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政策利害關係 為何要探討政策利害關係 1.此為公共政策理論的基礎,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制訂,都涉及或多或少的利害關係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害,有些人無任何實質影響。 2.就政策形成而言,好的政策方案必然是讓多數人受益,極少數人受害且能得到適當的物質補償或精神與道德的慰藉 因為,公共政策是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的賽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政策利害關係 為何要探討政策利害關係 1.此為公共政策理論的基礎,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制訂,都涉及或多或少的利害關係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害,有些人無任何實質影響。 2.就政策形成而言,好的政策方案必然是讓多數人受益,極少數人受害且能得到適當的物質補償或精神與道德的慰藉 因為,公共政策是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的賽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策利害關係 為何要探討政策利害關係 1.此為公共政策理論的基礎,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制訂,都涉及或多或少的利害關係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害,有些人無任何實質影響。 2.就政策形成而言,好的政策方案必然是讓多數人受益,極少數人受害且能得到適當的物質補償或精神與道德的慰藉 因為,公共政策是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的賽局。 3.依據利益團體的說法,每一種利害關係必然會出現表達該利害關係的團體,稱為政策利害關係人(policy stakeholders),通常表達兩項訴求:

2 政策利害關係 a.期望他們所企圖表達的利益能夠為政策制訂者所採納,使政策之推動與利益的獲得能同步進行。
b.縱使其觀點未被完全接受,至少可以藉此向與其相對的政策利害關係人表明立場或態度,使得政策制訂不致於僅考慮部分族群的特定利害觀點。 4.以政策制訂者的立場,必須公平的認定與考慮所有政策利害關係人的立場或態度,方能制訂符合公平正義的政策 5.從公共政策的理論發展,以政策利害關係人分析的觀點來凸顯公共政策的意義,含有整合的意思。

3 賽局理論 一、Game Theory的奠基,是由Von Neumann﹐Morgenstern等二人在1944年所著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書。他們將賽局分為規範性賽局(rule-based games) 與自由式賽局(freewheeling games)等兩類,前者參賽的規則明確且參賽者的各種反應是可以預知的,但後者沒有明確的規則限制,參賽者互動可有較大的變化空間。一般而言,商業競爭經常同時兼具兩種賽局的特性,但以自由式賽局的思維比較容易創造雙贏的機會。   二、自由式賽局的原則是,每位參賽者所贏得的不能超過他對於整場賽局的貢獻(you can not take away more than your added value)。所以重點將在於如何在賽局中創造價值(added value),而不是如何掠奪自他人的成果。由於經常需要所有參賽者齊心協力經營這場賽局,才能增加整體賽局的價值,並使每一個參賽者獲得較大的報酬。因此當一場賽局的獎賞,要靠其他參賽者的配合才能獲得,則就比較會採行合作雙贏的策略。

4 競合理論之一些基本原則 我們將自由式賽局中追求雙贏的策略稱之為競合理論(Co-opetition),以下為競合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原則:
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要向跟你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對象進行直接的對抗。 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妳與對手合作的利益將可能要大於對抗的利益。因此要設法尋求與對手合作的機會,而合作的基礎在於你對於妳的對手可以帶來多少的價值。 當妳必須依賴妳的對手才能產生價值,那妳此時就受制於人。因此在賽局中要盡量使妳的對手依賴你,才能顯示出妳在賽局中的價值與地位。 如果想要不戰而退敵,妳必須要事先能夠提出足以阻嚇他人的明顯事實證據。

5 競合理論之一些基本原則 當妳的對手有更重要的對手時,妳在賽局中的地位與價值將會因此而提昇。因為大家都想利用你、聯合你,且不想與妳為敵。(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賽局中的遊戲規則如果由實力強的一方來訂定,那麼弱者將很難有獲勝的機會。此時弱者唯有尋求改變遊戲規則,或打翻棋盤,或另起爐灶。 強者在賽局中一定要保留給弱者一些可以生存的空間,以避免弱者退出棋局,或做出意外的極端舉動。 在賽局中求勝的原則就是盡量增加妳的價值,可採取的手段包括選擇性的與對手合作、降低對手的價值、改變遊戲規則、改變遊戲的範圍、防止對手不理智的舉動…等。由於直接衝突與對抗多半只會減少賽局的整體價值,因此能避則避之。所謂競合理論就是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來增加自己在賽局中的價值。

6 競合理論之一些基本原則 通常只要參賽就會具有價值,但價值不會自動出現,參賽者必須要有能夠主動創造價值的策略性手段。
只要妳的發展不會直接威脅到他人,就不會引發對抗。對抗經常會帶來雙輸,因此要能避戰而不畏戰。能避戰是智者,不畏戰是強者,好戰是愚者,以戰求和是勇者。 不要與好戰者處於同一個戰場,盡量尋求在不同市場區隔中發展,而不要直接在同一個戰場上直接對抗。 在複雜世界中,沒有真正的零合賽局,永遠都存在可以互利、妥協的雙贏空間。 賽局中的勝利主要建立在自己本身的獲益程度,而不是建立在對手失敗的基礎上,慘勝就是失敗。

7 動動腦 AB兩人分食一個冰淇淋 A先提議兩人分食的比例 若B同意 則照A的比例分食 若B不同意 則改由B提議 但B提議時冰淇淋已融化成原來的2/3 若B的提議A接受 則照B的提議分食 若A不接受 則再由A提議 但A提議時冰淇淋已融化成原來的1/3 若A的提議B接受 則照A的提議分食 若B不接受 則由B再提議 不過此時冰淇淋已全部融化 大家都沒得吃 假設兩人都是完全理性 能吃到越多的冰淇淋越好 請問A一開始應該提何種分食比例?

8 政策利害關係理論背景 一、企業觀點: 1.Freeman(1984)提出利害關係人取向的策略管理(stakeholders-oriented strategic management),認為一位公司的管理者必須制訂符合各種不同利害關係人需求的策略,才能讓企業發展。 2.Savage(1991)從公司董事會成員、雇員或社區代表三方利害關係人的角度,提出公司經營策略,從此,以企業觀點來看,利害關係人觀點之主要特色是將公司經營策略從傳統的內部因素轉化為外部因素,此思想使公司經營與社區民眾要求結合,成為90年代非常重要企業永續經營法則

9 政策利害關係理論背景 二、政治觀點 1.英國政黨政治的傳統一向是左派與右派的 路線之爭,無論何黨執政,都是以黨意為施政指南,受害者仍是選民。
1.英國政黨政治的傳統一向是左派與右派的 路線之爭,無論何黨執政,都是以黨意為施政指南,受害者仍是選民。 2.部分學者希望打破長期以來左右截然劃分的政治光譜,建立以民眾利益為依歸的利害關係人民主政治(stakeholders democracy)。因此,Barnett(1997): 利害關係人的民主政治是以分享權力為基礎,鼓勵所有中央與地方公民影響公共決策的新制度發展

10 政策利害關係概念 一、企業管理觀點: 1. 政策關係利害分析是針對利害關係人進行假定分析,企業主將公司決策可能涉及利害關係人的假定,包括心理上、物質上、地位上的價值信仰與動機目的加以整合形成公司決策過程,過程中不僅著重公司內部因素,更重視公司外部因素,內外兼顧,才能制訂良好的公司決策。

11 傳統結構圖

12 當代結構圖

13 政治經濟觀點 1.安全:現行政經體制下,出現許多弱勢團體,就業無保障、生活受威脅、政治上無發言權,為他們發聲可以讓社會不同聲音出現。
2.參與互助:利害關係觀點強調所有團體都是平等互惠的,大家針對相同的政經議題提出討論,共同參與,使政經決策能造福全民。 3.社會正義:政府的政經決策絕對是基於社會正義的角度,不會刻意忽略政經與社會地位居於弱勢的利害關係團體,使得分配正義能夠在政經過程中得以實現,形成利害關係人的國家。 4.自主性:強調每個團體的獨立立場、態度與觀點。 5.經濟效率:並非只重視民主價值,忽略經濟效率,相反的,利害關係觀點透過決策過程的聲音表達與立場呈現,使彼此互相瞭解辯論,提高政經決策的可行性。

14 公共政策觀點 Dunn(1994):必須重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態度,以制訂公平正義的政策;所謂政策利害關係人是指受到政府政策影響或直接間接影響公共政策,對政策下賭注的個人或團體。 政策利害關係人的三種類型: 一、政策制定者:指產生、運用與執行政策的個人或團體。 二、政策受益者:政策制定後,直接或間接受到利益的個人或團體。 三、政策犧牲者:政策制定過程中喪失其應得利益的個人或團體。

15 政策利害關係人的基本特質 一、目的及動機: 1.自利動機:追求公共政策經濟上或其他實質好處。 2.公益動機:實踐個人的信念與組織的任務。
二、信念:有些利害關係人以環境主義為信念,有些人以經濟發展為信念,信念不同,影響公共政策的角度也不同。 三、資源:資源種類包括:物質上、象徵性、物理上、地位上的、資訊上的及技巧上的資源。 四、特殊知識與意見:某些利害關係人對於某項公共政策具有特別的知識與意見,如果其他關係人的知識與意見相對弱勢,公共政策易受其影響。

16 政策利害關係人的基本特質 五、忠誠: 利害關係人對某項政策訴求、代表性的組織或領導人物效忠的程度、如果忠誠度高,則凝聚力強,對公共政策制訂的影響力越大。 六、在政策系統中,與其他政策利害關係人之間的權力、權威、責任、義務關係: 多元社會中,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影響他們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互動關係取決於彼此權力關係誰強誰弱、誰較具權威?誰應負責任較大?誰應擔當政治責任。

17 政策利害關係人四種類型 依據Savage(1991),可從兩個指標分類: 1.利害關係人潛在合作的可能性:是高,或低。
2.利害關係人對政策制訂機關的潛在威脅:利害關係人對政策制訂機關抱持反對立場,以至威脅到至政策制訂與執行,也可能對政策制訂機關報支持立場,有助於政策的形成與執行。 基於這兩項標準,政策利害關係人可分四類:

18 政策利害關係人四種類型 一、支持型:利害關係人間具有高度合作的可能性,對政策制訂機關具低度威脅,形成支持型模式。
二、反對型:利害關係人間僅具低度合作的可能性,對政策制訂機關抱持高度強烈反對態度,形成反對型模式。 三、混合型:利害關係人間具有高度合作的可能性,對政策制訂機關也持著高度威脅,形成混合型模式。 四、邊際型:利害關係人間具有低度合作的可能性,對政策制訂機關具低度威脅,形成邊際型模式。

19 政策利害關係人四種類型 高度 低度 混合型 合作策略 支持型 參與策略 反對型 防衛策略 邊際型 追蹤策略 對政策制定機關威脅程度
利害關係人間的潛在合作關係 高度 低度 混合型 合作策略 支持型 參與策略 反對型 防衛策略 邊際型 追蹤策略

20 政策利害關係人認定方法 一、法令強制途徑:根據法令強制規定來認定政策利害關係人,法律可能基於保障某些弱勢團體地位,而強制認定為利害關係人之一,例:婦女、原住民、身心障礙者。 a.優點:保障弱勢團體地位 b.缺點:過於僵化,無法因環境變遷而更正利害關係人 二、地位途徑:根據利害關係人在某項政策制訂結構中的位置來認定是否為利害關係人,如以機關首長或民間團體領導人來認定關係人。 a.優點:容易認定。 b.缺點:容易忽略那些組織之外,沒有明顯地位可以被認定的一群人。

21 政策利害關係人認定方法 三、聲譽途徑:以利害關係人在社會上的聲譽來認定是否為利害關係人。 優點:足以認定出社會菁英或焦點人物
缺點:不具社會聲望的關係人會被忽略 四、社會參與途徑:以利害關係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程度來認定。 優點:積極參與者,有較大影響力。 缺點:對沒有參與社會活動的沈默多數,可能無法被認定為利害關係人。

22 政策利害關係人認定方法 五、意見領袖途徑:社會上少部分的人經常成為左右大眾輿論的領導者,就些人就自然被認定為利害關係人,此方法之缺點為忽略非意見領袖的多數。 六、人口統計途徑:依據年齡、性別、種族、職業、宗教、出生地、教育水準等統計資料來認定利害關係人。此方法之缺點為容易造成利害關係人對某些觀點的同質性,而略了其他觀點。 七、組織途徑:從組織牽涉到的供給者、員工、顧客、盟友、競爭者、管制者、被管制者來認定,此方法的缺點可能會忽略某些潛在的重要利害關係人,因為組織所涉及的對象太多。

23 下次探討主題 高中會考

24 國教向下延伸問題探討 一、為何要實施? 二、目前政策是? 二、實質內如何 二、應該調查資料為 三、考量的因素 四、政策利害關係人
五、有哪些方案可選擇


Download ppt "政策利害關係 為何要探討政策利害關係 1.此為公共政策理論的基礎,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制訂,都涉及或多或少的利害關係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害,有些人無任何實質影響。 2.就政策形成而言,好的政策方案必然是讓多數人受益,極少數人受害且能得到適當的物質補償或精神與道德的慰藉 因為,公共政策是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的賽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