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應用文 (書信)
2
(一)書信別稱: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劄(ㄓㄚˊ),「信」指使人,泛稱書劄為書信是後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例如《左傳》記載:「叔向使詒子產書」。 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資料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
3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前,中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 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 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 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3尺, 一般書信寬不過1尺,故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貼子之 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4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 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 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 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 來函、公函等。
5
劄:劄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據《文選.古 詩十九首》之十七有這樣的詩句:「客從遠 方來,遺我一書劄」。「劄」原義為古代書 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劄」一詞。
◎ 書信的上述別稱都和中國古代寫信用的材料有 關。除了上述別稱外,古代書信還有一些別稱。
6
鴻雁: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 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 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 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 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亦有「雙魚」、 「雙鯉」、「魚書」等說法。 ◎ 因為常用鯉魚代替書信,所以古人往往把書信結 成鯉魚形狀。漢樂府詩中有「尺素如殘雪,結成 雙鯉魚,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書」。
7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 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李白詩中便 有「桃竹書筒綺秀文」之句。後來書筒也成 了書信的代稱。如宋趙蕃詩中有這樣一句: 「但恐衡陽無過雁,書筒不至費人思」。 八行書:八行書也是信劄的代稱。舊時信件每頁 八行,故稱為八行書。如溫庭筠詞曰: 「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8
(二)書信格式及用語: 一般書信大致可分以下三部分:
◎ 開頭 ◎ 正文 ◎ 結尾 一般書信大致可分以下三部分: 稱 謂 提稱語 啟事敬詞 開頭應酬語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自叩別 慈顏,孺慕之私與日俱增。兒上週五 抵達洛杉磯,今日已至語言學校上課,一切順利,請勿掛念。時值夏季,天氣炎熱,兒遠離家鄉,不克侍奉左右,敬祈珍重 福體。 謹此奉稟, 恭請 福安 兒○○叩上 民國○○年○月○日 正 文 申悃語 結尾應酬語 末啟詞 時 間 自 稱 問後語 署 名
9
提 稱 語 啟事敬詞 (結尾敬詞) 申 悃 語 問 候 語 末 啟 詞
對 象 祖父母 長輩 師長 平輩 同學 晚輩 開頭 提 稱 語 膝前、膝下 尊前、道鑑 鈞鑒、尊鑑 尊右、侍右 賜鑑 函丈、壇席 講座、尊前 尊鑑、道鑑 臺鑒、大鑑 足下、惠鑑 左右、閣下 雅鑑、偉鑑 英鑑 硯右、硯席 文几、文席 台鑒 知之、如晤 知悉、如握 如面、收覽 收閱、青鑑 青覽 啟事敬詞 敬稟者、叩稟者、謹稟者 敬肅者、謹肅者、敬啟者 謹啟者、敬陳者。 敬啟者、謹啟者 開頭應酬語 正文 正 文 結尾 結尾應酬語 (結尾敬詞) 申 悃 語 耑肅、肅此、謹此、敬此 耑此、匆此、特此、草此 問 候 語 叩請 金安 恭請 福安 敬請 金安 恭請 禔安 敬請 鈞安 恭請 崇安 敬頌 崇祺 祺頌 福祉 恭請 誨安 敬請 教安 敬請 講安 祺請 道安 叩請 絳安 順頌 時綏 、 順問 近祺 即請 大安 、 敬請 台安 順頌 台祺 、 即祝 刻安 順候 起居 、 此頌 台綏 敬候 近祉 、 順祝 近安 順問 近祺 即詢 近佳 即問 刻好 即問 近好 順詢 日佳 自 稱、署 名 末 啟 詞 謹稟、敬稟 叩稟、敬叩 謹叩、叩上 叩 謹上、敬上、拜上、謹肅 敬啟、謹啟、肅上、敬叩 敬啟、謹啟、拜啟、鞠躬 謹上、謹白、上言、頓首 上 手泐、手書 手示、手白 手諭、手字 手啟 字、白、諭 信 封 安啟 鈞啟 安啟、道啟 台啟、大啟、惠啟 啟 明信片 收(不能用啟)
10
◎ 對他人自稱: 家 舍 小 敝 不、愚、下、敝 內、外 愚 先 亡 對象 尊長 卑幼 親戚 兒孫 店號 老師 朋友 居處 學校 自己 妻室
丈夫 父子 夫婦 兄弟 已死的 家 舍 小 敝 不、愚、下、敝 內、外 愚 先 亡 舉例 家父 家母 家兄 家姊 舍弟 舍妹 舍親 小兒(小犬) 小女 小孫 小號(小店) 敝業師 敝友 敝同學 敝學生 敝宅 敝校 對他人自稱: 不才、不賢、不肖 愚兄、愚弟、敝人 在下 對老師自稱: 門下、晚生 太太: 內子 內人 先生: 外子 愚父子 愚夫婦 愚兄弟 先祖父(母) 先王父(母) 先祖考(妣) 先父、先君 先嚴、先考 先君子 先府君 先母、先慈 先妣 先兄 先姊 亡兒 亡弟 亡妹
11
◎ 尊稱他人:(稱人) 令、尊 尊 賢 貴 寶 對象 尊長、卑幼、師友 妻室 卑幼 朋友、居處 學校 商店 父子、兄弟 夫妻 舉例
令尊、令嚴、尊翁 尊公、尊君 令堂、令慈、尊堂 尊萱 令兄、令姊、令弟 令妹 令郎、公子 令嬡、令媛、千金 掌珠 令友 令業師、令師 尊夫人 嫂夫人 賢弟(平輩) 賢姪(晚輩) 貴友 貴宅 貴校 寶號 貴寶號 賢喬梓 賢昆仲、賢昆玉 賢伉儷
12
(三)書信的繕寫格式: 信紙以八行為宜(正式),亦有十行、十二行的。 現代信紙則較不拘形式,惟弔唁信要避免用有紅 線的或花箋。
頂格書寫 ○○○○○○○... 母親大人膝下:○○○○○○○○ 起首第一行稱謂要頂格寫, 以示尊敬。
13
在受信人前,提及自己或相關人事物時,應縮小 字體偏右側書寫(若為橫式則偏上側書寫)。
○○○ 弟不克前往 縮小偏上 ○○○○ 弟不克前往 縮小偏右 (直式) (橫式) 單字不成行,單行不成頁。 頁2 頁1 地 。 王老先生聽說有塊土 王老先生有塊地 。 ○○○○○○ , 聽說 ○○○○○○○○ 單字不成行 單行不成頁
14
在信中提及對方有關的人事物,或提到自己 的尊親屬時,使用「抬頭」表示尊敬。
杰倫 。 ○○○○○○○○周 「人名」不宜分寫成兩行。 在信中提及對方有關的人事物,或提到自己 的尊親屬時,使用「抬頭」表示尊敬。 (平抬) (挪抬) 國父 。 ○○○ ○○○○我們的 ○○我們的 ○國父 換行頂格書寫 在原行空一格書寫
15
◎ 使用「抬頭」表示尊敬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抬人不抬我:信中提及吾兄或吾師時,「兄」、 「師」字可以抬頭,但不可把「吾」 字一起抬起來。
(╳) (○) ○○感念○吾兄栽培之恩 。 ○○感念吾○兄栽培之恩 。
16
2、行避兩挪台:一行內避免使用兩個「挪台」(圖1)
修正方式:將其中一個「挪台」改成「平台」或增減字 數避免行內同時使用兩個「挪台」(圖2、3) ○○○ ○○○感謝○李校長 及○ 張老師鼎力相助○○○ 李校長 及○ 張老師鼎力相助○○○○○○○○○ ○○○○○感謝 集人○張老師的指導○○○○ ○○○感謝○李校長的鼎力相助 ,及國文領域召 (圖1) (圖2) (圖3)
17
3、行底不成抬:因為在行底使用「抬頭」,無法凸 顯 換行頂格書寫的尊敬方式。(圖1)
3、行底不成抬:因為在行底使用「抬頭」,無法凸 顯 換行頂格書寫的尊敬方式。(圖1) 修正方式:增減字數避免在行底使用「抬頭」(圖2、3) (圖1) (圖2) (圖3) 國父○○ 。 ○○○ ,○○○○○○○ 。○○○○○我們的 國父○○ ,○○○○○ 。 ○○我們的 ○○○ ,○○○○○○○ 。○○○○○○○○ 國父○○○ 。 ○○○ ,○○○○○○○ 。○○我們的 增加字數 減少字數
18
4、忌行行吊腳:避免因使用「平台」方式造成每行皆 未寫到行底(圖1)
4、忌行行吊腳:避免因使用「平台」方式造成每行皆 未寫到行底(圖1) 修正方式:穿插「挪台」方式或增減字數(圖2、3) 王院長○○○○ 。○○○ , 馬英九總統○○ ,○感謝立法院 國父○○ 。 ○○○○○感謝 ○○○ ,○○○○○○○ 。○○我們的 王院長○○○○ 。○○○ , ○○○○○ ,○感謝立法院 國父○○ 。 ○○○○○感謝○馬英九總統○○ ○○○ ,○○○○○○○ 。○○我們的 王院長○○○○ ,○○○ 馬英九總統 ,○○○○○感謝立法院 智 ,萬民愛戴的 國父○○ 。 ○○○○○ 。○○○○感謝英明 睿 ○○○ ,○○○○○○○ 。○○我們的 (圖1) (圖2) (圖3) 穿插挪台 行行吊腳 增加字數
19
(三)信封的繕寫格式: 直式信封寫法: 最高 次高 最低 郵差對受信人的稱呼 緘封詞: 信 封用「緘」 明信片用「寄」 啟封詞:
信 封用「緘」 明信片用「寄」 啟封詞: 信 封用「啟」 明信片用「收」 資料來源:交通部郵政總局網站
20
橫式信封寫法: 資料來源:交通部郵政總局網站
21
國際郵件橫式信封寫法: 第 1 行:姓名或商號名稱。 第 2 行:門牌號碼、巷、弄、 路街名稱。 第 3 行:鄉鎮、縣市、省、 郵遞區號。
第 2 行:門牌號碼、巷、弄、 路街名稱。 第 3 行:鄉鎮、縣市、省、 郵遞區號。 第 4 行:國名。 資料來源:交通部郵政總局網站
22
託人轉達信件信封寫法: ◎右路不寫受信人住址,但寫 「敬 祈」、「敬煩」、「煩請」等字樣。
(康康請宗憲轉交信件給母親大人) ◎右路不寫受信人住址,但寫 「敬 祈」、「敬煩」、「煩請」等字樣。 ◎中路受託人用適當稱謂下加「面 呈」、「面送」、「面交」等字 樣 ,與受信人並寫。但受託人應 縮小,而受信人仍用委託人對受信 人應稱稱謂。 ◎左路委託人應具名。 受信人 受託人 家 慈 大 人 安啟 宗憲學長 面呈 敬 煩 弟 康康 敬託 委託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