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窗 外 林文月 10 周芸廷 14 邱婷鈺 16 康毓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窗 外 林文月 10 周芸廷 14 邱婷鈺 16 康毓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窗 外 林文月 10 周芸廷 14 邱婷鈺 16 康毓芷

2 大綱 作者簡介 分段大意 賞析

3 作者 ─ 林文月 1933年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啟蒙教育為日文,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畢業。
曾任台灣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 1946年自上海返台居住,並開始華語的學習。

4 1952年,林文月碰到影響她極深的恩師臺靜農,開始陸續在夏濟安先生主編的《文學雜誌》上發表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論文,由於見解獨到而文筆清麗,甚受歡迎。
1969獲國科會資助,前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修員」一年。 1987年 獲為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員。 1994年 《源氏物語》獲得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 譯成就獎。應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演講 。

5 1997年 獲日本東亞同文書院紀念賞,日文報紙專稿報導。    
2000年《飲膳札記》獲第三屆臺北文學獎。將手中現存之著作手稿、著作自藏本及畫作等資料捐贈臺大圖書館永久典藏。 2001年 臺大圖書館舉辦『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二』與座談會、專題演講等系列活動。

6 編譯《聖女貞德》、《居禮夫人》、《南丁格爾》、《茶花女》、《小婦人》、《基督山恩仇記》。
出版《謝靈運及其詩》、《澄輝集》、《京都一年》 、《讀中文系的人》、《遙遠》、《午後書房》、《交談》、《作品》、《擬古》、《飲膳札記》、《回首》、《人物速寫》。 翻譯《和泉式部日記》、《枕草子》、 《源氏物語》、《伊氏物語》 等日本古典文學名著。   編印《臺靜農先生紀念論文集》。

7 《遙遠》獲得第五屆中興文藝獎散文項獎章。
《午後書房》獲得第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 《交談》獲得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散文類獎。 日本《朝日新聞》分別在一九八四年與一九九五年,以「《源氏物語》的中文譯者」與「東亞同文書院紀念賞得獎人」,兩度對林文月教授作了專題人物的報導。 《The Economic News》亦在一九八○年,以長達全頁的篇幅,作為一位成功女性的範例,對她的翻譯工作與家庭生活作了詳細的報導,由此亦可見其國際聲望。

8 身兼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翻譯者三種身分。
林文月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長主要專注在六朝與唐代,從曹氏父子、陶謝、山水、官體、田園、遊仙等詩型等專題,發表許多精闢論述,成為台灣研究六朝文學的佼佼者。 其散文節制內斂,但文筆及情感細膩,呈現溫厚婉約的特質。作品題材多元,常於事物平凡中展現自然美好的人間情味,平淡中饒富理趣,被視為正統的「純散文」典範。 何寄澎教授譽為「似質而自有膏腴,似樸而自有華采。」

9 中學時期

10 大意 第一、二段:窗的功用 第三段:布拉格的眾窗外貌 第四段:作者客舍的位置 第五、六段:客舍窗外的景觀

11 第六~十七段:以「凝視」與「瞥視」不同角度,
描寫尋常的在地生活。 → 1.提恩雙塔的外觀 2.男女擁抱 3.親子互動 第二十、二十一段:角色互換,作者要在沒有簾 帷的浴室窗下,躲避屋頂上 的巡視工人

12 賞析 說到捷克人們往往想到老城廣場、提恩聖母教堂、天文鐘等等著名的景點,但作者卻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捷克這個城市的建築物之美,所謂不同的角度,就立場來區分,是以一個居住於當地的居民來看,不再只是個觀光客。就空間而言,從在窗外看轉向由窗內向外看,有了窗戶的限制,從無範圍到有範圍,反而更容易看清楚一些細微的美的部分。 EX.尖塔

13 透過窗戶作者可以觀察到這裡的紅塵庶民一些有趣的生活,因此他認為窗戶可以既可以瞥視、也可以凝視,但本篇文章除了敘述作者在窗外偶然發現的一些景象外,更將目光集中在布拉格的最大特色─建築物─尖塔之美上。第六段詳細的描述出聖母教堂上尖塔的外觀,牽引出讀者對此尖塔形象的想像力,並且運用色彩增加建築物的華麗感,手法細膩精緻。

14 欣賞建築之美是要用心體會的,要再三凝睇,甚至是提筆描繪,作者就是因此領悟到古人之所以用心耗費筆墨於永寧寺九級浮圖的道理。作者除了純粹欣賞窗外建築物以外,也因為體悟到這個道理,那是一種對美發自內心最深處的頌揚,使得作者與古人有所感通與聯繫,進而萌生相同的感觸。

15 事實上不是每扇窗都是為別人敞開的,第八段作者無意間瞥見對面窗戶內的白色紗簾,即使看到人影晃動,仍保有一份神秘感;下一段作者看到一男一女相互擁抱,但她始終沒有看到他們的臉,窗外的景物是有所侷限的,相對而言,窗內的景物也是有所侷限的。  由於作者家中的窗戶可以看到許多像魚鱗般布滿屋頂的紅瓦,「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16 再寫到夜晚的夜景-黑色的塔景充斥著金黃色的燈光,有如童話世界,如夢似幻。作者再舉張繼的「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更添一番風味。這句詩或許正也能比照作者淡淡的「鄉愁」吧。

17 日漸習慣了在布拉格的生活,從窗戶的縫隙間聽見的喧雜人聲、看見的生活景色,布拉格的生活正也似其它地方一樣,有著這麼些生活景色。作者望見窗外各式各樣的人們,從情侶、婦人們、到孩童嬉戲至於傳來母親的斥罵聲,層層疊進,讓人深刻感受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活樣態。

18 布拉格的街景繁雜,寺院眾多,由於市景繁雜,要能「凝視」或「瞥見」一個單純的景色著實不易。士、農、工、商、悲、歡、哀、樂-或許這正是布拉格其所以呈現如此奇特風貌的道理。
布拉格的生活步調也正如同其他都市般,作者以查理橋上穿梭的人群,來比擬這座城市中的繁忙,同時也寫入查理第四、莫札特、卡夫卡等人,彷彿帶讀者進入了優雅的文藝世界中。

19 再從客寓的北側寫,從這方的小窗向外看,深淺色的不同映照了高低的不同。作者此時不以「光影」為著手點,反倒使用「顏色」來區分高低,如此不但加深了圖像的鮮明度,更增添一番美感。而稍不搭調曬衣景色卻反倒為這樣的的美景增添了一番趣味與安逸。 最後一段,作者不經藝從窗外看見工人們在鄰屋上工作,因布拉格被列為「人類文化遺跡」而始一陣翻修。翻新的建築物仍能從浴室間一目了然-面對著美麗的街景、翻新的紅瓦磚屋頂,不禁徜徉在精神與自在的沐浴享樂之中…。

20 全文作者的筆觸柔和,令讀者在閱讀中也能清晰感受到在布拉格中,懷抱的那份安祥自在感。繁雜的街道、喧嚷的人群、黑夜的美景、寺廟建築的靜謐莊嚴,從作者的文筆中,隱隱還能嗅得一番美麗的氣息。


Download ppt "窗 外 林文月 10 周芸廷 14 邱婷鈺 16 康毓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