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 辅导课程一 主讲教师:易小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 辅导课程一 主讲教师:易小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 辅导课程一 主讲教师:易小林

2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 树木一生中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生长:是细胞、组织和器官数量的增加与体积的
增大,是“量”变过程。 发育:指卵细胞从受精形成结合子开始,经过开 花、结实直到个体死亡为止,是 “质”变过程。 生长是一切生理代谢的基础,而发育必须在生长 的墓础上才能进行,没有生长就不能完成发育。 生长和发育往往同时进行。

3 第一节/二、树木一生中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离心生长:树木以根颈为中心,根与茎以离心方 式进行生长,称为“离心生长”。 自然打枝:枝条自中心向外围按离心方式发生枝 条枯死脱落的现象。 根系自疏:地下的根系由树木的基部向根端方向 逐渐衰老的现象。 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 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4

5

6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年龄时期 一、生命周期 植物体从产生结合子开始到个体死亡,这一生命过
程中,顺序经过胚胎、幼年、青年、成年、老年的 年龄变化,这种年龄阶段的表现过程称为“生物学年 龄时期”也称“生命周期”。 二、两种年龄时期的异同 实生树生命周期:种子—幼年—青年—成年—老年 死亡。营养繁殖树生命周期: —成年—老年死亡。

7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三、延长园林树木的成年阶段 (一)引起树木衰老的原因 1、内因:树木的遗传性的影响;开花消耗大量的
营养;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生长,促进休眠;树 木组织的老化。 2、外因:不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高温、干旱、 土壤贫瘠等;不正确的养护管理,如过重的修剪; 病虫害影响。

8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三、延长园林树木的成年阶段 (二)延长树木衰老的措施 1、激素调节:细胞激动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功能。 2、栽培措施:合理施肥与灌水,保证充足的营养 供给;合理的深翻和松土,改善土壤通气;疏除过 多的花和果,调节营养平衡;合理的更新修剪,疏 除衰老枝和细弱枝,培养充实、健壮的更新枝;防 治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9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四、树木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及调控途径 (一)胚胎期 定义:从卵细胞受精形成结合子到种子发芽时为 止。
胚胎期特点:种子形成的时期,如果天气冷,雨 水过多或干旱等会造成种子质量低劣。 调控途径:给母树提供大量营养,防止土壤干旱 或积水,防寒。

10

11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四、树木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及控制途径 (二)幼年期 定义:从种子萌发到开第一朵花为止。
幼年期的特点:景观形态和栽培习性可塑性 大,树冠、根系扩展快;枝条组织生长不充实, 易发生冻害。 调控途径:加强营养生长,使树体形成良好的 骨架;对观花树木要促其营养积累,提早形成花 芽并开花;加强树体防寒保护,修剪要轻。

12

13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四、树木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及控制途径 (三)青年期 定义:从开第一朵花起至大量开花,树冠逐渐扩
大时期。 青年期特点:树木的可塑性低,从生长占优势往 生长与发育趋于平衡的过渡时期。 调控途径:起初轻剪,随开花和结果量的增加而 加重修剪量,以平衡树势。加大骨干枝的角度,使 枝条开张,促进树冠内通风透光。

14

15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四、树木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及控制途径 (四)成年期 定义:树冠及开花结实的稳定时期。
成年期的特点:开花繁茂,代谢产物交换恶化和 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营养,使枝条和根系的生长受 到抑制。地下部分的须根大量死亡,树冠内部发生 少量生长旺盛的更新枝,开始出现向心更新。 调控途径:注意树体营养调控,均衡配备营养 枝、育花枝,防止树木早衰,延长成年期的时间。

16

17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四、树木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及控制途径 (五)老年期 定义:成年期以后至树木死亡的时期。
老年期特点:树体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输导组织 老化,土壤肥力片面的消耗,根系吸收和叶片光合 能力降低,开花结实消耗大量营养,树体衰老,对 外界不良环境抵抗能力降低,病虫害滋生。 调控途径:深翻土壤,放根,多施氮肥、有机 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回缩树冠等措施复壮。

18

19 第一章/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年生长周期 一、年周期和物候期的意义 物候: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
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 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季相: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 发生的形态外貌的季节性变化。 树木物候期可分为:①根系活动期;②萌芽开花 期;③坐果期;④花芽分化期;⑤叶变期及落叶 期;⑥休眠期。

20

21

22

23 第一章/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年生长周期 二、研究物候期的意义 是制定树木周年养护管理技术措施的主要依据。 三、影响物候期的因素
(一)不同树种,物候期不同。 (二)地区不同,物候期不同。 (三)年份不同,物候期不同。 (四)海拔不同,物候期不同。 (五)树木的不同部位,物候期不同。 (六)年龄不同,物候期也不同。 (七)栽培条件不同,物候期不同。

24 第一章/第四节 根的生长及根的物候期 一、根的作用 (一)支撑作用、吸收水分和营养、贮藏营养、 合成和转化作用、繁殖作用。
(二)根的再生作用。 二、树木根系的类型与结构 (一)根的来源与种类 根据根发生的部位,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据根的变态,又分为支柱根、板状根、气根。

25

26

27

28 第一章/第四节 /二、树木根系的类型与结构
(二)根系的类型和结构 1、根系的类型: (1)根据根系发育的形态特点分 直根系树木;须根系树木。 (2)根据繁殖方法分 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 2、根系的结构 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

29

30

31 第一章/第四节 /二、树木根系的类型与结构
(二)根系的类型和结构 3、根毛 树木根的吸收区每1平方毫米表面有根毛300个, 根毛的寿命很短,一般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随着吸 收根的死亡或生长根的木栓化而死亡。

32 根毛区(成熟区)-- 吸收营养

33 第一章/第四节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四、根颈 (一)水平根 这类根多数是沿着土壤表层平行方向生长,分布
在土层20~60cm左右深度范围内。 (二)垂直根 是大体与土表呈垂直方向生长的根系,分布深度 取决于土层厚度及其理化特性。根系分布的深浅决 定于植物的遗传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 四、根颈 根和茎的交接处为根颈。进入休眠最迟,解除休 眠最早,容易遭受冻害。

34

35

36

37 第一章/第四节 /五、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一)树体内的有机营养 (二)根系生长与温度 冬季土温过低,致使根系生长缓慢与停止。土温
过高也会造成根系的灼伤与死亡。 (三)土壤的水分与通气状况 (四)土壤的肥力 根系有趋肥生长的特点。

38 第一章/第四节 /六、根的年周期活动动态 根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适合,就可不断生长。 (一)第一次生长高峰:早春土温达到要求时,
根系开始生长,晚春生长达到高峰。 (二)第二次生长高峰:晚秋,叶片制造的养分 回流积累,出现第二次根生长高峰。 (三)根系年周期中生长具有以下特点: 1、有机营养是根系生长的内因,冬季低温和夏季 高温、干旱是抑制根系生长的外因。 2、根系与果实发育的高峰是相反的,当年的结实 量,会明显影响根系生长。

39

40 第一章/第四节 /七、根的生命周期 树木根系生命周期的变化与地上部有相似的特 点,经历着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并逐年与地
上部分的生长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吸收根的死亡现象,从根系开始生长一段时间后 就发生,逐渐木栓化,外表变为褐色,逐渐失去吸 收功能。 须根的死亡,起初发生在低级次的骨干根上,其 后发生在高级次的骨干根上。 根系生长达到最大根幅后也发生向心更新。

41 芽 第一章/第五节 萌芽与开花 芽:是枝叶和花等器官的原始体,是多年生植物 为适应不良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临时性的器官。
第一章/第五节 萌芽与开花 芽:是枝叶和花等器官的原始体,是多年生植物 为适应不良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临时性的器官。 树木以芽的形式度过冬季不良的环境,第二年春季 再开始生长。

42 第一章/第五节/一、影响萌芽、开花物候的因素
(一)树种、品种及地区的影响 不同的树种萌芽与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开花的 类型也有差异。 (二)温度 不同的树种萌芽与开花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 (三)空气的湿度 气候干燥,温度较高,萌芽持续时间短,花期也 短;空气湿润而冷凉,萌芽持续时间长,花期也 长。

43 第一章/第五节/一、影响萌芽、开花物候的因素
(四)光照 在萌芽期,长时间的阴雨天比光照充足时,萌芽 进程慢,花期长。 (五)营养 饱满的芽,树体营养状况好,则花开得早,花期 长。

44 萌芽

45 第一章/第五节/二、萌芽开花物候期注意事项
此物候期主要注意的是霜害,在很多地区会出现 晚霜。如,北京的桃花经常遇到 “倒春寒”侵袭。 当前应用较多而有效的措施是: (一)熏烟; (二)早春灌水; (三)萌芽前对树干涂白或喷白,可反射阳光,减 缓树体温度的升高,可延迟花期3~5天,让芽保持 休眠状态,提高芽的抗寒能力; (四)喷水,利用水的热容量大,水降温放出热量 的原理来防霜。

46 第一章/第六节 新梢和叶片的生长 一、新梢的生长 新梢生长包括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两个方面。 年生长量:一年内枝条生长达到的长度与粗度,
称为“年生长量”。 生长势:在一定时间内,枝条加长和加粗生长的 快慢,称为“生长势”。 生长量和生长势是衡量树木生长强弱和某些生命 活动状况的常用指标,也是栽培措施是否得当的判 断依据之一。

47 生长势、生长量较好的树木

48 第一章/第六节 新梢和叶片的生长 一、新梢的生长 (一)新梢的加长生长 新梢的生长是按慢——快——慢的规律生长的, 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新梢开始生长期:叶芽萌发后幼叶伸出芽外, 随之节间伸长。 特点:叶小而嫩,节间短,光合作用弱,生长量 小;此期生长主要依靠前一年积累贮藏的营养。

49

50 第一章/第六节 /一、新梢的生长 (一)新梢的加长生长 2、新梢生长旺盛期:新梢叶片增多,进入旺盛生 长期。
特点:枝条明显伸长,幼叶迅速分离,叶片增 多,叶面积加大,光合作用加强;生长量大,节间 长,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类。 3、新梢缓慢生长与停止生长期:外界温度、光周 期的变化,使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变慢或停止。 特点:顶芽形成,叶片衰老,光合作用逐渐减 弱。

51 第一章/第六节 /一、新梢的生长 (二)新梢的加粗生长 新梢加长生长高峰与加粗生长高峰是互相错开的,
在加长生长后1~2周才出现加粗生长高峰。 加粗生长和加长生长之间这种相关性,是顶芽和幼 叶产生生长素和赤霉素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并激发 形成层细胞的分裂,产生加粗生长的结果。

52 第一章/第六节 /一、新梢的生长 (三)影响枝梢生长的因子 1、树种和品种:不同的树种和品种由于遗传性不 同,枝梢的生长强度也不同。
2、有机营养:养分不足,新梢生长的短而细;养 分多,则枝梢生长得粗壮。 3、内源激素:枝梢顶端生长素含量高,有利生 长。摘除幼嫩叶,能增加节数,节间变短。摘去成 熟叶片,可以促进新梢加长生长。

53 第一章/第六节 /一、新梢的生长 (三)影响枝梢生长的因子 4、枝梢的姿势:直立的新梢生长旺盛,节间长,
水平或下垂的枝生长势弱节间短。因为枝的姿势不 同,内源激素含量也不同造成。 5、环境条件:水分是主要的因素,水多新梢迅速 生长;如果只有水分而养分不足,新梢生长的不充 实。

54 第一章/第六节 新梢和叶片的生长 二、叶和叶幕的形成 (一)叶的类型:叶的类型:大小,数量,形 状……多种多样

55 第一章/第六节 新梢和叶片的生长 二、叶和叶幕的形成 1、行光合作用; 2、贮藏养分的作用; 3、呼吸与蒸腾作用; 4、吸收作用。
(二)叶的功能 1、行光合作用; 2、贮藏养分的作用; 3、呼吸与蒸腾作用; 4、吸收作用。

56

57

58 第一章/第六节/二、叶和叶幕的形成 1、叶的发育:叶原基出现以后,经过叶片、 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的展开和叶片停止增长。
(三)叶的特性 1、叶的发育:叶原基出现以后,经过叶片、 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的展开和叶片停止增长。 2、树木的展叶期:从幼叶开始展开到树上有 一半叶片为止。 3、树冠内部叶片特点:光照条件差,叶片多 平展,叶片宽而薄,与枝条所成角度大或近 水平着生,光合强度低,在树冠郁闭情况下,易 枯黄早落。 4、树冠外围叶片特点:光照充足,叶片肥 厚,与枝条角度小,较直立着生,光合能力强。

59 第一章/第六节/二、叶和叶幕的形成 5、新梢基部叶片特点:叶柄短,光合效能 低,寿命短。 6、新梢中部叶片特点:叶片大,发育完善而
(三)叶的特性 5、新梢基部叶片特点:叶柄短,光合效能 低,寿命短。 6、新梢中部叶片特点:叶片大,发育完善而 健壮,光合能力强,故寿命也长。 7、新梢顶部的叶片特点:叶片小,光合能力 较弱,生长不充实。 8、不同叶龄的叶片光合能力不同:幼嫩叶光 合能力弱,成熟叶光合能力最强,衰老叶片光合 能力降低。

60 新梢不同位置的叶 片光合能力不同

61 第一章/第六节/二、叶和叶幕的形成 1、落叶树种的叶片寿命多为一个生长季(5~ 10个月),秋末即行脱落。
(四)叶片的寿命 1、落叶树种的叶片寿命多为一个生长季(5~ 10个月),秋末即行脱落。 2、常绿树木叶片的寿命多在一年以上(个别 的可达3~4年),冬季低温时和花后春梢停止 生长时,即部分衰老叶片脱落。 3、树木养护中,应特别应该注意保叶,采用 各种措施,延长叶片的寿命,提高光合性能。

62 第一章/第六节/二、叶和叶幕的形成 叶幕: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域。是树冠叶 面积总量的外观反映。 幼年树的叶幕:树冠的形状和体积也就是叶幕
(五)叶幕的形成 叶幕: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域。是树冠叶 面积总量的外观反映。 幼年树的叶幕:树冠的形状和体积也就是叶幕 的形状和体积。 无明显主干的成年树叶幕:叶片一般集中在树 冠的表面,叶幕往往仅限于树冠表面薄薄的一 层,多呈弯月形叶幕。 具有明显主干的成年树叶幕:叶幕呈圆锥形。 成片栽植的树木叶幕:叶幕顶部为平面或波浪 形。

63 叶幕

64 具有明显主干的成年树叶幕

65 无明显主干的成年树叶幕

66 成片栽植的树木叶幕

67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花芽分化: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 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由叶芽与花芽开始有区别的时候 起,逐步分化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以及整 个花蕾和花序原始体的全过程,称为花芽形成。 是部分或全部花器官分化完成的过程。 花芽分化的意义:花芽分化直接影响到第二年 花的时间、数量和质量。

68

69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二、花芽分化的过程 (一)生理分化期:生长点内部由叶芽的生理 状态转向形成花芽的生理状态的过程。
特点:长点内原生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内 外因素有高度的敏感性。 (二)形态分化期:由叶芽生长点的细胞组织 形态转化为花芽生长点的组织形态的过程。

70 花芽分化

71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三、花芽分化的规律 (一)花芽分化的长期性:树木的花芽分化是 相对集中又相对分散,分期分批陆续分化形成
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 (二)花芽分化的相对集中性和相对稳定性: 花芽分化是相对集中相对分散分期分批陆续分化 的。树木花芽分化时期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 份是相对集中和稳定的。如,玉兰集中在6~7月 份。

72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三、花芽分化的规律 (三)花芽分化临界期:树木的芽从叶芽向花 芽进行形态分化之前,必须有一个分化临界期
(生理分化期)。各种树木的分化临界期是不同 的。 (四)形成一个花芽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的树 种形成一个花芽所需的时间不同。如,苹果需2 个月,月季需要2周。

73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四、花芽分化的类型 (一)夏秋分化型:早春或春夏间开花的树 木,如玉兰、桃花等,花芽在前一年的夏秋
(6~9月份)进行分化。 (二)冬春分化型:花芽分化期从12月份到第 二年的2月份,分化时间较短且连续,如柑橘。 (三)一年多次分化型:在一年中能多次抽 梢,每抽一次梢,就分化一次花芽并开花,多次 开花。如,月季,四季桂等。 (四)当年分化当年开花型:当年新梢上形成 花芽,于夏秋开花,一年只开一次花(紫薇)。

74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五、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一)花芽分化的内部因素 1、内在条件: (1)要有充足的营养。
(2)要有形态建成的调节物质:内源激素,包 括生长素(IAA)、赤霉素(GA)等的变化。

75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五、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一)花芽分化的内部因素 2、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 (1)枝叶生长与花芽分化
枝叶繁茂,才能够制造大量的光合产物(营养 条件),才能提早形成花芽。 新梢摘心或去幼叶都有利于花芽分化,摘心 和去幼叶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 含量,抑制新梢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

76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五、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一)花芽分化的内部因素 2、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 (2)开花结果与花芽分化
开花和结果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过度开花 将影响新梢和根系的生长,从而影响花芽分化。 (3)根系生长与花芽分化 根系生长与花芽分化成正比关系,吸收根多, 则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激动素的水平,蛋白 质和细胞激动素直接影响花芽分化。

77 第一章/第七节 花芽分化 五、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二)花芽分化的外部因素 1、光照 光照强度影响:强光(紫外线)抑制新梢生长
素的合成,抑制新梢生长(节间短,植株矮 化),促进花芽形成。 光周期影响: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 2.温度:温度影响树木根系生长、吸收,影 响树木体内的激素水平,间接影响花芽分化。 3.水分:适当控制水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 累,促进花芽分化。

78 第一章/第八节 休眠期 树木休眠现象是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低温、高 温、干旱等)条件所产生的一种特性。 一、树木休眠期外部形态的表现
正常的休眠有冬季休眠、旱季休眠和夏季休眠。 夏季休眠一般只是某些器官的活动被迫休止,而不 表现出落叶。树木休眠期外部特征: 1、枝条变色成熟; 2、冬芽成熟; 3、绝大部分落叶树地上部分叶片全部脱落,没有 任何生长发育的表现。

79 第一章/第八节 休眠期 二、两种不同的休眠 自然休眠:又称生理休眠或深度休眠,是由树木 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性决定的。
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求在一定的低温环 境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被迫休眠: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已经完成了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准备,但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 被迫不能萌发而呈现休眠状态。一旦外界环境条件 合适,就会打破休眠。

80 第一章/第八节 休眠期 三、休眠期与有关因素 同一地区,不同的树木其自然休眠期的长短不 同。 不同树龄的树木进入休眠期不同,幼年树进入休
眠期迟于成年树,而解除休眠也迟于成年树。 同一枝条的不同组织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也不同, 皮层和木质部进入休眠较早,形成层最迟。

81 第一章/第八节 休眠期 四、休眠期的生理基础 休眠的主要生态因子是短日照、低温(冬季)、 高温(夏季)与干旱。在这时树体内相应地发生内
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脱落酸(ABA)可导致多种植物休眠。 细胞激动素和赤霉素可以打破休眠。

82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1、消耗型代谢:树木在年周期中营养物的代谢有 氮素代谢和碳素代谢两种,在生长前期以氮素代谢 为主,称为消耗型代谢。 特点:此时对氮素吸收和同化十分强烈,营养器 官迅速扩大,有机物消耗的多而积累的少,为营养 生长旺盛阶段。

83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2、贮藏型代谢:在消耗型代谢和营养生长的基础 上,光合能力增强,合成的有机物增多,成为以碳 素代谢为主的贮藏型代谢。 特点:营养物质的积累大于消耗,树体营养主要 转入根系生长、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和贮藏物质的 积累,为开花结果奠定物质基础。

84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一)年周期代谢特点 3、消耗型代谢与贮藏型代谢的关系:两种代谢类 型又互为基础,春季的消耗型代谢是以上一年后期 的贮藏型代谢的积累物质为基础,而又为当年的后 期贮藏型代谢创造条件。

85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二)树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规律 1、营养物质运输的途径 (1)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无机营养,通过木质部导 管向上运输。 (2)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营养通过韧皮部的 筛管向下或向上运输。

86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二)树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规律 1、营养物质运输的途径 (3)在春季,枝、干、基部和根中贮藏的有机 营养由下往上运输,以供萌芽、抽枝和展芽的需 要。在生产实际中,为了令某处的芽萌发,常于早 春在芽的上方“刻伤”,以截留来自根部的有机营养, 促使芽萌发、抽枝。

87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二)树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规律 1、营养物质运输的途径 (4)在生长季节,有机营养则主要是来自上部枝 叶的光合作用,为了促进花芽分化和减少落果,常 常在其枝的下方进行刻伤或环剥,使来自枝叶的有 机营养积累在上部。

88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二)树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规律 2、营养分配的集中性:通常,在某一个物候期, 树木生长发育最快和代谢作用旺盛的器官,所获得 营养物质量增多,其他器官则减少。

89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 (三)调节营养物质的消耗与利用 1、调节树冠枝组:控制徒长枝和衰老枝;培养春 梢。 2、提高全树有效叶面积:要使树木具有足够和适 量的叶面积,不是叶面积越大越好,过大会引起光 照恶化,导致寄生叶比率上升。 3、提高营养贮藏水平

90 第一章/第九节/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生长发育的比例关系   即:地上树冠与地下根系分布在高度--深 度,冠幅--根系分布宽度上有一定正比关系。 (二)生长发育的营养关系 1、营养争夺,相互限制:根系生长,树冠生 长,呼吸→异化作用,都消耗有机物质营养→对有 机物营养物质的争夺。 2、营养互补,相互促进:根系吸收无机营养物质 →给树冠→树冠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营养物质→提供给根系→供根系生长发育用。

91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三)生长发育的时间关系(“双S”型发育) 1、春季:地下温度较地上高,光照较弱,根系先 活动并生长伸长,树冠后复苏发芽,根系出现第一 个生长高峰,适合树木栽植; 2、夏季:地上温度较地下高,光照充足,树冠 光合作用达最高峰,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根系 充当“吸管”吸收并运输水分和营养供地上部分使用, 根系虽达到活动高峰,但并不长长,抵抗能力弱, 不适合树木栽植。

92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三)生长发育的时间关系(“双S”型发育) 3、秋季:地上温度和光照逐渐减弱,树冠光合作 用减弱,叶片脱落,有机营养(果实)丰富,根系 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适合树木栽植。 4、冬季:地上温度和光照降到最低,地上地下部 分进入休眠(北方地区,气温较低),一般不进行 树木栽植;地上部分进入休眠,地下部分有微弱的 根系生长活动(南方地区,气温稍高),可以进行 部分树木栽植。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四)生长发育的结构关系 1、根端与侧根:根的顶端生长对侧根的形成有抑 制作用。切断主根先端,有利于侧根的发生和生 长,切断侧生根,可多发侧生的须根。 2、顶芽与侧芽:幼年树和青年树的顶芽生长旺 盛,侧芽相对较弱,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剪除 顶芽,则优势位置下移,促使较多的侧芽萌发,削 弱顶端优势,以促发分枝。

101 第一章/第九节/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四)生长发育的结构关系 3、枝量与叶面积:枝条越长,叶片着生的数量 越多;枝量越大,相应的叶面积就越大。 (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概念:树木的根、枝干、叶和叶芽为营养器官, 花芽、花、果实和种子为生殖器官。 1、情况一:树木过度开花→消耗大量有机营养→ 伤害树体→树体衰弱,寿命减短。 2、情况二:树木营养生长过度(徒长)→消耗大量 有机营养→树体衰弱,开花结果减少,寿命减短。

102 第一章/第九节 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二、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六)消耗器官与生产器官之间的关系 1、概念:树木有光合能力的绿色器官称为生产性 器官,无光合能力的非绿色器官称为消耗性器官。 2、关系:消耗器官(树干,枝条等)→支撑生产 器官(叶片),输送无机营养和水分→给→生产器 官;生产器官→加工无机营养和水分→成→有机营 养物质→给→消耗器官。 3、注意:剪除掉没有叶片,无输送能力的树干和 枝条。


Download ppt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 辅导课程一 主讲教师:易小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