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4-4 電阻 課文重點: 1.電阻 2.歐姆定律
2
1.電阻: (1)改變電阻器兩端的電壓,會發現流經電阻器上的電流跟著改變,兩者有( 正比 )的關係,且比值為一( 定 值 )。
3
(2)串接兩個電阻器時,電壓與電流也成( 正 )比,比值為一個電阻器時的( 兩 )倍。
4
2.歐姆定律 (1)溫度固定時,同一電阻器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成( 正 )比。
(1)溫度固定時,同一電阻器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成( 正 )比。 (2)西元1826年,德國科學家( 歐姆 )(Georg Simon Ohm, 1787~1854)以不同的金屬實驗後發現,在導體溫度固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的電壓(V)有正比的關係,即=( 定值 ),此關係稱為( 歐姆定律 ),並確定金屬有 ( 電阻性 )。
5
(3)當電子在導體中移動時,電子的運動會受到阻礙,
這個阻礙的作用就是( 電阻 )。 (4)將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比值定義為此 導體的( 電阻值 ),以( R )表示 ,電路符號記為( ) 公式:( 電阻= ) 即 ( )
6
(5)電阻大小與( 導體種類 )、( 長度 )、 ( 截面積 )有關。
(6)電阻的單位以( 歐姆 )(Ohm,簡記為 ( Ω ))表示。 當導線兩端的電壓為1伏特時,若導線的某一截面上有( 1 )安培的電流通過,則此導線的電阻為( 1 )歐姆,即1歐姆=1伏特/安培。
7
(3)導線中的電阻:在固定的電壓作用下: 導線的截面積愈( 大 )(即導線愈粗),電子愈容易通過導線,產生的電流愈( 大 ),導線的電阻愈( 小 )。( R 1/A ) 導線的長度愈( 長 ),電子與導線中原子的碰撞機會也會增加,電子愈不容易通過導線,產生的電流愈( 小 ),導線的電阻愈( 大 )。( R I ) 電阻大小與物體材料本身傳導電流的 ( 難易程度 )有關,良好的導體,如金、銀、銅等金屬,具有較 ( 低 )的電阻,非常容易讓電子通過,而絕緣體的電阻則非常 ( 大 ),不易讓電子通過。 公式:( ) ( )
8
3.總電阻的計算: (1)串聯:兩條電阻器串聯時,相當於增加導線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會變( 大 )。 公式:( R總=R1+R2+…… ) (2)串聯兩個燈泡,總電阻變( 大 ),流經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所以電流變( 小 ),燈泡就較( 暗 )。
9
(3)並聯:當兩條電阻器並聯時,相當於( 增 加 )導線的
截面積,所以總電阻會變( 小 )。 公式:( )
10
4.二極體: (1)大部分的金屬導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電阻是一定值,符合歐姆定律。 (2)有些物體並不符合歐姆定律,例如電子儀器中常用的( 二極體 ),其電阻會隨著電壓而改變,即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係不成正比。
11
5.人體的電阻: (1)由於人體也是導體,如果不小心誤觸電源,手和地面 之間就形成一 ( 電位差 ),電流會流經人體,造成 電擊。 (2)保持手的( 乾燥 )或穿著( 絕緣 )鞋子,可以增加 ( 電阻 ),使流經人體的電流減( 小 ) ,降低觸電 的危險。
12
參考資料 康軒自然與生活科技三上課本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