扩张

23

24 俄国领土的扩张 参考资料 沙皇俄国的建立 俄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在9世纪,近代沙皇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莫斯科公国由此成为沙皇俄国。(简称沙俄)

25 俄国领土的扩张

26 俄国领土的扩张

27 俄国领土的扩张

28 俄国领土的扩张

29 波罗的海 (瑞 典) 沙 俄 三次瓜分 波兰 西伯利亚 中国、中亚 黑海 (土耳其) 俄国的对外扩张示意图

30 俄国领土的扩张

31 莫斯科   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 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 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

32 课堂小结 农奴制的危机 农奴制的废除 俄国的扩张 1.19世纪前期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 2.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3.工人、士兵、新兴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 农奴制的危机 1.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农奴制的弊端 2.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农奴制 3.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具体措施 4.对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评价 农奴制的废除 1.16世纪到17世纪中期的对外扩张 2.18世纪以后的对外扩张 3.20世纪初的俄国领土已达2200多万平方千米 俄国的扩张

33 学习与探究

34 美国黑奴与俄国农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活动 ←美国黑奴在种植园劳动
  相同点:两种制度都是极端残暴、野蛮的制度,都严重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俄国农奴制带有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与封建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美国的黑奴制则与资本主义生产相连,是寄生在资本主义制度上的一颗毒瘤。   意 义: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极大地加快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俄国农奴在田间劳动


Download ppt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