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積極人生,憂鬱遠離 生命可貴,輕生是不智之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積極人生,憂鬱遠離 生命可貴,輕生是不智之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積極人生,憂鬱遠離 生命可貴,輕生是不智之舉
憂鬱自傷的防治 積極人生,憂鬱遠離 生命可貴,輕生是不智之舉

2 根據美國自殺研究組織表示,自殺是全美國15至24歲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華裔心理學家趙汝維博士表示,最近在中學有一些不同的青少年自殺個案,主因包括和同儕關係不好、感覺被同儕隔離、家庭不睦造成憂鬱,以及使用毒品等。趙稱成人自殺多是因為絕望,青少年則除了絕望之外,還包括對家庭、朋友、社會的不滿。

3 憂鬱症的前兆 「這是憂鬱症的前兆!輕則自殘、重則自殺。」持續關注自殺問題的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青少年因為心情低落,逐漸出現初期憂鬱症的病況,再遇到壓力或不順心的事時,就以自殘來解決,傷口的痛覺對腦部刺激,使學生反而覺得心情變好,便一再自殘,嚴重時就可能會變成像港星張國榮一樣自殺死亡。   青少年為何傷害自己呢?潘建志醫師說明,青少年在憂鬱症的前期,經常會表示自己身體不舒服,但實際上是心情不好的轉化說法,漸漸變成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拒學症等,最後用自殘來解決情緒困擾。

4 民眾痛苦指數升高 台灣《聯合報》2001年12月就台灣一年來的社會情勢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55%的民眾埋怨台灣社會越來越亂,63%的民眾對於台灣將何去何從感到茫然,81%的民眾認為社會風氣不好,76%的民眾覺得治安不好;19%將亂象歸咎於經濟不景氣,18%認為是政局安所致,怪罪政治人物帶頭不良示範、“政府”無能的比率各為10%與9%,主張教育失敗、社會道德淪喪應負主要責任者各佔6%,認為當局給人民太多自由及媒體提供太多負面報道應負責的比率都是3%;應該作為社會秩序與公平正義重要維護機制的法律,在調查中卻有21%的民眾認為法律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有權有勢者,4%認為法律是壓制反對者的工具,合計有25%的民眾對於法律所能履行的功能感到質疑。台灣向陽基金會公佈“2001年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調查報告則顯示,2001年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平均為60.42,高於2000年的58.92;在教育、家庭、休閒、生態環境、兩性關係及未來期望等6大項目中,青少年最感痛苦的是未來期望、生態環境及法治不彰,其中又以“我對未來台灣的局勢感到相當憂心”為首。痛苦指數升高,導致民眾厭世情緒的產業,進而導致自然殺率的攀升。2001年前2個月,台灣共有500多人自殺,全年自殺人數超過3000人,較往年增加50%。

5 自殺的原因 研究顯示,沒有一個青少年是為了單純一樣理由去自殺的,而是多重重要因素混雜在一起,最後在一個引爆點上發作。生命是可貴的,綜觀世間萬物,只要一息尚存,幾乎都會努力地想延續其生命。然而,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古今中外的演變過程中,自戕其生者亦為數不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那些人甘願把獨一無二的珍貴生命放棄呢?根據精神醫學研究報告,自殺的人70﹪有憂鬱症,精神疾病者自殺機率更高達20﹪。在此就青少年自殺的危險因子加以整理說明: 背景因素、性別、年齡   雖然男性自殺率比女性高,但有自殺意念之女性比男性多。而在所有自殺人口中,15-24歲此一階段,是自殺率增加最快的年齡階層。 地區型態、種族及宗教   統計顯示,青少年自殺與地區人口過高或過低有關。自殺率亦可能跟種族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台灣山胞男性青年的自殺率偏高。某些宗教(如天主教、回教)視自殺為一種禁忌或罪惡,可能使青少年不會輕易採取自殺行動。但也有些宗教信仰者或氣功者常因「走火入魔」而走上自殺之路。 社經因素   若青少年的家庭缺少工作機會,喪失社會地位,或是家庭出現經濟危機時,都可能會使青少年出現自殺傾向。 生理與精神異常因素   學者指出,自殺行為可能跟某些神經傳導物質有關。青少年自殺行為亦可能與情緒異常、藥物濫用、品行疾患或人格異常等精神異常狀態有關 。

6 心理因素   一般來說,想自殺的青少年可能具有憂鬱、無助、無望、憤怒、寂寞、罪惡感、害怕等情緒狀態。而認知僵化、誇張、選擇性的摘要以及不正確的標記等認知上的扭曲,問題解決能力不足及缺乏控制衝動的能力等,也可能造成個人在面對不如意情境或沮喪挫折時,採取自殺的方式來因應問題。 社會環境因素、學業及人際因素   學校的課業成就不佳、課業壓力過大以及人際交往上的衝突、挫敗與損失,可能導致青少年感到無望與無價值,而造成青少年發展出自殺想法或行為。 家庭因素   家庭暴力行為、父母間的爭執與父母冷淡忽視的管教態度等家庭環境,以及父母離婚、分居或死亡,導致青少年無法發展出良好的生活因應技巧。 其他因素   自我分化的程度較弱、死亡概念、希望得到愛與重視、對自我的評價、想像觀察、自己是可取代的、自己是代罪羔羊……。

7 憂鬱自殺案例 十五歲國三少女因多次企圖自殺,由輔導老師轉介就醫住院。個案自國一開始就經常悶悶不樂,自我要求高,雖成績中上,仍常不滿自己,自信低。加上國二時,內心崇拜的男同學態度曖昧明,女同學對個案外表美麗多所嫉妬排斥。個案視上學為畏途,在教室中經常無法專注、無故緊張,坐立不安,甚至有突發恐慌發作,必需常到保健室休息,接受輔導老師輔導。國三時,常萌生不上課的念頭,上學進教室出現猶豫不決,對功課愈來愈無法負荷,成績退步常自責,情緒差想死時,就暗自割腕。個案相當孝順,但與父母保持距離,在家儘量隱藏情緒及自傷行為。當被告知個案有強烈自殺意念及企圖割腕及跳樓需就醫住院時,父母才察覺兹事体大。他們管教較嚴,期待高但関愛子女。個案對母親心態矛盾,怕母親傷心常陽奉陰違,但對母親較冷漠的嚴謹要求也有不滿。住院後經診斷為恐慌症及憂鬱症。衛教後母親改变態度對個案多所陪伴,提醒服藥、並經常提供心理協助、鼓勵與期待,定期陪伴個案就醫。在其後的一年中,個案雖升上高中,仍有學校適應問題,且面臨較大壓力時也偶有小小的自傷行為,但恐慌及憂鬱程度己減緩,適應也看到進步。在長期服藥、心理治療及學校輔導協助下,壓力處理能力、親子關係及自我認識皆更為成熟,目前也順利升上大學。

8 協助憂鬱症患者 在協助方面,首先就是要懂得辨識這些危險的訊號,若有任何徵兆出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其次是傾聽與陪伴,這時聽是比說更重要的。他也懂得道理,只是做不到,這時過多的說教,反而給予更多的壓力。隨著我們表達傾聽、接納、不批判的同理態度,當事人也願意傾吐潛藏的心事與痛苦,除有情緒緩解的作用,也有助於評估潛在的危險性。再來是給予具體的支持與鼓勵。打破無望感,給予具體的承諾與幫助,空虛的安慰或不實的承諾常會導致再次的失落;打破無助感,讓他覺得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自己並不孤單與無助;打破無價值感,讓他覺得有人需要自己,自己是有用及有價值的。最後則是考慮轉介送醫,尋求專家的協助。一般民間有些諮商輔導機構,如生命線、張老師等等,由於免費並且可做電話諮詢,可接受度較高,有時在假日或夜晚孤獨一人但自殺意念甚強時,也可做緊急的求助。921地震之後,衛生署在台中及南投也成立了兩個心理衛生中心,其中的心輔員也可提供必要的協助。但若是身心狀況嚴重、持續,再怎麼努力都拉不上來,就如之前所言的,他可能是已經有憂鬱症,而需要專業精神科醫師的診療。 

9 高危險的時間 對憂鬱症自殺患者最危險的時期 。獨處 。半夜 。節日 。自殺過之48小時內 。剛出院 。特殊事件剛發生 自殺的危機處理 。24小時有人陪伴,不可獨處(風險高者最好儘速送急診住院觀察,由兩名精神科專科醫師簽署可強制住院) 。就醫評估 。啟動支持系統,如家庭、同學、學校、親戚,但不可給太大壓力 。盡量去除可能的危險物品,如刀、藥物(可代為保管,千萬不要丟棄,因為病人還是得繼續服藥,突然停藥會造成更大傷害)、繩索、木炭等

10 積極的生活態度能防治自殺 在臨床的實務工作上,我們常常鼓勵求助的案主「危機即是轉機」, 他們常看到自己在問題當中的無助和軟弱,但更重要的是去幫助 他們從中發覺自己無限成長的可能性。不論是從青少年個人或是 環境著來手防治青少年的自殺,其實就是在培養青少年積極面對 挫折事件的生活態度。這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使青少年即使在 當下是痛苦、沮喪和難過的,卻仍然感謝這個挫折使自己有了嚐 試錯誤的機會,知道下一次可以更好的方法,甚至越挫越勇,努 力學習正確的方法來達成目標。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預見青少 年不是以自殺來抗議,而是以積極的生活態度來改善這個世界的 不完美和環境的不適應了。

11 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法是治療憂鬱症的必要方法,而認知心理治療及領悟性心理治療則需由有經驗的醫師視病況的需要來選擇使用。一般而言,在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時,或憂鬱症有明顯的環境誘因,則考慮採用認知或領悟性心理治療。 生命如此可貴,輕生的念頭不應有。 平時應保持愉悅的心情,健康的身心,煩惱自然會遠離!

12 資料來源&相關網站 宇宙光全人關懷網 YAHOO奇摩知識+ 自殺防治中心 憂鬱症與自殺防治中心


Download ppt "積極人生,憂鬱遠離 生命可貴,輕生是不智之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